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養成習慣也沒用

2020-12-04 澎湃新聞

楊淨 木易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最新研究表示,睡眠時間在7小時44分鐘最合適。

因為這個時候你可能最「聰明」。(手動狗頭)

這裡的「聰明」指的是,你的認知能力最強,其他的就不能保證了。

德國明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1206個健康年輕人結果發現:只要睡眠時間不足,哪怕睡眠質量再好,也會影響認知能力。

這可能並不是一件新鮮事。但此次研究,涉及到了大腦中的一處微觀結構——腦白質。

這是首次在健康年輕人的樣本中調查睡眠質量、睡眠時間、認知能力和腦白質結構之間關係的研究。

簡單來說,腦白質,就是大腦內部神經纖維聚集的地方,因為顏色較其他地方更淺,因此叫做腦白質。

其研究成果發表在了《Human Brain Mapping》上。

文章題目十分簡潔明了:《睡眠時間與健康成人的白質微結構和認知能力有關》

論文主要作者之一Pascal Grumbach表示,

雖然我們無法評估一個人的最佳睡眠時間,但我們看到那些平均睡眠時間為7-8小時的人表現出了最強的認知能力。

那麼,具體是如何研究驗證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實驗方法

本次實驗研究採取利用的是WU-Minn HCP 1200開放數據,裡面包括1206名健康成年人群體中的大腦連通性和功能的調查結果。

患有神經發育障礙(比如自閉症)、神經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神經系統疾病(比如帕金森病)、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個體被排除在外。

因為這些個體大腦結構本身就因為病症產生了影響。

1206個參與者,平均年齡在28.8歲,最年輕22歲,最老在37歲,其中54.4%的參與者為女性,他們主要出生在美國密蘇裡州。

為了確保個體廣泛符合美國人口的民族和種族構成,研究人員還進行了額外的招募工作。

首先進行的是睡眠檢測。

研究人員對1206個受試者進行了自我報告調查,評估了上個月的「睡眠質量」和「持續時間」。

比如,從睡眠質量上看,在過去一個月中,如何評價整體的睡眠質量?(從非常好到非常差)

每晚入睡需要多長時間?睡眠藥物使用的頻率是多少?

從睡眠時間上,在過去一個月中,晚上獲得了多少小時的實際睡眠?

然後是認知表現,共有1187名受試者的認知測量結果可用,採用的是NIHToolbox認知領域的測試。

比如「圖片序列記憶」。就是先按照順序向受試者展示圖片,然後隨機抽取圖片,讓他們來回憶順序。

再比如「口語識別測試」,受試者需要儘可能精準的表達字母和單詞,然後跟公認的發音標準進行對比測試。精準度越高,那麼你的得分越高。

嗯,就像普通話測試一樣唄~

還有包括聽單詞選圖片、兩張圖片找不同等,共十一道考驗認知能力的題目,其所有項目的綜合得分構成全局的認知表現(實驗中為全局認知得分)

按照所有子分數的平均值來計算,分數更高說明受試者的認知表現更好。

接著是DTI 數據採集分析。

先了解一下DTI這個概念。DTI,又稱彌散張量成像,用來描述大腦結構,可以說是核磁共振成像的特殊形式。

如果說,核磁共振成像是追蹤水分子中的氫原子,那麼彌散張量成像則是依據水分子移動方向來製圖。

「彌散」二字,就指的是分子隨機不規則的運動。

它一般應用於腦缺血、腦白質疏鬆、大腦發育成熟退化等臨床應用。

而這個DTI採集到的數據,則通過一個叫做各向異性分數(FA)的數值,來定量描述腦白質中的結構功能。

簡單來理解便是,FA數值越高,代表腦白質的功能更加完整、更加活躍。

我們知道,如果腦白質出現疏鬆會出現執行認知功能下降、情緒障礙、身體殘障、運動功能下降等症狀,嚴重者會導致腦梗、痴呆。

因此,腦白質的完整性又將影響人的認知能力。在正常成年人中,腦白質 FA 值隨年齡發生變化。

一般認為,腦白質中FA隨著年齡地增加而下降,是一個連續性的變化過程。

而本次受試者共有1065位,他們均使用的是標準32通道西門子接收頭線圈和一個 「身體 「傳輸線圈測量DTI。

就像這樣。

統計結果

這次研究者一共考察了四個因素之間的相關性:睡眠時間、睡眠質量、認知能力和腦白質微觀結構。

在認知能力方面,研究人員首先校正了年齡、性別、BMI(身體質量指數)等可能的幹擾因素。

得到的結果如下:圖中的每一個點,代表一次統計的睡眠數據。

可以看出,多數人的睡眠集中於6-8小時,而這些之中的認知能力也是較高的。

分析得出的是:睡眠時間與認知得分之間,是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係的(p<0.001),而其與主觀睡眠質量並沒有顯著的關聯性(p=0.938)。

而在另外一個因素——腦白質微觀結構的考察中,也有近乎相同的發現。

類似的統計,也是集中於6-8小時睡眠規律的人,FA有著更高的水平。

分析顯示:睡眠時間與左側上縱束的FA呈正相關關係(p=0.006),而睡眠質量,卻是沒有這種關聯的(p=0.693)。

看來,你的認知能力下降不僅與睡眠規律緊密相關,也與你腦白質的功能受損緊密相關。

不過,研究者最後還補充道,雖然認知能力下降可能與你睡得少有關。但是這並不代表,睡得越多,你的認知能力越強。

進一步細化,研究人員按照實際睡眠時間將樣本分成三個子樣本(n=1044):

短睡眠時間,0-5小時,n=107;

中睡眠時間,5.5-8小時,n=882;

長睡眠時間,8.5-12小時,n=55。

將每個子樣本的睡眠時間與全局認知得分(包括FA、認知能力)相關聯,可以看到整體上呈現出反U型關係。

而認知的最大水平是在睡眠時間為7小時44分鐘時達到,超過該睡眠時間,認知水平會下降。

也就是說,一般睡眠時間在7小時44分鐘左右,你可能最「聰明」。(手動狗頭)

具體來說,短睡眠時間與全局認知能力呈現正相關的意義,p值為0.097;中度睡眠時間也與全局認知正相關,p=0.028;而延長睡眠時間則呈現負相關,p=0.003。

難怪平時我睡多了也會懵懵的,看來,也不能睡太多啊。

最後小小的總結一下,人的睡眠時間長短,與人的認知能力有關,其中睡眠時間較短與白質微結構完整性降低相關。

雖然在本次的實驗中,沒有發現與年齡的相關作用,但由於樣本量的平均年齡相對較低,且年齡範圍也有所限制。

因此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將在整個樣本中使用較大、較廣的樣本壽命去研究,年齡結構與睡眠結構、大腦功能之間的相關性。

網友討論

這項研究發出後,評論區竟成了:大型養生討論區。

這位網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倡導:想睡的時候不要撐著,睡醒後便能更好地提高認知能力,並且帶來健康(患病機率降低)。

這話一出便引發了大量網友的認可,因為他們也有類似的經歷。

但是也有許多網友表示,哪有那麼可能想睡就睡。

還有網友對此表示「弱」的相關性不用擔心,肯定12-24個月之後就會被推翻。

也有網友附議,看圖1相關性只有0.135,這項研究可以完全忽略。

而類似這樣研究——睡眠時間跟「認知能力」之間的相關性,在以往也有很多。

比如2018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就曾發表一篇研究,長時間少睡會讓我們變得「又呆又傻」,注意力變差、反射弧變長,甚至自己可能都意識不到。

去年,也有研究顯示,長時間睡眠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其中,Science連發兩篇相關研究表示,當睡眠被剝奪時,突觸蛋白晝夜循環破壞,進而影響大腦的思考。

睡不夠這個「大難題」,你是怎麼看的呢?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hbm.25132#

參考連結: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25246419

— 完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籤約帳號【量子位】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養成習慣也沒用》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養成習慣也沒用
    最新研究表示,睡眠時間在7小時44分鐘最合適。因為這個時候你可能最「聰明」。這裡的「聰明」指的是,你的認知能力最強,其他的就不能保證了。德國明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1206個健康年輕人結果發現:只要睡眠時間不足,哪怕睡眠質量再好,也會影響認知能力。這可能並不是一件新鮮事。
  • 最新睡眠研究: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
    最新研究表示,睡眠時間在7小時44分鐘最合適。因為這個時候你可能最「聰明」。(手動狗頭)這裡的「聰明」指的是,你的認知能力最強,其他的就不能保證了。7-8小時的人表現出了最強的認知能力。
  • 睡不好覺招來癌症 教你如何養成好的睡眠習慣
    睡不好覺招來癌症 教你如何養成好的睡眠習慣 原標題:   2月4日  世界癌症日  今年的主題是「癌症防控目標,實現並不遙遠」,其實癌症可以防控,很多癌症和人們的生活起居飲食息息相關,就是平時總睡不好覺
  • 睡多、睡少人會變笨 到底每天睡幾個小時最健康
    在這個研究中,每晚只睡七小時到九小時的參與者,只有27%的可能性患抑鬱症,而那些睡九個小時以上的參與者,患抑鬱症的可能性高達49%。 2. 損害大腦 一項2012年的研究發現,睡眠過多(或過少)的老年女性,在6年時間裡大腦功能會衰退。據當時《赫芬頓郵報》報導,每晚睡9個多小時(或少於5個小時)婦女,她們的大腦會老化了兩年。
  • 每天睡幾個小時健康?醫生:這份時間表希望你看懂
    說到起床,這恐怕對於大部分人群都是一種精神的折磨、意志的考驗。尤其對於青少年來說,睡眠習慣尤為不好,晚上睡覺離不了手機,即使決定要睡了,結果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最終還是輸給了手機的誘惑,只能晚睡晚起。每個人都不同,每個人最佳睡眠時間都不會完全一樣。但是有一個大概的推薦睡眠時間。嬰幼兒因為需要生長發育,需要睡眠時間長些,需要十個小時及以上。隨著年齡的增加,睡眠時間會隨之減少。青年人應該每天睡八小時左右,中年人每天睡七小時就可以了,老年人每天睡六小時就夠了。雖然每個人的最佳睡眠時間是不能完全確定的,但是一般都在這個範圍內。
  • 老中醫說:每天睡8小時和睡6小時的區別,看完再也不敢熬夜了
    接下來的5天內,王女士開始了6小時的睡眠,也就是這短短的2小時差別。王女士看起來睡眼惺忪,皮膚也變得鬆弛沒彈性,臉上的雀斑也多了起來,看上去簡直老了15歲!每天睡少2個小時真的有那麼大的魔力這樣的測試還有許多人踐行,僅僅是一天,就可以看出區別!
  • 中老年人睡多久最長壽?醫生建議:睡夠最佳時間就行了,不難做
    晚上的睡眠時間是一個人寶貴的調節恢復養精蓄銳的時間,一個人晚上睡不好,第二天多半會無精打採,中老年人尤其是這樣。很多朋友會問是不是晚上睡久一些更有利於健康呢?其實不然,睡覺時間過長反而會導致第二天頭暈乏力,醫生建議中老年人最佳睡眠時間為7~8小時,那麼如何保證每日睡眠充足呢,下面就將提供大家一些小建議。保持睡眠充足的方法生活中改變一些細節便可以大大改善自己的睡眠質量保持睡眠充足,以下一些小習慣應該可以幫助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睡不好的危害超過吸菸 黃金睡眠有四個關鍵
    夜啼多由驚嚇導致,對於嬰兒來說,打個噴嚏、門鈴、電話鈴聲都可能造成驚嚇,所以要營造安靜的環境,動作輕緩,避免驚嚇。大多數夜啼可以自愈,如果情況嚴重,比如每晚醒5~6次,且每次哭得時間較長,建議父母帶嬰兒去正規醫院進行小兒推拿。2~3歲的幼兒每天睡10~12小時,晚上醒的次數逐漸減少,此階段要避免因喝水過多導致的起夜,臨睡前要小便,儘量少喝水,飲食上預防因微量元素不平衡導致的盜汗、睡不安穩等情況。
  • 一個人每天應該睡多久?世衛組織:合理的睡眠時間不是8小時
    這個說法主要來源於美國抗癌協會的調查,他們發現睡眠時間平均為7~8小時的人,壽命通常是比較長的,而每天睡不滿4個小時的人,幾乎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壽命短的人。所以睡眠的時間會影響到大家的壽命,而且應該保持在8小時左右。然而根據世衛組織最近發布,合理的睡眠時間並不是8個小時,因為睡眠時間應該和每個人的年齡相匹配,不同的年齡所需求的睡眠時間並不同。
  • 每天只睡4小時,多相睡眠法靠譜嗎?
    來源:利維坦幾天前,搜狐CEO張朝陽因在採訪中提到了自己正在踐行的「4小時睡眠法」而上了熱搜。視頻裡張朝陽稱自己「每天只需睡4個小時,又睡得少,又睡得好」,並且堅持了近兩年,效果卓群。當她還與父母住一塊的時候,每天都會被父母要求在床上躺滿7-8個小時。搬出來自己住之後,克拉斯克終於每天只需要睡4-5個小時,而這卻令她非常開心。「並不是我主動選擇如此,」克拉斯克說,「我累了就會上床睡覺,再自然醒,連鬧鐘都用不到。」
  • 每天睡幾個小時才是標準睡眠?6招讓你擁有「好眠」
    但是,即使是失眠障礙患者,對睡眠常識都缺乏了解,對常見的睡眠衛生也缺乏認識,而這些又是睡眠障礙治療的基石。因此,大家無論是否為失眠障礙患者,都需要了解一些關於睡眠的常識。正常的睡眠有哪些標準?首先,對於睡眠時間,不同年齡段人群對睡眠的需求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青壯年需要7~9小時睡眠,少年和幼兒增加1~3小時,老年人減少1~3小時。
  • 兒童一天到底睡多少小時才合適?大部分家長都錯了
    作為家長的你,除了擔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外,他的睡眠情況想必也十分關注,畢竟,晚上睡眠不好,白天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身體素質變差,學習成績下降等一系列惡果可能就接踵而至了。那麼,孩子究竟怎麼睡、睡多久才合理呢?最近,美國老師上傳網絡的一張兒童睡眠時間表,讓很多家長扎心了。快來看看你家孩子「睡」對了沒!
  • 明天很忙,晚上卻在想為什麼睡不著,入睡困難如何解決?
    02:00…還是睡不著,怎麼辦?明天要開會了,得趕緊睡,強行閉眼沒用,數羊沒用,睜著眼睛沒用,聽催眠曲越聽越煩躁……直到03:00,這是你平常睡覺的大概時間段,你實在是困了,思緒才漸漸模糊,直到睡著。類似的這種場景是否有出現在你的身上?
  • 四個月,是寶寶養成睡整晚覺的關鍵,掌握8種妙招寶寶一覺到天亮
    「我家寶寶四個月,睡覺一個小時醒一次,也不吃奶,只是求抱抱,每次抱起來安撫一會兒就又睡,快把我熬死。」剛才看到一位媽媽給我的文章留的言,能體會到這位媽媽的焦灼心態,每晚睡不好是很令人崩潰的一件事,更何況,這種情形一下子延續好幾個月。
  • 瘋傳「分床睡年齡」害人不淺?做好3準1步,順利完成孩子分床睡
    一開始女兒不願意分房睡,後來在琳琳的威逼利誘下,女兒含淚答應了,只不過女兒總是會在半夜哭鬧說害怕,最後採取的措施是爸爸先陪著女兒睡一段時間看看。對於老一輩的說法「3歲分床,5歲分房」到底合理嗎?分房太早太晚都不好,什麼時間最合適?如何分房睡孩子更容易適應呢?本文將為你解惑。瘋傳「分床睡年齡」害人不淺?
  • 白天睡不好夜裡睡不著怎麼辦?心因性失眠的四大類型解析!
    你說,每天那麼忙碌,為的不就是能在晚上吃一頓可口的晚飯、睡一個踏實安穩的覺嘛,可現在不僅累成狗,還睡不好,真是尷尬。樣本數據顯示,平均起床時間為07:04分;平均入睡時間為00:07分;平均睡眠時長6.5小時;深睡比例26.4%。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睡眠時間也減少,深睡比例減少,睡眠質量也越差。2018年有一項針對全國20多個省(市區)的《2018年中國的90後年輕人睡眠指數研究》。
  • 基因突變,天生少眠,一天只睡5小時的人比睡8小時的更幸運
    不過,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沒有被迫睡五六個小時,精神卻非常好的一類人,他們是真正的天生少眠者。少眠的原因是基因突變,簡單來說就是擁有少眠、熬夜的基因。早在2009年,生物學家傅嫈惠就發現了第一個人類少眠基因DEC2。
  • 你若這樣「睡」,糖尿病早晚會找上門
    最近幾年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也可以說成為困擾人們的一個重大疾病。而引起糖尿病的誘因也有多種,有些人會認為糖尿病是睡出來的,那麼很多人就會產生疑慮,糖尿病怎麼和睡眠扯上了關係呢?其實有一些研究表明,睡眠的時間過少或過多都會引起糖尿病的發生,那麼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睡眠和糖尿病之間的關係吧。糖尿病是睡出來的嗎?
  • 羅某的時間管理也不及「每天只睡4小時」,調侃亮了!
    會導致人睡眠少遺傳到該基因的人群每晚平均睡眠時間僅為6.25小時而缺少該突變的人群自然睡眠時間平均為8.06小時十年後研究人員又找到一個基因名為ADRB1它跟DEC2突變一樣與自然睡眠時間短有關擁有這些基因的人就算每天只睡6小時
  • 後三十年睡不著?日本睡眠師放一個蘋果,睡4小時精神一整天!
    中國有句俗語「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著」,是說人步入中年後,身體氣血漸衰,夜不能寐的一種普遍現象。關注養生的人都知道,健康睡眠對身體是多麼重要!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據相關報導,在中國有一半的人面臨或多、或少的睡眠問題,睡眠障礙正在損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很多慢性病如心臟病、焦慮症、2型糖尿病等,都與睡眠障礙有關,同時這些疾病又會影響睡眠,形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