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前列腺癌血液檢測有望為未來的治療和檢測提供「範式轉移」

2020-11-27 cnBeta

據外媒報導,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科學家近日開發了一種新的前列腺癌血液檢測方法,與目前的血液檢測相比,它可以顯著提高準確性。如果在較大的樣本中進行驗證,則有望在三到五年內為男性提供測試。

前列腺癌目前是醫生檢測的更具挑戰性的癌症之一。它的發展通常較為緩慢,並且可以保持無症狀,直到其後期。除了侵入性直腸指檢外,最常見的篩查工具是血液測試,測量所謂的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的水平。PSA水平也有可能不準確,大約四分之三的陽性結果導致不必要的活檢。PSA檢測也存在相對爭議,一些臨床醫生認為它可能導致過度診斷。

「目前的前列腺癌檢查常常導致對許多男性不必要的侵入性活檢,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對患者造成重大傷害,浪費寶貴的醫療資源,」新研究的首席研究員盧永傑(音譯)解釋道。「顯然需要為接受活檢的患者提供更好地選擇。」

新的血液測試採用了一項名為Parsortix的技術,該技術旨在測量小血樣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TC)。研究人員使用這種CTC方法對超過250名受試者進行了測試。他們發現,當與PSA測試相結合時,可以有效地檢測到侵襲性前列腺癌,準確率約為90%。

更重要的是,研究發現前列腺癌的侵襲性可以通過檢查給定血液樣本中CTC的數量和類型來衡量。這可能是新測試中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它可以讓醫生跟蹤前列腺腫瘤的進展,避免不必要的活檢或侵入性治療。

「通過將新的CTC分析與目前的PSA測試相結合,我們能夠在任何生物標誌物測試中以最高準確度檢測出前列腺癌,這可以使許多患者免於不必要的活檢,」盧永傑說道。「這可能導致我們診斷前列腺癌的方式發生轉變。」

研究人員建議,在將測試推廣到普遍使用之前需要三到五年時間。在美國FDA或英國NHS批准臨床應用測試之前,需要對更大的男性群體進行更廣泛的驗證。

該研究發表在《Journal of Urology》雜誌上。

相關焦點

  • 種植粒子治療前列腺癌
    核心提示:放射性粒子種植治療前列腺癌是近20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尤其是新型、低能、安全易防護放射性核素125Ⅰ和103Pd方法的研製成功,超聲和CT影像學技術的進展,及計算機三維治療計劃系統出現,使放射性粒子組織間種植治療前列腺癌顯示出極大的生命力。
  • 前列腺癌怎麼治療,怎麼治療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怎麼治療,怎麼治療前列腺癌 時間:2020-11-25 12:04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前列腺癌怎麼治療呢,怎麼治療前列腺癌呢?相信很多患者都想知道,前列腺癌是男性很容易患的一種疾病,也算比較嚴重,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具體情況吧。
  • 【科技日報】脂肪細胞膜蛋白:治療前列腺癌新靶點
    近日,位於蘇州高新區的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傳來消息,該所腫瘤標誌物中心高山實驗室在國際權威期刊《癌症研究》發表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脂肪細胞相關膜蛋白(APMAP)可作為前列腺癌診斷和治療的標誌物,並闡述了其背後的分子機制。該研究發現為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靶點,針對該靶點研發出的新藥物,有望進一步降低前列腺癌症的發展以及侵襲轉移。
  • 對抗前列腺癌 只提供治療藥物就夠了嗎?
    前列腺癌診療現狀令人擔憂PSA篩查亟待普及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前列腺癌新發病例超過6萬例,死亡病例約2.6萬例。近年來,我國前列腺癌新發病例增幅超過10%。令人擔憂的是,超過70%的前列腺癌患者初診時已是中晚期患者,我國患者5年生存率(53.5%)大約僅為美國的一半(99%)。
  • 循環腫瘤細胞富集和檢測研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戴海明、聶金福團隊,在循環腫瘤細胞(CTC,Circulating Tumor Cell)的富集和檢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因自發或診療操作從實體腫瘤病灶(原發灶、轉移灶)脫落,大部分CTC在進入外周血後發生凋亡或被吞噬,少數能夠逃逸並錨著發展成為轉移灶,增加惡性腫瘤患者死亡風險。相較於傳統的組織活檢,CTC檢測具有操作簡便、創傷性小、患者痛苦小和可重複性強等優勢,可實時、動態地反映患者的疾病進程及治療狀況,相比於單一部位的組織活檢,可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 ...腺癌精準化治療新策略,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Molecular Cell」
    附屬同濟醫院吳登龍團隊闡明前列腺癌精準化治療新策略,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Molecular Cell」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0-09-29  瀏覽:
  • 為什麼前列腺癌患者要進行睪酮檢測?
    睪酮檢測,預測前列腺癌和病情的變化  泌尿外科專家提倡50歲以上男性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前列腺癌篩查,以便早期發現前列腺癌,避免前列腺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  目前,臨床中篩查前列腺癌最常用的手段為睪酮檢測,睪酮是男性雄激素,那麼睪酮檢測對於前列腺癌患者有哪些意義呢?  一、睪酮與前列腺癌發病風險  一些研究結果表明,低血清睪酮會增加前列腺癌的風險。基線睪酮水平低於385ng/dl的患者的前列腺癌發病率高於睪酮水平高的患者。
  • PSN NPs用於前列腺癌內神經密度的可視化
    這項研究的意義 研究表明前列腺癌內的神經密度和前列腺的進展和預後有關,但是目前沒有方法能夠將前列腺癌內的神經密度進行可視化,這項研究就設計了相關分子和方法用於前列腺癌內的神經現象。通過了解前列腺癌內的神經密度來評估前列腺癌患者的預後和進展。
  • 日本專家為寵物狗研製人造血液 有望用於輸血治療
    原標題:日本專家為寵物狗研製人造血液 有望用於輸血治療  ■環球短訊   新華社東京10月27日電 (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在日本血液替代物學會年會上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一種人造血液,可以替代血液中的紅細胞發揮作用。未來這種人造血液有望用於寵物狗的輸血治療。
  • 拜耳多菲戈國內獲批:新型α粒子靶向藥物用於前列腺癌治療
    原標題:拜耳多菲戈國內獲批:新型α粒子靶向藥物用於前列腺癌治療   拜耳
  • 新方法可檢測血液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抗體
    英國《自然·醫學》雜誌12日公開的一份免疫學研究論文,美國科學家介紹了一種可以檢測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抗體的方法。這種方法已經在16名患者身上做過測試,或有助於鑑定出血漿中包含病毒抗體的個體,這種抗體有望用於治療其他病人。
  • 微流體裝置有望快速檢測血液中的癌細胞
    從追蹤癌症 RNA 痕跡、到檢測幾乎所有癌症類型共有的獨特 DNA 納米結構,我們正站在一項激動人心的技術前列。原型裝置可檢測微小血液樣本中超過 90% 的腫瘤細胞(圖自:Ian Papautsky)當前的前瞻性研究中,檢測血液樣本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TC),或許是一種高效的方法。
  • 未來可期,10年後有望根治癌症的5種新技術
    據畢馬威中國的預測,下面五種新技術使得2030年出現腫瘤根治性療法成為可能。 個性化癌症疫苗 癌症疫苗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全新的免疫療法。美國NIH將腫瘤疫苗定義為一系列生物修飾物,通過激活患者體內免疫系統的能力來控制感染和抵禦疾病。
  • 重磅級文章聚焦癌症轉移研究新成果!
    與健康組織一樣,腫瘤會依賴於通過血液所接收到的營養物質得以生存,然而,由於癌細胞會快速增殖,腫瘤也會相應地快速生長,那麼問題就出現了,即新的血管不會同時出現,此外,新的血管也是癌細胞抵達遠端轉移器官的運輸途徑,研究人員在癌症療法研究中的目標就是抑制腫瘤中的血管發生,即新血管的形成,從而來剝奪腫瘤獲取的營養物質並減緩癌症轉移,抑制血管發生的藥物如今已經在臨床中使用了十幾年了,但其效果卻非常有限
  • 肺癌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王潔教授vs菠蘿直播實錄
    菠蘿:我們知道,並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需要做基因檢測。請問什麼樣的患者應該做基因檢測?哪些是必須做,哪些是推薦做,哪些不需要做?王教授:肺癌可以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癌又分為腺癌、鱗癌、腺鱗癌和大細胞癌,其中腺癌佔主導地位,其次是鱗癌,而小細胞癌不到15%。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上的新發現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UCL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可以識別血液中前列腺癌的最早遺傳變化:該變化可以使醫生便於查看癌症是否擴散,監測腫瘤行為並進行更好的治療選擇。研究人員說,他們在血液中的成功發現代表了前列腺組織的「指紋」或早期血液循環中的生物標誌物,當被發現時就可以識別出癌症正在擴散。由於可以通過簡單的血液檢查(通常稱為液體活檢)達到目的,因此醫生可以定期且實時地監測癌症對治療的反應。研究人員將檢測該測試是否可以補充或替代現有的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測試,該測試用於前列腺癌的診斷和治療監測。
  • 李紅梅:肺癌治療 怎能不做基因檢測?
    精準治療時代,分子標記物(Biomarker)無論對診斷還是治療都有決定性作用。在CSCO廈門2019學術年會期間,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內科病區李紅梅主任接受MED24採訪時,談了非小細胞肺癌基因檢測的方法,常見靶點和意義。/肺癌有哪些常見分子靶點?
  • 循環腫瘤細胞(CTC)捕獲及檢測技術進展
    在過去的十年中,液態活檢技術的發展為這些問題帶來了突破性的解決方案,並有望為不同患者的疾病提供了更加精準的個體化信息。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生物化學教授Shana Kelley一直致力於CTC捕獲和檢測技術的研究,她認為,「液體活檢將有望帶來一次徹底的模式轉變,因為患者可以在接受治療的同時以一種非侵入式的方式進行持續監測。
  • 關於CTC的介紹和臨床應用
    在1896年,澳大利亞學者Ashworth在一例轉移性腫瘤患者血液中首次觀察到從實體腫瘤中脫離並進入血液循環的腫瘤細胞,並率先提出了CTC的概念。不過長時間以來CTC的檢測並未在腫瘤病人的防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就是檢測技術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從上世紀末以來CTC檢測技術得到了不斷的改進,隨之帶來的是CTC檢測在臨床的應用。
  • 從三種檢測對象,看液態活檢助力反映腫瘤基因圖譜
    大量研究表明,CTC以不同形態存在於腫瘤患者的外周血中,既有游離的單個CTC,也有聚集成團的細胞團,它們是惡性腫瘤出現血行轉移的主要生物基礎,其數量的多少與患者的預後密切相關。研究表明,CTC具有很強的預後判斷和轉移預測價值,並且在早期輔助診斷方面也有很好的應用。因此,早期發現血液中的CTC對患者預後判斷、療效評價和精準治療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