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觀哲學:古代一字一詞為什麼要變成現代兩字一詞?

2021-01-16 羅老師的教育園地

01古代大多一個字一個詞

先來一篇所有讀者都背誦過的初中古文——《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和曾子所說的話中,幾乎每一個字(即一個音節)就是一個詞語。

其中,只有「遠方」「君子」算是兩個音節一個詞。

「朋友」在古代都基本上是分開說的,因為同門為朋,同志為友。即同一個老師的學生稱為「朋」,志同道合者為「友」。

這是先秦時期的文章,離我們較遠了,基本上全是一個字一個詞。

02現在幾乎都要兩個字一個詞

但是現在,我們口中幾乎很少用到一個音字的詞語了,一般都是兩個字形成一個詞語。

哪怕把兩個字勉強湊在一起,也要形成一個兩字的詞語。

明明是「車」,我們偏要說「車子」。

明明是「碗」,我們偏要兒化,說「碗兒」。

明明是「鷹」,我們偏得在前面加一個「老」,叫「老鷹」。

明明是「哥」,我們偏要在前面加個「阿」,叫「阿哥」。

……

我們現代漢語把這個無甚意義的「子」「兒」「老」「阿」叫作詞綴。有點類似於英語裡面的詞綴。

英語裡面有前綴,比如:like——dislike,後面單詞就在前一個單詞的前面加上dis, 這個dis本身不是一個單詞。剛才例子中的「老」「阿」就相當於前綴。

英語裡面有後綴,比如:read——reader,後面單詞就在前一個單詞的後面加上er, 這個er本身不是一個單詞。剛才例子中的「子」「兒」就相當於後綴。

反正,目的就一個,把一個字的詞語變成兩個字的詞語。

03一字一詞為什麼要變成兩字一詞呢?

一個字成為一個詞,明明顯得非常的簡練,富有內涵,為什麼要變成兩個字一個詞呢?甚至不惜加了一個無甚意義的字,也要拼湊成兩個字?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避免同音現象。

同音現象的意思就是一個音對應了多個字,當你聽到一個音時,腦袋裡就有可能出現多個不同的字,理解起來費力,也容易出錯。一字一詞明顯更容易出現同音現象,兩字一詞出現同音的比例肯定就小多了。

古漢語語音系統比現代漢語複雜多了,就算是一字一詞,也不會有太多同音現象,所以沒必要變成兩個字一個詞。而後來,音節結構越來越簡化,一字一詞就出現了大量的同音現象,所以只有通過增加音節來減少同音現象。

比如,當你聽到「bo(一聲)」這個音節,你可以想到很多字:撥,波,播,剝,缽……;但是如果你聽到「bo(一聲)zhong(四聲)」,你肯定只想到了「播種」這個詞語。

古代漢語的語音系統有類似於英語那種的複輔音和複合韻母。比如,英語單詞student,/st/是複輔音,/nt/是複合韻母,古代漢語也有這樣的音節,比起現代漢語的"a/b/c/d……」複雜多了。

而且隨著社會發展,新事物新概念又不斷產生,這些新事物新概念也得用詞語來表達,最合理的方式就是把原有的單音節詞(一字一詞)兩兩組合起來,來表達這個新事物新概念。於是也促進了雙音節詞(兩字一詞)的產生。

這個從一字一詞到兩字一詞的演變過程倒也完美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陰陽轉化、此消彼長、有所得就有所失……

04一字一詞向雙兩字一詞的轉化是人類智慧的體現

你想一想,如果要為大千世界的每一個事物、每一個概念創造一個字(詞)該有多難?

而且還要避免出現同音現象,那這個語音系統該有多複雜?

就算人類做到了,這麼複雜的語音系統,人類怎麼傳承下去呢?

雙音節詞(連個字的詞)就不一樣了。

你可能會覺得,雙音節詞不就增加了一個音嗎?就能解決這麼複雜的問題?

其實不然,雙音節詞的兩個音節各自再配上四個聲調,那是多麼強大的詞語生產能力!

所以人類作為語言的創造者、使用者,漸漸摒棄了單音節詞,選擇了雙音節詞,這就是人類智慧的體現。

這也不是一個人、一代人、一瞬間完成的事情,而是無數代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的。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鴛鴦一詞最早用來比作什麼
    中國古代鴛鴦一詞最早用來比作什麼?螞蟻莊園小課堂12月4日每日一題的題目難住了不少朋友,現在我們常聽說只羨鴛鴦不羨仙,總覺得是用來形容情侶的,古代鴛鴦一詞是什麼含義呢?這就來了解下吧。
  • 賭場一詞起源中國?細數從中國借走的10個經典英文單詞
    作為世界性的大語種,它成了現代與文明的標誌。有人跟風叫嚷:只要具備兩條就是「現代文盲」,一,不懂英語;二,不會電腦。憑人怎麼說吧,現代中國為了追求「和世界接軌」,幾乎把英、法、俄、德、日、意、西班牙和阿拉伯語,當成了通向世界、通向文明的惟一橋梁。母語——中國話可以弄得一塌糊塗,甚至不如日本人寫得漂亮,講得流利;英語,卻必須要捱過大學六級、託福考試。
  • 「哲學」一詞源於古希臘文,由「愛」和「智慧」兩個單詞所組成
    「哲學」一詞源於古希臘文,由「愛」和「智慧」兩個單詞所組成「哲學」一詞的由來「哲學」一詞源於古希臘文,由「愛」和「智慧」兩個單詞所組成,意思就是「愛智慧」,這是一門使人聰明、給人智慧的學問。黑格爾認為,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首次使用「哲學」一詞。後來,哲學的「愛智慧」的含義在世界各國中得到廣泛的認可和使用。
  • 關於「貴族」一詞的討論
    貴字,可要可不要?為何貴首先是特?貴,首先是德性。 晉觀: 因為只有貴族有當兵打仗的權利與義務,西周的國野二分,就是貴族制度。 曦光流採: 那麼,為何貴族的首要特徵不是戰爭呢?或者,為何他們就有特權打仗?只有貴族有當兵打仗的權利與義務,為什麼?
  • 哲學解說湖北人說「勺氣」一詞的歷史原因
    傻貨今天討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詞彙,「傻瓜」一詞。而最關鍵的就是「勺氣」一詞。很多湖北本地人都不知道這個詞究竟語出何處,為何這樣說,只知道別人都這樣說,於是我也這樣說,只知道這個詞就是表示「傻」的意思,可是卻不知道這個詞語背後有什麼哲學邏輯或者典故。
  • 公子一詞古今有哪些差異?在古代要是瞎稱呼可能會遭來殺身之禍!
    在觀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我們都能看到一些帶著自己手下喬裝打扮出來玩的公子們,這裡的公子大多指的是富貴人家的孩子,一般的人家是不會有這個稱呼的,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古代所說的公子與現代公子的含義有什麼不同。
  • 索緒爾的語言觀對中國當代的語言學研究的影響
    摘要:作為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的語言觀對中國當代的語言學研究有著深遠影響。可以說,現代語言學理論的方方面面都滲透著索緒爾的思想,國內學者對索緒爾理論本身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使者通過對前人研究的歸納與總結,來討論當今國內的一些語言學研究對於索緒爾理論的闡述。
  • 中國古代鴛鴦一詞最早用來比作什麼?兄弟還是夫妻?螞蟻小課堂答案
    中國古代鴛鴦一詞最早用來比作什麼?這是螞蟻莊園12月4日的題目,在我們現代鴛鴦肯定都知道是情侶夫妻的意思,那麼在古代是不是一樣的意思呢?古今詞義肯定是有差別的,各位寶寶們知道本題的正確答案嗎?不知道的速度前來查看正確答案哦!
  • 微信一圖一詞腦筋急轉彎問題答案1-30關匯總
    答案:冰塊  一圖一詞第五關:敲凳子會發出「叮咚」聲,那麼凳子敲人會發出什聲音?  答案:慘叫聲  一圖一詞第六關:小張走路從來不沾地這是為什麼?  答案:穿著鞋  一圖一詞第7關:人為什麼要走去床上睡覺呢?  答案:床不會走過來  一圖一詞第8關:誰說話的聲音傳得最遠?
  • 文言解詞有妙招,五種技法要記牢
    古今異義詞的詞義也很固定,比如「悉」,都是「全、都」的意思,「嘗」基本都是當「曾經」解釋,還有一類常見的古今異義詞,是雙音節詞,現在是一個詞,但古代是兩個詞,比如「妻子」古代「妻」是「妻」,「子」是「子」,是「妻子和兒女」的意思,「地方」「地」是「土地」之意,「方」是「方圓」之意;在現代漢語中「地方」是一個詞,表「處所」。
  • 怎樣從零基礎開始學填一闋詞(附例)?
    怎樣從零基礎開始學填一闋詞?除了在用韻方面寬鬆一些之外,詞牌是比格律詩更加嚴格的格律體。初學者有個誤區,會認為格律詩要求嚴謹,字數限定,文思表達很難套入那些條條規規,所以對於新詩人來說,格律詩(近體詩)一直是他們反對「鐐銬」的首當其衝。
  • 解密:「中國」一詞含義經歷的曲折的變化
    「中國」一詞出自漢語古典,是一個今人耳熟能詳的詞語,然而從古代到近現代,其詞發生了深刻的內涵演變和外延拓展。它是文化的古今更革、中外交會的產物。這種曲折的流變體現在:從古代的「城中」義到「天下中心」義,進而演為近代的與世界列邦並存的民族國家之名。
  • 一詞 | notorious
    平均來講,罪犯的內眼角間距要比普通人短5.6%,上唇曲率大23.4%,鼻唇角角度小19.6%。▼據說在當時這研究在國內外都掀起了極大的轟動,國外的媒體迅速地拋出了一組正常人與罪犯對比的照片,大白湊熱鬧地也猜了一把,只猜中3個……由於篇幅有限,為了把今天的單詞引申出來,先給大家測試玩一把。
  • 每日讀書分享:「範式」一詞的歷史發展
    範式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多次使用範式一詞,據學者統計,範式一詞不僅使用頻率高,而且光用法就多達21種。庫恩促進了範式一詞的普及,但在後來,庫恩覺得範式一詞的已經失控,即他當初用範式一詞所表達的內容,在後來已物是人非,因此,最後庫恩放棄了使用範式一詞。
  • 滿洲一詞的本意是什麼?
    「肅慎」這一詞彙被女真語繼承,即女真語zhul(東方之義)shen(海青之義)的合成,讀音為「珠裡真」,即「東方之鷹(海東青)」的意思。有人分析滿洲歷史發展特點,就是幾經建國,雖每次國家滅亡,但每次反而建立新的國家是越建越大。渤海國、滅亡、大金國、滅亡、大清國就是三個不斷上升的波浪歷史。關於滿洲一詞的本意是什麼?有很多觀點。
  • 古代鴛鴦一詞最早用來比作什麼 螞蟻莊園12月4日答案
    螞蟻莊園12月4日的問題是:中國古代鴛鴦一詞最早用來比作什麼?每天的問題我們如果答對即可領取小雞飼料180G,可能有很多小夥伴不知道本次題目的正確答案,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螞蟻莊園12月4日小課堂的正確答案吧。
  • Protein & Cell回顧丨漢語「細胞」一詞的來源
    ,如果是動物細胞使用「䏭」(漢語發音為「chù」),植物細胞使用「株」(更早前「Cell」也被譯為「珠」),並沒有用李善長創造的「細胞」一詞。可是誰能想到,漢語「細胞」一詞並非出自生物學家之手,而是來源於一位數學家的奇思妙想!這位數學家就是晚清著名學者李善蘭。
  • 古代最絕情的一首分手詞,翻譯過來就是:我不會想你,你也別想我
    古代許多文人在和情人分手時,都會寫下或深情,或婉轉,或纏綿的詩作。>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看哭多少男女; 還有張先的「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秦觀的「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歐陽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也許是因為「分手」這兩字太沉痛
  • 西方哲學與現代中國
    李猛:西方哲學與現代中國採訪、整理:郭九苓,魯鵬一一、西方古典哲學是西方現代社會的精神基礎記者:西方的哲學思想體系對現代自然科學我認為中西哲學有各自的邏輯,要想做到相互理解和對話,首先要了解雙方思想的特性,尊重彼此的特點。如果你把中國哲學改造成西洋哲學,完全按照西方哲學的路徑來分析,就會如黑格爾所言,變成一個非常不理想的、蹩腳的哲學。當然,近代以來許多學者做過重要的嘗試,但仍然很難說成功了。
  • 如果漢語沒有了英源詞和日源詞,中國人會變啞巴?
    圖/張海兒一百年間的現代漢語裡,有關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方面的詞彙,幾乎全是英源詞和日源詞包打天下,離開這些詞彙,中國人不會變啞巴,但是稍為複雜的思想和信息將無法表達。古代從西域和漠北、西南等民族引入的外來詞,主要是向古漢語提供地名、人名、物名、官名為主的詞彙。要說到古漢語外來詞的「戰鬥機」,還數「佛源外來詞」,是指通過佛教傳華輸入古漢語的梵語、巴利語、吐火羅語詞彙,這個引進過程從漢朝持續到唐朝,有數百年時間,是漢語第一次大規模引入外來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