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制烘肉卷
現在是午飯時間。五位同學一起來到了自助餐廳,想看看中午可以吃些什麼。他們是費爾·歌德、索菲亞·歐納西斯、萊維·辛格、阿赫邁德·阿里和南希·麥格雷戈。
費爾:啊!秘制烘肉卷——我的最愛。我要點一個巨無霸,帶很多滷汁的——外加雙份炸薯條。
南希:噁心!
費爾:嗯,你說的對——雙份炸薯條可能是有點多了。
南希:不是……我說的是——肉!還是紅色的肉!你怎麼能吃得下那樣的東西?
費爾: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萊維:你還沒聽說嗎?我們的南希變成一位素食主義者了。
阿赫邁德:不是吧!不會是成了那種嚼麥片的嬉皮士吧?
南希:我就是不知道你怎麼能吃得下另一個生靈。這真殘忍……而且不人道!
萊維:可是動物也吃其他的動物呀。這就是自然。
阿赫邁德:而且肉吃起來味道那麼好。想想咬上一大口肥厚多汁、色澤緋紅的牛排……嘖嘖嘖。
南希:呸!
費爾:每個人都吃肉——至少是所有的普通人。那不過是一頭不會說話的牛罷了。
索菲亞:我聽說,被食用動物的飼養條件非常糟糕。
萊維:你相信你聽到的任何東西?這可不像你呀,索菲亞。那些都是動物權益狂熱分子的宣傳罷了。
南希:你們這些人簡直就是一夥……食人族!
阿赫邁德:我說,她不是要趾高氣揚地指揮我們「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吃什麼」吧!
南希:哎,索菲亞——我們到別的桌子那兒去。我沒法坐在這裡……這些麻木不仁的野人!
費爾:請便!現在至少我們可以安安靜靜地吃肉了。來個烘肉卷……
你可能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場景,還可能是經常遇到。遺憾的是,這確實是相當常見的。大家對一個問題存在意見分歧,而且雙方都帶有非常強烈的情緒。這種分歧升級為指名道姓的謾罵以及強烈的情緒發洩,並以雙方的誤解告終。
不過,這個談話也可以向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
秘制烘肉卷(第二次嘗試)
費爾:啊!秘制烘肉卷——我的最愛。我要點一個巨無霸,帶很多滷汁的——外加雙份炸薯條。
南希:我想要一份素食麵,再加一份炸薯條。
阿赫邁德:怎麼,今天不吃烘肉卷了?
萊維:你還沒聽說嗎?我們的南希變成一位素食主義者了。
阿赫邁德:不是吧!你怎麼會這樣呢?
南希:哦,我只不過是最終認識到,我是在吃另外一個動物、另外一個生靈,而那似乎不對。
萊維:可是動物也吃其他的動物呀。這就是自然。
阿赫邁德:而且,肉吃起來味道那麼好。
費爾:無論如何,那不過是一頭不會說話的牛罷了,不是嗎?它並不像人這樣具有思想和感受,對吧?
萊維:我很確定動物是能感受到疼痛的。當我的狗的尾巴被門夾住的時候,它肯定會叫。
費爾:好吧,那麼魚呢?它們好像沒有那麼多感覺。
南希:我的一些崇尚素食主義的朋友確實吃魚。關於這一點我也拿不定主意。
索菲亞:我聽說,被食用動物的飼養條件非常糟糕。
萊維:我想知道,那究竟是真的,還是多半是動物保護主義者的宣傳?
索菲亞:我並沒有真正查過……
阿赫邁德:而且,有些動物生活得很好。比如那些走地雞,它們可以到處跑,有很多穀子吃,過著正常的雞的生活——事實上可能比很多雞過得都好,一直到要被宰殺的時候。要是這樣的話,吃這些走地雞是不是就可以了?
南希:這仍然是為滿足我們自私的目的而殺掉另外一個生靈。我們為什麼應該認為人類有權利那樣做呢?
費爾:不過,這讓我覺得很不解,那些人那麼關注我們怎麼對待動物——尤其是那些有著大眼睛的萌物——卻不顧世界上那些被虐待甚至被殺害的人。難道後者不是更加重要嗎?
索菲亞:就像那些文體明星抗議獵殺海豹,可是對世界上發生的那些種族屠殺卻不聞不問。
阿赫邁德:好傢夥——我們顯然提出了很多問題,不過好像沒有多少答案。
索菲亞:我想知道……或許我們可以找到某種方式來回答部分問題。我們肯定不是第一個思考這些問題的人。所以,我們可以查看一下已有的想法和信息。
南希:我確定有關於動物的飼養條件方面的信息。
萊維:也肯定有這方面的研究,即不同的動物是否可以感受到疼痛,甚至有它們自己的感情。
費爾:而且我打賭,其他人肯定思考過關於如何對待動物和動物權益方面的道德問題。
萊維:我不指望他們都有一致的意見。
費爾:不錯,不過那至少可以提供給我們一些思路。
萊維:以及評價。
索菲亞:我想這值得嘗試。我不清楚我們最終是否能達成一致,可能會。不過,就算不能,我們至少還可以在更多信息的基礎上來思考這個問題。而且我們也可以了解其他人的觀點源自哪裡。
南希:那就是進步!
這兩個場景開始於同樣的問題——「南希的素食主義觀念」。關於這個問題,很多同學都有自己的觀點,並且有時候帶有非常強烈的情緒。不過,這兩個場景很快就向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了。
列舉出這兩個場景的一些不同之處。
在第一個場景中,同學們情緒化的反應從一開始就主導了事情的發展。對於他們所反對的意見,同學們並不想了解更多,也不準備認真地思考其他觀點。相反,他們互相奚落和抨擊。他們無法找到一種途徑來解決存在的分歧——事實上,這一分歧很快升級,致使令人不快的交談破裂。最後,沒有一個是贏家。沒有人得到了對這個問題或對方觀點的深入理解,每個人都輸了,都有受到傷害的感覺,甚至可能導致友誼的破裂。
第二個場景開始於同樣的起點,同學們關於素食主義持有不同的立場。但是,一個關鍵的不同之處是,同學們抱有開放的心態,希望了解他們所不同意的其他同學的觀點,為他人的立場提供理由,加以探索,並且參與到真正的對話中去。同學們對自己原初的立場同樣有著強烈情緒化的堅持,而這是可以理解的。第二個場景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不再那麼固執地拒絕那些他們不願意聽到的意見;相反,他們表現出了對於他人觀點的尊重,並且樂於傾聽和考慮他人的想法。同學們表現出想要抓住問題的要點、尋找額外的信息和觀點、進行嚴肅的批判性的思考的意願。他們開始走向了探究過程。
什麼是探究?
我們用「探究」 這個詞特指批判性的探究,即這樣的過程——仔細地考察一個問題,從而得出有充分理由支持的判斷。下面讓我們更為切近地分析這一定義。
首先要注意的是,探究關注一個問題。它可能是一個政治爭議、一個倫理判斷、一個科學辯論、一個在某一特定學科領域中的疑難問題,或者是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出的一個決定、有待解決的一個問題。關鍵是有一些挑戰、爭議或者不同的觀點。
第二個要注意的方面是,探究包含了對問題的細緻考察。當我們參與到一個探究中時,我們並不只是堅持我們的既定觀點而不做任何質疑,就像在第一個對話中的同學們那樣。我們也不是簡單地接受其他人所說的或者我們讀到的東西。相反,我們進行調查,從而為自己找到最佳的立場或行為方式。探究包含了對於知識和理解的主動的尋求。
在第二個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參與對話的同學們通過質疑他們最初的一些想法而開始了這一過程。他們表達出了想要進行調查或者探索的意願。例如,阿赫邁德問南希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的原因;費爾提出了動物是否有感受的問題;萊維和索菲亞認識到有必要調查一下動物的飼養環境;南希和費爾則提出了吃肉的道德性方面的問題。這些參與者們還意識到,在調查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們可以尋求其他一些資源;他們並不滿足於自己未經反思的觀點,或者是不加批判地接受別人的觀點。他們能夠進行探究。
需要注意的第三個也是最為重要的問題是,探究需要達成一個判斷。調查並不僅僅是從不同的來源收集信息。相反,它有一個目的:針對被調查的問題達成(或者力圖達成)一個判斷。實際的探究並不總會達成一個所有人一致同意的判斷。他們可能最終會認可一個合理的、互相尊重的分歧;而這可能完全是適當的。實際上,對於某些探究——比如哲學中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相反,它的目標是形成一個有充分理由支持的立場。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注意,探究並不僅僅是一個收集信息的練習,它還包括了評價和力求達成判斷。在第二個對話中,同學們開始著手收集信息,但是他們還需要評價他們所找到的信息和論證,從而力求達成某些關於素食主義這個問題的判斷。
(節選自《權衡:批判性思維之探究途徑》。購買可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