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遺囑庫上海分庫啟動 「幸福留言」不再迴避

2021-01-09 大眾網

  央廣網上海11月1日消息(記者周洪)11月1日,上海市長寧區仙霞新村街道辦事處、天山路街道辦事處、和上海長寧區和諧社區為老服務中心聯合宣布,為老年人提供免費遺囑服務的公益項目——「上海遺囑庫(中華遺囑庫上海分庫)」正式啟動。位於上海市長寧區虹古路377弄 25 號的仙霞新村街道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內的上海第一登記中心即日起正式開始接受實名預約,為老年人提供免費服務。

  中華遺囑庫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與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於2013年在北京啟動的公益項目,旨在為6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辦理遺囑的諮詢、登記和保管服務,以協助他們處理好身後事,建設和諧家庭。

  截至目前,中華遺囑庫已經為10萬餘名老年人提供了遺囑服務,登記保管著7萬多份遺囑。上海遺囑庫是中華遺囑庫繼北京、天津、廣東、江蘇、廣西之後設立的第六個分庫,同時上海也是全國四個直轄市中第三個設立登記中心的城市。

  據悉,上海遺囑庫全程採用中華遺囑庫登記系統,藉助指紋掃描、視頻攝像、電子掃描、文件存檔、現場見證和密室登記等方式對遺囑進行現場登記,在確保遺囑真實性上可以做到無懈可擊。如果繼承人在老人身後發生遺產糾紛,中華遺囑庫將根據老人遺囑進行調解,調解不成訴至法院的,中華遺囑庫還將向法院開具證明,以協助繼承人迅速處理家庭糾紛。

  上海遺囑庫趙仲星主任表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60歲以上老年人口多達457.79萬人,佔總人口的31.6%,上海是中國第一個進入老齡化「30時代」的城市,老年人比例接近全國數據的2倍。與此相對應,老年人對自主安排財產的需求日益增長,遺囑進入了許多老年人的考慮範圍。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閻青春認為,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對遺囑的看法也在變化,越來越多的人並不排斥生前立遺囑。閻青春認為,遺囑是促成家庭幸福的法律安排,應成為家庭的「幸福留言「。

  即日起,上海老年人撥打服務熱線021-52555698,即可免費預約遺囑庫服務,填寫預約表後排隊辦理。不過,由於登記遺囑需要全程錄音錄像,老年人享受免費服務應具備聽說讀寫能力,對無法書寫或失聰失明的老年人,上海遺囑庫目前無法提供服務。

  下一步,上海遺囑庫還將在社區、養老院或者活動中心開展普法和提前預約服務,讓更多的老人深入的了解中華遺囑庫,了解遺囑,真正的為老人解除後顧之憂。

推薦閱讀

網際網路域名註冊信息登記和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完善,僱傭非拍賣師主持拍賣將被處萬元以內罰款,保險銷售行為需錄音、錄像,旅客可用微信支付購買火車票……一批新規11月起施行,將影響公眾的生活。[詳細]

中新網採訪發現,部分銀行會先將客戶長期不使用的銀行卡轉為睡眠帳戶,睡眠帳戶經激活後方可使用,若繼續長時間無人使用,該帳戶將會被註銷。根據招商銀行發布的通告,該行已於2017年7月15日起對長期未使用且餘額為零的個人帳戶進行銷戶處理。[詳細]

每年11月中上旬都是北京銀杏的最佳觀賞期,記者今天上午在圓明園看到,位於三園交界處近千米長的銀杏大道兩側,八成以上的樹葉已經變黃了。黃燦燦的銀杏葉和兩側圍牆上紅色的藤蔓相互映襯,美不勝收。[詳細]

新華社雪梨11月1日電澳大利亞新研究發現,一種蛋白可以作為生物標記為胰腺癌診斷和治療提供新靶標。這項研究還發現,一種乳腺癌治療藥物或許同樣可用於胰腺癌治療。[詳細]

一艘貨船1日在土耳其黑海海域沉沒,造成4人喪生、6人失蹤。據土耳其《自由報》報導,這艘懸掛土耳其國旗的貨船事發時正從馬爾馬拉海蓋姆利克港駛往宗古爾達克。[詳細]

據外媒報導,美國專利商標局於本周三公布了56項蘋果公司的專利。該傳感器可檢測多種氣體,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醇蒸氣、水蒸氣(溼度)、丙烷和其他燃料、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臭氧、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苯、甲烷、氫、氧等。[詳細]

相關焦點

  • 中華遺囑庫推「幸福留言」服務 超95%內容涉子女
    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 杜燕) 中華遺囑庫推出「幸福留言」情感服務一年多以來,共收到全國近4000份「幸福留言」,其中「幸福留言卡」的內容與子女有關的高達95.17%。這是記者今天從中華遺囑庫管委會獲悉的。據介紹,該項目是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和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於2013年共同發起主辦的公益項目。
  • 數百老人慾立遺囑 10人昨拿遺囑證 「幸福留言」中九成以上與房產...
    本報訊(記者徐菊)去年11月16日,中華遺囑庫重慶分庫啟動。而來自重慶中華遺囑庫的數據顯示,兩個月來,已有數百位老人前來預約諮詢,目前預約登記時間已經排到4月份。昨日,10位老人拿到了首批發放的遺囑證。
  • ​媽媽立下「微信遺囑」,要把父親留給她的話傳給孩子
    ​媽媽立下「微信遺囑」,要把父親留給她的話傳給孩子金羊網  作者:甘韻儀  2020-03-21 珍惜當下,關愛家人,即日起到清明節中華遺囑庫免費開放微信幸福留言
  • 中華骨髓庫北京庫志願者超13萬人
    原標題:中華骨髓庫北京庫志願者超13萬人  截至目前已有304人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患者生命  昨天(5日)上午,北京市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300例紀念活動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截至目前,中華骨髓庫北京分庫的志願者已經超13萬人。已有304位志願者成功捐獻了造血幹細胞,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一位名叫陳元鋒的志願者的故事讓在場很多人動容。作為一名稀有血型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陳元鋒很快又要進行二次捐獻了。陳元鋒是房山區霞雲嶺鄉銀水村的村級管水員。2013年11月,已經四十多歲的他,成為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 中華骨髓庫呼喚「失聯」志願捐獻者,延續生命希望
    中華骨髓庫及各地分庫工作人員,正通過「造血幹細胞志願者保留項目」,積極回訪志願捐獻者,更新聯絡方式……本周六是世界骨髓捐獻者日,中華骨髓庫藉助本報,呼喚「失聯」志願捐獻者,與中華骨髓庫取得聯繫,「髓」愛回家,延續生命希望。為何失聯?
  • 上海紅會:捐造血幹細胞不等於捐骨髓,許多捐獻者家屬有誤解
    統計顯示,上海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展造血幹細胞非親屬捐獻項目至今,累計在庫志願者超過了16萬人,實現了420例捐獻。24歲青年跨省挽救白血病患者今年24歲的李建霖,目前在上海華虹集團下屬的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任職,是一名技術人員。
  • 上海律師┃民法典列印的遺囑有錄像法律承認嗎?
    【上海律師李華文,為您提供專業法律諮詢,聯繫電話:139 1803 0260】 隨著手機和電腦等電子證據的普及,被繼承人訂立遺囑時也會用到列印遺囑的方式,在頒布的民法典繼承規定中,錄音錄像也列入了遺囑的有效形式。
  • 造血幹細胞捐獻「雲採集」啟動
    記者從團市委獲悉,由團市委、市紅十字會等聯合開展的2020年鎮江造血幹細胞捐獻「雲採集」活動正式啟動。活動採取線上宣傳、線上報名、線下採集方式開展。據悉,2003年起,團市委聯合市紅十字會堅持17年連續開展「生命志願者」鎮江青年造血幹細胞捐獻行動,年年舉辦現場採集活動。
  • 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將建
    想通過真實鮮活的文物,來觸摸中華文明發展史?來北京大學吧!11月26日,北大與國家文物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建設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通過真實文物展現中華文明歷史進程。基因庫選址北大昌平新校區,建成後將對公眾開放。
  • 公證遺囑不再是效力最高了?司法廳權威回復
    公證遺囑、手寫遺囑,哪個更有效?出了車禍可以幫傷者虛報傷殘鑑定,這樣的話可信嗎?1公證遺囑、手寫遺囑,哪個更有效?南京的陳先生反映,爺爺奶奶有四個子女,老倆口曾公證一份遺囑,財產由四個子女平分。但是臨終前兩人又手寫一份遺囑,將一半財產分給陳先生家。這份手寫的遺囑有效嗎?
  • 分庫分表怎麼做?用的哪個組件?
    相對於垂直分片,它不再將數據根據業務邏輯分類,而是通過某個欄位(或某幾個欄位),根據某種規則將數據分散至多個庫或表中,每個分片僅包含數據的一部分。例如:根據主鍵分片,偶數主鍵的記錄放入0庫(或表),奇數主鍵的記錄放入1庫(或表),如下圖所示。
  • 中華骨髓庫國內捐獻工作已恢復正常 累計造血幹細胞捐獻量破萬
    在9月15日舉行的慶祝中華骨髓庫捐獻突破1萬例暨第六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宣傳活動中,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梁慧玲透露,經過近20年的發展,中華骨髓庫累計庫容量超過281萬人份,為臨床提供造血幹細胞10000餘例;2012年加入世界骨髓庫,先後為28個國家和地區的360多名患者提供了造血幹細胞,在世界骨髓庫中,中華骨髓庫位列世界第四。
  • 江蘇省造血幹細胞捐獻實現第800例:她兩年前加入中華骨髓庫 如今...
    2002年的時候,中華骨髓庫江蘇省分庫是正式啟動了。那18年來,全省已經有17萬多人成為了志願者。可能有些人不知道,造血幹細胞的配型是十分不容易,連親人之間的配型成功率也只有百分之二十五,非血緣之間的配型成功率就只有十萬分之一了,所以說,這能配型成功是非常幸運的事兒。
  • 初識資料庫分庫分表框架Dbsplit
    Dbsplit擴展了Spring的JdbcTemplate, 在JdbcTemplate上增加了分庫分表,讀寫分離和失效轉移等功能,並與Spring JDBC保持相同的風格,簡單實用,避免外部依賴,不需要類似cobar的代理伺服器,堪稱可伸縮的Spring JdbcTemplate。
  • 收藏中華文明!北大昌平新校區,將建個特別的「基因庫」
    想通過真實鮮活的文物,來觸摸中華文明發展史?來北京大學吧!北大與國家文物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建設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通過真實文物展現中華文明歷史進程。基因庫選址北大昌平新校區,建成後將對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