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細胞不配合!科學家用病毒示蹤和RNA測序精確定義了睡眠神經元

2020-11-27 生物谷

睡眠一直以來是人們比較感興趣的研究課題,因為人的一生大約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每個人生命中的必需品,但它也困擾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



近幾十年,隨著腦電記錄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睡眠過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腦電的檢查結果來看,正常人在睡眠時,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有時眼球快速來回活動,被稱作快速眼動期睡眠(REM),有時眼球不活動或者只有很慢的浮動,被稱作非快速眼動期睡眠(NREM),同時腦電活動也出現了不同的變化。



雖然,我們對睡眠的不同階段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對睡眠的腦機制尚不清楚。當前研究發現表明,如果腦中的下丘腦視前區(Preoptic area, POA)發生了損傷,會導致嚴重的睡眠障礙,這說明視前區在睡眠的產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到底是哪些神經環路促進了睡眠很不清楚,尤其是睡眠神經元和清醒相關神經元在空間上並沒有明顯區分,這給人們研究特定的睡眠神經環路製造了難度。


這種情況下,鑑定和發現特定的睡眠相關神經元顯得尤為重要。最近,Nature發表了UC Berkeley的丹揚教授最新發現。他們基於投射通路分離了一類POA睡眠神經元,並鑑定了這類細胞的特定分子標記[1]。


研究思路和結果


1.利用c-Fos檢測找到睡眠相關的神經元


要詳細分析睡眠的神經環路,我們首先得找到與睡眠相關的神經環路。文中,作者首先在動物睡眠和清醒狀態下,檢測POA神經元c-Fos表達量(表徵神經元的活動)。通過c-Fos與逆標染料的結果,作者發現POA投射到TMN(組胺能結節乳頭核)的神經環路與睡眠相關(圖1a);而且, GABA能的中間神經元在此過程中更重要(圖1b)。因此,後面的實驗圍繞這條GABA能神經元介導的POA-TMN神經通路(GABAPOA→TMN)展開。



圖1 GABAPOA→TMN神經元參與睡眠


2.光

遺傳

技術操控特定神經環路,研究睡眠行為的變化


作者接下來在GAD2-Cre小鼠(GABA能神經元特異表達Cre)TMN腦區注射能夠逆向標記的病毒rEIAV,在GABAPOA→TMN神經元表達ChR2(照光興奮)或iC++通道(照光抑制)。隨後,作者通過電生理記錄檢測動物的睡眠狀態(即REM\NREM\Wake狀態),並利用雷射激活或抑制GABAPOA→TMN,發現睡眠行為分別發生了增強或減弱(圖2)。



圖2 光

遺傳

技術操控GABAPOA→TMN神經元改變睡眠



既然GABAPOA→TMN神經元能夠控制睡眠行為,那麼直接激活POA中神經元是否就能催眠?於是,作者在GAD2-Cre或VGLUT2-Cre小鼠POA注射AAV-DIO-ChR2,在GABA神經元或穀氨酸能神經元表達ChR2,同時使用雷射激活這些細胞和電生理記錄。結果與預想的相反,激活這些神經元反而促進了動物的覺醒狀態(圖3)。



圖3 激活POA腦區GABA能神經元或穀氨酸能神經元促進覺醒


4.光電極記錄鑑定睡眠相關的GABAPOA→TMN


上述「矛盾」是怎麼回事?作者接下來通過光電極記錄手段(光纖+多通道記錄),鑑定了一些能夠被雷射激活的POA區GABA能中間神經元(GABAPOA→TMN),結果發現這些神經元在睡眠中大量活動(圖4),這進一步說明GABAPOA→TMN與睡眠密切相關。



圖4 POA-TMN的GABA能神經元在睡眠時活動


5.通過RNA測序發現睡眠神經元的標誌物


然而,僅僅知道睡眠時活動的神經元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想知道哪些神經元具有促進睡眠的功能?


因而,作者最後使用單細胞RNA測序和翻譯核糖體親和純化(translating ribosome affinity purification,TRAP)技術鑑定了GABAPOA→TMN 神經元的標記物。通過大量篩選,他們發現腸促胰酶肽(CCK)、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以及速激肽1(TAC-1)能夠特徵性標記促進睡眠的神經元(圖5)。



圖5 POA睡眠神經元的新分子標記


總結


丹揚教授的研究使用病毒逆向追蹤的手段鑑定了睡眠相關的GABAPOA→TMN通路,同時結合RNA測序技術找到了促進睡眠的視前區神經元標記物。這項工作除了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功能相關神經元的範例,還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標記促睡眠神經元的工具。


參考文獻


1.Chung S, Weber F, Zhong P, Tan CL, Nguyen TN, Beier KT,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preoptic sleep neurons using retrograde labelling and gene profiling. Nature. 2017.

相關焦點

  • 基於單細胞RNA測序描繪腸神經元種類的多樣化
    為了豐富神經元比例,研究人員利用泛神經元Baf53b-Cre19小鼠與R26R-Tomato報告小鼠交配,特異性和有效地標記腸內神經元。在小腸不同區域的肌腸叢中,量化了神經元標記物HUC/D和腸膠質細胞標記物SOX2/SOX10的TOM報告基因的共表達。流式細胞術對TOM +細胞進行分類,10x RNA測序進行單細胞分析。
  • Neurosci Bulletin:利用嗜神經病毒示蹤解析神經元網絡結構
    大腦是是一個高度複雜的器官,包含數百種不同類型、大約1000億個神經元。了解大腦的結構和功能是21世紀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之一。重要的是,當前對於神經環路結構以及與腦功能相關的神經信息處理機制的了解仍知之甚少。神經環路由大量不同類型的神經元和特殊的突觸連接組成,是執行各種功能(例如感知、情感、記憶和想像力以及其他活動等)的結構基礎。揭示神經環路的結構是理解大腦中信息處理機制的前提。
  • 「乾貨分享」神經環路研究工具病毒系列之「順行示蹤病毒」
    工具病毒作為高效的表達載體,經過不斷地發展,目前已開發出一系列適用於神經環路研究的工具病毒。如順行示蹤病毒、逆行示蹤病毒、神經環路操控病毒、神經環路記錄病毒等。我們將通過一系列文章詳細介紹不同的神經環路研究工具病毒。本文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神經環路研究中常用的順行示蹤病毒。
  • 上海生科院通過單細胞RNA測序對軀體感覺神經元重新分類
    依據反應類型可將傷害性感受器稱為機械熱、機械敏感的或機械不敏感的傷害性感受器等。  為了更好地了解初級感覺神經元的細胞類型、分子特性和生理特性,張旭研究組的李昌林等利用高覆蓋的單細胞測序技術,檢測了成年小鼠腰段背根神經節中的初級感覺神經元的基因表達。通過檢測差異基因表達和生物信息學分析,獲取了初級感覺神經元的細胞類型和代表性基因。
  • 病毒RNA單分子標記與示蹤研究獲進展
    活細胞內單個RNA檢測和示蹤對於疾病診斷和病毒侵染機理研究等具有重要意義,但仍存在挑戰。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崔宗強與武漢大學教授何治柯合作構建了一種價態可控的新型量子點納米信標,實現了活細胞內單個RNA的可視化檢測,並利用該量子點信標實現了愛滋病毒粒子內單個RNA的螢光標記和單病毒脫殼過程動態示蹤。
  • 講座丨一個神經元的誕生
    今天我想通過一個神經元誕生的故事是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實驗室主要的研究內容。首先,我們的科學使命是什麼?我們知道神經退行性疾病威脅著全球數百萬人的健康,患者的大腦就像一棵大樹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它的葉子會從繁茂蒼翠變得零落枯黃,而這個過程就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徵--神經元的缺失。所以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通過細胞移植來補充患者大腦缺失的神經元,以此來使大腦重新變得枝繁葉茂。
  • 新型腦成像技術給神經元貼上"條形碼"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和瑞士巴賽爾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團隊日前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創新的腦成像技術,追蹤了小鼠大腦外部皮層數百個神經元連接。新技術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成更詳細的圖片,比現有方法更快捷更有效,且成本直線下降,有利於未來認識神經發育障礙。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22:22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Ulrika Marklund研究小組利用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 《科學》:終於找到讓人變困的神經元了!中國科學家發現,穀氨酸能...
    昨天,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徐敏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毓龍領銜的團隊在頂級期刊《科學》上發表的研究成果[1],幫我們解開了部分謎團。如果破壞小鼠的穀氨酸能神經元,小鼠清醒的時間顯著增加,經過睡眠剝奪之後,這些小鼠只需要增加相對較少的睡眠時長,就能快速清除睡眠壓力。這個研究讓我們對調控睡眠穩態的神經機制有了進一步的認知,這一方面為探索睡眠障礙的治療方法提供了重要參考,另一方面或許也能幫助「特困戶」驅散困意。
  • Cell Stem Cell: 人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元修復環路,重塑神經功能
    神經元是大腦的基本功能單元,我們腦內有上千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神經元之間形成複雜而精確的網絡連接 (神經環路) ,是我們感知世界,思考和行為的基礎。很多神經系統疾病,包括中風,腦外傷,和神經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病和阿爾茲海默病等) ,都會導致腦內神經元的丟失和神經連接的破壞,進而產生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比如偏癱,運動遲緩,肌肉僵直,學習記憶能力受損等。
  • 基於單細胞RNA測序繪製人類肺組織分子細胞圖譜
    近期發表的研究成果中,多個細胞類型特異性標記分子被識別出來,為細胞類型的分子定義和功能研究提供了幫助。該研究共對人類肺部組織和循環血液中的約75,000個細胞進行了測序,並結合多方面的細胞注釋方法,鑑定出肺部的58種細胞類型。
  • 【Nature子刊】史上最大單細胞RNA測序項目!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
    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單個癌細胞RNA測序項目,包括55000個膠質母細胞瘤細胞和20000個正常腦細胞。研究人員將發育中的人類大腦的譜系等級與癌細胞的轉錄組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在每個腫瘤中有五種主要的癌細胞類型,這些癌細胞類型與正常人大腦中的細胞類型相似。
  • 新工具可實現果蠅神經元迴路的逆行示蹤
    新工具可實現果蠅神經元迴路的逆行示蹤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3:12:23 2020年11月2日,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Gregory S. X. E.
  • 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的研究進展
    SUPeR-seq已開發出來,可對單個細胞中的聚腺苷酸化和非聚腺苷酸化的RNA進行測序,而對rRNA和基因組DNA的汙染卻最小9。此方法使用具有固定錨序列(AnchorX-T15N6)的隨機引物。這些引物包含六個隨機核苷酸和OligodT,用於與聚腺苷酸化和非聚腺苷酸化的序列退火。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眾所周知,人類細胞的外表面上有很多不同的蛋白質、脂質、糖蛋白。然而除了這些已知類型的分子,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細胞的外表面還穩定附著了一類過去鮮有人知的RNA分子。
  • Nature Commun長文:單細胞測序繪製感覺神經元發育的轉錄路線圖
    當神經元前體細胞退出細胞周期時,它們分化成不同的神經元類型,並為它們所在的特定神經迴路提供了基礎。因此,細胞特定命運的形成主要取決於神經系統中不同分子表達的時間及特性。然而,在這一過程之後,這些分子決定因子的表達過程以及作用在特定神經元並介導其進一步分化為不同的神經元類型的過程尚不清楚。
  • 研究人員發現了調節神經發生的特定環狀RNA
    美國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在篩選神經元分化過程的功能影響時,丹麥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環狀RNA circZNF827,它令人驚訝地「踩下了神經發生的剎車」。這個結果提供了一個有趣的例子,circRNA和它的宿主編碼的蛋白產物共同進化,調節彼此的功能,直接影響神經發生的基本過程。正確的時間和神經元分化的精細控制對神經系統功能的發展至關重要。
  • 單細胞RNA測序簡介
    一、單細胞RNA測序的來源從早期的科學研究開始,我們就知道,體內的每一個細胞都有完全相同的遺傳信息。因此,體內細胞的多樣性來自於基因表達,每個細胞必須表達一組基因,並抑制另一組基因以使其正常工作。但是我們很難精確定位哪個基因(或一組基因)對每個細胞至關重要。
  • 腦科學日報: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
    1,Science | 張峰等開發體內Perturb-Seq技術手段揭示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來源:BioArt全外顯子測序(WES)分析揭示出大量與神經發育疾病風險相關的新的功能喪失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