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耀:艾哈德社會市場經濟中的"社會"是什麼含義

2020-12-07 網易財經


本文是網易研究局獨家稿件

網易研究局·德國版

第15期:如何理解社會市場經濟的「社會」二字

自《國富論》發表以來,亞當·斯密的經濟學思想一直被奉為圭臬,其本人也被不少人視為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但實際上,亞當·斯密雖然對經濟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但其本人及其思想並不能代表經濟學的全部,也不能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部問題。經濟學的發展是一代代經濟學家共同的思想結晶,除了亞當·斯密,世界上還有哪些經濟學大師?德國因其嚴謹的治學風格,一直是世界經濟學大師誕生的搖籃。

路德維希·艾哈德,曾任德國總理,同時也是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奠基者。一直以來,主流的經濟學界一直忽略了艾哈德對德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二戰戰敗的德國,為何能在一片廢墟上實現經濟的再次崛起?這與艾哈德有著密切的聯繫。

網易研究局推出「世上不只有亞當·斯密」獨家策劃,聽中國駐慕尼黑首任總領事劉光耀獨家講述艾哈德的經濟思想,揭秘德國崛起背後的秘密。本期,我們將詳細介紹德國前總理艾哈德的社會市場經濟理論。


「社會市場經濟中的『社會』不但意味著對漫無邊際的自由的限制,而且意味著對真正自由的保障。」

——路德維希·艾哈德


(接上期)

四、艾哈德社會市場經濟理論

(一)艾哈德社會市場經濟中的「社會」的含義

德國社會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前冠以「社會」二字,是社會市場經濟區別於傳統資本主義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根本標誌。

艾哈德所理解的「社會」與一般經濟學家和政治家的理解有不少區別,甚至是很大的不同。艾哈德的「社會」概念有其特殊的含義。

1、「社會」是作為一種社會制度理念的擴大。社會市場經濟中的「社會」(Sozial)二字必須大寫,它與傳統的表示社會發展階段的「社會」(Gesellschaft)是在特定情況下的同義詞。

艾哈德認為,「社會」(Sozial)和表示傳統的社會發展階段的「社會」(Gesellchaft)一樣,代表著社會發展的一個嶄新階段。這個社會階段既不完全是傳統的資本主義社會,也不完全是社會主義社會,而是一種對傳統資本主義進行了揚棄,並吸納了社會主義中公平公正等優點後出現的嶄新的社會形態—社會市場經濟。

艾哈德認為,從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內容看,「社會」二字不僅規定了關於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則和方向,而且還有完備的、系統的關於社會公正和社會福利方面的法律。因此,可以說,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既是一種經濟制度,也是一種社會制度。然而,「社會市場經濟」中的「社會」不是指要建立傳統意義上的「社會制度」(比如封建社會制度、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等),而是要建立一種有人情味的、並向社會成員和整個社會負責的「社會制度」,從而也就給一般意義上的「社會」賦予了特殊的含義。德國社會市場經濟是一種充滿了人道主義、競爭活力和對普遍的社會福祉承擔了義務和責任的經濟和社會制度。

艾哈德的社會市場經濟是介於傳統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一種新的社會形態。這種經濟和社會制度具有諸多新的特點和優勢。其一,人的尊嚴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其二,社會成員能夠最好地踐行天主教社會學說中「輔助原則」和「團結友愛原則」。其三,社會實現「共同富裕」,沒有兩極分化,沒有階級,沒有剝削和壓迫。經過長期的共同努力,這種新的社會形態最終可以發展成為艾哈德所主張的「組合社會」。

因此可以說,社會市場經濟中的「社會」的含義比一般「社會制度」中的「社會」二字的含義還要豐富、廣泛和深刻。

2、公平和公正是艾哈德社會市場經濟中「社會」(Sozial)所包含的最重要的內涵。一定要實現公平公正,在法律面前要人人平等。公平和公正是人類一直追求的社會目標。在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就業和社會財富分配都要力爭做到公平和公正。當然,艾哈德也指出,所謂公平和公正都是相對而言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和公正。

3、要求有適當的社會福利和必要的社會保障,但同時特別強調不能無限制地擴大社會福利,最終建立社會福利國家。要注意既不能搞絕對平均主義和無原則的恩賜施捨,也不能使財富的第一次分配差別太大。要鼓勵和獎勵那些努力奮鬥並取得成功的人。

4、主張社會和諧,反對階級鬥爭。要吸取歷史教訓,徹底擯棄相互仇視,相互擠壓,乃至相互殺戮。主張社會成員要和解、和睦、合作、同舟共濟,而不是衝突和對抗,要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要堅持「自己活,也要讓別人活」的原則,更要提倡「不但自己活,還要儘可能地幫助別人活」的樂於助人的精神。

5、只有大力發展經濟,才能有能力實現社會目標。「對艾哈德來說,社會市場經濟之所以是社會的,因為它為廣泛的富裕創造了基礎,然後有能力用財政手段支持社會福利事業。」(注1)

(二)社會市場經濟中的「市場經濟」的含義

1、高度讚賞市場經濟

艾哈德高度評價市場經濟的地位和功能,認為沒有市場經濟,便沒有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便沒有生產效率,便沒有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便沒有「共同富裕」,便沒有進一步實現理想社會的物質基礎。但必須指出的是,艾哈德雖然崇尚自由,但卻明確反對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

艾哈德主張的市場經濟既不同於曼徹斯特式的放任自由的市場經濟,也不同於歐洲一些國家實行的無所不包的完全徹底的福利市場經濟,而是冠以「社會」二字的有德國特色的現代市場經濟。

艾哈德早在1946年10月就指出:「如果國家能夠通過監管做到,既不要社會特權,也不要人為的壟斷阻撓經濟力量的自然平衡,而是給供求之間的遊戲留出空間,那麼,市場將會以最理想的方式調節所有經濟力量的投入,並且能夠修正任何失誤。(注2)艾哈德這裡強調了兩點:一是國家不能扮演夜警國家角色,要制訂遊戲規則對任何社會特權和任何壟斷進行監督和看管,二是要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的功能,通過供求之間的動態平衡,使資源配置達到最佳狀態。

艾哈德嚴厲批判自由主義教條和依靠市場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所謂「市場萬能」的奇談怪論,堅決反對那些只把市場經濟的運作方式用「物質的」的標準去評判的觀點。有人認為,社會市場經濟的「社會」可以不要,只要引入市場經濟,一切問題包括社會問題都能解決。艾哈德嚴肅指出,市場萬能這種論調如果不是對市場經濟一無所知,就是有意進行歪曲。這種論調誤人子弟,貽害無窮。

艾哈德認為,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是一種對社會和對人民大眾不負責任的經濟形態。他早在20世紀20年代對社會學的研究時就對自由市場經濟可以創造和諧的功能表示了懷疑。他指出,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必然會導致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社會分裂和動蕩。

艾哈德認為,僅僅有經濟自由還是不夠的,還必須要通過正確的經濟政策來維持。艾哈德在社會市場經濟之中制定了一系列經濟政策來保障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艾哈德認為,社會市場經濟中的「社會」不但意味著對漫無邊際的自由的限制,而且意味著對真正自由的保障。

艾哈德認為,一切活動的目的要使大家共同富裕。正確的經濟政策要能保證物價穩定、充分就業、收支平衡和經濟穩定持續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或者更確切說,艾哈德想通過他的經濟政策創造一種每個人都不依賴別人,不通過別人或機構進行監護的自己既有自由,同時又要負責的境界。

艾哈德的社會市場經濟是一個經濟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完美結合。社會市場經濟的綱領是要實現「組合社會」這個偉大的理想。在這個理想中勾畫出了所要達到的目標。

在分析艾哈德社會市場經濟時,人們經常有一個誤解,認為「市場經濟」是艾哈德本來要追求的目標。「社會」僅僅是艾哈德對市場經濟的一種限制和矯正。另外,人們往往把艾哈德的社會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簡單地理解為一種成功的經濟政策,而不是一個科學的有周密邏輯的綱領。這是很不全面的。

艾哈德追求的市場經濟具有鮮明的特點:(1)所有競爭參與者必須要對社會和他人有負責和擔當意識。(2)所有社會成員和企業必須自力更生,不要國家幹預。(3)要力避兩極分化,走向共同富裕。(4)國家制定完備的法律,就是常說的「秩序政策」或「遊戲規則」。市場經濟的參與者必須遵從這個規則,不能有任何違背。實際上,這種市場經濟是一種法治經濟。(5)充分的、高度的有序自由競爭是市場經濟成功的秘訣。艾哈德指出:「在我的工作範圍內,為真正的民主制度,創造了基本條件;我把自由放在第一位。市場經濟的秘訣就在這裡,市場經濟之所以勝過任何一種計劃經濟也在這裡;它能使調整過程隨時隨刻地進行,能使供求雙方,國民收入與國民生產之間,既在數量上又在質量上,都趨於平衡。」(注3)

艾哈德認為,不容置疑,對大多數人來說,經濟是一個中心的、生存的重要的生活領域。應當在經濟生活中保障人的尊嚴和自治權利,在市場經濟中,經濟過程不是計劃的,不是由上級決定的。人們的經濟活動不能受到國家的監管。在市場經濟中,經濟主體決定著自己的活動。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是遵循嚴格規定運作的。生產和銷售等都是經濟主體來決定的。經濟主體既不是按照別人的指示,也不是必須屈從於別人的利益,而是根據實際情況,按照自己的計劃來決定的。經濟主體絕不能受國家的監護,它既不是社會主義的,也不是集體主義的。在市場經濟中,經濟主體分工合作,相互依賴。市場經濟具有很多優點,諸如人們一起工作,在生產過程中,每個人各盡其能,將產品進行交換,在共同工作中產生一種相互依存的意識。

艾哈德強調指出,社會市場經濟的目標不僅僅是保住市場經濟的這些優點,而是要創造必要條件,使每個人能夠自由決定自己的行為並對此負責。

艾哈德極其重視市場經濟中的競爭自由。指出經濟主體必須自由決定和自我負責。

2、實現充分就業和績效與收入相適應的公正性

艾哈德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儘可能地做到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市場經濟在經濟上比其他任何經濟體制更有效率。

市場經濟中的強者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多餘弱者,強者的收入也多於弱者,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貧富懸殊,勞資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社會關係出現緊張,乃至動蕩。如果不能很好處理,最後必然動搖市場經濟的基礎。

米勒—阿瑪克認為,為了解決問題,必須對社會財富進行再分配,以便縮小社會成員收入差距。與米勒—阿瑪克相反,艾哈德認為,通過國家採取措施解決社會財富再分配,是一種辦法,但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這樣做的結果會使國家越來越多地介入經濟,削弱和減少市場經濟的活力。

艾哈德認為,在市場經濟中應當強調和鼓勵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應當實行「各盡所能,多勞多得」的原則。通過自己的正當的、誠實的勞動得到的公正的、合理的收入應當得到保障。一個建立在社會公正基礎上的市場經濟必須要解決這些問題。對於市場經濟競爭中出現的弱者,應首先幫助其創造就業條件,不要輕易地去補助。

艾哈德認為,一個符合績效的收入是社會公正的表現。在社會市場經濟中,多勞就要多得,少勞就要少得,不勞就不能有所得。這種現象是公平合理的。如果每個人的貢獻不同,但所得卻相同或相似,那麼,這種現象就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總的來說,不能劫富濟貧,應當鼓勵弱者奮鬥,並給他們創造必要的條件和良好環境,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逐漸縮小貧富差距。

艾哈德認為,在社會市場經濟中,人的貢獻不同,收入必須有一定差距,否則,勢必要傷害強者的積極性。但要注意掌握好「度」,不要差別太大。總之,要使反映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保持在合理的範圍內。這樣,既可以獎勤罰懶,又可以使社會保持穩定。

艾哈德認為,社會市場經濟中充分就業的含義是:(1)只有少量的、暫時的失業人數;(2)勞動者在勞工市場上有好的就業條件;(3)任何一個想就業的人都能夠容易找到適合自己能力和願望的工作;(4)每個就業者都能根據自己的能力找到收入更好並有發展前途的工作;(5)企業家樂意留住工人,並對他們進行培訓。就業者樂於在企業繼續工作,並想做出更多貢獻。(未完待續,每周持續更新,歡迎關注微博話題#世上不只有亞當·斯密#討論,關注網易研究局官方微信公號(ID:wyyjj163)獲取最新內容)

注釋

(1)[德國]Ulrich Horst Mann:Zurueckzur Sozialen Marktwirtschaft FBV第222頁.

(2)Christoph Heusgen:Ludwig Erhards Lehre vonder Sozielen Marktwirtschafrt Urspruenge,kerngehald,Wandlundlungen VerlagPaul  Haupt Bern und Stuttgart第361頁.

(3)[德國]《來自競爭的繁榮》, 路德維希·艾哈德著,第123頁,商務印書館.

劉光耀先生簡介

河北省人。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德語專業。1983年11月至1985年1月在外交部第一期經濟調研幹部培訓班學習並以優異成績結業。1976年至1982年在駐奧地利使館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1985年至1989年在駐德國使館研究室工作,任一等秘書,主管經濟調研。1990年至1993年在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世界經濟處工作,任處長。1993年至1996年在駐德國使館工作,任政務參贊兼研究室主任。1996年至2001年任駐慕尼黑首任總領事。在德國和奧地利工作長達18年之久,深入地研究了德國和奧地利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雙邊關係以及歐洲聯盟的形成和發展。

世上不只有亞當·斯密往期回顧:

第1期:從艾哈德經濟思想看二戰後德國為何能崛起>>

第2期:艾哈德獨特的科學研究之路>>

第3期:艾哈德有沒有自己的經濟理論>>

第4期:艾哈德與德國貨幣改革>>

第5期:艾哈德與德國經濟改革>>

第6期:艾哈德的七位人生導師——威廉·利格爾>>

第7期:艾哈德的七位人生導師——弗蘭茨·奧本海姆>>

第8期:艾哈德的七位人生導師——威廉·韋爾斯霍芬>>

第9期:艾哈德的七位人生導師——安德雷亞斯·弗格特、卡爾·特奧多爾·封·艾貝格、阿道夫·君特、弗裡茨·施密特>>

第10期:李斯特對亞當·斯密的批評>>

第11期:亞當·斯密對艾哈德思想的影響>>

第12期:艾哈德社會市場經濟的含義>>

第13期:艾哈德的價值觀>>

第14期:艾哈德的經濟哲學>>

聲明:本文是網易研究局獨家稿件,網易研究局是中國駐慕尼黑首任總領事劉光耀先生「世上不只有亞當·斯密」專欄的唯一供稿智庫。

轉載要求:1、註明來源:網易研究局;2、全文不得做任何修改,違者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網易研究局(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網易研究局是網易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網易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駕微信公號 看這裡看不到的內容

【精彩推薦】點擊進入網易研究局·中國版>>

【精彩推薦】點擊進入網易研究局·國際版>>

本文來源:網易研究局 責任編輯:楊澤宇_NF6036

相關焦點

  • 艾哈德與德國經濟改革 | 世上不只有亞當·斯密
    路德維希·艾哈德,曾任德國總理,同時也是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奠基者。一直以來,主流的經濟學界一直忽略了艾哈德對德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二戰戰敗的德國,為何能在一片廢墟上實現經濟的再次崛起?這與艾哈德有著密切的聯繫。網易研究局推出「世上不只有亞當·斯密」獨家策劃,聽中國駐慕尼黑首任總領事劉光耀獨家講述艾哈德的經濟思想,揭秘德國崛起背後的秘密。
  • 市場經濟不等於「市場社會」 需彌補市場缺陷
    當你打開水龍頭,要相信裡頭流出來的水沒有毒;過馬路,要相信所有汽車都會在亮紅燈的時候停下來;坐高鐵、地鐵,要相信它不會突然追尾;就是你睡覺,也要相信這屋不是「樓脆脆」;遇事報警,要相信警察不是盜賊的同夥……如果吃葷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飲料怕色素,喝白水也怕有害元素,我們還能吃什麼?
  • 法治化的市場經濟才是人類現代社會的合宜制度選擇
    這本著作之所以在今天具有特別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並不在於諾思提出了世界範圍的現代社會的制度變遷理論,而在於他和戴維斯教授一起,具體研究了美國這個在人類近現代社會歷史上產生的全新的市場經濟國家的法治建設與經濟增長的相互關係。
  • 同質化社會誘生信用危機
    比如西方社會中所講的信用,通常指經濟方面,尤其是金融領域。但在中國社會講信用,則具有非常廣泛的含義,涉及社會、市場、政府、文化、教育、消費等各個方面。所以,如果我們把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社會信用」翻譯成英文的social credit,就會變成一個很怪異的詞,反之,如果把英文credit直接理解成中國人所想表達的信用,含義則很狹隘。  今日中國社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 浙江2011年7月自學考試社會福利思想真題
    《政治家》4.孔子提出的什麼思想是對中國古代傳統社會福利思想以及社會福利目標的高度概括( )A.小國寡民思想  B.大同思想C.災害救濟思想  D.倉儲思想5.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 )A.宗教改革  B.理性主義C.自然法  D.人文主義6.下面屬於啟蒙運動的思想家是( )A.馬丁·路德
  • 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來源:學習時報小康社會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發展階段,是從貧窮落後邁向現代化的一個過渡時期,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居於承上啟下的重要歷史地位。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在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和協調發展,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個創舉,是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件。中國的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徵、歷史地位及其重大意義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著重就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徵作一探討。從總體上看,我國即將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 市場變異破壞社會和諧--兼論一種"改革悖論"
    構築和諧社會的可靠底盤     市場變異既是種種不合理現象的總根源,也是所有社會、經濟亂象的集中體現。    中國需要以超前的眼光,從更高的戰略基點上來看待競爭與和諧,並賦予它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新含義、新內容和新解釋,對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做大蛋糕與分享蛋糕這一全球共同面對的時代主題,給出符合時代特徵的體現中國智慧的優異答卷。     改革走到今天,面臨的諸多問題和矛盾,絕非市場惹的禍,而恰恰是抑制市場和扭曲市場的結果。
  • 社會信用體系包括哪些?
    誠信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沒有誠信的企業寸步難行,之前有些國內企業不顧消費者的安全,昧著良心生產不合格產品,最終被國家查處,雖然這些企業已經受到嚴懲,但是消費者對國內品牌的青睞度已經下跌至冰點,為了能讓國內消費者重拾信心,現在我國開始大力重建社會誠信體系。什麼是社會誠信體系?
  • 韋森:是到揚棄史達林的人類社會發展階段五分法的時候了!
    這三個詞都在英文中常用,但最近覺得,在中文語境中理解它們的含義到底是什麼,自己卻存在諸多困惑。2004年從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講完一門「比較制度分析」的課回滬後,這幾年我一直在研讀歐洲經濟史和中國經濟史方面的文獻。
  • 西方哲學和社會理論中的自然主義
    》作  者: 魏鶴 著 出 版 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ISBN:9787511237064定 價:¥25.00二、內容簡介   《高校社科文庫:西方哲學和社會理論中的自然主義》通過對哲學自然主義及其在社會理論中的作用和表現形式的系統研究,認為自然主義作為哲學一元論,具有反神秘主義、反先驗哲學、
  • 自考「勞動和社會保障概論」複習題(6)
    7 社會福利:社會福利是指國家和社區組織為滿足各類社會弱者和遇有一定困難社會成員的基本物質文化需求,而向他們提供和組織實施的帶有福利性的收入保障和服務保障。  問答題  1 社會保障制度的特徵是什麼?
  • 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
    「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勞動中,需要有一個為公共利益服務的機構,這就是國家。國家的目的是利用社會力量去謀求社會的福利。」  A.一定數量的人口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  B.人是社會的主體,是社會活動的承擔者  C.人口能加速或延緩社會的發展  D.人口的作用受生產力和社會關係的制約  3.馬克思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一命題的主要含義是  A.實踐是社會歷史的客體  B.實踐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C.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方向
    服從開啟現代化新徵程隨著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開始由為現代化打基礎轉向正式開啟現代化進程。推進高質量發展需要重點把握好四條主線:一是抓住大數據智能化開啟的新產業革命機遇推進經濟的數位化、智能化、網絡化重塑並由此打開新時代的產業與市場成長新空間;二是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為目標,守住自然環境資源底線,倒逼生產方式、產業體系向綠色和可持續發展轉型;三是在金融穩定與制度創新變得異常重要的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新時代,開啟金融支持實體發展的新模式、新方式,在促進金融與實體的雙向互動中加快優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經濟結構
  •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的思想道德與和諧倫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調查和分析發現,當前我國倫理道德精神的文化構成是由市場經濟道德、意識形態中提倡的社會主義道德、傳統道德、西方道德影響四要素構成的四邊形結構,其中,市場經濟道德權重最大,達40%以上,意識形態中提倡的社會主義道德與傳統道德大體相當,前者略強五個百分點,二者權重的總和比市場經濟道德略強,西方道德影響權重不到十二個百分點。
  • 警惕消費社會的異化消費
    【摘要】消費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動力,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作為文化形式的消費指導並制約著人的消費活動乃至社會生活。在市場經濟的壓力下,消費文化快速發展,消費觀念發生從實用性到符號化的轉變。消費成為一種流行文化,成為一種存在感,被賦予一種神聖性。消費成為了一種新的異化形式,這種異化在根本上表現為過度符號化。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社會形態和基本特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不是過渡性的權宜之計,而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是社會主義社會形態在當代中國的具體體現,具有獨立的社會形態和基本特徵。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含義  黨的十七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內涵作了科學的界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 確立現代社會道德基準
    在道德規則體系中,有一種最基本、最起碼的標準,它凝聚和體現著社會共同體成員的道德共識,這就是道德基準。  道德基準是檢驗其他道德規則是否值得設立、設立得是否合理的基本參照。一個人認同社會共同體普遍信奉的道德基準,並習慣於遵守和踐行這個道德基準,他就具備了在這個社會共同體中生活的基本德行。
  • 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的概念辨析
    (二)國內學者的觀點1.社會福利的性質按照國內學者的觀點,社會福利經歷了慈善事業 社會事業 社會福利的歷史發展過程,具有行為(包括服務)、事業、制度、狀態等含義。(1)社會福利作為動態或者實施概念,是指包括服務、保護、援助等在內的各種行為。
  • 社會轉型中的國家認同:烏克蘭的案例研究
    社會的轉型造成了烏克蘭社會在歷史宗教文化上的認同矛盾,經濟發展上的道路之爭,在政治上的民主危機。這三個方面的矛盾演化成為烏克蘭國家認同的危機。通過分析烏克蘭出現的國家認同危機,筆者認為,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國家認同差異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政治家如何去處置。烏克蘭政治家在處理民族問題上的過激言行是導致民族國家認同差異問題演化成為危機的關鍵,而民族認同危機又增加了民主轉型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