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pple Watch首個中文評測中,我們學到12件事

2020-12-06 雷鋒網

中文媒體很少有機會提前拿到蘋果新品。但這一次,距離 Apple Watch 開售還有半個月的時候,新浪發布了首個中文評測文章,並在微博頭條位置向所有用戶推介。

從這篇較為詳盡的評測中,我們抽出一些「不上手就不可能知道」的有趣內容:

1.看上去比實際小一點

新浪拿到的是 42 毫米的大號 Apple Watch,不鏽鋼表殼,米蘭尼斯錶帶。這款表售價 5288 元,剛好和 iPhone 6 一樣。作為對比,38 毫米版本售價 4888 元。相信很多人關心 Apple Watch 的尺寸選擇問題,擔心男生戴42毫米是不是太大,女生戴38毫米是不是太小。新浪上手體驗是,42毫米的版本看上去比實際小。

(Apple Watch)方形機身的每個邊角或零件結合處都被處理成了弧線,摸上去手感溫潤,並讓它看上去比實際小一點。

2.後背不咯手

很多人沒注意到,Apple Watch 的後背並不是平整的,它有一個圓形的凸起,就像 Lumia 920 的攝像頭一樣。這個模塊也用來進行吸附式充電。新浪稱,不用擔心佩戴不舒適的問題,Apple Watch 做得很好。

在實際佩戴之前,我曾擔心它凸起的後背會咯手,但用過之後發現完全沒有這種擔心的必要。氧化鋯本身是很硬的材質,因為處理得當,完全沒有生硬或冰冷的觸感。

3.戴在右手上,按鍵習慣也反過來

大部分人習慣左手戴表,Apple Watch 也是為大部分人設計的,兩個按鈕在機身右側。但如果你喜歡右手戴表的話,可以直接戴在右手上,也在設置中選擇「右手佩戴」使畫面翻轉,讓兩個按鈕轉到手背側而不是手臂側,只不過這時就變成數碼錶冠在下,側邊按鍵在上。

4.普通手錶的錶帶也能用

這是雷鋒網剛發現的秘密。儘管 Apple Watch 的錶帶接口是獨有的,通過一個卡扣上的凸起來安裝新錶帶。但已經有廠商推出了錶帶接口的適配器,安裝上這個適配器之後,就可以搭配普通手錶的標準錶帶(目測是 22mm)使用。等 Apple Watch 4月24日上市的時候,淘寶上應該已經有一大堆接口適配器出售了,不知道蘋果官方會不會推出。

5.點觸屏幕+數碼錶冠的操作方式需要適應

iPhone 上,所有操作都是通過觸摸來完成的。但在 Apple Watch 上,附加選項設置需要通過數碼錶冠來完成。習慣使用 iPhone 的人,恐怕要適應一下這個不太一樣的操作邏輯。

因為屏幕小,以前在iPhone上點屏幕就能完成的操作不得不被分解到數碼錶冠上一部分,用慣了iPhone需要一點適用時間,但不用太擔心,很快就能習慣。

6.震動觸感很奇妙,像心跳

可能也只有蘋果會在震動的效果上下功夫,因為在 Apple Watch 上震動是最主要的提醒方式,所以蘋果做了特別的設計,讓它震起來不像 iPhone 那般生硬,不會讓人覺得突兀,從而影響到手頭的工作。

Apple Watch會通過手錶震動提示信息,蘋果將其命名為「Taptic Engine」,這種線性致動器能夠產生觸覺反饋,與手機上的高頻振動電機完全不同。為了這些獨特的震動體驗,蘋果的工程師們曾在星戰電影的雷射劍或是鐘聲中採樣,之後將它們轉換成皮膚觸感。最終呈現在手錶上的體驗非常奇妙,根據提示的不同,感覺像有人輕輕拍了下自己的手腕,或是類似心跳的觸感。

7.掃「雲圖」配對,過程很絢麗

Apple Watch 怎麼與 iPhone 配對呢?不是掃碼,而是掃「雲圖」。這個……真沒想到。配對後,iPhone 上的數據會自動同步過來,無需手工操作。

很多人在升級iOS 8.2後開始想像如何打開那個手錶圖標開始掃二維碼配對——這隻猜對了一半。確實是掃碼配對,但實際過程更絢麗,第一次使用Apple Watch時候,開機會出現一個星雲形狀的圖案,之後開啟手機上的Apple Watch應用配對即可,這個和過程相當酷。之後需要幾分鐘讓Apple Watch開始同步iPhone上的數據,包括電話本、一部分相冊等等,基本不用自己幹預。

8.沒有睡眠監測功能

蘋果沒解釋具體原因,到考慮到 Apple Watch 18小時的續航,晚上必然是要充電的。

9.抬手看通知,很自然

Android Wear 手錶需要點擊一次才能看全通知內容,別小看這一次點擊,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Apple Watch 則不需要,抬手即可見。

Apple Watch可以接收iPhone上的通知,但為了不讓信息泛濫,應用中可單獨設置哪些應用通知被允許出現在手機上,當有新的通知到來,你會覺得自己的手腕被輕輕拍了一下,無需用手指去碰屏幕,抬起手腕就能看到它,這是個很自然的動作,也是科技產品本該有的使用方式。

10.Digital Touch是手錶間溝通的天才創意

和另一個 Apple Watch 用戶溝通時,不僅可以打電話或發簡訊,還可以發送 Digital Touch,它可以是一個塗鴉,也可以是自己的心跳律動。

想出Digital Touch創意的人是個天才。如果兩人都有Apple Watch,在頭像下方會出現一個手指的圖標,點擊進入之後,你可以在手錶上畫一個簡單的塗鴉發給對方,或者兩個手指發送自己的心跳,還可以一個手指戳屏幕,對方的手腕會有相應節奏的輕拍。這種交流方式獨一無二,體驗奇妙並似乎還摻雜一點曖昧的情緒,它可以直接促使更多Apple Watch成對成對的賣出。

11.摘下手錶就會啟動屏幕鎖

Apple Pay 沒正式入華,所以沒法測試這項功能,但對於很多人關心的安全問題,蘋果則想得非常周到。

談到支付,我想再多說一句安全相關問題,Apple Watch沒有Touch ID指紋識別功能,不過可以設置密碼,背後的傳感器會在摘下手錶時候啟動屏幕鎖,這個界面類似iPhone,沒有密碼無法進入。傳感器檢測的是脈搏,不用擔心「砍手」之類的問題…… 實測中我用一張紙插入手腕與手錶之間,會馬上啟動屏幕鎖。

12.省電模式能用3天

18小時的續航夠不夠用,是很多人擔心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要看你是否用它來記錄健身,因為健身應用開啟是最費電的時候,「同時開啟很多傳感器,平均一小時消耗20%的電力」。健身時候可以選擇關閉心率傳感器,達到省電效果。但 Apple Watch 還有全局的省電模式可以幫上大忙。

如果電力過低,Apple Watch會自動進入省電模式,此時全部傳感器關閉,屏幕一角上保留數字顯示時間,這是它最省電的運行模式,可以續航72小時左右。但此時的Apple Watch看時間要點按側面按鍵,並有一秒的延遲,使用體驗不算太好。

無線充電速度大約是70分鐘,充電過程會讓手錶略微有一點點溫度,但不會有發燙的感覺。

總結

第 6 條 Apple Watch 對震動的優化和第 10 條 Digital Touch 的創意,是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看完評測印象最深的地方。

如果你下定決心要買 Apple Watch 的話,別忘了 4 月 10 日下午 3 點到蘋果官網預定。

如果上面的文字你還是不想看的話,可以觀看蘋果拍攝的 Apple Watch 中文操作演示視頻,提前學會使用 Apple Watch。這一系列視頻總共 10 個,目前更新了 4 個。

查看更多用戶和媒體點評>>

附:Apple Watch 中文操作演示 1/10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看完Apple Watch首個評測之後你應該知道的12件事
    中文媒體很少有機會提前拿到蘋果新品。但這一次,距離 Apple Watch 開售還有半個月的時候,新浪發布了首個中文評測文章,並在微博頭條位置向所有用戶推介。
  • Apple Watch:成功的「時間機器」
    我想,它是一件成功的「時間機器」,一箭雙鵰——網際網路圈或科技新秀們不妨學學蘋果是如何向外界描述一件跨界的科技產品,以及這背後嚴謹的產品管理與期望值管理,又是如何為蘋果延續高市值神話創造時間窗口。所以,Apple Watch有兩種成功的含義,一種屬於重塑腕錶本身,一種屬於公司產品與市值管理的大局。
  • 三大安卓輸入法混輸評測
    自從移動網際網路全面崛起之後,各種如iPhone和iPad等無法用中文完全取代的英文詞彙不斷增加,於是乎,手機輸入法也漸漸地邁入"混輸"時代。  什麼是"混輸"?就是在無需切換到英文輸入法狀態下就能直接輸入英文常用詞彙。
  • 運動學解題三件事
    進入高中物理的第一件事,遇到的不是力,而是運動,而且是涉及到很多的計算,讓有同學覺得是在學習數學,所以,昨天聽到有一個學生在學到自由落體運動的時候和我說,感覺終於在學物理,而之前太像數學。在這個學生眼裡,自由落體運動大概就是研究砸到牛頓的那個蘋果,而這當然物理更濃一些,而之前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就是很多公式,然後就是很多計算。
  • 每日一句英譯英:You're the apple of my eye
    每日一句英譯英:You're the apple of my eye很多人學英語,總以為「英語字面只有用「中文意思」才能表達出來,所以總是,也只能是用中文學英語。比如:「英語字面」My nephew is just the apple of my eye就只能是「中文意思」(我不說出來)。只懂「英語字面」和「中文意思」絕對不能叫「學」並「學會」了英語。
  • watch out用英語怎麼說?
    把英語用起來學英語:watch out只是中文「當心」嗎?我們中國人既然花費十幾年去「學」一門語言(外語),要想學好它,要想對得起耗費了如此漫長的寶貴生命,學英語還是要學成一點所謂的「英語思維」習慣和能力的。
  • 關於Apple Watch: 蘋果沒有給出的「Why」
    問題中的回答。Ben Thompson有個很有意思的總結,Apple Watch: Asking Why and Saying No。如果回頭看Apple每次發布新產品的發布會,你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規律。
  • 美國高中的中文試卷,中國孩子被難倒?網友:我可能學了個假中文
    其實,外國人學中文也是一樣痛苦,他們的中文練習題,就連不少中國孩子都覺得繞,紛紛被難倒,大呼:「難道我學了個假中文?」據悉,這是一張出自美國公立高中的試卷,專門為中文期末考試準備,滿分為100,其中囊括了根據詞語寫同義詞、反義詞、造句子和作文四道題。
  • 多才多藝"趙喜娜"為何學中文、鬥強森?
    約翰·塞納:啊我必須用英文回答,我有四個兄弟,我們年齡非常接近,我今年41,我大哥45,然後是41、40、38、36,所以大家的年齡都非常接近,我們基本是從小打到大的,每天都在打,而且因為年齡太相近,沒有誰特別厲害,所以我有時候贏,有時候輸,對我來說這很重要,因為它教會了我失敗,教會我從失敗中學習,這次打輸了是因為什麼原因,那下次我就改變戰術
  • 閒魚長見識 Apple Watch 4原來是4個蘋果+1個表
    相信在閒魚交易平臺買東西有著被坑經歷的用戶不在少數,日前,買家李先生在名為「佳在峰中」的青島賣家手中購得一款二手Apple watch4但等李先生收到貨的時候卻發現僅收到四個蘋果和一塊普通手錶,但此時李先生已被賣家拉黑。
  • apple watch3和apple watch2有什麼區別? 兩者對比分析介紹
    apple watch3和apple watch2區別介紹:   apple watch3介紹:   顏色:白色,黑色,金色,灰色   產品尺寸   38mm:38.6*33.3*11.4mm   42mm:42.5*36.4*11.4mm   產品重量
  • 蘋果apple pay交易密碼輸錯6次被鎖定怎麼辦
    蘋果apple pay交易密碼輸錯6次被鎖定怎麼辦?中國銀行公布了apple pay正式入華時間的消息,現在又曝光了對apple pay進一步的解讀。  從曝光的資料上看,中行先解答了幾個比較常見的問題,比如Apple Pay支持綁定中行借記卡和信用卡,不包括單外幣的銀行卡。
  • 綠聯Apple Watch磁力充PK蘋果原裝
    比如小編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的Apple watch 磁力充配件,先來看看原裝Apple watch的磁力充電線長啥樣,唔……有沒有人覺得很像醫生的聽診器?第三輪 實用性蘋果原裝的磁力充電線就僅僅是一根給Apple watch充電的線,而綠聯的多功能Apple Watch磁力充不只是Apple watch的充電器,還是手錶、手機支架,以及手機、平板等設備的充電站,
  • 外國人學中文有多難?看看就知道了!
    中文難學這件事,被老外吐槽已經不是一天兩天——在許多語言裡,要拒絕一個人,可以說「等你先學好中文再來見我吧」。而聽不懂一個人所說的話,可以說「你在說什麼呢?聽著和中文似的」。以至於法語裡「c』estdu chinois」(這是中文吧)已經成為了固定用語,爵士歌手賽日·甘斯布還有一首歌,歌名就叫「女人啊,你簡直就像中文一樣」。
  • APPLE品牌的深度與寬度
    我們只能在通用詞前後加東西了,比如「金葵花」「青桔單車」,還有數字類的修飾詞,「六個核桃」、「三隻松鼠」、「熊貓不走」。在西方世界,和蘋果有關的故事非常多。1.牛頓的蘋果很多人以為,apple品牌故事是砸到牛頓頭上的那個蘋果,啟迪的牛頓去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然後牛頓咬了一口。
  • 天首達腦科學研究所 | 未來我們要做的三件事
    其實,現代文明中有很多問題根本就解決不了。我們現在的科學,面對釋迦摩尼佛,面對黃帝、老子等等,那都差的很遠。這個判斷,並不是我們簡單的隨便說說。當然了,對我來講,其實也是個旁觀者,因為學科學也好,學佛學也好,學中國傳統的東西也好,我們都是後來者。但是就研究的領域來看,我們科學還離原來古代這些文明的領域差的很遠。
  • 老外花式吐槽中文太難!像極了學英文時的我
    文/大叔愛吐槽 最近有中國網友發現Reddit網站下面名為「ChineseLanguage」的板塊簡直是個寶藏。因為裡面聚集了許多想要學中文的老外!
  • 爸媽不會英語,怎麼教小孩學英語呢?
    來看今天的內容~ 不建議盲目找老師 首先,給孩子找老師是很多家長為孩子學習英語付出最多的一件事。可是,如果盲目找老師,有時候不僅得不到想要的效果,還可能使孩子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 從星巴克貓爪杯我們能學到什麼?
    從星巴克貓爪杯我們能學到什麼?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小馬宋(ID:xiaomasong999),作者:小馬宋,獨立戰略營銷顧問,羅輯思維外腦這件事似乎沒那麼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