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地衣」好,農村人怎樣看?昨天下雨剛好有收穫:觸電的感覺

2020-12-05 老虎頭上的兔子

地木耳,聽起名字來就是很形象的類別名稱。類似木耳,但是生長在地上。也叫地衣,地皮菜。說起來挺複雜,其實就是農村很常見的,經常被踩在地上無人問津的東西。不過說起來這麼低等的生物,竟然還是兩種生物的混合體。似乎有些神奇。它是真菌和藻類共生的物種,真菌菌絲構建整個機體的結構,而藻類則填充其中,發生光合作用產生營養供給。但無論如何,它在農村就是那麼的被熟視無睹了。在農村普遍的東西,在城裡人眼裡卻是寶,據介紹它的營養堪比燕窩,價格好的時候能賣上百元一斤(乾貨)。作為農村的一員,剛好昨天下雨收穫了一些,親自嘗試 有了不一樣的感受,下面一起來看看。

文/老虎頭上的兔子

一旦雨後,石頭上,樹上,地表草叢,到處都是,鮮嫩欲滴的厚實的卷邊,泛著雨水的光澤,看上去秀色可餐的樣子。很多動物其實很愛吃他們,人類有時候也拿它做菜。但是為什麼沒有流行起來作為一種真正的蔬菜呢?我試了一次,大概因為要吃它的操作過程太過於繁瑣吧。

即便在一塊地方看到大面積的地木耳,你也不能快速的一把抓起來。因為他們沒有根,直接緊貼在地面上,所以就很難將他們和地面泥土分開。所以,撿拾起來的地木耳都會帶著泥土和細碎的落葉樹枝。特別是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黑色亮晶晶的地木耳,自然而然的會快速的一大把抓起來,捧起來,收穫倒是很快就會一大筐,後面淘洗起來就會讓你頭痛不已。

網上說了很多清洗的方法,什麼鹽煮,溫水泡,都是做無用功。怎麼樣你都不能快速的將地木耳根部鑲嵌的泥沙洗乾淨,而且還有它們軟乎乎的身體裡包藏的細碎樹枝落葉。畢竟它是真菌和藻類的共生體,所以肌體十分柔嫩,稍微用力揉搓就會破碎斷裂。真有點像豆腐掉進灰裡,拍不得,打不得。

所以當你仔細淘洗衝洗了五六遍,再放在水裡,依然能看到水面上漂浮著細細的碎屑雜質。拿起一塊地木耳,還是能看到根部一些死死鑲嵌的泥沙沙粒。所以這大概是人類放棄它們作為蔬菜的原因吧。有那份功夫,早就可以種出一大片更能果腹的蔬菜了。

只是最近這些年,人們吃膩了快速工業化的產品,重新有了返璞歸真的思想,把眼光重新聚攏到農村土地上自然天然的動植物上面,想再次品味原始的野味。所以地木耳也漸漸有了消費市場,甚至在購物網站上也能找到該商品的美圖。

其實說起吃,地木耳還是處於相對原始的吃法。主要是炒著吃。因為它終究有一種濃重的土腥味,所以需要用大火,加上很濃烈的麻辣鮮香的味道才能將其掩蓋。而且他沒有木耳的韌性,所以無論淘洗還是翻炒都很容易弄爛地木耳本身活體時的晶瑩嫩滑肥厚飽滿的外表,炒出來就會是一盤碎屑,沒有美食基本需要的色香味的色感。

不過我們當地的吃法可能正好利用了這個特性。把泡蘿蔔和泡椒剁碎,和著被炒成碎屑的地木耳,炒一盤端出來放在桌上,就會見到蘿蔔的粉紅色,泡椒的鮮紅,蒜苗的綠色,和星星點點地木耳的黑色,整個的一盤菜就有了多種鮮豔的顏色誘發出食慾。一口飯和著一筷子菜放進嘴裡,瞬間就會有米飯的清香,泡蘿蔔的酸爽,泡椒的熱辣,和地木耳的脆嫩細滑,多種味道的混合溶解衝撞,然後被各種味蕾感知吸收,引起身體神經發出一種暢快舒適的「電流」貫通全身,那種「觸電」的感覺才是最美妙的!

相關焦點

  • 它的名字很難聽叫雷公屎,卻是難得的好野菜,下雨就長,吃過嗎?
    文/小吳在農村農村一種下雨就長的野菜,炒雞蛋好吃,吃過的都說好吃我們都知道,在農村它的環境比城市裡面好,它沒有廢氣汙染,沒有尾氣汙染,沒有廢水汙染,只是有的地方的話可能有那個農藥化肥的汙染,相對來說比城市裡面的環境是好多了。
  • 四起觸電事故六人死亡
    兩起發生在家中洗澡時,一起發生在廣場乘涼時  專家建議:慎買二手電器,學習觸電急救知識  昨天,記者從省質量技術監督檢測研究院了解到:近40天來,該院質量鑑定中心連續接到4起觸電死亡事故的鑑定委託。「用電設施不規範,電器設備出現漏電,這四起慘痛的觸電死亡事件為市民用電,特別是農村安全用電拉響了警鐘。」該院質量鑑定中心傅和平主任說。
  •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很多小夥伴相信都應該有聽過一些農村的老話,這些話一般來說都十分的好理解,這些話正是所謂的農村屬俗語。農村俗語也是農村的農民老一輩人一直總結的生活經驗,其中涉及到一些地理和氣節的知識,蘊含著一些大道理,直到現在我們聽到這些農村的俗語還可以受益匪淺。那麼小慄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其中的一句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又有道理嗎?一般到了秋天,就是收穫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農民一般來說都特別忙。
  • 感覺全世界都在下雪!只有上海堅持在下雨!下雨!下雨!
    又冷又下雨、風又大,但就是沒有雪!好好好,知道了知道了!仿佛全世界都在下雪❄❄❄就上海堅持在下雨!下雨!下雨!別人家有嗎?有嗎!說到下雪,突然還想起幾張很經典的圖,說是北方人VS南方人,哈哈~好了,最後回到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上海最近到底會不會下雪?看,下周一又將到貨一波冷空氣!
  • 地衣,平淡而神秘的生命
    我行走在巨大的巖石表面,可以說是一點遮蔽的地方也沒有,這些光禿禿的巖石上面,除了零星有一些苔蘚和東南景天以外,有一些地方簡直可以說是寸草不生,這裡的生命要經受好幾個月的爆曬,生命在這裡經受著最嚴酷的考驗,有很多物種還是退出了佔領這類地塊的欲望。
  • 農村線纜雜亂無章成「蜘蛛網」卻無人治理?有人說:難度太大
    大家現在一談及農村就好農村環境好、空氣新鮮,地面也不像以前那邊雜亂,到處都是垃圾了。可是小編覺得農村環境對於不常生活在那裡的人來說,還是不太能理解。前幾天打雷下雨,小編往家裡打電話,卻被告知家裡邊停電了。聽到這樣的問題,大家可能都會覺得很常見,但是在農村卻不一樣。
  • 農村俗語「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這天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這天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看完心裡有數了今年的夏至是在6月21日,這個時候對於我們農民來說,入夏三忙基本結束,小麥早已收割完畢,玉米稻穀已經完成播種,由於今年氣溫較高,北方普遍乾旱少雨,所以夏至能夠來場透雨那真的是再好不過了,所以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講,夏至這天下雨是最好不過了。
  • 路邊電線漏電母牛觸電身亡 誰改為此事負責
    □本報記者 王倩  1  大母牛突然栽倒在地  老李養奶牛已經八年了,家裡共有16頭牛,有六頭都在產奶期,「每天早晚6點40分,都趕著牛上俺村裡的擠奶廳擠奶去」。村裡的擠奶廳離老李家並不遠,「從家前這條小路過去,一拐彎就到。」
  • 地衣:被忽略的先鋒生物
    在雲南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結婚宴席上一定要用一種地衣——樹花做菜,涼拌來吃。王立松詢問原因,結果老鄉回答說因為象徵「伉儷永好」。這不禁讓人覺得神奇:難道老百姓很早以前就知道地衣是共生生物嗎?  地衣的分布範圍極為廣闊。「從南極到北極,從高山到沙漠中心都有地衣分布,對極端乾旱、高溫(+60°C),以及極端寒冷(-196°C)都能生長。」王立松介紹說。
  • 農村老話「清明天晴不下雨,石頭縫裡都結谷」,插秧不下雨的好處
    農村老話:「清明天晴不下雨,石頭縫裡都結谷」是什麼意思?這其實說的是清明時節氣候對人們種植稻穀作物的影響,要是天氣晴朗不下雨,連頭縫裡發芽生長的穀子最後都能結谷了,那將是一個豐收年,若是下雨,收成受到影響,下面具體分析:鄉居小菜是農村的,山區老家每一年都種稻穀,而且這個時候已經耕田了,等清明掃墓後就要忙著插秧了;種水稻一般是先育好秧苗再移種到其他水田的,而水稻是喜高溫的農作物,要是清明時節下雨,水田裡的水變多,溫度是偏低的
  • 地衣繡的花
    雲南山多,生態環境大家也還認可,遊山玩水看石頭是很重要的旅遊資源,是如石林、土林、沙林等等,莫不以石頭而著稱。 遊山看石頭,大家的注意力自然集中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個石頭雕琢得怎樣的神妙,嘖嘖稱奇。但是很少有人關注巖石的表面,常常生長著的地衣,也會繡處一朵朵神奇的花朵,看完石頭賞賞地衣也不錯哦!
  • 【全民實驗室】觸摸電蚊拍 到底有沒有觸電危險?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滅蚊使用電蚊拍是一件簡潔而環保的事,但最近的一個傳言讓人覺得有點害怕——觸摸電蚊拍會觸電!    前段時間,有段視頻顯示一個人向電蚊拍小便。尿液接觸到電蚊拍的一瞬間,小夥瞬間被電倒在地,看著是相當危險。無獨有偶,一位女士用抹布清理電蚊拍時,明明確認開關已經關閉,但碰到了電網後,還是被「電擊」了一下,整個人都被「電」得跳起來。
  • 農村常見的一種野菜,形狀似木耳的地皮,來源於大自然的饋贈
    傳說東晉道家、醫學家葛洪入朝將「雷公屎」進獻給當朝皇帝,說此物可解熱清火、明目益氣。當時太子體弱多病,食用「雷公屎」後,竟然神清氣爽,身體康復。皇上大悅,御賜「葛仙米」之名。地皮一般在打雷下雨之後會依附在地面、稻草、石壁等之上。而且下雨之後地衣之中充滿了水分,看起來就如木耳一般。所以有很多地方也把這個叫做「地木耳」。
  • 地衣:被忽略的先鋒生物—新聞—科學網
    在雲南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結婚宴席上一定要用一種地衣——樹花做菜,涼拌來吃。王立松詢問原因,結果老鄉回答說因為象徵「伉儷永好」。這不禁讓人覺得神奇:難道老百姓很早以前就知道地衣是共生生物嗎? 地衣的分布範圍極為廣闊。「從南極到北極,從高山到沙漠中心都有地衣分布,對極端乾旱、高溫(+60°C),以及極端寒冷(-196°C)都能生長。」王立松介紹說。
  •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考察研究 地衣科考分隊考察日誌1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專項地衣科考分隊於9月2日,正式啟程。該分隊由王立松研究員帶隊,包括王欣宇博士、張雁雲博士、劉棟博士等15科考隊員。當日上午舉行了簡短的出發儀式。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宏偉書記出席會議並致辭,希望大家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鬥,探索求實的精神,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能收穫成果,能填補空白,圓滿完成科考任務。
  • 為什麼220v市電下雨漏電會電人,家裡的只會麻一下?
    為什麼220v市電下雨漏電會電人?比如路燈接線點也就在路燈杆根處,下雨很容易被淹,這時候周邊的水會電人嗎,多遠可能被電?首先明確一下下雨造成的漏電對人體都構成嚴重威脅,如果線路中的漏電保護器失效不跳閘會造成觸電事故。
  • 人類未來移民太空,地衣可能就可以作為一個先遣隊
    我們問當地老鄉,你們為什麼每一次結婚的婚宴上都有這麼一個菜呢?他們說這象徵伉儷的永久和好。還有一種可能,是不是老百姓很早以前就有祖傳的認識——地衣是共生的關係呢?   我們到麗江、香格裡拉等這些地區,都能看到一個很普遍的食用地衣,大部分是作為蔬菜使用的。在一次大戰的時候,當時沒有足夠的消炎藥,受傷後就用松蘿進行包紮,因為它有消炎的作用。
  • 地衣長城
    我基本可以肯定灰白色的是衰老的,並確實看到已死的地衣。不過,最後發現的幾片黑色地衣是不同種類,形狀像木耳,而不是麗石黃衣那樣的鱗殼狀。 地衣的年齡是個有意思的話題,壽命可長達幾千年!石黃衣在石頭表面生長,蔓延速度很慢,通常說不超過一年0.1毫米,要是自然條件特別不利生長,就更慢。
  • ​需要的是來電感覺~不是觸電!
    ​需要的是來電感覺~不是觸電!比如每天一大早就要從溫暖的被窩裡起來簡直要了親命更可怕的是洗澡就算開著浴霸吹著暖風依然感覺瑟瑟發抖沒有十分的勇氣都不敢脫衣服不過比起冷小編還是更討厭靜電
  • 常見觸電形式有哪幾種?
    電壓有高低壓之分,與1000V—1500V的高壓電打交道,這數字瞬間讓人不容小覷,所以很多高壓電工都打著十二分的精神頭去作業。奇怪的是:雖然高壓危險,但很多觸電事故卻大多發生在220V—380V的低壓系統中,電工一行有句玩笑話:沒被電過的電工不是好電工!想必很多電工都有觸電的那一瞬間,那感覺估計永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