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性和攻擊性是人的基本動力,憤怒可疏不可堵

2020-12-05 趙仲鳴

你有過「隱形憤怒」的體驗嗎?

阿威是我的同事,在剛入職時我們關係很好。經常在一起吃飯打遊戲,但是突然有一段時間,我們的關係發生了莫名其妙的變化。

有一次在開會時,我和阿威在上級面前匯報各自負責項目的情況。我匯報完自己的項目後輪到阿威,但是阿威不僅匯報了自己的項目,還順帶提到了我的項目,說我的項目中存在一些問題。

當時我感覺有些不舒服,像是卡了一個東西在喉嚨,但是因為在開會,我並沒有打斷阿威的陳述。我想阿威可能是為了幫助我,我項目確實還有些地方沒有做好。

會後我也沒有提及這件事。但後面,他和我講話時,我經常心不在焉,有的時候甚至根本聽不下去他在說什麼。

後來老闆讓我和他共同負責一個項目,由他主要負責。不知怎麼回事,那段時間我經常起晚遲到,在工作時似乎也沒有動力。

後來過了很久才知道,我當時並不是沒有生氣,而是一直在用隱形的憤怒去攻擊他。而且在這場攻擊中,我既是隱形憤怒的被害者,也是隱形憤怒的傷害者。

而他在那次開會時之所以要提到我的項目,也是因為之前老闆將他負責的項目轉交給我,他那看似不經意的陳述,本質上,也是對我的「隱形憤怒」。

就這樣,我們兩個都成了「隱形憤怒者。」

01.「隱形憤怒」的概念

在了解「隱形憤怒」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憤怒」的概念。

從認知神經科學來說,憤怒是大腦中的一種應激反應。當我們受到挑釁,侵犯時就會觸發這種應激反應。

當憤怒發生時,交感神經興奮,垂體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高,血糖增高,血壓上升,心跳加快,呼吸加速。

這個時候我們會進入戰鬥狀態,警覺增加,身體適應力增強。

這個機制是我們的大腦由遠古時期進化所保留下來的,戰或逃的本能反應,fight or flight,本質是為了保護自己。

那麼,什麼是隱形憤怒呢?

在《隱形攻擊》這本書中,美國心理學家蒂姆莫菲提出。

「隱形憤怒指沒有直接向對方表達的憤怒的攻擊行為,但是通過拖延、躲避、故意激怒、暗中報復等非直接方式,向另一方表達內心積壓的憤怒。」

就像開頭提到我和我同事之間。阿威因為老闆將他負責的項目轉交給我,而對我產生了敵意,但是他沒有直接向我表達,而是通過開會時,對我的項目提出異議來釋放自己的憤怒。

我感受到了他這份攻擊,也礙於同事之間的面子,不好向他表達憤怒。於是我的潛意識裡就故意去躲避他,忽視他的講話,在工作中通過拖延來加大他工作量。

02「隱形憤怒」產生的生理機制和心理機制

不過,與「憤怒」不同的是,隱形憤怒的發生大多數是當事人沒有意識到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從生理機制上來看:

第一, 前額葉的克制。

在大腦的進化中,我們進化出了所有靈長類動物最大體積的前額葉。

前額葉是腦袋前額頭後面的大腦皮層區域,它掌管理性,思考和決策。

現在社會崇尚理性與規則,所以我們不會在憤怒時,就抄起傢伙和對方拼個你死我活。這是我們文明社會的優點,也是我們和原始老祖宗最大的差別。

我們理性的前額葉會權衡利弊,思考爆發的後果,來克制住我們當下的衝動,使我們做出理性決策。

但這種克制會消耗我們的能量和理性。

想像一下,一頭野蠻的公牛,扎著腦袋往前衝,而你為了防止它傷害到別人,使勁的拉著它往後拽。

這就是你大腦作出的反應,公牛就是你的憤怒,而你的前額葉就是拽著公牛的人。

第二,大腦「邊緣系統」的作用。

情緒的產生永遠比理性的產生來的快,因為掌管情緒的大腦(邊緣系統)處於我們大腦的低層級部位,這個部位進化的時間比高層級部位(前額葉)進化的時間更久,它形成了一種自動化反應。它像一顆炸彈,一旦有人觸碰到你潛意識裡的自我防衛機制,它就會瞬間爆炸。

當你試圖用理智壓制憤怒時,其實憤怒已經產生了。

你感到憤怒的一瞬間,身體已經產生了腎上腺素,進入了戰鬥狀態。

我們過度的用理性壓制憤怒,卻沒有及時去疏導它,釋放它,被壓制的憤怒,也就是分泌的腎上腺素依然存在,它會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心理創傷治療大師巴塞爾範德考克在《身體從未忘記》裡寫到:「如果沒有前額葉,人就會變成習慣的生物,我們的前額葉有時會阻止我們做傷害他人或讓我們困窘的事,我們不需要一餓就吃東西,一感到性喚起就親吻別人,一生氣就發脾氣,我們絕大多數麻煩恰恰來自於這種衝動和被社會接受的行為之間,當我們的情緒腦產生的內臟感覺越強烈,我們的理性就越難抑制它。」

大腦中控制情緒,習慣的區域,只消耗極少的能量就能自動運行。

與之相反的是控制思考、記憶和決策的前額葉。它的運行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能量。

我們在試圖克制憤怒時,前額葉就在情緒化行為和理性行為中做決策。

低層級腦產生的情緒化行為,一直在試圖控制我們的身體。前額葉一直在用理性奪回控制權。

一旦我們在克制憤怒時,消耗了過多的理性,我們就會感到特別的疲勞,回到家後,也無法和家人理性的相處,甚至對他們發脾氣。也會喪失耐心,無法靜下心來學習和思考,在工作中也無法更好的合作交流。

從心理機制上來看,意識和潛意識的鬥爭。

人類從遠古時期進化過來,形成了一種本能:趨利避害。

這種本能導致我們會做出一系列的行為來保護自己,就算我們用意識壓制住了憤怒,潛意識也想替我們找回場子

於是我們就產生了對傷害我們的人,無意識的忽略對方,故意拖延,不好好完成任務等方式,來故意激怒傷害了我們的人。

而這些發生在我們潛意識裡的行為,我們通常都感覺不到。

意識和潛意識就像兩個聖鬥士要守護頭腦雅典娜,聖鬥士a貫徹善良和正義,堅決不傷害他人分毫,聖鬥士b遵從本能,為了保護雅典娜可以去做任何事情。

有一天雅典娜被壞人傷害了,聖鬥士a因為自己的正義無法出手,聖鬥士b對a說,既然你做不到,就讓我來吧!

於是他開始貫徹他的正義,成為一個暗殺者,暗中破壞和釋放壓力。

03.如何避免"隱形憤怒"

1、明確的「隱形憤怒」的產生和作用邊界。

你首先要從觀念上明確,你和同事,老闆在人與人的關係上是平等的,當對方侵犯了你的邊界時,你有權利進行反擊。

同時當你的憤怒如果表達得合理得體的話,你們的關係不僅不會遭到破壞,而且會得到對方的認同。讓對方知道你是一個有原則的人。就算因為表達憤怒而遭到對方的攻擊,也可以讓你認清楚,與你相處的人的本性。

你要明白,憤怒是可以表達的。但是前提是表達憤怒的出發點是為了解決事情,而不是單純的為自己謀利。

在對方因為不合理的事情向你發動攻擊時,你不需要一味的示弱與隱忍,大膽去反擊。

同時你必須也在生活中注意自己,不要成為隱形憤怒的施加者,這種關係特別會容易出現在一方弱勢一方強勢的情況下,比如孩子和父母,下屬和上司之間。

2,「隱形憤怒」發生時,用精準的語言表達情緒與感受。

表達憤怒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可以通過語言的描述,來讓對方感知到你的感受。

我們用語言描述時,重點是描繪你的感受和令你產生這種感受的事實。而不要去指責對方,攻擊對方的人身,更不要去翻舊帳。

就事論事,解決問題。

比如說:我感覺很憤怒就是在表達自己的感受。而如果說:你傷害了我,則是在指責對方。

對對方說我很憤怒,其實就是在情緒上釋放了自己的壓力。對對方說明事實,也讓對方明白,使你憤怒的這個點在哪裡。

然而,要明白表達憤怒時再怎麼有技巧,難免會對雙方的關係造成一定的傷害。但是你要知道,如果雙方都在意和對方的關係,且你的表達出發點是解決事情,你們的關係會很快修復,且相處更加和諧。

3,利用生理的反作用機制,通過運動加速酶解反應。

如果我們不可避免的遭到別人不合理的情緒攻擊,如對方的遷怒,或對方的情緒不穩定隨意指責別人,這個時候我們不需要去反駁對方,因為這種的攻擊是無意義的,我們對對方的憤怒無法對雙方的關係造成改善。

但是我們的體內,還會因為應激反應積累腎上腺素。如果不去釋放它,我們就會感覺到壓力頭痛,失眠,甚至影響迷走神經導致咽痛、胃痛。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運動:跑步,拳擊這些來釋放自己的壓力,促使血液循環,體溫升高,加速酶解反應,分解自己體內多餘的激素。

不要糾結於垃圾人的情緒攻擊上,讓自己充分的去運動流汗,運動同時也能產生內啡肽,使自己感到快樂。

4.理性情緒的ABC法則。

有時候痛苦和憤怒可能並不來自於外界,而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心,我們可以通過更改自己內心信念的方法來避免消極的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提出了理性情緒的ABC法則:你的情緒和行為是不是由外在誘發事件決定的,而是由內在信念所決定的。

事件代表a,信念代表b,情緒和行為代表c。

事件a並不是誘發情緒c的原因,信念b才是。

電影《囧媽》中伊萬的老婆,因為沒有按照伊萬的期望去做,伊萬十分痛苦,最終鬧到離婚。

然而伊萬真正的痛苦的來源不是他的老婆沒有按照他的期望去做,而是他產生了非理性的期望,就是他的老婆,一定要按照他的想法被改造。

在工作中一個上司脾氣很差,對每個人都是板著臉訓斥。

你產生了非理性信念:為什麼這個上司不能對我好點呢?他應該對我溫柔點。

上司本來的的性格很直,脾氣火爆。但你卻在腦海中試圖想讓他對你溫柔。

這就是你的非理性信念與現實相互衝突,這才造成了你痛苦的原因。

這個時候就應該重塑我們的非理性信念:上司本來性格就是這樣子的,他並不是針對我。他沒必要對我溫柔。

這能極大的減輕我們的痛苦和憤怒。

04

結 語

最後總結一下。憤怒是一種應激反應,是大腦中存在的戰或逃的本能。

表達憤怒是我們釋放攻擊性的一種方式。而攻擊性是我們生命的基本動力,刻意的去壓抑憤怒,不僅不會使憤怒消失,還會產生隱形憤怒。隱形憤怒是我們潛意識裡對外界進行的攻擊,會對人際關係造成更大的傷害。

如何去表達憤怒,我們可以通過:

明確隱形憤怒的產生和作用邊界。語言描述事實和內心感受表達憤怒。通過運動去釋放情緒壓力。改變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從內心避免憤怒的產生。

相關焦點

  • 筆記|《人格》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1 弗洛伊德的...
    (三)人格結構/簡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1.弗洛伊德的地形學模型弗洛伊德把人格分為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三個部分。那些有意識的過程和內容叫做意識;那些可由注意變為有意識的叫做前意識;那些被意識所排斥的內容和過程叫做潛意識。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
    (三)人格結構/簡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1.弗洛伊德的地形學模型弗洛伊德把人格分為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三個部分。那些有意識的過程和內容叫做意識;那些可由注意變為有意識的叫做前意識;那些被意識所排斥的內容和過程叫做潛意識。
  • 從長輩的敘述風格行為慣性,看堵不如疏的哲學智慧
    每個年齡段的人,都不一樣,受當時時代的影響,每一代的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處事方式。我們父母作為有話語權的那一輩,具有怎樣的特點呢?跟著小槓一起來感受一下。長輩的拍照風格:伸出雙手感受風的撫摸,張開笑臉託舉希望,金雞獨立細嗅薔薇。
  • 「請」弗洛伊德解讀《綠皮書》,也回答「黑人弗洛伊德之死」
    這位美國黑人冥冥之中和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同名(姓),也讓這起悲劇性事件多了一番意味。有那麼一刻,我在想:不知道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是如何看待弗黑人洛伊德之死,以及他死後捲起的風暴的?他又會對黑人弗洛伊德以及那些飽受壓迫的人說些什麼?後來我發現,其實他早就說過了。
  • 研究發現:5-羥色胺可調節人的攻擊性
    研究發現:5-羥色胺可調節人的攻擊性 2008年06月10日 09:23 來源:新華網 發表評論
  • 弗洛伊德的真正貢獻並不是精神分析,而是……
    無論是學過心理學的人還是沒學過心理學的人,當你問:「你可以說出來一個心理學家的名字嗎?」我想不管是誰,答案一定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為什麼這麼出名?因為他的理論包括性、釋夢這些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luoti,立刻想到……」這就是人類的通性。
  • 《禮記》中的:「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和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學
    《禮記》中孔子提到的人生研究結論是:「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兩件事是人生最平實,最基本的兩件大事。現在常說的:「食色性也」這句話要注意,不是孔子說的,而是和孟子同時代的告子所說的。這裡的性和孔子所說的觀念是不同的,飲食男女不是「性」也,是後天的基本欲望。不單單人如此,生物界都是如此。
  • 截、堵、調、壓、疏
    「截」:即短截。主要針對一年生的枝條(結果母枝),通常根據其截留的長度(留芽數)可以分為極短梢(留1個芽)、短梢(留2~3芽)、中梢(留4~5芽)、長梢(留6~8芽)和超長梢(留8~12芽,甚至更長)五種剪留規格。 具體運用時,應根據樹勢、品種、架形、樹齡、天氣等因素而異。
  • 《弗洛伊德傳》:戀愛中表達熱烈感情的弗洛伊德
    她有一雙迷人的眼睛——那決定性的吸引力使弗洛伊德馬上墜入情網,如同他十年前一般。不過,瑪爾塔·貝爾奈斯是不同的人,她存在於現實而非幻想,她不是另一個吸引青少年愛慕的吉塞拉·弗盧斯(弗洛伊德同學的妹妹,比他小一歲。16歲的弗洛伊德為這位「同時帶著天真與優雅的女孩」大為傾倒),她值得她的愛慕者努力以赴,她值得等待。
  • 生命力的展開必然有攻擊性,心理發展成熟與否在於是否能正確轉換
    攻擊性的意義人都是具備攻擊性的,看似沒有攻擊性的「老好人」,或許只是壓抑了自己的攻擊性,或者把自己的攻擊性轉向了自己,這都不是一種相對健康的狀態。攻擊性向外,就變成破壞性,而攻擊性向內,就變成了抑鬱。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了生本能和死本能,他還認為死本能指向寂滅,只有當生命消亡,一個生命才徹底免除了焦慮。這和我們通俗意義理解的生就是出生,死就是死亡是不同的。實際上,生與死的概念,要比這個廣泛很多。
  • 書單| 精神分析動力學Ⅲ:自體(主體間性)/大師系列(弗洛伊德·榮格...
    科胡特本人在經典精神分析以及自我心理學中都有深厚造詣,而當時他所處的時代需要他向傳統精神分析學者給出自體心理學的答覆回應,所以初學者很容易因其著作中呈現出的多種精神分析觀點與自體心理學觀點的交錯而迷惑,無法直接輕鬆理解和把握自體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實操框架。本書幫助初學者跨越了這一學習的鴻溝。
  • 弗洛伊德:人終其一生都是和自己在較量,直至和解!
    上期和顏值與才華並存的華生學習【行為主義發展理論】,今天開始學習著名的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發展理論。弗洛伊德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心理學家,是西方文化史上繞不開的人,西方的知識分子一般沒有不知道他的,因為無論你是研究什麼,研究政治、研究文學,神話、宗教、道德都繞不過他。
  • 少女性幻想?扎克·施奈德、《盜夢空間》與弗洛伊德心理學(一)
    只不過《盜夢空間》講的比較直白:人的意識分為四層,最深層是潛意識邊緣;而《美少女特攻》將這四層意識融入到了劇情中,並且加入了第五層:即類似宗教層面的「解脫」。扎克·施奈德並不是第一個運用這種手法的人,第一個這樣用的,是個比扎克·施奈德和弗洛伊德都偉大的多的大師:安徒生,他表達這一觀點的作品也是人所皆知:《賣火柴的小女孩》。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算科學嗎?
    1885年,他前往法國,跟隨神經學家讓-馬丁·沙可(Jean-Martin Charcot)學習,這個階段堪稱他事業的轉折點。沙可在應用催眠理論時,發現還存有一個脫離意識的心理王國,並斷言某些病人的障礙具有性的基礎,促使弗洛伊德的關注點從腦神經方面轉向精神方面。▲1887年畫作《薩爾佩特裡厄爾的一場臨床課》,描繪讓-馬丁·沙可講課的場景。弗洛伊德在其工作室裡放有印刷複製品。
  • 精神病學之父弗洛伊德:沒有一個心理學家的內心是完好無缺的!
    hello,大家好,這裡是小咖聊歷史,弗洛伊德名言:道德感是人的獨特品質的組成部分,一個有道德感的人如果心裡感到誘惑就對誘惑反抗,而不屈從於其他人。弗洛伊德出生在奧地利摩拉維亞弗萊堡一個猶太人家庭。他創造了精神分析學。作為一個精神病學家和醫生,弗洛伊德在精神病學方面做出了巨大成就。
  • 廈門「憤怒小鳥」變溫和 專家:孵蛋時才有攻擊性
    > 原標題:幼鳥已開始學飛 兩周後「憤怒小鳥」不會再啄人海西晨報(微博)訊 (記者 彭怡郡)漂亮的紅嘴藍鵲秒變「憤怒小鳥」,頻頻襲擊路人,這讓住在前埔古樓路、店上路一帶的居民又愛又怕。專家表示,紅嘴藍鵲只有在築巢和下蛋時才有攻擊性,現在幼鳥已經開始學習飛行,估計過兩周這群鳥兒就不會再攻擊路人了。
  • 弗洛伊德總結一生的至理名言,句句深入人心!
    拋開「性」的解析,夢其實是個很複雜的概念,受傳統教育、文化、社會活動、封建邪說、過往經驗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某一程度來講有些夢確實是欲望的滿足,但受教育和道德觀念的影響,在夢中仍有很多理性的存在,導致夢的方向改變,而使夢的真正意義變的更加隱晦和複雜。
  • 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病人們——精神分析理論的產生
    重要的思想風靡全城:包浩斯的建築運動,A·勳伯格的激進的富有革新精神的十二音體系,O·諾伊拉特的邏輯實證主義的維也納學派和L·維根斯坦的哲學。世紀之交的維也納也表現出清教主義規範、性壓抑、嚴格的道德規範等等特性。這一套東西與弗洛伊德關於心靈,特別是與他在解釋人類行為時對於性的強調是相對立的。
  • 弗洛伊德:別吵了,所有人都是雌雄同體
    -性變態屬於人的正常表現;-所有人都是雌雄同體;-變態與常態常存於一個人身上;-身體的所有部位都能成為快感區;-禁慾有害;-幼兒性慾的三個階段:口唇期—肛門期—生殖器期;-每個人都有性變態;-一個人可以同時有男性和女性性器官、心理雌雄同體並不和生理劃等號。
  • 憤怒點燃美國,弗洛伊德之死為何引發全美示威?
    藝術家們把弗洛伊德的頭像和名字畫在事發地附近的磚牆上,肖像底層的向日葵裝飾像一個光環,浮在天藍色背景之上,人們心中的悲憤吞噬了整條街道。「趕緊把電視打開,看直播,你家店被燒了。」5月29日晚上9點多,陳愛珍接到朋友電話,她的自助烤肉中餐館和事發地在同一街區,車程不到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