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娜音圖,華東理工大學食品研發方向碩士研究生
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後
即使夏天過去,初秋仍然天氣炎熱,身體出汗也多。因此需要給機體及時補充水分。我們有時出門十分口渴,因此總免不了會去便利店或超市買瓶裝水。貨架上水的種類繁多,琳琅滿目,純淨水、礦泉水、蒸餾水……各種牌子、各種名稱的水應有盡有。可是,這些水都有什麼區別?哪些水是我們需要的?哪種水最好?今天我們就來一一揭秘吧!
瓶裝水的起源
其實,瓶裝水的出現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早。三百多年前,英國殖民地波士頓的一家溫泉療養院就開始了瓶裝水的製作,並且把製作出的瓶裝水當作有療效的水進行售賣。六年後就發生了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北美獨立戰爭爆發了。
歐洲瓶裝水的商業化雖然晚於北美,但是規模卻比北美大得多。直到今天,天然礦泉水在發達國家的瓶裝水市場依然具有較高的佔比。如:日本達80%,德國達98%,西班牙為93%。
而我國的瓶裝水,始於1930年——青島嶗山礦泉水,但是一直以來生產規模難擴大。改革開放之後,瓶裝水行業迎來發展機會,自1994年開始,娃哈哈等各企業紛紛推出了純淨水、蒸餾水等瓶裝水。從歷年的市場形勢來看,主打健康的天然礦泉水、礦物質水等銷量持續上漲,而純淨水則不斷下滑。
2015年,《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正式發布。種類繁多的飲用水如礦物質水、蒸餾水、蘇打水、冰泉水、富氧水等等……統一被劃分為:天然礦泉水、飲用純淨水和其他飲用三大類。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最終形成了礦泉水與純淨水爭霸的行業局勢。
我們怎麼選水呢?
我們先來從「喝水」聊聊吧!
水,是人體必需六大營養素之一,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對於一個正常成年人來說,每天大概需要2.5L左右的水來維持身體的正常代謝。看到這個數字,大家是不是覺得量很大呢?我們每天居然需要喝這麼多水嗎?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每天大概喝1.5-1.7L左右即可。實際上,這個量也不是必需的,它會跟隨不同的因素變化,比如我們在高溫環境,或是運動量較大的情況下,攝入水的量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但我們如果在飲食中攝入了湯類,就可以適當減少水的攝入。
我們怎麼選水?我們來看看這些水,有什麼區別!
礦泉水
天然的礦泉水,裡面的確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如:鈣、偏矽酸、鎂、鈉等鹽類。但是我們想靠它補充礦物質?那是不太可行的。這一條我們從它的標籤上就可以看出來:鈣的每日推薦攝入量為0.8g,而某牌礦泉水,鈣含量為20mg/L,也就是說,我們要靠它補鈣,得喝40L水。
蘇打水
有很多人 聽說過這樣一句話:酸性體質不好,要調成鹼性。實際上,人體的酸鹼度處於一個小範圍內波動的定值,如果超出了這個範圍,人就會中毒死亡。並且之前新聞報導,鼓吹「酸性體質會致癌」的人被抓了,這是一個大大的「偽命題」。所以靠喝蘇打水調理身體,也是行不通的。不過,靠喝蘇打水撐飽我們的胃來提高飽腹感,也不失為一個小妙招。
純淨水
顧名思義,水中礦物質、雜質很少,是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那它和蒸餾水有什麼區別呢?①它們的製作工藝不同:蒸餾水是經過蒸餾、冷凝而成的水,純淨水則是經過過濾、提純、淨化、多次過濾的水。②飲用後的影響不同:蒸餾水不適合人體飲用,長期飲用蒸餾水不僅造成人體有機物的缺乏,而且還會導致蒸餾時未除去的低沸點有機物進入人體,一般用於化學實驗。
我們常說的「白開水」怎麼樣呢?
實際上,它是目前最新版膳食指南推薦的飲用水。自來水燒開之後,微生物被滅活,還可以讓一些多餘的礦物質沉澱,比如鈣、鎂等,同時,易揮發的物質也揮發除去,比較安全、經濟。
總有人說:千滾水、隔夜水不能喝。這是真的嗎?
對於千滾水,其實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畢竟「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有人說:反覆滾開的水有亞硝酸鹽!實際上,已經有研究證實,千滾水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不僅沒有增多,反而下降了。如果我們想達到亞硝酸鹽中毒,那我們需要喝20噸千滾水。
隔夜水是怎麼回事?隔夜水如果不能喝,那麼我們早上八點滾開的水,晚上八點還能喝嗎?答案當然是:在沒有被微生物汙染的情況下,能正常飲用。所以,只要水放置一段時間後沒有變質,都是可以飲用的。
因此,選擇什麼樣的水,只要安全,並不需要追求「健康」。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