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緒爾的語言觀對中國當代的語言學研究的影響

2020-12-01 我有一堆葫蘆娃

摘要:作為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的語言觀對中國當代的語言學研究有著深遠影響。可以說,現代語言學理論的方方面面都滲透著索緒爾的思想,國內學者對索緒爾理論本身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使者通過對前人研究的歸納與總結,來討論當今國內的一些語言學研究對於索緒爾理論的闡述。  關鍵詞:索緒爾;語言觀;現代語言學研究;闡釋

  我國的索緒爾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從那時起,索緒爾研究一直沒有間斷,至今對許多研究者具有吸引力。索緒爾研究在我國經歷了引進與傳播(20世紀30-60年代)、解釋與評價(20世紀70-80年代)階段之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了認識與再認識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國內語言學界開始吸收國外的研究成果,衝破傳統認識上的局限,重新認識索緒爾的思想理論體系並審視對索緒爾的評價。筆者認為,這個階段的研究按照研究角度的不同,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以下分別加以闡述。  1、對索緒爾符號學語言觀的探討  索緒爾認為語言符號是語言學的基礎和出發點,因此對於索緒爾符號學語言觀的探討一直是國內索緒爾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語言符號的性質的探討上。例如,樂眉雲就曾根據索緒爾的語言觀,把語言符號的性質概括為六對矛盾的統一,這六對矛盾分別是:任意性與約束性、社會性與心理性、不變性與可變性、相關性與區別性、形式與物質實體、組合關係和聯想關係。樂眉雲對它們分別進行了分析,她認為,上述的每一對矛盾體中的兩個方面都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共同存在於語言符號當中的,同時,這六對矛盾也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樂眉雲,1997:5)她的這種觀點,表明國內語言學界對於語言符號性質的認識已經達到了辯證的高度,而不僅僅是把索緒爾提出的每一條語言特徵孤立看待。但是,這個角度的研究仍然只局限於探討語言符號的性質,並沒有人從這個角度來發掘索緒爾對於現代語言學理論的影響。並且,這方面的研究也往往只局限於索緒爾的理論本身,而很少提到索緒爾之後的語言學理論在語言符號的性質方面對索緒爾理論的發展。

  2、對索緒爾語言哲學觀的探討  國內語言學界對索緒爾語言哲學觀的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研究其語言哲學對於現代西方哲學的影響。而是對其方法論和結論,以及對其任意性思想的重新評價。第一個研究方向的側重點在於哲學的語言觀方面,如劉豔茹就曾探討過索緒爾語言哲學思想對西方哲學語言學轉向所起的關鍵作用,她指出,索緒爾是第一位追問語言本質的語言學家,他第一次賦予了語言本體論地位,使語言從混沌狀態中剝離出來,進行了哲學的語言學轉向。(劉豔茹,2005:52)這個方向的研究揭示出哲學研究和語言研究的緊密聯繫,可以說,正是通過對索緒爾語言哲學思想的思考,人們才意識到,研究哲學和研究語言在某種程度上是一致的。同時,研究索緒爾語言哲學觀對西方哲學語言觀的影響,也為索緒爾研究者們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即研究索緒爾語言思想對其他理論思想的影響。  任意性是索緒爾提出的語言符號的第一特性,對於任意性思想的討論一直是索緒爾研究的一個熱門話題,而此類討論一般都集中在語言符號是否具有任意性、任意性與理據性的關係上。如李葆嘉認為,索緒爾提出的任意性是一條虛構的原則,它實際上反證了語言符號的可論證性;(李葆嘉,1994:12)范文芳也指出,迄今為止證明語言符號具有任意性的論據不能令人信服,(范文芳,2002:3)這類討論屬於對索緒爾理論的批判性研究,都是研究者跳出索緒爾理論的圈子,用其他學派的理論來批判或維護索緒爾的語言觀。

  3、將索緒爾語言觀與其他語言學流派做對比研究  自從索緒爾語言理論問世以來,幾乎所有不同語言理論和不同語言學流派,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索緒爾思想的影響,如布龍菲爾德的語言理論,喬姆斯基的語言理論和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等等。

蘇曉軍就曾論證過韓禮德與索緒爾符號理論的相容性,他比較了韓禮德的語言作為社會符號的理論與索緒爾的符號學思想,得出的結論是韓禮德批判地繼承了索緒爾的符號學思想,兩者的符號理論具有很高的相容性。(蘇曉軍,2003:7)而辜向東比較了布龍菲爾德的《語言論》和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他發現前者繼承和發展了後者的語言共時研究和歷時研究、語言的橫組合關係與縱聚合關係等理論。(辜向東,2003:119)許方則在喬姆斯基理論對於語言能力和語言運動的區分和普遍語法假說這兩個方面發現了喬姆斯基理論對索緒爾語言觀的繼承和發展。  筆者發現,通過對以上三類研究的歸納和總結,我們進一步印證了索緒爾語言觀對中國當代語言學研究領域的影響。索緒爾作為第一位探討語言本質的研究者,其理論對其之後的語言研究有著如指路燈般的深遠意義

淺析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交流

文化對對外漢語教學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外漢語教學要培養的交際能力實際上是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學習目的語文化,即學習漢語的同時學習與中國文化有關的知識,這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漢語的手段。   今年筆者執教的語言班學生分別來自俄國、法國、英國、日本、印尼、韓國、哈薩克斯坦、泰國等不同的國家,大到宗教信仰、小到飲食習慣,都有著很多差異。在教學中每當遇到關於生活習慣、習俗禁忌等話題時,筆者都會組織學生們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探討,每每獲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和收穫。   1起名的習慣   在學習《名字的困惑》這一課時,恰好是新開學的第一堂課。在講解了課文以後,筆者先介紹了一下中國人起名字的習慣,以及時代變化所帶來的變化。又考慮到剛剛開學,同學之間互相還不太熟悉,就請同學們上來進行一下自我介紹,並講講自己名字的由來和意義。   印尼女孩曾幸娜介紹說,她的名字是爺爺起的,希望她是個幸福的可愛女孩。絕大多數印尼學生都是印尼的華裔,他們在文化、習慣上傳承了許多中國的東西,而他們的祖輩甚至更加熱愛中國文化。每當家裡有小孩子出生,印尼的華裔家庭習慣請家裡的爺爺奶奶給孩子取他們的中文名字,這些名字往往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色彩。  韓國同樣經歷了時代的變遷。在以前,韓國人像中國人一樣,喜歡給一家幾個孩子取帶有同樣字的名字。韓國學生樸秀貞告訴我,她家的幾個女孩子就取名為「秀貞」、「淑貞」、「愛貞」,和中國過去的取名習慣很相似。但是現在,韓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取名的習慣也改變了。我的另一位學生史耀煥雖然自己的名字很傳統,卻給他的女兒取名為「史以斯帖」,只有英文名,並沒有傳統的韓語名,令人驚奇。   相比而言,東歐國家似乎更好的保持了自己民族的傳統。哈薩克斯坦的黃勇(漢語名)告訴我,家裡的男孩子會繼承父輩的姓名,但是不是繼承父親的名字,而是爺爺的名字。以此類推。令人驚奇的是俄羅斯的女孩子同樣繼承父親的姓名而不是母親的,只不過詞語的形式上改用陰性。   泰國學生說,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會有很多父母到廟裡請和尚給自

己的孩子取名,認為這樣可以保佑孩子一生平安。當然也有一些隨性的父母會按照自己的喜好給孩子取名。   2童年的遊戲   在講《燕子》這一課時,作者對那所謂的「燕子」懷有莫名的感情,是因為燕子寄託了作者對故鄉、對童年、對外婆的深深思念。講到這裡,請大家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並和學生們談起了童年的遊戲。令人驚奇的是,雖然遠隔重洋,但是,有一些遊戲竟然是相似甚至相同的,只是我們在用不同的語言哼唱著那些歌謠罷了。

  也許是受中國文化影響較多,日本的確有許多方面與中國很接近,在遊戲上也是如此。和中國的女孩子一樣,日本的女孩子玩摺紙,玩翻繩。   法國學生瑪琳比手畫腳的講了半天,試圖描述他們小時候玩的一種遊戲:兩組人,一組分成兩隊,站在兩邊,另外一組在中間躲避拋來對的球,被擊中表示輸了,接到球則表示得分……她說的遊戲幾乎和我們的「拽包」完全一樣,只是把包換成了球。   3不可捉摸的夢、運氣與禁忌   不得不說,《談談迷信》是一篇很好的課文。在講課的時候,和大家一起討論了各國的忌諱與迷信。雖然我們的國度相距萬裡,但是似乎在許多方面又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似之處。

相關焦點

  • 神經語言學:語言學研究走進科學實驗室
    神經語言學:語言學研究走進科學實驗室 2014年04月23日 16:0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廣祿 字號 內容摘要:當前,神經語言學作為語言學的重要分支和前沿,橫跨語言學
  • 語言學的問題意識、話語轉向及學科問題
    第二,語言的真實存在狀態是話語,而索緒爾以來的傳統是研究語言結構,相對輕視話語。話語功能語言學(話語分析)和互動語言學的興起,推動著語言學的「話語轉向」。以「本體研究」為本的中國語言學,以語言結構研究為學術基點,應儘快轉向以話語研究為學術基點。第三,語言學早已成為科學,但學科設置仍處在語文學階段,為語種所分割,與文學相糾纏。
  • 當代西方文化語言學的源流、演變、趨勢
    這一學術傳統至20世紀進一步發展為以魏斯格貝爾為代表的新洪堡特主義語言學,對語言學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二是美洲語言人類學傳統,以博厄斯、薩丕爾以及沃爾夫為代表,該傳統源於對美洲印第安人語言與文化的考察。兩大傳統均強調語言的人文性以及人文主義研究方法,在西方語言學形式主義範式、結構主義傳統的主流語境中不斷發展壯大,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並且近年來更煥發出新的生機。
  • 王寅:體認語言學發凡
    我們經過這些年的深入思考,擬將其本土化為「體認語言學(簡稱ECL)」,批判索、喬二氏基於唯心主義哲學的語言觀,以區別於其他有關語言的認知研究,凸顯理論建構中的唯物論和人本觀。ECL具有綜合性、多層性和實踐性,其核心原則為「現實-認知-語言」,充分體現了建設性後現代哲學。我們還嘗試建構了ECL的學科體系,可為實踐「建我話語體系,立民族之林」盡綿薄之力。
  •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黃成龍來我校談當代語言學前沿
    新聞網訊 4月25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黃成龍應邀來國際教育學院作題為《當代語言學前沿概覽》學術報告。此次報告是學院組織的第十一場高端學術研討會。黃成龍的報告分為語言類型學(Linguistic Typology)、演化語言學(Evolutionary Linguistics)、接觸語言學(Contact Linguistics)、記錄語言學(Documentary Linguistics)以及語言學的研究趨勢等五個部分。
  • 3.2.3喬姆斯基的語言觀
    3自然語言3.1動物的語言3.2自然語言3.2.1英文語法考察3.2.2中文語法考察3.2.3喬姆斯基的語言觀前面只就英文與中文進行了簡單的描寫,這當然不能反映人類語言的全貌。世界上有多少種語言並沒有統一的說法,我們估計為4000種左右。
  • 當代語用學的多面性及其符號學維度
    內容提要:語用學從學科命名、發展路徑、理論來源到研究對象和方法都具有多面性。當代語用學是獨立的語言學和語言科學,也是交叉學科領域和一種跨學科視角;它是科學,又是理論、研究範式和視角,同時也是影響許多其他學科的理論、研究範式和視角。當代語用學的多面性源於當代語言學和語言科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複雜關係,更源於當代符號學的多面性。
  • 從文化視野看斯拉夫民族語言學研究
    狹義的斯拉夫民族語言學可以被理解為一個純粹的語言學學科,是一個能夠引導研究者關注語言與精神文化、民族心理、民間藝術之間多元關係的語言學研究範式。在這一層面,民族語言學是一個具有文化研究傾向的語言學科,研究對象是語言和文化之間的相互關係。
  • 譯見||文旭:認知翻譯學:翻譯研究的新範式
    翻譯的語言學研究是翻譯學的一個主要領域。近年來,隨著認知科學尤其是認知語言學的發展,把認知語言學與翻譯學的研究結合起來已成為一大趨勢,並形成了一種新範式。本文從翻譯作為語言學的研究對象入手,基於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語言觀/工作假設及表徵方法,探討了認知翻譯學的一些基本問題,期望本研究能對認知翻譯學有所裨益。
  • 拓展語言學跨學科與跨文化研究新領域
    為深入探討語言學在跨學科、跨文化研究方面的新課題,2020年11月14日至15日,第九屆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問題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主辦,西安外國語大學承辦。
  • 第九屆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問題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陸航 實習記者 段錦航 通訊員 盧曦)11月1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編輯部主辦,西安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承辦的第九屆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與方法問題學術研討會在西安開幕。
  • 王士元:演化語言學研究折射人類社會變遷
    演化語言學研究折射人類社會變遷——訪語言學家王士元  王士元,當代語言學家,1966—1994年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語言系教授,曾創立俄亥俄州立大學語言學系和東亞研究學系,並擔任兩系的首位系主任
  • 淺談趙元任的語言學研究
    他早年的求學經歷,使他具有極為廣闊的學術背景,說他「融會古今、貫通中外、橫跨文理、精通音樂」(袁毓林《中國現代語言學的開拓和發展——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選·前言》),並非過譽之詞。趙元任先生的主要成就在語言學方面。他是現代漢語語言學的開山鼻祖,對漢語的結構、語法、語彙、音位、音韻等都做過深入的研究。
  • 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上外...
    為推進我國語言學的跨學科研究,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近日成立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2020年6月20日上午,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召開。本次大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由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上海外國語大學語料庫研究院承辦。
  • 2022年浙江工業大學869語言學基礎與寫作考研真題——才聰考研
    (2)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家、古希臘的哲學家、古代印度的思想家等,都提出了對語言的一般看法,這是對語言的最早的理性認識。這些關於語言的一般看法對後人產生了深遠影響。2.語言學的發展過程(1)語言學的三大發源地在各個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古代文化典籍的傳承成為文化發展延續的重要途徑。
  • 2021年中國人民大學823語言學基礎考研真題
    語法有兩個含義:一是指語法結構規律本身,即平常說的語法事實;二是指語法學,即研究、描寫、解釋語法結構規律的科學,是對客觀存在著的語法系統的認識和說明。語法具有規約性、抽象性、生成性、層次性、遞歸性、系統性和穩固性等特徵,一般包括詞法和句法:詞法是指詞的構成和變化的規則;句法是指詞或詞組組成句子的規則。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符號學體系
    符號學產生於20世紀初,由索緒爾和皮爾斯提出。兩位大師各自獨立建立了截然不同的模式和系統。20世紀60年代,索緒爾的符號學體系藉由結構主義的繁榮而成為顯學,但在70—80年代後結構主義產生後,皮爾斯符號學逐步代替索緒爾模式成為當代符號學的基礎。
  • 中國當代文學的世界影響效果評估研究
    《白毛女》就是這樣一部反映時代精神的作品,自 1945 年誕生以來至 21世紀的今天,在 70 多年的時間裡,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獲得世界影響最大的一部藝術作品之一。推薦圖書:《中國當代文學的世界影響效果評估研究》何明星 著ISBN:978-7-5166-1828-8新華出版社 2018年12月當代文學·文學研究內容簡介:本書聚焦中國當代文學10部最具有世界影響的作品,按照語種譯本、傳播範圍(館藏數據)、主流讀者評價(研究者數據)三個層面,梳理了10部作品的世界影響力數據
  • 神經語言學與失語症 語言學午餐
    (本文選自「中國社會科學在線」;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神經語言學作為語言學的重要分支和前沿,橫跨語言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等學科,綜合多學科開展語言神經機制和腦功能方面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語言學的當代形態。
  • 「中國當代話語研究新視野」首屆學術論壇召開
    11月18至19日,「中國當代話語研究新視野」首屆學術論壇在福建師範大學召開。活動由福建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文學》期刊主辦,福建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話語傳播與國別區域研究團隊」承辦,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話語研究專業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