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259篇》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2020-12-08 悟學十八子

《悟學.第259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三)

悟學.十八子 20200503

173 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譯文】孔子說:「只有上等的智者與下等的愚人是改變不了的。」

【集解】孔曰:「上知不可使為惡,下愚不可使強賢。」

遇善則清升,逢惡則滓淪

【唐以前古注】皇疏:「前既曰性近習遠,而又有異,此則明之也。夫降聖以還,賢愚萬品,若大而言之,且分為三,上分是聖,下分是愚,愚人以上聖人以下,其中階品不同而共為一,此之共一則有推移。今雲上智謂聖人,下愚愚人也。

夫人不生則已,若有生之始,便稟天地陰陽氛氳之氣。氣有清濁,若稟的淳清者則為聖人,若得淳濁者則為愚人。愚人淳濁,雖澄亦不清。聖人淳清,攪之不濁。故上聖遇昏亂之世,不能撓其眞。下愚値重堯迭舜,不能變其惡。故云「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也。

而上智以下,下愚以上,二者中間,顏閔以下,一善以上,其中亦多清少濁,或多濁少清,或半清半濁,澄之則清,攪之則濁。如此之徒,以隨世變改,若遇善則清升,逢惡則滓淪,所以別雲「性相近習相遠」也。」

清與濁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帳號,看《悟學》系列之第260篇……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李紱結黨亂政所說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是什麼意思?
    在李紱、田文鏡互參案中,李紱朋黨一派所說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就是出自《孔子》,究竟是電視劇中所表達的那個意思麼?雍正:國庫空虛,百姓獨擔賦稅,這樣的成例,這樣的祖制,難道不應改麼?李紱一黨:不應該改,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是聖人的話。
  • 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因為我能所以我行
    一句話瑜伽,第124期Irene:唯上智與下愚不移。Only the wisest and stupidest of men never change.改變總是懷揣著禮物。Change always comes bearing gifts.而智慧就是這個禮物。
  • 孔子VS王陽明:從「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到「滿街都是聖人」
    孔子有一句話: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王陽明也有一句話:見滿街都是聖人。這兩句話幾乎是南轅北轍:春秋時代的孔子,與明朝的王守仁,難道針鋒相對了嗎?「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句話出自《論語》。王守仁的這句話出自《傳習錄》:一日,王汝止出遊歸。先生問曰:「遊何見?」對曰:「見滿街都是聖人。」先生曰:「你看滿街人是聖人,滿街人到看你是聖人在。」又一日,董蘿石出遊而歸。見先生曰:「今日見一異事。」先生曰:「何異?」對曰:「見滿街人都是聖人。」先生曰:「此亦常事耳,何足為異。」
  • 唯智信息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唯智康師傅物流信息化智慧平臺
    一、關於唯智信息唯智信息創立於2001年,是國內率先提出並部署完成物流混合雲戰略、集智能和移動互聯於一身、提供供應鏈全面解決方案的領導品牌。公司總部位於上海,在全國設立15家分支機構,擁有一支超過450人的高素質、國際化產品研發和技術支持團隊。2016年在中國新三板上市,股票代碼837981。
  • 黃奉鐸談智:大智若愚的內在邏輯
    求知獲智,需要誠實的態度。孔子曾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耳熟能詳。不解釋了。其暗含的本意之一就是:在學問上要誠實。智,有真正的智,稱之為上智。愚,有真正的愚,稱之為下愚。孔子一言以蔽之,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何為上智、下愚?歷來方家爭論很多。個人覺得應該有兩方面論及:德行、智能。從德行方面,可以與善而不可以與惡,應該是上智。
  • 《悟真篇》的通俗翻譯:真人無名,真心無相!
    本文翻譯自北宋張伯端的《悟真篇》。人身難得,光陰美景卻又容易變,然而人生卻又不能預測長短,由此人又怎能逃脫因果之報、莫測之災?人如果不能及早省悟自身,那就只有逐日撞鐘,以俟終生,若於由生轉死之際,一念有差,至使墮落於三惡道,則在時空中難有重新再世之可能。到了那個時候,本性有念,存無限中,雖悔恨徹天又有何用?
  • 陸軍第26集團軍黨委機關開展「三走三悟」活動
    陸軍第26集團軍黨委機關開展「三走三悟」活動 連隊是課堂 士兵當老師 2013年08月14日10:49  來源:解放軍報
  • 安康歷史上的道教文化(九)張伯端羽化登仙,雍正帝敕封真人
    熙寧末年,張伯端攜《悟真篇》離開安康地區尋覓傳人。元豐五年(公元1082),時已95歲高齡的張伯端坐化於臨海縣百步嶺溪水之中,其弟子效佛教之禮「用火化得舍利千百,大者如熒實,色皆紺碧(《天台山方外志》)。
  • 學思踐悟 知行合一 見行見效
    學思踐悟 知行合一 見行見效 2020-11-18 0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唯上知與下愚為不移」的解釋探求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為不移。」(《論語·陽貨37》)孔子說:「只有最明智與最愚蠢的人是不會改變的。」然此乃是中人耳,其性可上可下,故遇善則升,逢惡則墜也。孔子又嘗曰:唯上知聖人不可移之使為惡,下愚之人不可移之使強賢。此則非如中人性習相近遠也。這樣的解讀是以孔安國所說的「上知不可使為惡,下愚不可使強賢。」為基調,上知與下愚,即為明智與愚蠢。習作名詞「性習」講。一般人的天性是差不多的,但性習卻相差很遠。
  • 沈靈星宮|心理佔星學宮位篇:第5宮
    嗯,是的,通過第5宮及其相關星相,我們可以「看到」盤主的情慾需求和特點,也能看到盤主是否貪婪、好妒,或者慷慨、忠誠。沈靈星宮|心理佔星學宮位篇:第1宮沈靈星宮|心理佔星學宮位篇:第2宮沈靈星宮|心理佔星學宮位篇:第3宮
  • 淨空法師:什麼是根本智?什麼是後得智?
    經典裡面也有很多地方說的根本智、後得智,開啟這個智慧。根本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根本智;後得智是根本智的起作用,教化眾生。  根本智是自受用,後得智是他受用。根本智、後得智都是《般若經》上所說的「般若無知」,無知是根本智,它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所不知是差別智、是起作用。我們講開悟了,開悟是根本智;開悟之後,確實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通了,那是差別智。諸佛菩薩所說的一切經教,你沒有學過,你一看就明了,一聽就清楚,那是什麼?那是根本智。
  • 職稱不再「唯論文」 手握500篇SCI論文網紅教授咋看?
    原標題:高校教師職稱不再「唯論文」,手握500餘篇SCI論文的網紅教授怎麼看?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日前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不簡單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
  • 職稱不再「唯論文」,手握500篇SCI論文網紅教授咋看?
    不唯論文不等於不要論文今年剛剛履新的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是一位「網紅教授」,人稱「強哥」。他作為網紅的一個重要標籤是——「論文等身」,他曾在公開場合說,平均每年發表SCI論文33篇,科研經費2300萬元,累計發表SCI論文520多篇。
  • (學壇經)
    題記:學《壇經》,長智慧,去煩惱,求幸福。一、《壇經 · 機緣品第七》經文(系列之三)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師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吾偈。」
  • 沈靈星宮|心理佔星學宮位篇:第10宮
    第10宮乃是個超我特徵比較明顯且直接作用於自我的宮位。01第10宮及其相關星相描述了單位高層之間的關係,此時,這種關係就成為了盤主的職場環境之一,它必然會影響著盤主的情緒,預示出盤主的適應力和應對力。03第10宮的能量來自於摩羯座。這個星座具有組織架構、管理運籌等社會型能量,影響著社會階層。因此,第10宮也預示著盤主對社會架構與組織運作的看法。譬如,10宮頭雙子座或水星、金星、月亮、木星等落第10宮的人,對社會規則的理解較有彈性,能較良好地適應各種變化;喜歡收集、交流各種社會信息;能接觸到社會各階層的人事物及生態。
  • 破「五唯」,第五輪學科評估的突破口
    3日,備受關注的第五輪學科評估來了——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印發《關於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宣布擬啟動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  在教育評價系統性改革的當下,此輪學科評估有哪些新特點、新要求?在破「五唯」方面又將有哪些具體舉措?
  • 職稱不再「唯論文」?手握520餘篇SCI的「網紅教授」鄭強有話說
    他作為網紅的一個重要標籤是——「論文等身」,他曾在公開場合說,平均每年發表SCI論文33篇,科研經費2300萬元,累計發表SCI論文520多篇。(詳見文末) 鄭強認為這份《徵求意見稿》的核心是「不唯」,即從根本上扭轉單一的學術評價方式。「過去我們沒有對科學和學術評價進行實時調整,而是完全依賴於一種標準,所以關鍵的問題不在於論文評價本身。」不唯不等於不講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