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場治療癌症:下一個十億級美元金礦?

2020-12-01 虎嗅APP

 

2月28日,一款名為Optune的抗癌產品在香港正式上市。與同行的基因療法、單抗等新興療法所不同的是,Optune的治療原理是——電場。


這玩意兒是啥?癌症幾時真的可以「電療」了?


癌症電療小史


人類對電療的研究,可回溯至18世紀的義大利。


18世紀70年代,義大利人提比留斯·卡瓦洛在英國完成了由商人到科學家的身份轉換,一躍成為和亞歷山德羅·伏特、富蘭克林一樣知名的電學研究者,並進入了英國皇家學會。1777年,他出版《電學全書》,三年後出版《電療理論與實踐》,兩本書都記載了電作為治病手段的最早創想。



當人類再次將目光轉回用電治療疾病時,已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彼時研究者只是測試電流對活體細胞膜的影響,80年代,人們已開始嘗試電化學療法抗癌的工作。


此前,直流電化學療法在血管瘤治療[1] 領域有廣泛實踐應用,而使用電化學方法治療癌症,是瑞典科學家諾登斯強姆的發明。


諾氏於1978年使用電化學療法治療人體轉移性肺癌,1983年,他正式創立人體生物閉合電路學說。1987年,諾氏到中國講學。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的公開信息,當時諾氏將相關專利療法無償轉讓給中國,他還因此獲得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位於北京的中日友好醫院,是國內第一家應用電化療技術治療癌症的醫療機構,從1987年到1991年,至少有200家醫院應用電化學療法治療了上千名癌症患者[2] ,到2003年,中國至少有15000名良性或惡性腫瘤患者接受了電化學療法。


電化學療法的根本原理是直流電,其治療方法很簡單:將正負電極直接插進腫瘤部位,並持續加載低壓直流電。至於這種方式到底為何能殺死癌細胞,諾登斯強姆的解釋是: 對腫瘤施加直流電刺激, 造成一個 「模仿的癒合」 , 而後引發出經生物閉合電路的癒合過程。 即由一個人為的原級發動系統轉變為一個自身推動的運轉系統 , 促成腫瘤的癒合 。[2]


是不是一頭霧水?沒關係,你不是一個人,因為就連西方同行都無法理解這種療法。所以除了中國地區,以BCEC為代表的直流電療法並未在全世界推行開來。


西方世界對此療法普遍謹慎並非毫無緣由,一方面,諾氏發明該療法之後,缺乏臨床試驗和對照試驗,就直接轉給藝高人膽大的中國醫療界使用;另一方面,人們對直流電破壞腫瘤的機理一直不夠明確,這也是阻礙該療法進入醫療界的一大原因。[4]


不過,科學界針對直流電抗癌的原理研究一直沒有停止。


來自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的李開華等人的研究顯示,直流電場能令癌細胞生存環境產生電化學反應,導致pH值急劇變化,細胞膜崩潰,細胞核凝固,最終導致癌細胞死亡[5],也有研究表明,直流電場也可能通過影響癌細胞的代謝和生長而實現抗癌效果[6]。這些研究的發表逐漸扭轉了西方世界的看法,在2000年之後發表的動物試驗論文中,直流電療法被認定為「有探索前景」。[7]


雖然歐美科研醫學界對直流電場療法頗多疑慮,但在電脈衝療法領域進步很快。


電脈衝是小至細胞級別的治療技術。從20世紀80年代起,電脈衝就廣泛用於生物技術領域,在細胞融合、基因轉導等領域。電脈衝主要做法是通過在電極上提升電壓,擊穿細胞膜以治療癌症。


所以,為何,又如何擊穿細胞膜?


就像「貓是固體中的液體」一樣,具備「磷脂雙分子層」流動結構的細胞膜,也兼具固體和液體的特性——因此,如果你用電脈衝在細胞膜上打孔,同時往裡直接注入藥物,注入後小孔還可以自動閉合。[8] 有不同實驗表明,這使得不同藥物效果因此提高80~10000倍[9]



在電脈衝療法基礎上,人們又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得到更強的「納秒級脈衝」。


納秒級脈衝,有了更強的電場和更高的脈衝寬度。這意味著:在極短時間內,人們能在細胞膜上打出數量眾多,距離近的孔,這些孔又極易融合成大孔洞,導致細胞膜無法恢復原狀,整個細胞因此崩潰[3] 。這種情況下,也沒必要再費工夫用什麼藥物了。


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只要瞄準癌細胞,鑽個孔,打藥,完事兒了它還能自動癒合,極少傷害正常細胞;缺點是「知面不知心」——識別表層癌細胞並不難,但找到並殺死深層的癌細胞,則有相當難度,而且對電極的形狀有較高要求,比如扁平電極可能造成電弧灼傷、電極與皮膚粘連等問題。[8]


直流電和電脈衝電的共同特點是「更適合治療皮膚淺表的癌症」,雖然有文獻稱[2] ,直流電療法對孤立性肝癌及不能切除的癌症也有效,但問題是,病人何必要挨一刀之後再做電療?每次電療時間和效果如何保證?沒有更優的選擇嗎?


過去兩百多年裡,直流電、脈衝電治療等概念層出不窮,但在「治療癌症」這事兒上,從未得到業內真正認可,亦未通過嚴格的臨床研究驗證並得到真實世界廣泛應用。在民間「電療」也一直以騙局形式而存在。


直到腫瘤電場治療的出現。


腫瘤電場治療則並不是直接使用電流,而是用電場,所以該療法在業內稱為腫瘤電場治療。


一個簡單的科普:電場可以與重力場進行類比,電場是電荷及周圍空間裡存在的一種特殊物質,它對放入其中的電荷可以產生作用力,即「電場力」。


交變電場具有不同的特性,這取決於它們的頻率和強度。


例如,非常低的頻率(<1kHz)可導致細胞膜去極化,並可興奮肌肉、神經和心臟組織。你在電視劇或現實中常見到的低頻電場器械,可能就是心臟除顫器和心臟起搏器了;微波消融使用>900MHz的高頻電場能以實現腫瘤的熱消融。而我們今天談到的腫瘤電場治療是一種中頻電場。


TTFields療法自以色列理工學院教授約拉姆·帕爾迪首倡以來,醫學界研究進展飛快。

2004年,首篇TTFields的主題論文發表[10],2007年,TTFields即已通過歐盟CE認證;到2011年4月,美國FDA批准TTFields用於復髮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2015年10月,進一步被FDA批准用於新診斷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各國醫藥監管部門對TTFields可謂大開方便之門。


TTFields為何能得到批准?它好在哪?


TTFields為何能迅速上位?


與傳統治療方式相比,TTFields沒有那麼「暴力」——不用血淋淋的手術,亦大規模「放毒」化療,只要將特製的電極,用電場貼片貼在頭部特定部位,持續放電就行。


事實上,在2003年,以色列人就開始了基於TTFields理論的動物試驗;2004年,以色列研究人員卡爾森等人發表了第一篇有關TTFields治療黑色素瘤的論文 [10],並很快確定了對腦膠質瘤模型的有效性[11] ;2012年,研究人員全面闡述了TTFields治療腫瘤的主要原理[12]


在閱讀這三篇論文後,我們嘗試用人話來解釋一下TTFields的抗癌原理。











儘管美國FDA在2011年就已批准了TTFields作為復發性腦膠質瘤的治療方案,但首篇三期臨床試驗數據論文,到2012年才由瑞士洛桑大學的Roger Stupp等人發表。[13]


在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中,有80%是腦膠質瘤。九成以上的病例發展速度極快,此前膠質母細胞瘤的標準療法是:標準治療手段為手術+同步放化療+替莫唑胺。但該病復發率極高,生存期短,僅有14.6個月,患者在後期基本喪失正常意識。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放療和化療所造成的脫髮、嘔吐、乏力、消化道出血和失憶等症狀也成為患者標配。這些在TTFields療法中都是不存在的。


TTFields以破竹之勢獲得承認,並在2013年寫入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的《癌症診療臨床實踐指南》時,包括專家、病人及家屬都對此熱情不高,業內對試驗方法和最終結果還有些許疑慮。[14]


這事兒不難理解:一方面,電場治療是通過物理方式治療癌症,和傳統的醫學治療原理完全不同,臨床醫生和專家很難像理解新藥一樣接受它;另一方面,如果一種不增加病患痛苦指數的療法,在加入治療方案後,能明顯延長病人總生存期,人們還發現效果不僅不受病人性別、年齡、體力狀況影響,還與腫瘤切除程度、關鍵指標轉移酶數據無關。[15]那是不是……


「這麼好的事兒,容我再想想……?」


事情轉機出現在2017年。這一年,《美國醫學會雜誌》發布了關於TTFields的最新臨床試驗數據[16]



這篇多達29名作者聯合署名的研究,將695名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使用默沙東研製的靶向藥替莫唑胺化療,另一組使用替莫唑胺+電場治療聯合聯合療法。試驗結果顯示,TTFields與化療的聯合使用效果,比單用化療延長了近5個月的生存期。


到2018年,新版的NCCN指南已將腫瘤電場治療列為1類推薦。這意味著,腦膠質瘤患者可以在手術之後,通過「常規放療+同步和輔助TMZ 化療+電場治療」延長壽命。


真正功臣:近20年研究背後的公司


在過去15年中,TTFields能在癌症治療界快速上位,離不開各位努力的研究者及其背後醫藥研究體系的日益完善。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醫學界對TTFields原理的研究成果中,相當一部分都由同一家公司支持和推動;TTFields只是一種療法,它需要實體器械來實現相關功能,而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家公司能生產這種具備TTFields功能的設備。


這家公司就是Novocure。


約拉姆·帕爾迪是TTFields理論的提出者,也是Novocure的創始人,在目前所見的大多數相關研究論文的作者列表中,他是常客;而常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卡爾森,則是該公司的首席科學官和研發主管。


所以,TTF理論的研究完善,和Optune升級換代的全過程,基本也是這家公司的發展史。


2000年,以色列理工教授帕爾迪和威廉·道爾成立了Novocure,此後在2009年9月,Novocure曾進行過一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輝瑞、強生和指數創投,而金額則未透露;2015年9月,TTF被美國FDA批准用作新診斷腦膠質瘤治療前夕,Novocure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上市後,這家公司在2018年先後進行了兩輪再融資,額度分別為1.5億美元和200萬美元。


2011年,Optune被FDA正式批准用於復發腦膠質瘤的治療時,是第一代產品,重量達到2.7千克,2016年第二代則輕至1.2千克[17]



事實上,兩代產品工作原理沒有變化。因為選用了和特斯拉同款電芯,兩代之間明顯的差別主要是鋰電池重量及續航時間。


目前使用Optune的患者,每月由專業服務團隊定期到家中,通過插線連接方式下載治療數據,再將之上傳至以色列海法的治療中心;海法的醫療專家根據從儀器傳來的數據進行分析,並針對頭部貼片的位置、病情進展為當地醫生和病人給出改進治療的建議。而值得期待的可能是還在開發中的、具備IoT功能的第三代產品,只需通過5G網絡即可上傳數據,隨時改進治療方案。


Optune目前只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香港地區被獲批用於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


除了數據明顯優於化療,基本上不會造成更多痛苦——當然,也有其缺點:





事實上,Optune不乏模仿者,比如日本人仿製的「電場服」ECCT。但在2019年3月的一次媒體會上,Novocure的董事會執行主席威廉·道爾就直言不諱地批評ECCT沒有任何意義,是個騙局。


「對日本電場服我想做一點評論,這本身就是個騙局,沒有任何數據,政府也並沒有批准,沒有接觸皮膚施加電場,對病人也沒有最終效果,對癌細胞也不會達成任何的治療效果。


「這是一個非常不幸的事情,這個騙局的發起者是在利用消費癌症患者絕望的心情,雖然他們號稱收費比較低,但賣的卻是沒有任何效果的產品,相反把病人最後的一點希望給拿去了,在賺亡命錢。」


Novocure的2018年度財報顯示,該公司在2018財年總營收2.5億美元,淨收入6970萬美元,研發投入5000萬美元,淨虧1563.1萬美元。使用Optune的病人數量為2383人,同比增長30%。


事實上,Novocure為研究和開發該療法投入了超過6億美元,至今未盈利。這家公司在用戶數僅有兩千多人的情況下實現了近7000萬美元的收入,這意味著Optune並不便宜。事實上正是如此,數據顯示,即使在國外,Optune的價格也並非所有患者都能承受。比如,在美國,未使用商業保險的治療價格為2.1萬美元/人/月,150368美元/人/生命年,198032美元/人/質量調整壽命年[18]


即便治療費用如此高昂,美國也有40%的新診斷病人選擇電場療法。事實上,Novocure的董事會執行主席威廉·道爾介紹稱,日本已可獲得政府醫保的全額報銷,而德國政府醫保則可報銷70%。納入美國政府醫保的談判還在進行中,今年有望納入。


一方面,只有少部分患者承受得起;另一方面,目前FDA和歐洲、日本等地批准的適應症也只有腦膠質瘤,如果Optune僅止步於此,則市場規模並不很大。


不過,作為一種物理治療手段,TTFields已經成為繼手術、放療、藥物治療之後的全新方案, Novocure還在進行中的研究包括TTFields對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胰腺癌等的治療。



其中,在2018年財報裡,Novocure報告了Optune相關適應症的2019年的研發進度:


  • 惡性胸膜間皮瘤(

  • 復發性卵巢癌三期臨床試驗

  • 與再鼎醫藥合作的二期胃癌臨床試驗


 其中,再鼎醫藥是Novocure在獨家商業化與開發合作的中國公司。


下一個幾十億美元市場?


本文開頭提到香港上市的電場療法,其獨家商業化和開發合作方正是總部位於上海的再鼎醫藥。


2018年9月,再鼎醫藥與Novocure籤訂了Optune在大中華區的獨家商業化和開發協議。Novocure在2018年第三季度提交的財報文件顯示,再鼎為本次獨家授權合作支付了1500萬美元,加上後續研發支持等費用,最終將達到7800萬美元,分成約為淨銷售額的10%~15%。


再鼎醫藥成立於2014年,三年後的2017年9月即在美上市。儘管此前有外界分析稱,再鼎醫藥的商業模式為VIC模式,但再鼎醫藥大中華區總裁、首席商務官梁怡對虎嗅明確表示,他們並非VIC模式。


「我們除了引進,還要參與研發,但研發很難有捷徑。一款藥從形成化合物,到最終形成一款藥,機率不到2%,很多國外大公司甚至使用人工智慧篩選藥物分子。人體實驗也無法替代,很多時候在二期成功,到三期失敗的也很多。」梁怡稱,「即使批准了,商業化成功的機率也是50%。」


一款新藥從零研發到上市,通常需要十幾年,但對一家2013年成立的公司來說,十幾年後才開賣新藥顯然不現實。再鼎醫藥於2018年10月在香港上市了一款引進Tesaro公司的藥物則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也於當年12月受理了該款新藥的上市申請,而Optune則是再鼎醫藥在大中華區引進的第二款產品。


引進外國新藥獲得現金流,是再鼎醫藥支持自研藥的重要手段。「引進合作的標準很明確,同類首創新藥或者同類最佳。」這也是「巧實力」,梁怡認為,「另外一個標準,是在這個疾病領域必須有巨大的、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再鼎首席醫學官黑永疆博士向虎嗅表示,如果腫瘤電場治療換作是一種藥物,有真實的數據,並且能夠證實延長患者的生命,那將是價值幾十億美金的產品。


一邊加緊內部研發, 一邊與外部合作商業化,成為當下新興醫藥公司的新選擇。


需要指出的是,與香港地區新藥與療法的「備案制」上市方式不同,Optune要進入大陸市場,依然要經過NMPA的審批。不過,梁怡估計,如果大陸地區的免臨床試驗上市申請獲得通過,那麼最快今年內就會在中國大陸上市。


如果電場治療在其它實體瘤的全球三期臨床結果令人滿意,那麼也會計劃在中國進一步拓展適應症,即將啟動二期臨床試驗的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Globocan 2018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地區胃癌是僅次於肺癌的第二大癌症類型,佔年度新發癌症總數的11.12%,新發病例達到456124人。如果電場治療能在胃癌研究中獲得突破,那麼再鼎將收穫一個巨大的市場。


這不僅出於市場考慮,更是對二十年努力探索的檢驗。電場治療需用更多適應症來證明自己。再鼎醫藥的醫學部人士告訴虎嗅:「一種全新療法被世人廣泛接受,通常都是伴隨一個較大的適應症的開發和獲批,比如免疫治療在拿下肺癌適應症之前,也並不為外界所接受。」


「我認為,超級單抗、雙抗、電場療法,是未來醫藥行業發展的三大趨勢。」梁怡預測道,「如果哪家公司能在這三個領域取得成績,未來會很可觀。」


TTFields會是下一個免疫療法麼?























相關焦點

  • 專家:將可用電場療法聯合手術、放化療等治療腦膠質瘤
    作為神經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腦膠質瘤被認為是神經外科治療中最棘手的難治性腫瘤之一。腦膠質瘤分為4級,其中,膠質母細胞瘤(4級)佔比超過50%,惡性程度最高,預後效果差,患者5年生存率低於10%,且近30年來患者生存率沒有得到較大提升。
  • 癌症最新治療技術,治好了腦膠質瘤……
    電場為什麼可以治療癌症? 2013年,美國FDA批准的該技術被作為手術和放療之後的標準治療方案的候選療法,並寫入NCCN指南,用於治療復發GBM。 美國亨利福特醫院、梅奧診所的專家可接受癌症患者電場療法會診申請,但是美國的治療費用較高,每天700美金,需每天去醫院治療。
  • 電場療法「引爆」癌細胞,「天價」腫瘤電場治療究竟是什麼黑科技?
    病理診斷為膠質母細胞瘤(WHO IV級),IDH突變型,MGMT啟動子甲基化。 術後接受同步放化療後及TMZ輔助化療,並於術後6月開始使用腫瘤電場治療聯合TMZ輔助化療。患者每天24小時佩戴腫瘤電場治療設備,至今已持續8個月。患者目前病情穩定,生活質量恢復如常,除了局部皮疹和瘙癢,未產生其他不良反應。
  • 癌症治療黑科技!多肽製劑將成為下一個「大品種」?
    癌症治療黑科技!多肽製劑將成為下一個「大品種」?同時,由於大多數多肽類藥物都具有直接口服無效、生物半衰期短、治療周期長的特點,因此,以改善患者順應性為目的,對現有多肽類藥物進行二次開發也是具有商業價值的研發方向。多肽類藥物是一類市場增長極快的藥物。目前,全球已經批准了近100個多肽產品上市,2016 年全球多肽類藥物的市場規模達 233 億美元,佔醫藥品市場份額的 2%,十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10.80%。
  • 為什麼新抗原疫苗可能成為下一個重大的癌症免疫治療突破口?
    四、開發新抗原疫苗的公司  五、新抗原疫苗下一步如何發展?  免疫療法已在抗癌鬥爭中佔據了中心地位。一些免疫療法通過尋找存在於癌細胞表面的抗原(通常由蛋白質組成)來治療疾病。有時,正常細胞也會表達某些抗原,這些抗原如果被大量破壞,會對健康構成巨大威脅。  因此,研究人員越來越多地將新抗原疫苗作為一種癌症治療方案。
  • 癌症治療的革命——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解讀
    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分享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在癌症免疫治療領域的突出貢獻,將帶來治癒癌症的新希望。而基於這兩位科學家的發現所研製的抗體藥物,正在癌症治療領域發揮革命性作用。重新激活免疫細胞人體T細胞是識別和攻擊癌症細胞的主要武器,但是它們經常受到癌症細胞的「蒙蔽」而無法正常發揮功能,任由癌症細胞瘋狂生長,因此重新激發T細胞的免疫應答是癌症治療的研究熱點。
  • 腫瘤電場治療首次在中國上市!這到底是個啥?
    同樣重要的是,加入電場治療沒有增加顯著副作用,安全性是可控的。臨床研究中,加入電場治療只是增加了局部皮膚不良反應。因此它順利被FDA批准上市,也被寫入了治療指南,包括中國的《腦膠質瘤診療規範(2018版)》:「目前研究顯示電場治療安全且有效,推薦用於新發GBM(1級證據)和復發高級別腦膠質瘤的治療(2級證據)。」
  • 科學家治療癌症新方法:納米機器人殺死癌細胞
    早在1959年,他在一次大眾演講中,提到了使用納米機器人來治療心臟病的概念。從那以後,人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想看看這些納米分子裝置究竟能帶來什麼奇蹟。有一篇論文提到,納米機器人的一個重要的應用便是癌症治療。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中提到的實驗只在動物身上進行。納米機器人在人類身上的應用還有待研究,而這篇文章並沒有提供治癒癌症的方法,只是作為未來可能的一種選擇。
  • 幹細胞研究風靡諾貝爾獎 或成下一個金礦
    對此,業界的共識是:幹細胞產業的發展前景逐漸明朗,並有望成為下一個金礦。  「這是諾貝爾醫學獎歷史上最快的一次獲獎經歷。」作為國際知名的分子細胞生物學和幹細胞研究領域的權威,和澤生物研發總監朱德琳告訴記者,「從2006年發表相關作品到今年獲獎,山中伸彌獲獎的速度堪稱『火箭般迅速』。」  而這正暗合了幹細胞產業的巨大前景。
  • 2020年全球癌症診斷初創企業融資排行TOP 10
    PathAI的CEO安迪·貝克說 「我們在解決一個長期存在的重要問題,就是準確診斷疾病並利用這些信息有效地指導癌症患者治療」。PathAI公司在其與合作公司的三期臨床研究中發現,與人工評估相比,基於AI的方法可準確量化腫瘤和免疫細胞上PD-L1的表達,並有效地預測患者病情。
  • 腫瘤電場療法國內上市,用於膠質母細胞瘤,這療法到底是啥玩意?
    腦膠質瘤是原發性腦瘤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也是癌症領域中最難攻克的癌種之一,其中,膠質母細胞瘤是腦膠質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類型,約佔所有膠質瘤的一半和所有原發性腦腫瘤的15%,這也是WHO分類中最惡性的腫瘤,復發率近100%。而在治療上,主要以手術為主,輔以放化療等治療手段,進行綜合治療。
  • 美國電場療法引進中國 「抗癌利器」或將不天價
    電場治療是利用電場環境阻斷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從而達到幹預癌細胞增殖的作用。自從2015年FDA批准TTF療法用於新診斷的膠母細胞瘤之後,電場療法就一直為人所關注。然而,由於美國電場療法高昂的治療費以及無法在國內實施的限制,很多癌症患者只能望洋興嘆!  喜報!中國終於引進電場療法!
  • 【癌症登月計劃】未來5年投入1.5億美元推動兒童癌症研究
    據報導,該資料庫是一個易於搜索的交互式系統,提供的都是未處理過的原始數據,因而科研人員可以使用新研發出的計算工具與分析方法重新分析這些數據。資料庫整合了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現有多個癌症研究項目的資料,目前已擁有1.2萬名癌症患者的數據,今後全世界科研人員可繼續向其中添加更多數據。
  • 全球化企十億美元俱樂部排行榜出爐!
    美國《化學周刊》近日發布了2019年全球化工公司十億美元俱樂部最新排名,按2019年銷售收入計,隨著陶氏杜邦公司(DowDuPont)的拆分完成,巴斯夫(BASF)以年度銷售收入666.47億美元重新回歸2019年《化學周刊》十億美元俱樂部排行榜的榜首
  • 中藥治療癌症 癌症如何治療
    癌症是一種可怕的疾病,因為它的治癒率很低,癌症不是傳染病,但是發病率依然很高,每年都有很多人死於癌症。癌症不是傳染病,所以更要注意癌症的預防。下面我們來看看關於癌症的中醫治療方法。中藥治療癌症治療方面主要有兩種方法,即口服及外用中藥、針灸療法。
  • 國內首個腫瘤電場治療產品獲批 用於膠質母細胞瘤患者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最高級別以及惡性程度最高(Ⅳ級)的腦膠質瘤,佔顱內原發性惡性腫瘤的45%,中國每年確診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超過45000例。愛普盾是15年來中國內地首個獲批用於膠質母細胞瘤的療法,通過將特定電場傳遞到特定腫瘤區域,進行非侵入式的、幹擾腫瘤細胞有絲分裂以治療腦膠質瘤。
  • 密西根大學獲得1600萬美元資助,建造美國最強雷射器
    資料來源: Joseph Xu,密西根大學工程學院       密西根大學已獲得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NSF)1600萬美元的資助,將建造美國峰值功率最高的雷射器。該3 PW的設備有望推進基礎和應用研究,方向將涵蓋基礎量子電動力學的測試,以及開發用於癌症治療的低成本質子束。
  • 人類與癌症的史詩級較量:分子靶向治療 倍道而進、一日千裡 _ 東方...
    該項多中心隨機化三期試驗,是研究針對伊立替康難治性IV級結直腸腺癌患者,用西妥昔單抗單藥治療對比西妥昔單抗與伊立替康聯合用藥的療效。曲妥珠單抗一直位居全球乳腺癌治療領域藥物銷量榜首,2017年銷售額達到了75億美元,是全球前十大暢銷藥物。赫賽汀在國內的市場持續擴容,2017年PDB國內樣本醫院銷售額8.9億元,預計終端實際銷售額已經達到25億元。2017年赫賽汀通過降價65%進入新版醫保目錄,作為乳腺癌和胃癌一線治療方案,我們預計在醫保的推動下,其市場放量將進入加速期。
  • 抗癌黑科技:電場療法
    近幾年,腫瘤治療的新研究和新突破讓人應接不暇,我們每天都能看到癌症治療的進展。大部分患者都知道腫瘤治療的常規方式為手術、化療、放療、靶向和免疫治療。然而,這些治療通常對人體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且會出現耐藥和轉移等情況。 但是不管癌細胞如何變化,它都有一個最基本特徵:快速分裂!
  • 穿上就能治膠質母細胞瘤,腫瘤電場治療儀產品獲批上市
    治癌症的可穿戴設備獲批上市。5月14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發布「腫瘤電場治療儀產品獲批上市」這一消息。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腦腫瘤,而腫瘤電場治療是15年來中國內地首個獲批用於膠質母細胞瘤的療法。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中國腦膠質瘤基因組圖譜資料庫(CGGA)發起人和創建者、北京天壇醫院江濤教授表示:「在中國,每年有超過45000例患者被確診為膠質母細胞瘤,治療手段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