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和海洋環境汙染,北極熊的生破壞,生存堪憂,或將於2100年滅絕,北極熊即將成為傳說,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致力於海洋環保的科學家們研究表明,全球所有的海洋生態系統中,我們已經找不到一處淨土,還沒有被塑料汙染。
海洋歷來就是我們人類命運的共同體,但是這些年飽受了塑料垃圾積聚、海冰消融、海平面上升帶來的災難,面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環境問題,全世界已經緊密連接在一起,致力於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
作為先鋒隊的環保藝術家們,同時也是&34;的環保主義者,正在努力通過自己的作品,喚醒公眾對海洋環保的重視,讓人們的目光再一次聚焦於海洋環保。
從2005年開始,巴西藝術家 Nele Azevedo就開始在全球舉辦《Melting Men》(融化的小冰人)的展覽了,這些1000個震撼人心的小冰人,整整齊齊的坐在陽光下默默地消融,直到融化殆盡。
《Melting Men》讓我們直接面對這些晶瑩剔透的小冰人從慢慢融化、斷裂最後徹底消失不見得全過程,直觀的感受到了這個正在變暖的地球給我們人來帶來的災難後果,看到這種悲觀而悽美的景象,不由得我們陷入深深的思考:
人類在創造文明時,離自然卻越來越遠。人類到底要如何和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地球和平共處。
2015年的瑞士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帕斯卡爾·馬西汀·塔尤的《塑料樹》作品,通過牆上水平生長出來的不同樹枝,枝丫上掛滿了不同顏色的塑膠袋作為一片一片的葉子,非常地搶眼。
色彩繽紛的塑膠袋給人感官以強烈的刺激,很是生動而現實地展示了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和破壞程度,可以強烈地喚醒大家重視塑料汙染問題。
中國環保藝術家孔寧兩次在崑山杜克大學,進行了對於海洋汙染思考的演出。
這個作品由上百隻大小不一的鯊魚、海豚道具組成,其中的30隻小鯊魚趴在孔寧頭頂的&34;在躲避海洋朔料垃圾求生存,及60隻大的鯨魚圍在孔寧的身上,她身披的灰色紗網上有10隻巨大的鯊魚、海豚,其中有一隻長達四米的透明鯨魚的肚子裡有數十個塑料瓶子,非常醒目,令人不安、難過和驚恐。
孔寧身著約100斤的藍色裙子,4米長的大裙擺上,縫滿了600條帶著傷口的魚模型。幾個同學跟在她的身後,穿著藍色雨衣,捕魚網兜遮住了臉,身上也掛滿了塑料垃圾。
環保藝術家孔寧身著約100斤的藍色裙子,4米長的大裙擺上,縫滿了600條帶著傷口的魚模型。
伴隨著薩克斯的憂傷曲調,環保藝術家孔寧緩緩走過她的面前。
面對汙染已經如此嚴重的海洋,全球已經開展了行動,特別是中國已經在不少城市進行了刻不容緩的垃圾分類
英國雕塑家Jason DeCaires Taylor畢業於倫敦藝術學院雕塑專業,同時也是潛水教練兼水下自然學家,一直以來十分關注海洋生物的生存的環境,從2006年開始就進行水下雕塑創作。
令他頗為心疼的是,海中大量珊瑚礁的消失。這種看似平凡的常見海洋物種,它的消失會令很多海洋其他生物面臨生存危機。
珊瑚礁的大面積消失,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海水酸化。
泰勒用不含金屬,最有助於珊瑚礁形成的雙層保溫水泥製成各色人雕像,洗淨後然後將它們放入海下4至9米深處,這些雕塑可以吸附海洋生物並且進行大量繁殖,促進藻類生長。
泰勒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重視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進而能提醒解決目前所面對的海洋保護和環境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