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楊月)9月17日,碳排放權交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碳排放權交易藍皮書: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報告(2017)》。報告調研發現,在電力、燃氣及水的供應行業,中國的碳排放強度對比巴西高達62.72倍,該行業依然是中國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的最大阻力。未來,報告認為,中國以重工業和加工製造為核心的工業化仍需持續一段時間,必須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留出足夠的時間。
基於歐盟委員會提供的世界投入產出資料庫(WIOD)中的最新數據,報告計算了2009年中、俄、印、巴四國34個行業的碳排放強度以及中國對其他三個國家的行業碳排放潛力。結果顯示,金磚四國碳排放強度在不同行業中差距明顯,比如化學製品業中國的碳排放強度是俄羅斯的0.33倍,而紙漿、紙張、紙製品、印刷和出版卻是俄羅斯的4倍,和巴西在行業之間的差距更大,中國電氣和光學設備行業的碳排放強度是巴西0.73倍,但是在電力、燃氣及水的供應行業,中國的碳排放強度對比巴西則高達62.72倍。
2009中國主要行業碳排放佔比情況。數據來源:WIOD資料庫
針對不同行業的碳排放對比,報告對比分析1995年、2002年和2009年各行業碳排放佔比排序後發現,各行業碳排放份額佔比的排位在時間上具有連續性。比如,2009年中國各行業碳排放總額為62.136億噸,佔比超過1%的有12個行業,合計佔比為92.9%。其中,碳排放數量最大的行業和前兩年相同,都是電力燃氣及水的的供應業、非金屬礦物製品和基本金屬和金屬製品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的供應業碳排放數量是33.262億噸,碳排放佔總體碳排放的份額達到53.5%,非金屬礦物製品和基本金屬和金屬製品業的佔比分別為11.5%和10.1%。而碳排放數量最小的行業也與前兩年相同,是汽車和摩託車銷售及維修、燃料零售行業,碳排放數量是16.639萬噸,佔總體碳排放的0.003%。
針對這個現狀,報告建議,未來應為高碳支柱產業的低碳化轉型預留足夠空間。
具體來說,目前,中國正在試點碳市場的基礎上,籌建全國統一的碳市場。世界上實施碳約束的國家仍然屬於少數,如果碳交易給行業施加了過重的成本約束,就使得這些行業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維持市場份額和利潤的能力下降,嚴重的會導致產業轉移和碳洩漏。
從經濟發展階段來看,中國經濟與發達國家經濟體的差距無論是從人均收入水平、消費水平,還是經濟增長質量,都還存在著顯著的差距。從城市化進程來看,中國仍然處於城市化加速發展階段。從區域發展差距來看,水泥、鋼鐵和化工等高碳行業仍然是部分地區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從經濟轉型來看,轉型過程中可能出現中短期的結構性失業。在經濟增長與碳排放尚未脫鉤的情況下,因此必須為高碳支柱產業的低碳化轉型留出空間。
課題組預計,中國以重工業和加工製造為核心的工業化仍需持續一段時間。加之,前期高額投入的固定成本和技術路徑鎖定效應,使得大量高碳企業的關停改造無法在短期內完成。由於不同省份的資源稟賦也存在較大差異,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具有很強的剛性,並不會因為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引入而快速改變,因此必須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留出足夠的時間。
歡迎撥打中國青年網新聞熱線010-57380651或發送新聞線索至郵箱youthpress@126.com;關注「中國青年網」(ID:youthzqw)微信公眾號,可直接對話記者,曝料線索。
推薦閱讀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劉愛華認為,8月份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生產需求比較穩定,經濟結構調整繼續推進,質量效益繼續提高,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是沒有發生變化的。[詳細]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如今學好中文已經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在這波中文熱中,最先受益的可能就是能說中文的保姆,因為「搶手」,這些中文保姆和其他保姆相比,平均可以多掙2萬美元的年薪。[詳細]
9月14日9時20分許,玉磨鐵路西雙版納段18標1號隧道出口在開挖仰拱時發生坍塌,導致洞內9名施工人員被困。15日14時許,事故救援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救援人員成功打通救援生命通道,確認9名被困人員生命體徵平穩…… 16日8時30分,從坍體頂部開挖導洞的方案進展最快。[詳細]
11日晚,女網友@鈷離子發微博說,看《蜘蛛俠》電影,有人觀影中不僅手機沒調靜音,還不停接電話和發微信語音,自己善意提醒她,並不奏效,散場後兩人發生口角,自己被打了還被推到了下一排……估計這種觀影惡習,很多網友都在影院遇到過,這條微博迅速引起了很多人...[詳細]
《戰狼2》日前在維也納千禧城院線影院首映,觀眾反應熱烈,在首場票很快售罄的情況下,影院臨時增加放映一場。此次試映效果不錯,超出影院方的預期,根據雙方約定,影院方將考慮安排《戰狼2》下一步商業放映。[詳細]
德國將於9月24日迎來議會選舉,多數德國選民認為總理默克爾將會獲得連任。默克爾的「第四任期」很可能會成為她最糟糕的時期,包括面對在歐洲範圍內潛在的大規模政治災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