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體系中,龍這種虛擬形象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在東亞文化圈中,龍的形象被認為是正義的,而在西方文化體系中,龍是邪惡的化身。此外,東亞的龍沒有翅膀也能夠在空中穿梭,而西方文化所塑造的龍則長出了一對翅膀,而且能噴出火焰。雖然東西方的龍都是虛擬的,但是有學者認為它們都是古人根據現實動物聯想出來的。
那麼西方文化的惡龍以什麼動物為原型呢?學術界一種主流的觀點將目標鎖定在飛蜥身上。飛蜥,顧名思義是一種會飛翔的蜥蜴,同時它也是蜥蜴家族中唯一能夠飛翔的種類。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飛蜥的飛翔屬於滑翔,它無法像鳥類那樣進行長遠距離的飛行。而支持飛蜥進行滑翔的身體部位是它身體兩側的翼膜,它起飛後就會盡力張開翼膜。
兩側的翼膜發揮的作用和降落傘一樣,讓飛蜥不至於快速掉落在地上,而是利用空氣動力進行短距離的滑翔。除此之外,飛蜥還掌握了和變色龍一樣的變色本領,不同的是它的變色自由度並不高,只有在求偶時期才會變換體表的顏色。由以上的介紹可知,飛蜥是蜥蜴家族中獨特的一類,那麼它的祖先又是哪一種古生物呢?
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定論,但考古界存在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飛蜥的祖先是翼龍,雖然兩者在體型上相差甚遠,但是它們在外形上比較接近。然而不少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理論是不科學的,因為我們只能通過翼龍的化石去推測它的外形,實際上我們是無法知道翼龍的真實樣貌。
第二種說法指出,飛蜥與翼龍沒有關係,不僅如此,飛蜥出現的時間甚至比翼龍還要早。從已經發現的翼龍化石和飛蜥化石來看,兩者不僅在體型上存在巨大的差異,在身體構造上也不盡相同。其次,曾有研究發現,飛蜥可能比翼龍出現得要早,它甚至可能是地球上第一種學會飛行的生物。
這其中的邏輯並不難理解,飛蜥所掌握的是滑翔能力,而飛行能力是滑翔能力的升級版。也就是說,地球上最早學會飛行的生物有可能是從會滑翔的動物進化而來,而會滑翔的動物是飛行動物的祖先。第二種說法聽起來頗有道理,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翼龍已經滅絕了,而飛蜥還存在著,該如何解釋這個現象呢?
除此之外,還有研究理論將飛蜥的祖先指向了趙氏翔龍,這種古生物和翼龍在同一時期出現,但是這種理論也還未得到廣泛的認可。因為考古發現的化石有限,古生物學家對飛蜥祖先的研究依然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如果未來能夠發現更多相關的研究資料,那麼將有助於研究這些現代生物的演化歷程和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