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人十分敏銳,就像聽交響樂的不同樂章,不論是熱情奔放,還是柔和舒緩,他都能體察到細微的起伏。但大多數的感受卻像軍號那樣單調!
——羅洛·梅
我是一位不太會溝通的人,當我遭遇不解、誤會時,我更多時候會選擇不理會或者壓抑自己的情緒。
後來我才發現,情緒壓抑久了會傷害到身體,因此便學著情緒理療法去疏導自己的情緒,但是我從未想過去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直到今天再次讀到《非暴力溝通》中的「想法和感受」一章節內容,我才了解到人生是有選擇的,改變與他人的溝通方式,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感受,也是可以促進自我理解與人際關係和諧。
那麼,怎樣才算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呢?
在書中,作者給出了很多例子,比如說:
」我想打你」,這個是表達感受麼?不是,這是表達想法,換成表達感受的句子:「想到你,我火冒三丈。」
「我覺得我被誤解了」,這也不是表達感受,「被人誤解」是對他人觀點的判斷,換成表達感受的句子:「我感受很鬱悶。」
再比如「我是一個沒用的人」,這個是表達感受麼?也不是,這是對自己的評價,我們要找到恰當的詞來表達,比如說「傷心、焦慮」等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正確表達自己感受的關鍵在於區分想法和感受。
所謂「想法」就是觀點、意見類的句子,如指責、表達看法、提出意見、給別人評判等;而「感受」在於說出事實,明確自己的需求並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和真實感受。
那麼,如何察覺自己的感受並正確地表達出來呢?
從感受的定義和要點,並結合書中建議來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明確事實:明確自己看到或聽到的,正在發生的事情,並客觀描述其結果或行為。
確定需求:我們內心的情緒或感受往往是因為內心的真實需求得到了滿足或者沒有得到滿足而引起的。
表達感受:根據結果和行為促使需求的滿足程度來判斷自己的真實感受,並表達出來。
在書中,作者將表達感受的詞語分為兩類:
一類是需求得到滿足時的感受詞彙:興奮、高興、開心、快樂、幸福、滿足等等;
一類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的感受詞彙:害怕、擔心、憂慮、厭煩、憤怒、沮喪等等。
談到以上步驟來表達內心的感受,也許有小夥伴會問為何要怎麼麻煩來表達感受呢?
確實,表達感受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只有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需求,並讓別人理解自己當下的感受才能讓溝通更和諧。
如果我們只是很直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對方可能依舊不太明白自己為啥會有這種感受,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滿足自己的需求,最後就有可能激化或者擴大矛盾,讓彼此痛苦不堪。
還是以何先生看手機為例,以前我會說,你總是看手機,我不開心。如果這樣表達,可能何先生會產生逆反心理,心想我哪有總是看手機,另外他也搞不清楚為啥他看手機,我會不開心,然後要麼猜測,要麼不知所措。
那麼運用了昨天的觀察三步法並結合今天的感受三步法,當我再看到何先生長時間看手機時,我可以這樣來表達:你今天看手機五次了,每次都有半小時以上。(明確事實)我希望有人陪我,和我多說說話。(確定需求)但是你一看手機就不會和我說話,這樣我感覺很孤單、不開心(表達感受)。
這樣表達,何先生就知道了我的真實需求,明白了我不開心的原因,也知道接下來該如何行動了。因此,這種表達感受的方式看上去麻煩,但是能夠有效地溝通,解決問題,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矛盾。
為己閱讀,愉悅身心;為己閱讀,提升自己!
我是熊紅娟,我正在挑戰100天800字日更!
為己閱讀,拆為己用,從而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