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說:謀可寡而不可眾,利可共而不可獨,該如何理解這句話?

2020-12-04 文史書院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近代著名的政治家、理學家,被譽為晚清時代的半個聖人。他在為人處世之道上頗有心得,曾提出過一個很獨特的觀點——謀可寡而不可眾,利可共而不可獨,這句話究竟該如何理解呢?

先說前半句話「謀可寡而不可眾」,它的字面意思是:謀劃一件大事時,應該與少數人商量,而不必與大眾商議。

當代社會無不推崇民主,可曾國藩卻反其道而行之,認為謀劃大事不必在大眾之中進行民主討論,靠少數幾個人,甚至個人做決斷便可,曾國藩是不是錯了?

其實,曾國藩還真沒錯。

縱觀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重大決策的制定,都是小圈子內商議,不可能與大眾進行廣泛的民主討論。

任何一家大企業,公司的戰略規劃,都是CEO和少數高管商量決定,甚至是CEO個人制定,不可能與全體員工討論。有的企業甚至規定,不許普通員工在公司的大政方針上提建議。

任何一支軍隊,軍事首長在制定戰術時,都是個人獨斷,或者與少數機要參謀謀劃,不可能與全體將士討論。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差距的。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只有少部分是聰明人。在重大事件上,如果聰明人與普通人討論,只有兩種結果,其一,聰明人堅持己見,得罪大多數普通人,影響團隊團結;其二,聰明人張嘴不敵眾口,被迫妥協,放棄自己的高明之見,而遷就普通人的平庸之見。

其實,這也不僅是聰明人與普通人的問題,還涉及到專人專業的問題。隔山如隔山,科學家搞科研,就應該和科學家討論,如果去和主持人討論,那勢必敗壞大事。主持人雖然不懂科學,但很能說,沒準兒科學家明明佔理,但因說不過主持人,被主持人玩文字遊戲牽著鼻子走,反倒顯得自己不如主持人懂科學。

在一個公司內部,銷售部門制定銷售計劃時,就沒必要和設計部的工科男們商量。當然,這不是說不能聽取任何其他部門的意見,而是強調要充分尊重專業人士的意見,不要以為商量的人越多,其結果就越好。

戰國著名改革家商鞅說過一段一針見血發人深省的話——高人之行者,固見非於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敖於民,這句話與「謀可寡而不可眾」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謂高人之行,便是超出普通人理解範圍的行為,而人往往都有自負的一面,對於自己不理解(然後發現別人也無法理解)的事情,就會想當然地認為它錯了。

所謂獨知之慮,便是超過普通人理解範圍的觀點,這種觀點也往往會受到大眾的嘲諷。

所以,高人之行者、獨知之慮者,他們謀劃大事時,沒必要與大眾商議,反正大眾也不會理解,不會支持。

真理掌握往往在少數人手中,這句話無疑也是對「謀可寡而不可眾」完美註解。掌握真理的少數人,如果和不明真理的大多數人討論,必然會遭到非議、受到阻礙,最終很可能影響事情的成敗。

當然,俗話也說得好,少數人掌握的有時也不是真理,如果他們還堅持認為自己掌握的是真理,而拒絕與大眾討論,拒絕接受大眾的意見,豈不是很危險?這無疑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自知之明是多麼重要!

再說後半句話「利可共而不可獨」,它的字面意思是:得到利益時,應該與大眾分享,而不應該吃獨食。

這段話很容易理解,分享成果是一種美德,吃獨食是受人鄙視。只要利益均沾,有肉一起吃,有福一起享,才能夠獲得大眾的擁護。

在一個公司裡,老闆只有慷慨地與員工分享創業成果,才能得到員工的擁護,才能換取員工更加努力的工作,才能創造更大的成績。如果老闆天天要求員工996,輪到分享利益時,又給員工畫餅,談奉獻、談理想,就是不談工資,這樣的公司肯定做不長久,能長久也不能壯大。

楚漢爭霸的故事家喻戶曉,劉邦之所以能夠戰勝項羽,正是他具備「利可共而不可獨」這一優點,對部下廣施恩惠。韓信不過是個沒落戶,一個抑鬱不得志的打工仔,劉邦居然將他封為諸侯王,使其一躍成為大漢合伙人。

反觀項羽,平時喜歡和將士們稱兄道弟,見到將士們受傷還流淚,大打感情牌,可分享利益時,卻扣扣搜搜,給人刻好的官印,拿在手裡磨圓了稜角,也不捨得給人發出去(給人封官)。所以,韓信、陳平等項羽麾下精英紛紛投奔劉邦,最終協助劉邦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項羽。

總結:「謀可寡而不可眾,利可共而不可獨」出自曾國藩「六戒」中的第四戒,體現了曾國藩不務民主虛名而務實踐,不重眼前小利而重遠大宏圖,這是一種經世致用的務實精神。

相關焦點

  • 曾國藩識人術:這九種人不可深交,敬而遠之才是上上策
    曾國藩被譽為晚清第一功臣,雖然他天資平庸,但最終位極人臣,除了他的個人奮鬥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另一項能力,那就是善於識人和廣交益友。曾國藩認為交友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肆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佔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曾國藩給子孫的家書中,告誡子孫這九種人不可深交,應斷絕來往,否則不但沒有益處反而會害了自己。
  • 曾國藩語錄:想當一個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這三句話要銘記於心
    文/孟浪曾國藩語錄:想當一個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這三句話要銘記於心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人就活這一輩子,哪能沒有苦難?清朝重臣曾國藩曾經在其經典著作《曾胡治兵語錄》中說過三句真言,想當一個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這三句話要銘記於心一、既過不戀釋義:
  • 曾國藩重刑名學治世 老莊思想解除清廷疑忌
    主講人:朱東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地點:中國現代文學館   曾國藩治學雖然受唐鑑影響很大,但並不像唐鑑那樣獨宗程朱,而是學習周敦頤、張載、歐陽修,韓愈乃至司馬遷,並尊奉孔、孟、周、張為儒學正統,將程朱理學和許鄭漢學一概歸之於不無偏頗的支流旁系。  漢學導致太平天國爆發?
  • 曾國藩左宗棠12字對聯,讓曹德旺讚不絕口,做到這幾點,想輸都難
    這句話的大致的意思是:做人難免會有一些懶惰的心態,而只有通過自己不懈的勤勤懇懇努力,才能最終戰勝這種心態,而在行事的過程之中,可以通過自己的正義之心,正道之念來規範自己的行為,最終戰勝自己的各種欲望。曾國藩希望左公能給自己對一個下聯。
  • 老祖宗智慧:越是沒出息的人,越喜歡說這2句話,學著離他們遠點
    而一個人是不是成功,有沒有出息,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一個人常用的口頭語看出來,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他的心理狀況和精神面貌。而根據曾經的電視劇《天道》中的思維來說,越是沒出息的人,越喜歡說這2句話,我們要學著離他們遠點。
  • 曾國藩:一個家庭,興旺發達的4種徵兆
    綜合這2句話,我們可以歸納出曾國藩家訓的核心思想,即一個家庭要有這四種家風——和睦、勤勞、節儉、謙虛。也可以說,曾國藩認為一個家庭有這四種徵兆——和睦、勤勞、節儉、謙虛,則更容易興旺發達。下面我們來一起具體看一看!
  • 曾國藩:體孔孟思想,用禹墨精神,操儒學辦實事
    曾國藩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國國情,寫了一篇《討粵匪檄》,他在「討賊檄文」中罵洪秀全最激烈的一句話是:「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凡讀書識字者,又焉能袖手坐視,不思一為之所也?」這在當時贏得了士紳階層的支持,使得跟太平軍的無義之戰多少有了合法外衣,也因此註定了太平天國的失敗結局。
  • 曾國藩:人品不好的人,開口閉口都是這2句話,希望你不是
    人品差的人經常用這兩句話開合嘴巴,希望你不是1、人前說狂話的人在生活中,有些成就往往陷入迷霧,找不到方向;做了一件事,就會沉迷於鮮花的掌聲,找不到出路。《西遊記》裡有這麼一句話:「樹大招風風撼樹,人為名高名喪。」
  • 道家陳摶:沒有無緣無故的禍福,人事可憑,天道不爽
    我們看曾國藩的《冰鑑》就會發現,鑑人須從神骨、剛柔、容貌、情態、鬚眉、聲音、氣色這七個方面綜合判斷。陳摶說"過剛者圖謀易就,災傷豈保全無。太柔者作事難成,平福亦能安受",講的就是剛柔。又說「少年飛揚浮動,顏子之限難過。壯歲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講的就是神態。
  • 適者生存:都說曾國藩「腹黑」,只是身在清廷身不由己而已
    羅遵殿一死,王有齡立即補位,當上浙江巡撫,然而他做夢也想不到,僅僅一年時間,曾國藩就讓發生在羅遵殿身上的命運,也同樣發生在他身上,這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1861年,太平軍為解天京之危,再度攻打杭州。此時的王有齡只能向湘軍求救,可想而知,曾國藩給前去救援的左宗棠故意拖延,王有齡兵敗自殺。曾國藩這招借刀殺人,替羅遵殿報了仇,之後左宗棠接替浙江巡撫的職位。
  • 曾國藩,親手將四個女兒推落火坑的奇男子
    並說:「吾家男子於看讀寫作四字缺一不可,婦女於衣食粗細缺一不可。」曾家的五位小姐在這般精心地「栽培」之下,身上全無驕嬌二氣,絕不是電視上演的那種刁蠻無理的千金小姐,但是除了最小的女兒曾紀芬之外竟無一個得善終,這又是為何呢?這大概得由曾國藩來背鍋。
  • 如何理解「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含義?
    這又是一個可以短話長說的問題。總是有人說,為什麼提問者的問題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回答者卻會長篇大論?留心看看,這是真不懂「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嗎?人家是在問如何理解。具體如何理解,如何結合我們自身的看法,這才是這個問題和回答需要達到的目的。先用一句話回答,那些嫌囉嗦的不妨看了就走。
  • 易經:到底該如何理解?只需要看看這一卦的解讀過程,就全明白了
    根據一脈相承的古老文化,學習《易經》的正統方法,是對照孔子所作的《易傳》,先從《序卦》和《雜卦》開始,然後就可以順著思路,依次理解卦辭、彖辭、象辭,以及每一卦的爻辭、象辭。對於《易經大過卦》的理解,也是用這個方法和思路,依次對各項內容進行順藤摸瓜的解讀。一,《序卦》: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
  • 曾國藩詩10首:人間萬事似浮雲,名利一樣都是空
    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賞析:「沅圃」指曾國藩的四弟曾國荃,曾國荃字沅圃(沅甫)。出戶獨吟聊妄想,孤雲斷處是家鄉。賞析:曾國藩是家中長子,上面有一個姐姐,下面有三個妹妹(一個早夭)和四個弟弟。古人講「天、地、君、親、師」,重「師道」,這首詩可以看出曾國藩對恩師的尊重和依戀。
  • 曾國藩:人到中年,學會這兩條說話之道,洞見人心,無往不利!
    曾國藩但丁曾說:語言作為工具,對於我們之重要,正如駿馬對騎士的重要。本·瓊森也曾說: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只要你說話,我就能了解你。千年前,董仲舒講「天人合一」,人就像一個大宇宙。人到中年,學會曾國藩的這兩條說話之道,洞見人心,無往不利,保你說話水平大變樣!1、說話要軟語氣不對,說話白費。說話要軟,首先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生活中有很多人心是好心,話是好話,但話一出口就變了味,讓人生氣,這就是說話的語氣出了問題。《鬼谷子》中曾說「口者,心之門戶,智謀皆從之出」。
  • 老話說:「露水夫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雞」,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比如有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叫做:「露水夫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雞」,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是露水夫妻?所謂「露水夫妻」就是指非正式夫妻,人們常用這個詞語來形容一些不正當的男女關係。因為露水只有在晚上才會出現,如果早起的話,在田間的草葉上也能見到露水,不過太陽一出來,露水就會消失不見。所以露水是見不得陽光的,也只有一晚上而已,於是人們就用露水來形容夫妻關係很短暫。
  • 《曾國藩》:子孫皆成才,家庭教育成功的秘訣在哪裡?
    清朝位列三公,曾經顯赫一時的曾國藩留下了豐功偉業,並且子孫皆成才,他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勤儉持家在現代家庭裡,很多父母溺愛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爺爺奶奶更是惹不起,有的爺爺戲稱自己當爺爺還不如當孫子。曾國藩是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要求後代一生銘記16個字——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曾國藩認為孩子如果在驕奢淫逸的環境下成長,長大是不可能有出息的,所以他首先教育孩子如何懂得勤儉生活。曾國藩嚴格要求自己,他在朝做官幾十年,飲食起居,從不放縱,堅守著樸素的家風。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說這5句話就夠了
    1你的5句話,正破壞娃的專注力其實,很多孩子不是沒有專注力,而是讓爸媽的錯誤意識給耽誤了!在培養娃專注力的道路上,有5句話是當之無愧的「絆腳石」!自查!看你說過幾句?1.強行指導:媽媽來幫你,應該這樣...
  • 老莊思想對曾國藩的影響
    曾國藩的名言是:「治心治身在於守約」。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位置上,對人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出於善收晚場和功名太甚的考慮,晚年的曾國藩對老、莊的處世哲學如醉如痴。曾國藩一生十分喜歡《莊子》,他受老子、莊子的影響,主要是靜虛。
  • 曾國藩默默無聞時,如何與名滿天下的名人交往?馭人要不露痕跡
    閱讀提示:本專欄是一個系列,講述曾國藩如何運用馭人術,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全過程。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有曾國藩曾經使用過的方法。歡迎訂閱,一次支付,終身免費閱讀。那麼,如何才能結交名人呢?曾國藩剛剛進入官場的時候,也是默默無聞,可他卻能和當時一些名滿天下的名人交往,靠什麼技巧?那就是馭人,而且要不露痕跡,否則,就沒人願意和他交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