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任寧主任醫師和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洪明奇教授團隊發現SLFN11調控肝細胞癌生長和轉移

2021-01-16 Theranostics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是全球範圍內最具侵襲性的實體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治療手段還較為有限。眾所周知,B型肝炎病毒和C型肝炎病毒感染是驅動HCC的主要危險因素。據報導,Schlafen(SLFN)蛋白家族在調節哺乳動物生物學功能(例如抑制病毒複製)中起重要作用。SLFN11,作為人類SLFN蛋白家族的成員,具有抗病毒特性,但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SLFN11與藥物敏感性之間的重要關係,其在腫瘤發生和轉移中的作用仍然鮮為人知。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任寧主任醫師和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分子細胞學系洪明奇教授團隊成員在生物醫學1區雜誌《Theranostics》上發表論文,報導了SLFN11低表達促進HCC生長和轉移,並闡述了其在HCC生長和轉移中的內在分子機制,為治療HCC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策略。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對復旦肝癌研究所兩個獨立隊列進行IHC分析發現人HCC組織中SLFN11的下調與不良預後密切相關;體外細胞試驗發現SLFN11能夠抑制細胞增殖、遷移和侵襲水平,並促進細胞凋亡;體內動物試驗發現SLFN11的上調可以有效逆轉HCC的進展和轉移。研究團隊通過免疫沉澱和液相色譜串聯質譜(LC-MS/MS)技術,運用IPA軟體進行蛋白組學分析,同時通過CO-IP、免疫螢光、免疫組化和蛋白印跡實驗發現SLFN11通過與關鍵蛋白核糖體蛋白S4X連鎖 (RPS4X)結合併抑制其表達,進而下調RPS6和eIF4E的磷酸化水平、阻斷mTOR信號通路抑制HCC惡性生物學行為。

基於mTOR信號通路在HCC中的重要機制,以及目前許多雷帕黴素類似物在臨床癌症治療中的有限療效,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對目前國際上正在晚期或轉移性HCC患者中進行I期/II期臨床試驗的新型mTOR通路抑制劑INK128納入研究評估其抗腫瘤療效。首次發現INK128能夠有效抑制低表達SLFN11引起的mTOR通路的激活,進而抑制HCC的生長和轉移;此外還發現,與INK128治療聯合,上調SLFN11表達可以延緩HCC的進展和轉移,增強INK128抗癌療效。研究成果為肝癌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任寧主任醫師、MD安德森癌症中心洪明奇教授和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董瓊珠研究員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課題組周晨浩博士(聯合培養)、劉春曉博士後和劉文婕碩士為文章的並列第一作者。

 

參考文獻:

Chenhao Zhou, Chunxiao Liu, Wenjie Liu, Wanyong Chen, Yirui Yin,Chia-Wei Li, Jennifer L. Hsu, Jialei Sun, Qiang Zhou, Hui Li, Bo Hu, Peiyao Fu,Manar Atyah, Qianni Ma, Yang Xu, Qiongzhu Dong, Mien-Chie Hung, Ning Ren. SLFN11inhibit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umorigenesis and metastasis by targetingRPS4X via mTOR pathway. Theranostics. 2020. 10 (10): 4627-4643.

原文連結:https://www.thno.org/v10p4627.htm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皮膚科發現一種特殊類型的皮肌炎
    皮肌炎是一種臨床累及皮膚和肌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肺臟的損傷,表現為肺間質纖維化,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皮膚科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一種特殊類型的皮肌炎,並命名為脂溢性皮炎樣皮肌炎(SD-distributed DM)。
  • 直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專家團隊:中山雲講堂,減重代謝手術
    我國每年完成減重代謝手術治療的患者超過1萬例,手術方式和成功率已與歐美國家沒有明顯差異,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那麼,哪一類肥胖或糖尿病患者適合減重代謝手術?復旦中山醫院的減重代謝手術歷史和優勢是什麼?患者術後應該注意什麼呢?
  • 復旦團隊連續發表4篇論文,聚焦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與治療
    近年來,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雙聘PI何祥火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對非編碼RNA在人類惡性腫瘤特別是肝癌中的作用、分子機制及臨床意義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取得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詳見此前BioArt的報導:何祥火團隊發現在肝癌中廣泛表達特異轉錄本;何祥火團隊發表多項非編碼RNA與肝癌發生發展相關重要成果),充分揭示非編碼RNA不僅在腫瘤的發生發展與轉移中發揮重要作用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攜手華大揭示原發和復發肝癌腫瘤微環境差異...
    2020年12月23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合作的最新成果「早期復發肝癌微生態系統的單細胞全景分析」。  相關成果發布會於12月24日在上海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周儉,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臟外科副主任孫惠川,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外科主任醫師楊欣榮,華大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長汪建,華大集團執行長、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長三角首席代表楊爽,華大研究院超級細胞研究所所長劉龍奇、華大研究院精準健康研究所所長金鑫
  • 復旦大學張思團隊首次報導病原生物感染介導DNA損傷和腫瘤發生的新...
    近日,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張思團隊,繼發現細菌成分胞壁醯二肽通過病原微生物識別受體NOD2激活血小板(Circulation, 2015),新冠病毒通過病原微生物識別受體ACE2受體激活血小板(J of Hematology & Oncology,2020),VEPH1調控病原微生物代謝產物介導的肝癌
  • 南京北恒生物科學家揭示microRNA在胰腺癌轉移中新的調控機制
    近日,國際著名腫瘤學雜誌《Cancer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劉默芳團隊關於KRAS-NFκB-YY1-miR-489調控通路介導胰腺癌轉移的最新研究成果。
  • ...胸痛護理專業技能培訓班第二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站順利召開
    為提升胸痛中心各崗位護士勝任力,規範胸痛救治流程,2020年10月22日,由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中國胸痛中心聯盟、心血管病護理及技術培訓中心、蘇州工業園區心馨心血管健康基金會主辦、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承辦的胸痛護理專業技術培訓班第二期如期召開。
  • 與青浦百姓同心,守護心健康 ——記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
    他就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的心內科劉海波主任,自2020年4月份離開工作多年的東方醫院來到我院心內科主持工作以來,這種工作狀態已經成為他的日常,緊張而有序。胸痛中心建設,造福青浦人民胸痛中心的申報及建設是我院當前的主要任務之一,自去年9月份起,我院已經陸續開展了胸痛中心的相關工作。
  • 洪明奇教授學術報告:標記物指導的靶向治療、帕普抑制劑和免疫檢查點治療
    主講人介紹:洪明奇,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終身教授,主管基礎科學研究副校長兼分子細胞腫瘤學系主任、乳腺癌研究中心主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洪教授仼職多個NIH 專家組評審委員會, 擔任多個基金會評獎顧問;美洲華人生物科學會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汪昕「名醫工作室」揭牌
    12月15日,汪昕「名醫工作室」揭牌儀式在上海中山醫院和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兩地通過網上直播同步舉行。汪昕教授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書記,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徐匯區十六屆人大常委。
  • 3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視頻祝賀 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揭牌
    央廣網上海12月25日消息(記者周洪 通訊員肖鑫)「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是根據上海細胞治療集團『白澤計劃』願景而建。醫院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和一支高水平的醫療團隊。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也是『森林』式醫院,它佔地40000平方米,環境非常宜人。」
  • 走過五十年,用「閃亮成績」締造了「世界奇蹟」 復旦大學(中山醫院...
    復旦大學(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的奮鬥歷程和輝煌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醫療事業、醫學研究和醫學教育發展的縮影,是復旦大學附屬醫院醫教研一體化發展、臨床與科研結合「雙輪驅動」的典範,也是幾代上醫人中山人為國為民、艱苦奮鬥、開拓進取、薪火相傳的結晶。湯釗猷院士是這個優秀群體的傑出代表。
  • 2020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補充編內82人公告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系隸屬廈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全民事業單位,是廈門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建設項目,建設發展目標是建成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海峽西岸一流的三級甲等醫院。醫院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負責管理。
  •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醫科大學|程...
    11月14日,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正式發布2019年度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2019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和專科綜合排行榜。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排名《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綜合)》第6位,蟬聯華南第一。
  • ...乳腺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化療|卡培他濱
    經過8年努力,一項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領銜的三陰性乳腺癌臨床試驗研究成果,在全球腫瘤學頂尖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在線發表。邵志敏教授研究團隊始終在尋找這個「配方」。研究團隊主要成員、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李俊傑告訴我們,卡培他濱這個化療藥物對復發轉移三陰性乳腺癌療效較為顯著,他們曾設想是否可以在傳統術後輔助化療方案中加上這個化療藥物,進而提高三陰性乳腺癌療效呢?
  • Cancer Cell丨洪明奇組在腫瘤中發現核糖核酸酶非酶活依賴的新功能
    近日,來自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UT MDAndersonCancerCenter)洪明奇(Mien-Chie Hung)教授課題組在Cancer Cell雜誌發表了題為Angiogenin/Ribonuclease 5 Is an EGFR Ligand and a Serum
  • 生物醫學研究院/附屬腫瘤醫院何祥火團隊系列研究成果聚焦惡性腫瘤...
    近年來,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附屬腫瘤醫院教授何祥火領導的研究團隊對非編碼RNA在人類惡性腫瘤特別是肝癌中的作用、分子機制及臨床意義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取得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充分揭示非編碼RNA不僅在腫瘤的發生發展與轉移中發揮重要作用
  • 2019年復旦大學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9篇重磅文章
    2019年,復旦大學在Cell,Nature及Science總共發表了9篇文章,在生命科學,材料學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下面我們系統盤點這些研究成果:  【1】肝癌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第四大主要原因。肝細胞癌(HCC)佔所有原發性肝惡性腫瘤的約85%–90%,最大的歸因於B型肝炎病毒(HBV)和C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以及酗酒和代謝綜合症。
  • 復旦大學發現內耳幹細胞調控新機制—再登Stem Cells雜誌封面
    復旦大學發現內耳幹細胞調控新機制再登Stem Cells雜誌封面近日,最新出版的幹細胞領域重要期刊Stem Cells上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了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題為
  •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01-02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