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火星地球化有N多靠譜方法,為什麼還有人打木星的主意呢?

2020-12-03 徐德文科學頻道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有人問:木衛二的水比地球還多,如果把它安上發動機推到火星,能創造出第二個地球嗎?

其實根本無須把木衛二推向火星,都有可能將火星環境改造得類似於地球,適宜生命的居住,這是一個專門的研究課題,叫火星地球化。

要把木衛二裝上發動機推向火星,憑人類的能力目前連理論上的可能都沒有,所以恐怕有點棘手。當然,要是真能把它推到火星軌道,並且讓它們撞在一起成為一顆新的行星的話,其表面將形成全然的汪洋大海,因為水太多了,只可能留下一些小小的島嶼,比如現在20多公裡高的奧林匹斯山可能會露出水面。火星可能會形成較為宜居的水環境,並至少會保持一段較長的時間,估計數百萬年甚至上億年,足夠地球移居生命的生存和演化發展了。

然而我們根本沒有必要採用這麼暴力,而且目前還沒任何可能可以做到的辦法,因為火星兩極被封凍的寒冰分別都有一千多公裡寬,2到3.7公裡厚,總體積240多萬立方公裡,已足以在火星表面形成5.6米深的全球海洋了;何況火星地表下還探測到大量的冰塊,在赤道和北極之間的地下就有很多水冰,其中一塊達100多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中國國土面積的九分之一,所以遠古時期火星失去濃厚的大氣層後,水可能並未完全逃離火星,而是進入了地下,其數量很可能也非常巨大。

在這種情況下,科學研究實際已提出了很多火星地球化的方案。比如SpaceX公司創始人馬斯克就提議用核彈轟炸火星,融化兩極的二氧化碳冰蓋,製造溫室效應讓火星升溫,融化地下被凍住的水冰,改造火星環境;NASA科學家2017年曾發表研究,稱可在火星和太陽之間安裝大型磁鐵,阻擋太陽風對火星的轟炸,只需幾年就可以讓火星大氣壓力達到地球一半,地表溫度上升到攝氏4度,融化兩極的二氧化碳,促使火星溫度繼續上升,幾代人的時間就能將火星改造成宜居星球。

哈佛大學的科學家今年7月也提出了一項火星局部地球化改造的方案,利用一種只比空氣重一點點的材料——二氧化矽氣凝膠,2、3毫米厚的一層,部署在火星的低洼處,就可讓下面的溫度升高50度以上,從而讓水常年保持液體狀態,可以引進地球植物和其它生物在該區域內生存,而且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其它還有在火星軌道放置大量反射鏡,將陽光反射到火星表面,融化凍土;到火星地核重新啟動火星磁場,以阻擋太陽風颳走火星大氣,重新恢復火星的大氣層;一些輔助的手段,包括在火星兩極的冰上培植深色藻類,或散布煤灰等深色物質,增加吸熱進而加速融化等等。

所以有這麼多比較現實,靠譜的辦法可以用,為什麼還要去打木星的主意,搶它的衛星來改造火星呢?當心朱庇特同志發起脾氣,一鞭子把地球給抽出太陽系,那就頗為不美了,題主你能承擔這樣的責任嗎?

相關焦點

  • 木衛二撞火星,火星就能變成地球2.0?恐怕有點棘手啊!
    其實根本無須把木衛二推向火星,都有可能將火星環境改造得類似於地球,適宜生命的居住,這是一個專門的研究課題,叫火星地球化。然而我們根本沒有必要採用這麼暴力,而且目前還沒任何可能可以做到的辦法,因為火星兩極被封凍的寒冰分別都有一千多公裡寬,2到3.7公裡厚,總體積240多萬立方公裡,已足以在火星表面形成5.6米深的全球海洋了
  • 所以我們是否能地球化火星?
    三分鐘之後,《科學》緊接著發了一個emoji的愛心,顯微鏡,流星,還有一個1993年麥凱是聯合作者的文章連結,文章名字是:地球化火星所需要的技術。如果火星大氣失去75%的二氧化碳,那幾乎沒有任何的二氧化碳儲存在地表,供人們去使用。
  • 難以實現的火星地球化
    圖1 人類移居到火星生活一直是最為吸引人眼球的科幻作品創作主題之一,圖中就是科幻電視劇中模擬的未來改造後的火星水手谷的樣子。來源:科幻劇《太空無垠》為了使人類將來能在火星上生活,科學家也提出了火星地球化的計劃。
  • 火星二氧化碳含量不足以實現地球化 移居火星夢恐遭破滅
    今天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表明,火星上可能沒有足夠的二氧化碳使這顆紅色的星球變成第二顆藍色「大理石」。在未來的某個時候,火星地球化並不是一項既定的任務——人們長期以來對改造另一個星球以適應我們物種的生存有著倫理上的擔憂——但考慮到火星地球化問題掀起熱潮,以及目前(即使是非常緩慢的)將人類送往火星的努力,火星地球化問題的研究仍在繼續。
  • 火星地球化?NASA:目前還沒足夠多的二氧化碳來實現
    據外媒報導,本周早些時候,NASA和埃隆·馬斯克就火星改造的可能性展開了一場假想辯論。NASA的科學家們認為,如果僅憑當今的技術水平,人類沒法對火星進行地球化處理,因為上面沒有足夠多的二氧化碳。馬斯克則持相反態度。
  • 當火星被地球化百年之後,人類從地球文明走向宇宙文明!
    科學家們估計,可能要經過10萬年,樹木才能將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寒冷的藍色火星,變成有足夠氧氣可供人類呼吸的溫暖的綠色星球。但這是運用現代科技所需要的時間,未來的地球化工作者或許會找到更快的方法。我們在用21世紀的知識解決22世紀的問題,100年以後人們會說生活在21世紀早期的那些人正在談論使火星地球化的問題,他們真有遠見,但是氟碳氣體和綠色植物來使它地球化的做法有點落伍,他們會用22世紀的技術來完成這個目標。
  • 人類超級工程「火星地球化」
    (火星與地球最近距離5460萬公裡。)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以人類現有和可預測的科技水平,人類的選擇不多,開啟大航天時代,首先和優選只能是火星,而且必須是火星。火星對於人類來說特徵很明顯----寒冷、乾燥、低氣壓、高輻射。並不適宜生理結構脆弱的人類生存,人類要想殖民火星,唯一的一個辦法:火星地球化。通過改造火星,使之適宜人類生存。
  • 火星地球化:人類步入行星際文明的第一個千年工程
    2003年8月在美國召開了「火星移民研究國際會議」,火星地球化提議在未來幾個世紀中將火星改造成一個綠色星球,使之成為未來人類的第二個家園。模擬火星地球化的過程這個概念的可行性依靠在火星的環境是否可以通過人為手段改變,以及建立一個人造生物圈的可行性。
  • 火星地球化,真的可以嗎?
    2、火星磁場改造計劃火星地球化難點之一就是 火星幾乎沒有地磁場,無法抵禦太陽風,大氣層被太陽風吹走了。我的設想是 可以用人造電磁場代替地磁場。  首先,在火星南北極分別建造直徑數百公裡的超導環,然後挨著建造核電站,給它們降溫,通電,每個超導環是有足夠的超導電纜繞成。之後通電,電流非常大,產生的磁場非常強,這樣就可以產生足夠的電磁,用來保護火星的大氣層。如果磁場不夠,可以造數十個不同直徑的超導環,以達到足夠的強度,如果還不夠,可以在火星表面其它地方也建造,通過控制超導環的方向,使電磁場以相同的方向疊加。
  • 10000顆核彈炸火星能使其「地球化」?科學家:根本是天方夜譚!
    那核爆火星的方法是否可行呢?一些比較謹慎的科學家認為這方法不可取,原因有以下幾點:  1、火星是內部發動機(內核)停止運行,造成了磁場消失。而火星磁場的消失,導致太陽風不斷在剝離火星大氣層,也是目前火星大氣氣壓只有地球的1%的原因。  而且火星直徑只有地球的一半,體積比地球小太多,從而散熱也快。
  • 月球地球化是否真的可能?
    我們怎樣才能讓月球地球化呢?我們不能讓月球地球化。月球太小了,而且沒有磁場,沒有充足的水,氮等等。就這樣。 好吧,其實我們可以使月球地球化。但是這會是一場非常嚴重的大屠殺。 我等不及了。 好吧,為了讓大氣層和太陽保持一個天文單位(AU)的距離,你需要讓月球擁有磁場和更大的重力場。為了達到這些,你需要更大的質量。還需要多少呢?嗯……比火星要大,但應該需要比金星小。
  • 人類超級工程「火星地球化」可以成功嗎?
    (火星與地球最近距離5460萬公裡。)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以人類現有和可預測的科技水平,人類的選擇不多,開啟大航天時代,首先和優選只能是火星,而且必須是火星。火星對於人類來說特徵很明顯----寒冷、乾燥、低氣壓、高輻射。
  • 100年內人類將對火星地球化,未來的火星將是這樣的!
    火星是個荒漠之地,儘管如此,最近幾十年人類一直準備著登錄火星,然後殖民火星。但要想真正實現殖民火星,首先我們需要提高其溫度。
  • 100年內人類將對火星地球化?未來的火星將是這樣的!
    然後殖民火星。但要想真正實現殖民火星,首先我們需要提高其溫度。我們知道如何來加溫星球,就是通過溫室效應,這對地球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情,然而到了火星上,那卻是件好事,將溫室氣體放入大氣層,這樣就會造成星球變暖,在地球上那可是汙染,而在火星上那可是對症下藥。
  •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核彈與氣凝膠,誰更靠譜?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幻作家們一直熱衷於這個紅色星球上的故事,描述那裡有可呼吸的空氣、液態水和先進的外星生命。他認為,爆炸會使火星上相當大一部分的冰冠蒸發,釋放出足夠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同時核彈爆炸時會釋放大量熱輻射。好在這個天馬行空的方法不管從技術上還是倫理上都沒有得到科學家們的認可。相比之下,一種叫做二氧化矽氣凝膠的材料看起來更具有可實施性。將整個火星「地球化」難以實現,可以考慮先將小區域改造成適宜居住的環境。
  • NASA最新研究稱火星環境難地球化
    8月1日消息,伊隆·馬斯克一直都把火星稱作一顆需要改善的星球,他認為改造火星之後就能適合人類居住。但是據美國宇航局贊助的一項最新研究稱,用「拆除」來描述這個過程或許更恰當。進行這個研究項目的科學家稱,我們絕對不可能將火星地球化,也就是說我們無法將它的環境改造成人類不需要生命維持系統就能夠生存在那裡的狀態。打造一個新的大氣層。火星擁有一個超級稀薄的大氣層,人類如果沒有任何防護的待在火星表面,很快就會死亡。最可能的死亡原因就是沒有足夠的大氣壓力來阻止你的器官被撕裂。
  • 新研究表示火星地球化不太可能,埃隆·馬斯克表示異議立即反駁
    科學家說我們無法讓火星地球化,然而埃隆·馬斯克立即反駁說我們可以。有著多種發明讓人腦洞大開的埃隆·馬斯克,曾經提出了火星地球化的大膽建議。但NASA支持的一項新研究可能要給馬斯克潑上一盆涼水,該項目背後的科學家們說使用今天的人類科技根本不可能使火星地球化,火星地球化換句話說,就是想法改變火星的環境,以便人類可以在沒有生命支持系統的情況下生活在那裡。建立一個大氣層。
  • 馬斯克:火星地球化前 移民先住玻璃圓頂內
    圖為火星的示意圖。美國特斯拉汽車公司暨SpaceX公司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日前表示,火星要改造成像地球一樣可以維持生命的星球,需要很久的時間,人們這一生可能看不到。在此之前,初期的火星移民將住在玻璃圓頂(glass dome)內。
  • 人類有可能將火星地球化嗎?
    火星比地球要冷很多,沒有水(準確的說是沒有液態水),也沒有空氣。從好的方面想,相比於其他星球,火星的條件已經很好了:火星是個固態行星,所以你可以在它表面站穩;火星上的每一天是24小時40分鐘,和地球差不多,所以不太需要擔心作息問題。因此,就算接下來我們會看到很多壞消息,火星仍然是地球化的最佳「應聘者」。
  • 科學家開出改造火星時間表 7步驟實現火星地球化
    為了人類共同的明天,人們將目光投向了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兄弟——火星,夢想著重拾生命的妙筆,將它打造成另一個地球。也許一百年甚至數百年後的焦點話題就是:你願意住在火星上嗎?中國繞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是「火星探測」的積極推動者。他在接受北京晚報記者採訪時說:「火星是最接近地球環境的行星,人類通過改造將其變成一個宜居星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