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與分形(大結局):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2021-02-15 科學大院

混沌的表面模糊不清,然而其核心卻和分形緊密聯繫在一起。

 

無論是洛倫茲氣象模型還是三體問題,都是一個確定性的微分方程,最終卻產生了混沌的現象。混沌是系統長期演化的結果。因此,研究一個動力學系統的長期行為才有可能揭示混沌的本質。原來,一個系統的狀態會隨著某些參數的變化從平衡走向混沌。這個事實被稱為倍周期分岔現象。

當參數的取值在一定範圍時,系統會長期趨於一個穩定的狀態。這個狀態就是人們期望預知的終極狀態。比如一個在空氣中運動的小球如果沒有其他外力的驅使,最終會靜止下來。這種靜止態就是小球的歸宿。可是當參數的取值發生變化時,系統的終極狀態不再是唯一的,而可能是在兩個狀態之間彼此搖擺。系統在單位時間內從一個狀態跳到另外一個狀態,然後再次經歷單位時間,系統再次從另外一個狀態跳回來。因此,系統回到相同狀態的時間就變成了單個狀態的兩倍。隨著參數值的繼續增加,終極狀態的數目也在迅速增加,每次都會以兩倍的形式遞增。這就是倍周期分岔現象。

  

倍周期分岔(圖片來源: 網絡)

倍周期分岔現象是系統出現混沌的先兆,最終會導致有序到無序,穩態向混沌的轉變。當參數出現更大的變化時,倍周期分岔現象呈崩潰之勢,平衡點已無法區分,連接成一片連續區域。此時就出現了混沌。而倍周期分岔現象就具有自相似性及普適性等重要的特徵。這個與內在隨機性密切相關的幾何性質揭示了倍周期分岔現象與分形、混沌、奇異吸引子等之間的內在聯繫,也成為混沌內蘊的秩序象徵。

 

相關焦點

  • 未來狂想曲,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未來狂想曲,未來一切皆有可能癌症一直是人類最大的敵人,沾之即死,偶爾見到新聞上得了癌症能痊癒那也是寥寥無幾,估計千萬人中可能才有那麼一個奇蹟出現。未來的醫學如果可以完全控制癌細胞,那麼對人類的發展那是不可限量的。從古至今人類都在追求長生不老,如果人類在未來基因方面取得突破,完全可以利用癌細胞的這個特性無限繁殖,我們通過改變基因組合來把它控制為人類服務,我想人類就能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地球上的生物有很多種,每種都在給人類啟發。比如壁虎斷尾可以再生,龍蝦類的斷了的肢體也可以再生。
  • 第十一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在合召開
    第十一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在合召開發展混沌分形科學 賦能信息安全產業研討會現場10月12日至13日,第十一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在合召開。會議以「發展混沌分形科學賦能信息安全產業」為主題,就混沌、分形相關的科學基礎理論、關鍵技術方法與系統進行探討和交流,旨在加強相關方向的基礎理論研究,掌握最新和實用技術,了解前沿發展趨勢,從而推動我國信息安全技術與非線性系統領域的學術繁榮及其在智能服務領域的應用推廣。
  • 數學素養閱讀 數學世界之概率、混沌和分形
    本節課上,小魚老師給我們講了數學世界中三個很有趣的知識:概率,混沌和分形。接著,我們學習了混沌。混沌是數學中的無序如果單獨說混沌這兩個字,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是什麼。小魚老師給我們講了幾個生活中的現象,大家就能很理解到混沌。
  • 混沌與分形:命運無常,是天意還是混沌的力量?
    這一真理的曙光,就隱匿在混沌的迷霧之中。混沌是什麼?混沌是一種神秘的現實。它似乎意味著一種完全無序的狀態,意味著天地未開時的朦朧,更述說著宇宙誕生時的空虛。混沌,就是混亂和無序的代名詞。古往今來,無數人嘗試走入混沌的世界,卻沒有人能找到返程的大門,更沒有人能尋覓到混沌的精髓。
  • 合川舉行第十一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
    鳳凰網重慶綜合 10月12日,第十一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在合川舉行,會議主題為「發展混沌分形科學,賦能信息安全產業」。據悉,本屆會議將就混沌與分形相關的科學基礎理論、關鍵技術方法與系統進行探討和交流,旨在加強相關方向的基礎理論研究,掌握最新技術和實用技術、了解前沿發展趨勢,從而推動我國信息安全技術與非線性系統領域的學術繁榮及其在智能服務領域的應用推廣
  • 第十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及應用研討會在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舉行
    第十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及應用研討會在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舉行 http://www.huaue.com  2017年8月22日  來源:東北大學   8月16日,第十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及應用研討會在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北戴河培訓中心開幕
  • 一不小心撞進了上帝創世的實驗室的分形理論
    「分形幾何學」常被稱為「大自然的幾何學」,非線性科學三大理論前沿之一,有時也被稱為「混沌幾何學」,用它來說明混沌運動和複雜性現象特別有效。混沌與分形把簡單與複雜、有序和無序、穩定與不穩定、確定和隨機等矛盾體統一於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裡。是不是從不規則中看出同樣的整體結構的無限重複?這種給人帶來愉悅的神秘美感,即是分形的運用。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最美麗的東西就是那些神秘的東西,它們是一切藝術和科學的真正源泉。
  • 從混沌中把握規律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提出混沌理論。混沌理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三者一起被列為20世紀的最偉大發現和科學傳世之作。混沌理論為人們描繪了一幅嶄新的世界圖景,它認為有序與無序、有限與無限、確定性與隨機性、穩定性與不穩定性有機地統一在一起。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影響,這就是蝴蝶效應。
  • 亨德森壁畫揭幕:一切皆有可能,永遠不要放棄信念
    虎撲7月25日訊 據《利物浦回聲報》報導,Redmen TV與Murwalls LTD合作為利物浦隊長亨德森畫了一幅巨型的壁畫,並配文「一切皆有可能,永遠不要放棄信念」。這幅壁畫位於安菲爾德路134號,用來慶祝利物浦奪冠以及隊長亨德森的驚人崛起。
  • 三體、蝴蝶效應……它們共同構成了模糊而混亂的混沌現象
    然而,混沌雖然帶來了模糊和混亂,卻也在宇宙的演化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比如,月球的潮汐讓地球保持了穩定,否則地球表面的天氣會出現混沌運動,導致冰川和暖期在短時間內交替出現。也因此,沒有月亮的地球極有可能變成一個人間地獄,不再適合生命的居住。
  • 一切皆有可能|清華-MIT全球MBA畢業生維安妮...
    本文原標題:《一切皆有可能|清華-MIT全球MBA畢業生維安妮(Anne Victor)在清華經管學院2019畢業典禮上的發言》女士們、先生們,同學們、家長們,各位教職員工,院長和主任們:大家下午好。
  • 令人驚嘆的混沌理論——背後的數學原理和哲學思考
    愛德華證明了可預測性的局限性,這讓許多科學家和氣象學家感到震驚,因為他們認為,只要計算機足夠強大,就能預測未來很多天的天氣。混沌理論闡述了變化過程的進展和演變,用微分方程來描述。以前是無法計算出精確的解的,但現在可以用計算機進行數值計算。混沌系統的預測對初始狀態下不可避免的小誤差非常敏感。這決定了可預測性是有限度的。
  • 高維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比如,在三維世界,時間穿越是不可能的,而在高維世界,則是有可能的。所以,高維世界,是不斷突破,不斷超越低維世界的。人們通常認為,三維加時間,就等於四維,這依然是典型三維的思維模式,是無法理解高維世界的。如果現在增加一個第五維,就不知道應該放在什麼地方,更不用說十幾維、幾十維了。人們不能以三維的方式,去「理解」高維世界,理解成為某種「形狀」,那是不可能的。
  • 令人驚嘆的混沌理論——背後的數學原理和哲學思考
    它的追隨者相信秩序,他們認為宇宙中的一切都可以在物理定律的幫助下被預測。為了解釋這一點,可以提出一種帶有大量齒輪的計時器。每一個齒輪都像一個定律,如果知道所有初始條件,一切都是可以預測的。每個原因都有一個結果,反之亦然。
  • 分形世界(上)
    而在數學中,這種方法,往往被稱作分形。 從上述圖形中,我們通常可以歸納出分形圖形三個有趣的性質:子結構相似性,分形維度性以及無處可微性(不用試圖從書中找這三個性質…這些都是根據wiki翻譯出來的…)。 首先先說子結構相似性。
  • 在電子科大成都學院,一切皆有可能!
    有學生講:「在電子科大成都學院,一切成功皆充滿可能!」作為中國電子類頂尖獨立學院,電子科大成都學院具備「名校、名企」聯合辦學的資源優勢,國家和地方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專業優勢,以及地處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周圍高新企業雲集的地理和區位優勢,良好的辦學優勢使得這所學校起步便走在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的前列。
  • 混沌理論的解釋與發展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偉健談,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混沌理論的解釋與發展混沌理論你早上去上班卻忘了帶錢包,你沒錢坐公交,所以上班遲到了,於是就被解僱了。這個例子說明,小事件可能造成大影響,這就是混沌理論的核心從量子物理到經濟模型,混沌無處不在混沌是從由數學方程明確定義的系統中湧現出明顯隨機的行為,通常發生在要用非線性方程(涉及平方、立方和其他更高次冪的方程)描述的系統中。混沌體現在這些方程的解對方程初始條件的極度敏感。比如,在一個描述天氣的混沌方程組裡,初始條件18℃和晴與初始條件17.5℃和多雲,所得到的結果就會差別巨大。
  • ATFX:基於混沌理論-鱷魚線指標的買賣策略精講
    除鱷魚線之外,混沌理論還包含分形指標、AO指標、AC指標、市場促進指數、鱷魚震蕩指標,這些分析工具都會在後續視頻中逐個進行介紹。 在講解鱷魚線算法之前,有必要對其背後的理論依據做補充說明。雖然鱷魚線與均線大同小異,但威廉士賦予了鱷魚線不同的分析思路。仔細觀察鱷魚線指標可以發現,三條線均向未來延伸了幾個周期單位。
  • 人物 | 曼德博——分形之父
    曼德博的研究範圍廣泛,從數學物理到金融數學,但他最大的成就則是創立了分形幾何。他創造了「分形」這個名詞,並且描述了曼德博集合。下圖為曼德博集合,只要計算的點足夠多,不管放大多少倍,都能顯示出更加複雜的局部圖案。這些局部既與整體不同,又有某種相似的地方。曾被稱為「上帝的指紋」。
  • 主星序與主序星區別與思考,赫羅圖是否是混沌坐標系呢?
    分形數學體系中的混沌上世紀70年代產生了現代意義的分形數學。在具有分形特徵的體系中,一些分形方式可以產生確定性的唯一結果,例如簡單的天線分形;一些分形會產生混沌性的結果,例如基於洛侖茲吸引子的分形。具有分形特徵的體系,什麼樣的條件產生混沌結果?什麼樣的條件產生數學決定性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