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通常有一個觸發事件(導火線),一旦觸發了第一次,以後觸發抑鬱的事件會變得越來越微小,甚至幾乎完全不需要任何觸發。到了這個階段,需要注意的是抑鬱不同於悲傷,兩者的狀態相似,但抑鬱會有如下特點:
1、無感:抑鬱者無法擺脫絕望感覺,對周遭的事物不感興趣;就連日常活動也感到不知所措。
專家指出其實只有極少數患者達到疾病上線,而大多數焦慮症只是腦內腦電波紊亂,及時使用大腦生物反饋,它屬於物理療法,能夠精準採集腦電波,促進腦電波波段穩定有助於減輕工作壓力,緩和疲勞的症狀、鎮靜和抗焦慮、睡眠修復營養。
2、無明確起點:長期抑鬱者通常無法確定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無法擺脫傷心,或無來由地感到絕望。抑鬱家族基因影響高達80%,家族裡都有抑鬱一般'易感',基因與環境的雙重影響,會刺激抑鬱發生。
3、活力:悲傷的反面是快樂,而抑鬱的反面是活力。許多抑鬱是嚴重疲憊導致的,抑鬱與悲傷的最大不同在於大腦所扮演的角色,悲傷有客觀原因,而抑鬱是起於大腦的支配。一旦有意識的覺察與堅定不移的企圖心,就不再受大腦支配,就可以在面對外在世界時擁有內外一致的情緒與反應。
醫學認為人的抑鬱大腦腦電波頻率有關,腦電波的狀態通常會導致人體身體及精神狀態的不同,所以使用大腦生物反饋調整大腦的α、β、θ波十分重要。對學習和記憶力還有睡眠都有影響。大腦的腦電波頻率過高或過低,很容易發生抑鬱情緒,神經紊亂。
在使用藥物或者自我調理的情況下,可以先嘗試物理治療大腦生物反饋輔助進行解決失眠問題,這也是許多三甲醫院在臨床使用的一種物理治療手段。
大腦生物反饋是通過採集腦電波信號,將正在訓練腦電波以動畫的方式形象、實時的展示給患者,並進行全程提示、增強,使異常腦電波逐步恢復到正常範圍。同藥物相比,不但更有效,而且無副作用,訓練過程輕鬆無痛苦。可以有效緩解抑鬱情緒,提高睡眠質量。
導致抑鬱的三個罪魁禍首
1、外在原因:外在事會讓人感到抑鬱,今年疫情原因導致很多人下崗或者收入微薄,從而感到焦慮或抑鬱。如果讓自己長時間承受壓力,就會感到抑鬱。長期的壓力可能來自無趣的工作、長時間寂寞、與社會隔離等。某種程度來說,抑鬱的人會經常回應惡劣情況。
2、反應:單靠外在原因不足以導致抑鬱,除非以特定的方式做出回應。抑鬱的人如果出現下列反應,就表示他們的生活出問題了: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
3、長期鬱悶:當面對來自外在世界新壓力時,原先的反應會強化下一個反應。當抑鬱成了習慣,就不再需要任何外在觸媒,一切似乎都蒙上了灰色的薄膜。這種被打敗的狀態,代表大腦已經形成了固定路徑。當抑鬱反應被內化後,就像悶燒的煤炭一樣,稍微攪動就會燃起熊熊火焰。抑鬱反應一旦建立,連好消息也會感到悲傷,因為他們被困在抑鬱的習慣裡了。
如果行為能幫你擺脫抑鬱,我們可以合理地假設,行為也可以讓你走入抑鬱。戰勝抑鬱症的方法就是怎樣走出抑鬱症,莫被疫情嚇倒。有時抑鬱症就像一層迷霧,令人難以掌握,但迷霧終究會消散。只要踏上尋找真實自我的道路,就會走入光明。因此專家建議抑鬱者一定要多多運動,接觸新鮮環境,讓自己動起來,分散你的注意力,關節好的人可以爬樓梯,做一點重量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