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心學》不講晦澀艱深的道理,只分享曾國藩那些靠心學獲得升遷和朝廷重用的真實技能,看他如何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從而給我們帶來啟發,打開普通人逆襲的大門。為了能系統、快速掌握曾國藩心學,建議從第一章看起。
#曾國藩#你會送禮嗎?可能很多人會嗤之以鼻。但只要知道了晚清名臣曾國藩早年在京城為官,給自己的座師、軍機首輔大臣穆彰阿送禮的方法後,你就會明白,送禮物,尤其是給自己的上司送禮,還真不能亂送。
送禮,雖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但如果送禮沒有目的性,你的禮物就送失敗了。
那麼,曾國藩是如何送禮的呢?
曾國藩善於心學,善於捕捉不同人的不同心理需求。他送人禮物,有兩個目的,如果疏忽其中一個目的,禮物就白送了。
我們先來看看曾國藩對送禮的重視程度,才會弄明白在什麼情況下,送禮不會送失敗。
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年僅33歲的曾國藩在穆彰阿的保舉下,連升四級,成為翰林院一名從五品侍講,步入大清王朝中層官員之列,並開始得到道光皇帝的重視,欽命他為四川鄉試的主考官。
但是,曾國藩也發現,自己的座師穆彰阿喜歡結黨營私,賣官賣爵。曾國藩一向很謹慎,對拉幫結派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絕不參與,因此,內心對穆彰阿帶有一絲恐懼感,並不想和他走得太近,以避免到時惹禍上身。但此時的曾國藩,職位還不算高,也未能得到道光皇帝的真正信任,他要想有所作為,做一個好官,還必須依靠穆彰阿這棵大樹。
穆彰阿提拔了曾國藩,他也應該有所感謝,這是做人的起碼要求。因此,到四川出差後,曾國藩就一路尋思如何給穆彰阿送禮,送什麼?
此時的穆彰阿,權傾天下,各地每年孝敬他的東西除了金銀外,更有數不清的地方特產和奇珍異寶。因此,如何給穆彰阿送禮,成了曾國藩心頭的一件大事。
給別人送禮,一定要符合自己和對方的身份。如果禮物和彼此的身份不匹配,太輕,會讓人覺得你沒有誠意,他人就會從心裡看不起你;太重,會讓人覺得你有企圖,從而對你產生戒備之心。
曾國藩從心學的角度,給穆彰阿準備的兩件禮物,頗費心思,包含兩個目的。其中,除了表達自己的感情外,還有一個目的。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