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駐北京的加拿大人雪利·克萊瑟在北京看到過許多錯譯、濫譯的雙語標牌。最近乘地鐵,「After on,over off」的標語把他逗樂了,「先下後上」被生硬地翻譯成誰都不懂的「英文」。
像這樣讓人啼笑皆非的英文翻譯在北京還有許多。酒店裡防火指示中evacuate(疏散)」錯用為了「scatter(驅散)」;菸草專營店中,「煙」被「準確」翻做了「smoke(煙霧)」……
隨著2008年奧運會的日益臨近,北京市開始解決這個問題。2002年,北京市民講外語活動組委會成立。2002年底,講外語組委會成立了由23名中外專家組成的顧問團,國內權威教授和知名英語培訓機構、電視臺、電臺負責英文節目的專家都加入了「消滅」不規範英語的行列。
顧問團的團長陳琳是北京外國語大學著名教授,他參與過幾乎每個北京重要景點英文指南的修改工作,他說:很多國家都在尋找解決雙語路標的規範和國際化問題的辦法。中國也不例外。
對於大多數的路標,陳琳教授認為用拼音進行音譯更方便外國來賓跟國人交流,拼音標牌的地址也方便郵政部門投遞國際郵件。如果中文名稱有一定的背景和內涵,就應該用英文意譯。如頤和園,現在通行的標準翻譯是「Summer Palace」,而不用拼音「Yihe Park」。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徐克蓉也很關注北京特色地名的翻譯。「北京胡同的名字都很有韻味,翻譯成英語時應該多花心思。」她說。
對於主要幹道和高速路,兩位教授都認為應該用標準英文翻譯。比如西三環北路,標準的翻譯為「North West 3rd Ring Road」。但由於郵遞員接受英文地名現在還有一定難度,顧問團裡有專家提議採用漢字、拼音、英文並行的方式。
最大問題的還在於旅遊景點。兩個月前,陳琳教授和外國專家杜大衛走訪了他們曾負責整改過的幾個景點。但結果卻令他們大為失望:沒有一個景點完成了改動。
北京北海公園管理科的任先生說,北海公園今年花費50多萬元更換了園內的雙語指路提示牌。公園在明年將繼續申請撥款更新園內的景點說明,也可能推廣多語種講解器。
雙語地圖中的英文規範問題如今也被擺上討論桌。「地圖事關重大,但現在的問題是地圖出版局能否下決心改。」陳琳說。現行地圖冊中稱黃河為「Huanghe River」,長江為「Changjiang River」,既語意累贅,也不符合英文標準。
目前,講外語組委會已經通過媒體徵集到錯誤雙語標牌近百條。更多的市民正在通過各種方式加入糾正雙語標牌錯誤的行列。(崔博非 周惠婷 辛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