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疫苗相比,為什麼抗體藥物才是消滅病毒的超級殺器?

2020-11-25 騰訊網

#5月底疫苗進入動物試驗# 近日,清華大學表示,清華大學抗疫攻關團隊研發疫苗和抗體藥物5月底均可進入動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階段。

在陳薇團隊研發重組新型冠狀病毒(2019-COV)疫苗(腺病毒載體)Ⅰ期臨床試驗之後,中國疫苗研發的又一項新突破。

尤其是抗體的研發,將對重症患者的救治以及消滅傳染病具有重要的意義。抗體藥物和疫苗究竟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疫苗研發要進行動物試驗?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

疫苗的作用並不是消滅病毒,而是把消滅病毒的方法加載在了疫苗上面,告訴免疫大軍,疫苗就相當於免疫大軍的靶子,幫助它們訓練,掌握了病原體底牌的免疫大軍就會迅速克敵制勝。

疫苗分為活疫苗和死疫苗兩種。活疫苗是指將細菌或病毒在人工條件下促使其變異,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和剩餘毒力,接種後在人體內有一定程度的繁殖或複製,類似一次輕型的自然感染過程,但不會導致人發病。

死疫苗是指先對病毒或細菌進行培養,然後用加熱或化學劑(通常是福馬林)破壞微生物的生物學活性和破壞血清中補體的活性,但是不損害它們體內有用抗原。滅活疫苗即可由整個病毒或細菌組成,也可由它們的裂解片段組成為裂解疫苗。

而抗體藥物是直接與體內的抗原組織發生特異性結合,從而介導一系列生物化學反應,最終消滅抗原。特點是高特異性、高效性、微量快速。

簡單來說,抗體藥物主要是針對患者,幫助人類體內的免疫系統打敗病毒,而疫苗主要是是針對普通人群,訓練人體免疫系統掌握消滅病毒的方法 ,等到病毒入侵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消滅它們。這兩大藥物一個更注重防治,一個更注重擊殺,可以說是珠聯璧合。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人數突破了80萬,許多國家還處於高速增長時期,此次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將突破百萬已經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專家預計此次新冠要到明年春夏季才能完全消滅,抗體藥物的研發將幫助人類減緩醫療壓力,有助於快速消滅冠狀病毒,救治危重患者。

動物試驗是人類直接認識生命現象的重要媒介,它對於人們認識有機界各種規律的作用是無可爭辯和無可取代的。生物醫學界中很多裡程碑的科研成果都是通過動物試驗做出來的。

動物試驗有很多優點,包括可以控制實驗條件,縮短研究周期,可以克服一些倫理和社會的限制並可進行長期、完整的觀察等。在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的時候,動物試驗是藥物進入臨床前非常重要的環節和步驟,目前為止針對冠狀病毒最有效的動物模型依然是靈長類動物,比如說獼猴。在靈長類動物中已經看到和人類相似的症狀。那麼得到的模型就可以投入到藥物篩選和功能評價上。

和清華大學團隊不一樣,陳薇將軍團隊的疫苗已經進入了人體試驗階段。

臨床試驗分為I、II、III、IV期。新藥或者疫苗在批准上市前,應當進行I、II、III期臨床試驗。經批准後,有些情況下可僅進行II期和III期臨床試驗或者僅進行III期臨床試驗。

I期臨床試驗就是初步的臨床藥理學及人體安全性評價試驗。觀察人體對於新藥的耐受程度和藥代動力學,為制定給藥方案提供依據。II期就是初步評價藥物對目標適應症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為III期臨床試驗研究設計和給藥劑量方案的確定提供依據。

III期就是進一步驗證藥物對目標適應症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評價利益與風險關係,最終為藥物註冊申請的審查提供充分的依據,IV期臨床試驗就是疫苗或者新藥上市後由申請人進行的應用研究階段。

讓志願者進行I期臨床試驗是為了測試疫苗有效性,不是去讓志願者和病毒硬碰硬,而是檢測其體內是否產生了一種抗體。有了抗體,說明免疫系統已經做好了準備,可以御病毒於細胞之外。

和其它疾病相比,傳染病毒藥物的臨床試驗要困難得多,疫情暴發後病人也不允許隨意流動。這意味著科研人員需要冒著危險,和政府部門溝通、拿到許可,再克服交通問題,再到疫情暴發地區展開試驗,用藥的時機也經常難以把握。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

這也是為什麼病毒抗體藥物和疫苗研發進展都十分緩慢的原因,而且相比疫苗,抗體藥物的研發更加困難。這是因為抗體藥物在生物技術上還有臨床試驗上的難度都更大。

實際上,不光對突發病毒我們不能很快製備抗體藥物,即使是了解了很多年的已知病毒,我們成功製造出的抗體藥物也屈指可數,準確地說是只有兩個,分別是FDA 1998年批准的治療呼吸道合胞體病毒(RSV)的藥物Synagis,和FDA 2018年批准的治療愛滋病毒的藥物Trogarzo。

其中前者是幼兒使用的預防藥物,而後者其實並不結合病毒,而是結合人自己細胞上的CD4蛋白,從而阻斷病毒進入細胞。

在此次新冠病毒抗體藥物研發上,也只有中國可能成功,以美國為例子,美國是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醫療保險體制。美國是一個沒有實現全民醫保的國家,也是唯一一個政府對藥品價格沒有控制管理的國家,藥品價格掌握在製藥公司手上,這也導致了美國無法對醫療資源進行有效調控。醫藥公司是不會投入如此大的成本進行抗體藥物研發的。

如果清華大學真的能夠研究成功抗體藥物,將具有歷史上性意義,它不僅可以殺死病人體內大量病毒,也意味著中國在生物技術上取得了階段性的進步。

最後衷心祝願中國在疫苗研發和抗體藥物研發上都取得成功,將新冠病毒徹底擊殺!

相關焦點

  • 病毒如此猖狂!為什麼不能消滅病毒?
    新冠病毒持續在蔓延,十分令人討厭,那人們為什麼不消滅病毒呢?是技術達不到?還是沒有人去做呢?什麼是病毒?首先我們都知道,一切的生命活動都是由基因指揮的,而細胞就是一個完整的基因複製工廠,基因在其中能夠穩定地自我複製,細胞通過製造各種有利於複製和保護基因的蛋白質工具,得以穩定地進行自我複製。形成細胞結構是十分複雜且困難的過程,需要吸引至少上萬個有效表達的蛋白質基因才可以形成完整的細胞結構。
  • 抗體藥物研發,或是疫苗成功前的最大希望!
    而前FDA局長Scott Gottlieb最近在《華爾街日報》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在COVID-19大流行中取得前期的成功,研發抗體藥物可能是最佳機會。」 同時,許多研究者認為,抗體藥物很有可能在疫苗來臨之前就通過臨床試驗,可以使用。再加上大規模病毒檢測和追蹤措施,這類藥物可能成為幫助控制COVID-19的關鍵工具。
  • 新冠中和抗體研究也有新突破|病毒|細胞|疫苗|血清_網易訂閱
    單克隆抗體  抗體療法還會用到單克隆抗體和基因工程抗體,與血清(漿)療法相比只是製備方法不同。  單克隆抗體又被稱作「生物飛彈」。  抗體藥研發應該沒有疫苗快  控制疫情主要靠檢測、隔離、預防和治療。  但如果疫情變得常態化,那正如各國科學家所期待的那樣,抗體藥物將成為治療新冠肺炎的有效「武器」。兩位專家均認為,在疫情持續的情況下,疫苗和抗體藥物無疑是最關鍵的控制辦法,一個重在防,一個重在治。
  • 清華大學:5月底疫苗和抗體藥物均可進入動物試驗階段
    &nbsp&nbsp&nbsp&nbsp清華大學於2月2日啟動了第一批8項抗疫應急項目,其中包括程京院士的核酸檢測試技術、張林琦教授的疫苗、單克隆抗體藥物以及董家鴻院士牽頭的 「清華COVID-19智能防控系統」。結合疫情發展情況,學校於3月18日批准了第二批7項抗疫應急項目。
  • 首個愛滋病疫苗有希望面世!
    核心提示:有些人染上愛滋病病毒後體內能產生強大的免疫系統蛋白,幫助他們延長生命。人體內出現能抑制幾個愛滋病病毒菌株的抗體並不罕見,然而,直到去年科學家才找到一些能中和大量愛滋病病株的抗體,不過,沒有一種抗體能抑制超過40%的菌株。
  • 為什麼說廣譜抗冠疫苗和藥物是戰勝新冠疫情的終極武器?
    鳳凰網科技訊 4月24日午間消息,從SARS爆發到現在已經過去17年,但為什麼我們還沒有研發出高效的抗冠狀病毒藥物和疫苗?需要吸取什麼樣的經驗教訓?又如何做好新冠病毒藥物和疫苗的研發?在4月23日晚的《理解未來》:病毒與人類健康-專題科普講座中,復旦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姜世勃為我們帶來《廣譜抗冠疫苗和藥物是戰勝新冠疫情的終極武器》的主題分享。
  • 抗體和疫苗生物製造的原材料及裝備現狀
    2015年,Humira、 Remicade、Rituxan、Avastin、Herceptin等5種抗體藥物的銷售額約為426.6億美元,佔據抗體藥物的半壁江山。與此同時,全球疫苗市場規模也在穩步提升,2016年市場銷售額已超過1000億美元。
  • 【健康科普】各種疫苗的抗體,能維持多久?
    隨著新冠疫情的持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疫苗的重要性。目前,多個國家都在積極研發新冠疫苗,並將其作為控制疫情、防止其擴散和反彈的「終極殺器」。為什麼要接種疫苗?有的人會說,疫苗可以產生抗體,抵禦疾病。那麼,什麼是抗體呢?
  • 為什麼要接種疫苗,疫苗的工作機制又是什麼呢?
    疫苗一般是失去了毒理或者不能複製的滅活的病原體,在了解疫苗工作原理之前我們首先來看看機體是怎麼和病毒做鬥爭的,我們的機體的防禦系統主要有三道防線:1、皮膚和黏膜構成的物理性的隔離;2、體液中非特異性免疫,包括吞噬細胞和一些殺菌物質;3、由免疫細胞分泌的含有特異性抗體的特異性免
  • mRNA疫苗:給病毒畫像 讓免疫細胞識別
    「簡單說,就是把與S蛋白對應的遺傳物質DNA或mRNA打進人體,讓它在細胞裡表達病毒的S蛋白,再讓細胞識別。相當於給病毒畫了幅肖像畫,讓免疫細胞去認,凡是發現具有這種特徵的敵人就消滅它。」李航文說。二者不同的是,製備DNA疫苗過程更為複雜。
  • 被人類消滅的病毒,為什麼還被保存在實驗室?是否銷毀引發爭議!
    就在迎接2020年的時刻,疫情悄無聲息的進入到了我們身邊,直到全體人民沆瀣一氣,艱苦卓絕,才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以說在醫學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面對病毒都有些力不從心,更不用說歷史上曾爆發的病毒了。
  • 最新研究:羊駝產生的抗體能消滅新冠病毒!羊駝:我要立功了
    戳上方藍字「一鍵康ToucHealth」關注我們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消息,比利時一項新的研究報告說,羊駝血液中的抗體有助於消滅新冠病毒。據比利時弗拉姆斯生物技術研究所(Vlaams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和美國研究人員的一份報告稱:「羊駝血液中的分子可能會在新冠病毒暴發時起到治療作用。使用『羊駝抗體』的可行性,值得進一步研究。」
  • 瞭望|新冠抗體藥物研發突破
    新冠肺炎治療藥物傳出好消息——安全性和特異性強且能大規模用於臨床的中和抗體藥物,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用於新冠肺炎的治療和預防。如果以S蛋白為靶點,研發出特異的中和抗體,並在體外大量「生產」這種中和抗體,當易感人群接觸到新冠病毒後,把中和抗體藥物作為「外援」注射進人體,迅速結合病毒的S蛋白,就可阻斷病毒與人體細胞ACE2受體的結合,使病毒不能進入細胞。換言之,抗體藥物可解決人體自身尚未產生中和抗體的問題,發揮預防和治療病毒感染的作用。由於中和抗體藥物具有特異性強、起效快等優勢,國內外已有多個團隊就此展開研究。
  • 科技部部長:把疫苗研發作為重中之重 加快推進抗體藥物研發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科技部部長:把疫苗研發作為重中之重,加快推進抗體藥物研發14天完成核酸檢測試劑研發和上市,迅速篩選評價一批有效治療藥物,推進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等5條技術路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科技界迎難而上,夜以繼日創新攻關,書寫了戰「疫」一線的「創新答卷」。
  • 專訪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關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藥物開發
    儘管一些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但人們還是希望能有更多控制疾病的方法。其中,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和抗體,就是最有希望取得成功的治療方案之一。 和鉑醫藥(Harbour BioMed)是最早與世界各地合作夥伴發現阻斷新冠病毒感染抗體的公司之一。
  • 已有疫苗遞交臨床試驗申請,國內新冠病毒藥物疫苗研發進展如何?
    視頻:熱點 | 王軍志院士:已有科研團隊提交疫苗臨床試驗申請 開始招募受試者,時長約1分25秒3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藥物疫苗和檢測試劑研發攻關情況。這場發布會披露了國內當前新冠病毒疫苗、藥物研發的最新進展。據介紹,已有疫苗研發較快的機構向國家藥監局滾動遞交臨床試驗申請材料、並且已經開展臨床試驗方案論證、招募志願者等相關工作。這被形容為「重要進展」。有參與疫苗評審的專家向南都透露,一款以腺病毒為載體的新冠病毒疫苗已於昨日(3月16日)進行臨床前評審,「評審結果很好」。
  • 人類和病毒鬥爭了幾百萬年,最終會在一場超級病毒中滅亡嗎?
    盤點人類認識的一些病毒,比如狂犬病致死率100%,但是狂犬病是有疫苗的,只要感染病毒後及時注射疫苗基本就沒事;愛滋病的死亡率幾乎也是100%,但是愛滋病的感染能力很有限;流感和此次新冠病毒,雖然感染性極強,但是死亡率比不上前兩者
  • 人類撲滅了天花病毒後再也沒有消滅其他病毒,消滅一個病毒有多難
    追溯歷史,最早在公元前3世紀的中國和印度就已經有天花致病的記載,可見人類和病毒的戰爭已經持續了3000年之久,但直到19世紀末人類才真正認識了這種可以致人死亡的類生物。,從古老的人痘接種到先進的疫苗,不斷的嘗試和發現,才保證了消滅路上最重要的一環;天花的弱點:在自然情況下天花病毒只能感染人類,並且一次感染終身免疫。
  • 專家:新冠肺炎抗體複雜 並非產生抗體就能控制病毒
    「如果將滅活的病毒顆粒直接注射體內,引發機體產生針對病毒的抗體,這便是傳統的疫苗。」黃波介紹說,當前新冠病毒的疫苗研發,也是遵循這一基本原理,但只要機體產生出抗體,就能控制住病毒,這種想法是一種錯覺,真實情況並非如此,有些抗體甚至可以促進新冠肺炎發展。事實上,許多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體內先前抗體已產生,為什麼這些抗體不能控制住病毒?
  • 人類徹底消滅天花病毒
    1979年的10月25日,人類終於徹底消滅了天花病毒。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人們不停地在和病毒做鬥爭,每次消滅了一種舊病毒,就又會出來一種新病毒,人類永遠不可能沒有疾病。你消滅了天花,消滅了肺結核,結果來了愛滋病,如果把愛滋病消滅了,估計下一回還會有什麼其他的疾病再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