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這個9月,又有2位院士走了

2020-09-27 湖北日報

據光明日報報導,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戴元本,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此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新時,因病醫治無效,於當地時間2020年9月24日14時在美國逝世,享年86歲。


戴元本院士



戴元本, 1928年7月生於江蘇南京。195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1961年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中國高能物理學會理事長。


1980年,在美國與楊振寧等合影(右三為戴元本)


戴元本主要從事量子場論和粒子物理理論方面的研究,並在奇異位勢和非定域位勢的瑞奇極點理論、層子模型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965年,戴元本一家三口


戴元本一生勤奮,耄耋之年時仍堅持科研學習、堅持研讀論文,在70歲之後還撰寫發表了三十餘篇學術論文,甚至在80歲時還在世界一流期刊發表專業論文。他的學生感慨:「戴先生淡泊名利的胸懷,樂觀曠達的性格,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科學的執著的追求精神,值得我們一輩子學習。」



張新時院士



張新時,1934年6月30日出生於河南開封。1955年畢業於北京林學院,1985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張新時是我國數量植被生態學和國際信息生態學的開創者,他主持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植被數量開放實驗室,將我國的生態學研究帶入了一個數位化的新階段。



張新時長期從事植被生態學研究,揭示了我國荒漠區植被地帶性分布規律等,對現代生態學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他不僅醉心研究,還非常重視科普工作,由他策劃並指導的科教片《西藏的高山植物》,曾獲貝爾格勒國際大眾科教片金獎。


在幾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張新時幾乎踏遍了我國主要的林區和牧區,他一直呼籲用科學的方法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守護大自然的綠色之美,其實也是守住人類的生存底線。」這是他的研究理念,更是他畢生的追求。


今年以來,已有28位兩院院士去世


院士遠去,榮光永存。回顧2020年已度過的這9個月,已有28位院士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逝世。


3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測量學家、教育家寧津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李道增,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周俊,中國工程院院士、骨科專家盧世璧4人逝世。


4月,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化纖領域奠基人鬱銘芳逝世。


5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化學家張乾二,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物理學家萬衛星相繼逝世。


6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陳肇元,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殖內分泌專家肖
碧蓮逝世。


7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專家許其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童秉綱,中國科學院院士、病毒學家曾毅,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理與地貌學家李吉均,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水電工程專家鄭守仁先後逝世。


8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腐蝕科學與電化學專家曹楚南逝世。


9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陳定昌,中國工程院院士、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李東英,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生態學家張新時,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戴元本逝世。



來源:光明日報、澎湃新聞

編發:黃偉

相關焦點

  • 悲痛!原來,2020年中國損失了25名「兩院院士」
    文丨快樂天使 審丨安瀾2020年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各國內部都不斷發生一些令人憂心忡忡事情,在這一年裡,中國「送別」的兩院院士也達到了25位。據光明日報報導:就在9月7日的這天,又一沉痛消息襲來,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定昌,一名偉大的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於9月7日在北京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83歲。
  • 悲痛!老一輩科學家接連走了三位,都是中國科研股肱之臣
    7月才不過半,科技界卻接連迎來悲痛的消息:三位老一輩科學家接連過世,每一位都曾為中國科研立過不世之功!2020年7月7日,王老於廣東長辭人間,享年87歲!關於王老,他的這三句話是一定要被後世永世銘記:我這一生,能為中國人民最需要的,最輝煌的事業做出貢獻,我覺得太有意義了!
  • 院士蔣亦元逝世,中國今年已痛失9位院士,近2天3位大師離世
    延伸閱讀:中國今年已痛失9位院士 近2天3位大師離世大師遠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周同惠,因病於2020年2月23日在北京友誼醫院逝世,享年95歲。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公路工程領域著名專家,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沙慶林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2月23日20時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兩天內,共和國痛失三位兩院院士。2月14日和15日,也先後有兩院院士離去。
  • 5天3位院士離世……
    悲痛!又有3位院士離世……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李東英逝世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生態學家張新時院士逝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新時,因病醫治無效,於當地時間2020年9月24日14時在美國逝世,享年86歲。
  • 又有9位AI領軍人物入圍,這份名單院士雲集
    2020年度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會士增選公示期已結束,今年又有9位人工智慧領軍人物當選為會士。截至目前,學會會士人數已達到83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佔比超過了1/3。成功當選的會士中,既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得主,還有IEEE、ACM、AAAI的會員。在這個智能科學技術領域的國家級學會中,有近80%的會士來自中國高校,當選者累計有66位。
  • 2020年以來,我們送走了9位院士
    「韶光易逝,勸君惜取少年時」,孫儒泳院士在高中生物教材上的寄語言猶在耳;段氏伽瑪刀的受益者,感念著段正澄院士的艱辛付出;神經藥理學的學子們手捧教材,正沿著池志強院士的教導前行……而這些院士們,已經在2020年遠去。
  • 中科院新增61名院士:16位外籍、2位諾貝爾獎
    11月28日,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公布結果。其中,今年共產生中科院院士61人,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4.1歲,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及其以下的佔91.8%。
  •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部級二等獎3項,獲何梁何利創新獎,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5項,發表論文240餘篇,培養博士後9名、博士30名。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並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榮譽,團隊入選教育部「長航時無人機關鍵技術」創新團隊、國防科技工業十大創新團隊。
  • 原來,2020年中國損失了25名「兩院院士」
    文丨快樂天使 審丨安瀾2020年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各國內部都不斷發生一些令人憂心忡忡事情,在這一年裡,中國「送別」的兩院院士也達到了25位。據光明日報報導:就在9月7日的這天,又一沉痛消息襲來,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定昌,一名偉大的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於9月7日在北京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83歲。
  • 86歲著名生態學家張新時逝世:9月已有3位兩院院士離世
    9月26日,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官網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生態學家、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新時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25日5點10分在美國逝世,享年86歲。
  • 北鬥建好了,許其鳳院士卻走了!今年我國已痛失19位院士……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導航與空天目標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許其鳳,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2日在京逝世,享年84歲。在軍隊工作的人許其鳳,1936年1月出生,天津人。1958年從解放軍測繪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開始從事衛星大地測量工作。20世紀80年代,衛星定位技術是只被少數發達國家掌握的高級技術,也是確定大國地位的重要標誌。
  • 7位中科院院士疾呼:保護「發現之地」兵馬司9號院
    門楣上掛著一條橫幅,上寫「中國地質調查所舊址———兵馬司9號專題展」。大門裡面,一塊長約5米,高約1米的方碑上寫著「兵馬司9號」5個大字。方碑後面牆壁上貼著當年地質調查所辦公樓的巨照。兩邊有三十餘幅紅底白字的展示牌,用圖片和文字分別從建築碑刻、組織機構傳承、著名學者、科研成果和院落現狀等5個方面來介紹兵馬司9號的歷史變遷。
  • 今年,已有30位院士離開了我們……
    今年以來我國已痛失30位兩院院士,包括16位中國科學院院士、1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定昌9月7日,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定昌逝世,享年83歲。他認為在關鍵核心技術、途徑、方法的創新上,必須站在時代前沿,「二十年前走得不對,二十年後就沒有結果。」
  • 今天,又有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走進仙居,對接推動綠色農業產業發展!
    11月29   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50餘位專家、博士來仙居參會,共同探討農業綠色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探索未來農業綠色發展之路,助力台州現代農業發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有仙氣、有仙水、有仙果、有仙蘊,是中國山水畫城市,被譽為「仙人居住的地方」。
  • 中國「兩院院士」五成有官員背景 山東籍院士約90位
    原標題:中國「兩院院士」男性超九成2013年9月10日,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張曙光涉嫌受賄4700餘萬元一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受審,這位曾被稱為「高鐵第一人」的副總工程師當庭認罪,並稱索賄2300萬元系參評院士「需要花錢」。
  • 兩天內,中國痛失三位院士!
    兩天時間內,中國痛失三位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蔣亦元逝世享年92歲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農業大學教授蔣亦元,因病於2020年2月24日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2歲。蔣亦元,1928年11月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
  • 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曾融生院士逝世,10月已送別4位院士
    曾融生還發現1974年5月雲南昭通大地震的多重性,從而對大地震的破裂過程有了新的認識。曾融生在1984年出版《固體地球物理學導論》,系統論述了地球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他和合作者根據華北地震測深的資料,發現地幔頂部另有一個界面,它和莫霍界面同為調整薄層。曾融生曾深入研究唐山和華北盆地以及唐山震源區的深部構造,提出張性盆地和盆地中震源的統一動力學模式。
  • 武漢大學這個論壇真高端,來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多名院士!
    1月7日-8日,學校舉行第一屆索維奇國際分子科學論壇,包括2位諾貝爾獎得主、多名國內外院士及傑青在內的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珞珈山,交流和探討分子科學與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成果。、《美國化學會志》主編彼得·史唐(Peter Stang)教授,《德國應用化學》主編納威·康普頓(Neville Compton)教授,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院士,湖南大學副校長譚蔚泓院士,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香港大學任詠華院士,華東理工大學
  • 9位院士「家鄉行」 為臨安未來建言獻策
    10月27日-30日,2020年「杭州院士家鄉行」活動走進臨安。潘雲鶴、汪集暘、董石麟、邱愛慈、朱位秋、都有為、黃荷鳳、戴民漢、楊樹鋒等9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應邀來臨考察。據悉,兩院院士是科學家中學術水平最高、科研資源最集聚的群體,此次來臨考察的9位院士,他們代表了國內人工智慧、高功率脈衝技術和強流電子束加速器、非線性隨機動力學與控制研究、磁學與磁性材料等眾多科研領域的頂尖水平
  • 2020年離世的12位中國院士,他們的偉大事跡,讓人感動和淚崩
    中國的院士們,是一群高知識分子、高科技人才,值得我們欽佩和敬仰。他們,是國家的脊梁。但不幸的是,今年已經有30幾位院士去世。由於篇幅有限,我就選了12位院士,給大家介紹一下。他們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研究和奉獻,甚至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