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生活在低海拔地區兒童發育更好

2020-09-14 圖說科學


研究機構: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

研究發表日期:2020年

概要:平均而言,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兒童比處於低海拔地區的同齡人發育遲緩,並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持續存在,這表明需要針對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兒童量身定製營養幹預措施。

根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和阿迪斯阿貝巴大學的研究人員所做的一項新研究,即使居住在&34;中的兒童,在較高的高度居住也會導致發育遲緩。這項研究提供了關於海拔與營養不良之間關係的新見解,以及為確保針對高海拔環境而適當地制定政策幹預措施所需的額外努力。

&34;,IFPRI高級研究員和該研究的合著者Kalle Hirvonen說。

&34;

這項由Hirvonen和阿迪斯阿貝巴大學副教授Kaleab Baye共同撰寫的&34;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兒科雜誌上。該研究分析了來自59個國家的950,000多名兒童的年齡高度數據。這些數據是通過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資助的&34;(AReNA)項目收集的。

如果孩子是由受過良好教育的母親所生,具有良好的醫療服務覆蓋範圍和較高的生活條件,則被分類為生活在理想家庭環境中。對增長率的全球追蹤是基於這樣一個假設,即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兒童具有相同的增長潛力,而與遺傳構成或地理位置無關。

&34; 研究進一步表明,這些估計的增長赤字不太可能是由於不良飲食和疾病等常見風險因素造成的。

研究表明,海拔高度的影響在圍產期最為明顯,即出生前和出生後的時間。&34;赫沃寧。

有證據表明,在高海拔地區居住多代可能會導致某些遺傳適應,但這些發現並不適用於只有幾代高海拔血統的女性。巴耶說:&34;

Hirvonen和Baye得出結論,不應調整WHO的兒童生長標準,因為在高海拔地區生長緩慢可能不是生理適應的結果。相反,他們呼籲在管理高海拔地區的妊娠時給予更多關注並提供醫療保健指導。

&34;貝葉說。


來點不一樣的資訊,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關注最新科學發展

相關焦點

  • 麻省理工多年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
    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展的最佳方式不是依靠閱讀,而是更多地來自親子遊戲!  長期以來,我們都存在誤解,總是認為閱讀可以提高兒童的詞彙量,培養良好的習慣。但是,這對於年齡還很小的孩子來說,這種方式並不適合,如果一味地逼他們閱讀,只會達到不好的效果。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推翻了這一傳統觀念,研究結果證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遊戲對孩子大腦的良好發展至關重要。
  • 哈佛研究:右腦是兒童大腦發育的重點,但接近80%的家長弄錯了
    雖然很多家長都關注著孩子的腦發育,但哈佛研究表明:接近80%的家長都在做無用功。這又是為何呢? 哈佛大學:右腦是兒童大腦發育的重點,但接近80%的家長弄錯了 有科學研究表明,嬰兒在出生時,已經擁有了龐大數量的神經元,大約是1000億到2000億之間,這個數量遠遠超過了畢生所需要的數量。
  • 生長發育落後的兒童怎麼辦?
    上一周昆明市延安醫院兒科楊濤副主任講了什麼是兒童的生長發育落後,這一期他繼續給大家再講一講,生長發育落後的兒童怎麼辦?  早發現  兒童在骨骺閉合以前,身材都可以正常的發育和增長。對於生長發育落後的兒童,提倡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那麼孩子長得高不高不取決於他的年齡,而取決於他的骨齡,那麼我們可以給孩子的左手拍一個x光片,看看他的成長的潛力。
  • 發育生物學研究的國家需求
    這些都迫使我們加快了解生殖與發育生命現象的本質,以更好地解決、預防人類的生殖健康問題和提高人口素質。一、人類對避孕節育的現實需求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目前人口的增長速度較為穩定,每年的人口絕對增長量還維持在高水平。
  • 心理扶貧:從「外援」走向「內源」——面向貧困地區兒童的心理幫扶
    雷曉梅等人對陝西關中貧困地區927例兒童的調查研究發現,兒童的生活質量受到地域差異、父母婚姻狀況、家庭經濟條件、母親文化程度和不同家庭類型的影響;鄉鎮居住地,父母分居、離異或喪偶,家庭貧困,重組家庭是兒童主觀生活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這一結果與我國常模存在一定差異,體現了不同貧困地區兒童教育與心理需求的差異性。
  • 研究表明特殊的音樂可以顯著改善早產兒的神經系統發育
    而早產可能影響嬰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嬰兒最終可能出現神經發育障礙,導致學習困難等。一項令人興奮的新研究表明, 特殊編曲的音樂有助於改善早產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從而產生類似於足月嬰兒的神經發育。研究人員首先調查哪種特殊的聲音和樂器最適合早產兒。據推測,平靜和舒緩的聲音最適合否定早產的壓力體驗。
  • 兒童期抑鬱可能會影響青春期的大腦發育
    2016年1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針對青少年的長達11年的追蹤調查顯示:兒童時期的抑鬱症會導致青春期大腦中灰質的發育受阻。"這一結果表明兒童時期的抑鬱症狀對大腦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的影響",該文章的第一作者,來自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心理系醫生Joan L. Luby說道:"基於以上結果,我們不能再對兒童的抑鬱症狀熟視無睹或不加幹預了"。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JAMA Psychiatry》雜誌上。
  • 數字裝置不利兒童大腦發育 下一代人智商恐比父母更低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是的,今天的少年和兒童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智商比上一代更低的世代我們能確定的是,兒童使用屏幕的時間對智商有很大的影響,很多研究顯示,當孩子看電視或玩電子遊戲的時間增加的時候
  • 發育生物學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如今這些數據可供任何人免費使用,將成為更好地了解健康細胞發育和致病基因突變的重要資源。」 威康基金會遺傳學與分子科學業務經理Katrina Gold博士說,「我們的免疫系統在協助保護我們免受疾病侵害方面至關重要,但是我們對免疫細胞在早期胚胎中的產生和功能知之甚少。這項研究非常重要,它為未來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這可能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與早期免疫系統有關的疾病,比如兒童白血病。
  • 臺將可提煉抗癌藥的紅豆杉成功移植低海拔地區
    中新社香港一月二十八日電臺北消息:臺灣「農委會」成功突破培植技術,可將臺灣紅豆杉移往中低海拔地區種植,而且成長速度相當快,栽培四年後就可收割枝葉,提煉紫杉醇製成抗癌藥。  紅豆杉針葉中含有抗癌有效成分紫杉醇,極具開發價值。從一九九三年起,臺灣「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開始執行這項研究計劃,主要透過枝葉採集及扦插繁殖方式培育紅豆杉。
  • 8歲兒童智商發育標準
    兒童智商發育標註 6一7歲能從1數到100,知道雙數和單數及其規律,能運算簡單的加減法;能進行觀察、記錄、分類;明白更多生命演變的事例;懂得使用更複雜的地圖;懂得很多人生活在一起形成一個社區。
  • 巴塞隆納全球健康研究所:環境暴露因素影響兒童發育
    西媒稱,在生命的最初幾年,生活在空氣汙染較重和人口密度較高的環境中可能會導致身體質量指數(身高體重指數)上升,而綠化空間多樣且平衡的城市規劃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據埃菲社巴塞隆納10月26日報導,以上是西班牙巴塞隆納全球健康研究所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這項研究基於加泰隆尼亞城市區域近8萬名兒童的數據,首次分析了多種城市環境暴露因素與身體質量指數增長軌跡之間的關係。
  • 研究顯示:青藏高原中部地區曾為溫暖溼潤低地
    【科技前沿】  研究顯示青藏高原中部地區曾為溫暖溼潤低地重建青藏高原地質歷史新添獨立證據  光明日報北京4月18日電(記者齊芳)日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吳飛翔團隊在學術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論文,通過對特定的魚類化石及其伴生植物化石的研究,推測青藏高原中部地區在距今約2600萬年至2400萬年前,曾是溫暖溼潤的低地。這一成果為重建青藏高原的地質歷史新添了獨立證據。
  • Cell子刊:這種專吃細菌的病毒,有望治療兒童發育遲緩
    Maurice等人題為:Bacteriophages Isolated from Stunted Children Can Regulate Gut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an AgeSpecific Manner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表明兒童腸道內發現的噬菌體能與兒童發育遲緩有關,並且能夠幫助治療兒童發育遲緩。
  • 兒童發育期間維持健康和疾病發展的腸道微生物群
    圖1. 影響兒童期微生物群發育的因素.  為簡單起見,該圖代表了健康足月母乳餵養嬰兒最常見的優勢類群,以及可能導致優勢類群改變的兒童期事件或暴露事件。對成人腸道微生物群和整個兒童期發育中微生物群的比較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存在一個時間進程。嬰兒期的微生物群不如成年期多樣且不穩定。嬰兒的微生物群取決於許多因素——分娩方式、乳汁消耗、藥物暴露和環境。斷奶標誌著飲食的顯著改變,此後變形菌的數量大大減少。在兒童期,多樣性增加,穩定性也增加。
  • 兒童發育遲緩 需要做哪些專項檢查?
    5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現患率約為1%-3%,美國兒科學會(AAP)近些年調查顯示發生率為12%-16%,其發生除與遺傳、圍產期等生物因素有關外,與兒童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也密切相關。因此家長在兒童發育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兒童的生長發育情況,如智力﹑身高﹑體重﹑第二性徵等,並定期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做健康檢查。
  • 中國兒童標準腦結構發育圖譜
    該文章採用328例6至12歲中國兒童的高質量磁共振腦影像數據,繪製出精細年齡分段下的「中國兒童標準腦結構發育圖譜」,為研究我國兒童群體的正常腦發育和異常腦發育(如自閉症、兒童多動症等)提供了重要基礎性工具(Zhao, et al., 2019)。人類的腦結構形態千差萬別。
  • 研究發現常打孩子影響兒童智商發育
    近日國外有研究發現,體罰有可能阻礙孩童智商發展。專家建議,在任何情況下,孩子都打不得。  中國有俗話「不打不成器」、「黃荊棍下出好人」,說的都是棍棒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小的時候不懂事,只有打屁股、挨棍子才能讓他們長點記性。  而近日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打孩童屁股或是其他的體罰方式,可能阻礙孩童智商發展。
  • Neurology:阿茲海默症相關基因影響兒童大腦的早期發育
    導語:最新研究發現,與阿茲海默症發病相關的一種基因的突變能夠影響兒童的大腦發育,攜帶該突變基因的患者在三歲左右就會表現出大腦發育障礙以及認知能力受損的症狀
  • 新研究表明含有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家具可能會導致兒童生病
    據外媒BGR報導,你可能不會認為像沙發這樣的家具會給你或你的家人帶來風險,但杜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提出了這種可能性。該研究的重點是居住在家中的兒童。這些家庭中往往有含有特定化合物的家具,研究結果有點令人不安。這項研究是在今年於華盛頓特區舉行的年度美國科學促進會會議上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