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 吃肉還是吃素,這是一個問題

2021-02-26 人大社大家好書

秘制烘肉卷

 

現在是午飯時間。五位同學一起來到了自助餐廳,想看看中午可以吃些什麼。他們是費爾·歌德、索菲亞·歐納西斯、萊維·辛格、阿赫邁德·阿里和南希·麥格雷戈。

 

費爾:啊!秘制烘肉卷——我的最愛。我要點一個巨無霸,帶很多滷汁的——外加雙份炸薯條。

 

南希:噁心!

 

費爾:嗯,你說的對——雙份炸薯條可能是有點多了。

 

南希:不是……我說的是——肉!還是紅色的肉!你怎麼能吃得下那樣的東西?

 

費爾: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萊維:你還沒聽說嗎?我們的南希變成一位素食主義者了。

 

阿赫邁德:不是吧!不會是成了那種嚼麥片的嬉皮士吧?

 

南希:我就是不知道你怎麼能吃得下另一個生靈。這真殘忍……而且不人道!

 

萊維:可是動物也吃其他的動物呀。這就是自然。

 

阿赫邁德:而且肉吃起來味道那麼好。想想咬上一大口肥厚多汁、色澤緋紅的牛排……嘖嘖嘖。

 

南希:呸!

 

費爾:每個人都吃肉——至少是所有的普通人。那不過是一頭不會說話的牛罷了。

 

索菲亞:我聽說,被食用動物的飼養條件非常糟糕。

 

萊維:你相信你聽到的任何東西?這可不像你呀,索菲亞。那些都是動物權益狂熱分子的宣傳罷了。

 

南希:你們這些人簡直就是一夥……食人族!

 

阿赫邁德:我說,她不是要趾高氣揚地指揮我們「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吃什麼」吧!

 

南希:哎,索菲亞——我們到別的桌子那兒去。我沒法坐在這裡……這些麻木不仁的野人!

 

費爾:請便!現在至少我們可以安安靜靜地吃肉了。來個烘肉卷……

你可能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場景,還可能是經常遇到。遺憾的是,這確實是相當常見的。大家對一個問題存在意見分歧,而且雙方都帶有非常強烈的情緒。這種分歧升級為指名道姓的謾罵以及強烈的情緒發洩,並以雙方的誤解告終。

 

不過,這個談話也可以向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

秘制烘肉卷(第二次嘗試)

 

費爾:啊!秘制烘肉卷——我的最愛。我要點一個巨無霸,帶很多滷汁的——外加雙份炸薯條。

 

南希:我想要一份素食麵,再加一份炸薯條。

 

阿赫邁德:怎麼,今天不吃烘肉卷了?

 

萊維:你還沒聽說嗎?我們的南希變成一位素食主義者了。

 

阿赫邁德:不是吧!你怎麼會這樣呢?

 

南希:哦,我只不過是最終認識到,我是在吃另外一個動物、另外一個生靈,而那似乎不對。

 

萊維:可是動物也吃其他的動物呀。這就是自然。

 

阿赫邁德:而且,肉吃起來味道那麼好。

 

費爾:無論如何,那不過是一頭不會說話的牛罷了,不是嗎?它並不像人這樣具有思想和感受,對吧?

 

萊維:我很確定動物是能感受到疼痛的。當我的狗的尾巴被門夾住的時候,它肯定會叫。

 

費爾:好吧,那麼魚呢?它們好像沒有那麼多感覺。

 

南希:我的一些崇尚素食主義的朋友確實吃魚。關於這一點我也拿不定主意。

 

索菲亞:我聽說,被食用動物的飼養條件非常糟糕。

 

萊維:我想知道,那究竟是真的,還是多半是動物保護主義者的宣傳?

 

索菲亞:我並沒有真正查過……

 

阿赫邁德:而且,有些動物生活得很好。比如那些走地雞,它們可以到處跑,有很多穀子吃,過著正常的雞的生活——事實上可能比很多雞過得都好,一直到要被宰殺的時候。要是這樣的話,吃這些走地雞是不是就可以了?

 

南希:這仍然是為滿足我們自私的目的而殺掉另外一個生靈。我們為什麼應該認為人類有權利那樣做呢?

 

費爾:不過,這讓我覺得很不解,那些人那麼關注我們怎麼對待動物——尤其是那些有著大眼睛的萌物——卻不顧世界上那些被虐待甚至被殺害的人。難道後者不是更加重要嗎?

 

索菲亞:就像那些文體明星抗議獵殺海豹,可是對世界上發生的那些種族屠殺卻不聞不問。

阿赫邁德:好傢夥——我們顯然提出了很多問題,不過好像沒有多少答案。

 

索菲亞:我想知道……或許我們可以找到某種方式來回答部分問題。我們肯定不是第一個思考這些問題的人。所以,我們可以查看一下已有的想法和信息。

 

南希:我確定有關於動物的飼養條件方面的信息。

 

萊維:也肯定有這方面的研究,即不同的動物是否可以感受到疼痛,甚至有它們自己的感情。

 

費爾:而且我打賭,其他人肯定思考過關於如何對待動物和動物權益方面的道德問題。

 

萊維:我不指望他們都有一致的意見。

 

費爾:不錯,不過那至少可以提供給我們一些思路。

 

萊維:以及評價。

 

索菲亞:我想這值得嘗試。我不清楚我們最終是否能達成一致,可能會。不過,就算不能,我們至少還可以在更多信息的基礎上來思考這個問題。而且我們也可以了解其他人的觀點源自哪裡。

 

南希:那就是進步!

這兩個場景開始於同樣的問題——「南希的素食主義觀念」。關於這個問題,很多同學都有自己的觀點,並且有時候帶有非常強烈的情緒。不過,這兩個場景很快就向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了。

 

列舉出這兩個場景的一些不同之處。

 

在第一個場景中,同學們情緒化的反應從一開始就主導了事情的發展。對於他們所反對的意見,同學們並不想了解更多,也不準備認真地思考其他觀點。相反,他們互相奚落和抨擊。他們無法找到一種途徑來解決存在的分歧——事實上,這一分歧很快升級,致使令人不快的交談破裂。最後,沒有一個是贏家。沒有人得到了對這個問題或對方觀點的深入理解,每個人都輸了,都有受到傷害的感覺,甚至可能導致友誼的破裂。

 

第二個場景開始於同樣的起點,同學們關於素食主義持有不同的立場。但是,一個關鍵的不同之處是,同學們抱有開放的心態,希望了解他們所不同意的其他同學的觀點,為他人的立場提供理由,加以探索,並且參與到真正的對話中去。同學們對自己原初的立場同樣有著強烈情緒化的堅持,而這是可以理解的。第二個場景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不再那麼固執地拒絕那些他們不願意聽到的意見;相反,他們表現出了對於他人觀點的尊重,並且樂於傾聽和考慮他人的想法。同學們表現出想要抓住問題的要點、尋找額外的信息和觀點、進行嚴肅的批判性的思考的意願。他們開始走向了探究過程。

什麼是探究?

 

我們用「探究」 這個詞特指批判性的探究,即這樣的過程——仔細地考察一個問題,從而得出有充分理由支持的判斷。下面讓我們更為切近地分析這一定義。

首先要注意的是,探究關注一個問題。它可能是一個政治爭議、一個倫理判斷、一個科學辯論、一個在某一特定學科領域中的疑難問題,或者是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出的一個決定、有待解決的一個問題。關鍵是有一些挑戰、爭議或者不同的觀點。

第二個要注意的方面是,探究包含了對問題的細緻考察。當我們參與到一個探究中時,我們並不只是堅持我們的既定觀點而不做任何質疑,就像在第一個對話中的同學們那樣。我們也不是簡單地接受其他人所說的或者我們讀到的東西。相反,我們進行調查,從而為自己找到最佳的立場或行為方式。探究包含了對於知識和理解的主動的尋求。

 

在第二個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參與對話的同學們通過質疑他們最初的一些想法而開始了這一過程。他們表達出了想要進行調查或者探索的意願。例如,阿赫邁德問南希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的原因;費爾提出了動物是否有感受的問題;萊維和索菲亞認識到有必要調查一下動物的飼養環境;南希和費爾則提出了吃肉的道德性方面的問題。這些參與者們還意識到,在調查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們可以尋求其他一些資源;他們並不滿足於自己未經反思的觀點,或者是不加批判地接受別人的觀點。他們能夠進行探究。

需要注意的第三個也是最為重要的問題是,探究需要達成一個判斷。調查並不僅僅是從不同的來源收集信息。相反,它有一個目的:針對被調查的問題達成(或者力圖達成)一個判斷。實際的探究並不總會達成一個所有人一致同意的判斷。他們可能最終會認可一個合理的、互相尊重的分歧;而這可能完全是適當的。實際上,對於某些探究——比如哲學中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相反,它的目標是形成一個有充分理由支持的立場。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注意,探究並不僅僅是一個收集信息的練習,它還包括了評價和力求達成判斷。在第二個對話中,同學們開始著手收集信息,但是他們還需要評價他們所找到的信息和論證,從而力求達成某些關於素食主義這個問題的判斷。

 

(節選自《權衡:批判性思維之探究途徑》。購買可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批判性思維》5個步驟養成批判性思維,洞察一切問題的真相
    導致貧富差距的,只有這一個原因你認為一個人一生的財富是什麼決定的?是他的思維質量。一個人的思維質量不僅決定現在的財富,而且決定他未來到底會是窮人還是富人。那怎麼才能判斷思維質量的高低呢?你可以通過思維質量的6個等級,來測試一下,你的思維質量在哪個等級。第一等級:魯莽的思考者。
  • 人類到底該吃肉 還是吃素?
    帶著這樣的疑問與思考,於是想寫今天的這篇文章,叫做《素食與心理健康》之「人類適合吃肉還是吃素」。很少有人不關注自己的生活是否快樂與幸福,而幸福本身又與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密不可分。既然這樣,探討與身體和心理密切相關的飲食,那就是很必要的了。那麼,人的生理結構是怎樣的?它適合吃肉嗎?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指對他人或自己的觀點、做法或思維過程進行評價、質疑、矯正,並通過分析、比較、綜合,進而達到對事物本質更為準確和全面認識的一種思維活動。人是很容易受暗示,受誘惑的一種生物,沒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會任憑各種誘惑的擺布,輕易受情感、貪慾、無關考慮、愚蠢偏見等的幹擾。而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答方法,形成自己的意見、做出決定、形成結論。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 「深度思考」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
    今天我們經常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在信息海洋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以及如何避免錯誤的信息左右我們的大腦。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獨立思考與質疑精神——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原則。缺乏批判性思維容易導致輕信和盲從。關於這一點我們在社交網絡上可以找到不少例證,看看朋友圈裡被大量轉發的謠言以及漏洞百出的成功學和雞湯故事就知道了。
  • 吃素好還是吃肉好?跟著內在的引導,想吃就吃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國外網紅素食博主,吃素4.5年,突然改吃肉,遭到網友的抨擊。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Alyse Parker是一個很知名的素食網紅,她在Youtube和Ins上擁有超過100萬的粉絲。作為一個影響甚大的素食主義者,Alyse剛開始還只是很隱晦的表達了這一點,先是用自己的健康問題——消化變差,不得已需要改變一下食譜。可是一個曾經表明素食主義的生活多夢幻,現在投奔肉類的懷抱就有多打臉。這種感受就好比,你喜歡的一個愛豆,突然就宣布自己要脫離原本的人設了。
  • 人類更適合吃素還是吃肉?營養專家給出一個「黃金肉素比」
    你更愛吃素還是吃肉?回答「吃肉」的人一定不在少數。近來網絡上「人類天生適合素食」的觀點廣為流傳,不禁讓喜歡吃肉的人疑惑:吃素真的比吃肉好嗎?《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從生理構造方面為你解答這個問題,並教你科學、放心的吃肉。
  • 長期吃素,不吃肉的人,身體變化驚人,好事還是壞事?
    而現在,每天都不吃肉,只吃素,就會導致體內的營養物缺失,進而會導致免疫力出現下降的情況。 在不吃肉的這段時間內,你會發現自己的精神狀態變差,整天沒有精神,還容易生病,稍微受個涼,或者是周圍人出現感冒時,自己就會被傳染上,抵抗力嚴重下降了。 若是女性朋友經常的吃素,不吃葷,會影響到子宮和卵巢的健康,小心不孕的情況出現。
  • 批判性思維教學
    對於絕大多數高中政治教師而言,對「批判性思維」這一概念並不會覺得陌生,但是對這一概念有如此全面的理解並把它作為學生的一種能力和素養,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時刻有意識的去培養,卻不是每個政治課教師都能夠做得到的。這一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最大的益,便是讓我深刻認識到,學校教育,無論是從個體還是從社會出發,都必須把批判性思維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
  • 明明一個吃肉一個吃素,鱷魚卻害怕河馬,這是什麼原理?
    這裡的優勢不限於它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畢竟很多食草動物也沒有什麼天敵,因為它們的體格龐大,同時攻擊力也很強。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非洲草原的「食草界霸王」——河馬。這是因為河馬是一種領地意識非常強的動物,而且河馬還是群居生活,只要有生物踏入它們的領地範圍,無論這個生物多麼的強大,它們都會立刻為了自保而發動群體進攻,基本上沒有生物可以躲過它們的攻擊。
  • 批判性思維修煉書籍2-《批判性思維工具》
    我讀過的第二本批判性思維方面的書是《批判性思維工具》,這本書的作者是理察·保羅和琳達·埃爾德。《批判性思維工具》一書的核心內容,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要成為一名批判性的思考者,就需要將9個思維標準,應用到8個思維元素中,發展出特定的7個思維特質,從而讓自己成為一名高級的思考者,甚至是完善的思考者。這是一個高度概括的總結。
  • 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轉化
    因此,批判性思維並不會使人偏激,讓人生出「反骨」,相反,它會使人更包容、平和、客觀、中立。與上一種誤解密切聯繫的另一種誤解,是把批判性思維當作求異思維,認為其目的是推出一個與別人不同的東西。批判性思維和求異思維有一定聯繫,二者可以相輔相成,但並不是一回事。還有一種誤解,就是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很「高大上」的東西,這就使得許多人敬而遠之。
  • 吃素好還是吃肉好?不妨看看這個「黃金肉素比」
    如果問別人喜歡吃肉還是喜歡吃素的話,得到的答案基本上都是喜歡吃肉,近幾年來素食主義廣為流傳,這讓很多喜歡吃肉的人懷疑,吃素真的比吃肉好嗎?其實通過對比人類和食草以及食肉動物的生理結構來看,人類更適合吃素是的,說法並不科學。
  • 批判性思維到底是什麼?
    可以說,批判性思維是對思維展開的思維,我們進行批判性思維是為了考量我們自我(或者他人)的思維是否符合邏輯,是否符合好的標準。簡而言之,完善我們的思考的辦法就是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它是一種走向問題本質的方法,讓我們仔細剖析現狀,揭露偏見和人為操作等隱性問題,從而讓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 批判性思維是提高思維質量的利器
    我們經常會聽到家長憂慮自己的孩子沒有主見,主管評價自己的下屬思路不清晰,老師抱怨自己的學生提不出問題,我相信每個人都想成為一個有思想、有思辨能力、口才極好的好孩子、貼心下屬和優秀學生,但是如果從來沒有進行過這方面的系統訓練,即使他是一名天才也不可能事事做到無師自通。
  • 「吃肉」、「吃素」、「吃齋」,看看佛教是怎麼說的
    那麼佛教對吃肉是怎麼規定和解釋的呢?一般來說,佛對出家的僧眾是有嚴格規定的,那就是堅決不能吃肉,而對一些皈依的居士也是根據不同的「歸位」有不一樣的界定。皈依「菩薩戒」的大眾是禁止吃肉的。不管怎樣,吃「三淨肉」也好,「四淨肉」也罷,都是佛教為了恆順眾生,在不能完全杜絕自己戒除吃肉的前提下給大眾開的一個「綠燈」,目的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利根和善因,讓我們生起慈悲心,為自己種下一顆「般若」種子。
  • 批判性思維專題|張建軍:批判性思維培育的演繹邏輯之根
    而演繹邏輯之所以成為「審辨矛盾」的銳利工具,是因為有效演繹推理的形式保真性與逆保假性都基於如下基本的邏輯機制:如果一個推理從形式結構上具備有效性,則肯定其前提否定其結論必然導致自相矛盾;反之亦然。把握好演繹推理這一基本的邏輯機理,並將其轉化為基本的邏輯審辨思維方法,是任何批判性思維培育都不可或缺的。
  • 批判性思維到底是什麼?這本書會給你答案!
    全書內容有兩種,一種是思維方式,一種是商業案例。其中跟多思維方式和模型,不但能用來做商業論證,也可以用來說服別人,或者用來寫作,形成有邏輯的文本。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書的適用範圍不應該僅局限於商務人士。那麼,到底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讀完書後,我認為所謂的批判性思維,說到底還是邏輯思維和科學思維。
  • 批判性思維是邏輯學的日常應用
    提出「應用假說」關於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的關係,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有觀點認為,邏輯學是一個成熟的學科,邏輯學課則是有針對性的專業課,而批判性思維只是一種教育理念。根據這種認識,邏輯學和批判性思維分屬不同範疇,邏輯學課當然不能更名為批判性思維。與之類似,正如愛真理是一種教育理念,大學的各個專業設置大體都要實現這一理念,但不能因此將任何專業課都更名為愛真理。
  • 批判性思維之思維品質與思維技能
    清晰性是運用思維工具得入門性標準,遺憾的是搞人文社科的人在清晰性方面做的存在欠缺,當然人文本身具有模糊性,做不到像理工科那樣不清晰立馬就錯,但是這不意味著人文社科不要求清晰,任何一種學問都要求清楚不然就無法達到傳授的目的。因為,在文科領域去追求清晰性是一個藝術性的事物,它存在程度的差別,也就更難。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上)
    然而在這樣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裡,形形色色的聲音與觀點魚龍混雜。生活在信息洪流中的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隨波逐流,做到真正的獨立思考?或許你可以了解一下「CriticalThinking" —— [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