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Nature》子刊:更快,更便宜的雙光子激發近紅外發射材料

2020-09-22 高分子科學前沿

有機近紅外(NIR)吸收和發射材料已在生物成像、光熱療法、藥物釋放、夜視技術和先進光電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原因很簡單,與可見光相比,近紅外光具有優異的光學穿透力,較小的光損傷,光散射更低。為了製備近紅外吸收或發射材料,通常採用幾種方法來調節這些材料的能隙。它們涉及不飽和分子中π-共軛長度的延長,金屬中心引入配位化合物,以及分子材料中電子供體和受體單元的結合。此外,雙光子吸收(TPA)材料通過同時吸收兩個光子,能夠將激發波長從可見光轉換到NIR區域。這種特性為近紅外吸收材料的製備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雙光子激發的近紅外發射材料具有固有的多功能性,是細胞成像、光動力療法、微加工和光學數據存儲的理想候選材料。因此,探索有效的設計策略,以及新的雙光子激發近紅外發射材料的開發,是材料科學的一個誘人的目標。

最近,美國西北大學J. Fraser Stoddart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Two-photon excited deep-red and near-infrared emissive organic co-crystals」的文章,採用一種簡便、低成本的超分子方法合成了雙光子激發的近紅外發射共晶材料。僅僅使用兩個分子,一個基於萘二醯亞胺的三角形大環(NDI-Δ)和六苯並苯(COR)選擇性地形成兩個共晶體。三角型共晶發射深紅色螢光,四邊形共晶體呈現深紅色和以668nm為中心的近紅外發射,與前體相比,紅移162nm。得益於分子間的電荷轉移相互作用,這兩種共晶體比它們各自的組分具有更高的雙光子吸收截面。它們的雙光子吸收帶延伸到電磁光譜的NIR-II區域。四邊形共晶體是一種獨特的材料,同時具有雙光子吸收和近紅外發射。這種共晶策略對於未來更先進光學材料的設計和合成具有相當大的前景。

圖文導讀

1.共晶的生長與結構

圖1:NDI-Δ、COR、CNC-T、CNC-Q晶體工程。a NDI-Δ的固態結構。C淺藍色,N深藍色,O紅色。b COR的固態結構。C粉紅色。c NDI-Δ晶體的螢光顯微鏡圖像,表明其呈現1D形態並發射綠色螢光。d COR晶體螢光顯微鏡圖像,顯示1D形態和綠色螢光。e CNC-T螢光顯微圖像,呈獨特的三角形形態和紅色螢光。f CNC-Q螢光顯微圖像,呈四邊形,呈紅色螢光。

COR是具有良好光電特性的芳香族電子供體,具有與電子受體相互作用的強大能力。由於COR的尺寸比NDI-Δ空腔大,COR只能通過[π··π]相互作用與NDI-Δ的外表面相互作用。這種堆積方式將增加整個超結構中的[π···π]重疊,豐富了共晶體的潛在光電特性。因此,COR被用來與接受NDI-Δ分子的電子形成共晶。由於分子間電荷轉移相互作用,電子受體NDI-Δ和COR供體選擇性地形成兩種COR-NDI-Δ共晶體(CNC),其中一個具有獨特的三角形形態,另一個具有四邊形。根據其形態特徵,分別命名為CNC-T和CNC-Q。

在CNC-T中,COR和NDI-Δ的供體-受體對通過兩個相鄰的NDI-Δ分子中的芳香氫和羰基氧原子之間的[C−H···O]氫鍵堆積在一維柱狀結構中。這些1D柱通過環己醇氫原子與相鄰NDI-Δ分子中的NDI平面之間的[C−H···π]相互作用堆積到a−b平面中。2D層沿c軸緊密堆積,形成有序的三維(3D)陣列。

圖2:CNC-T的固態超結構。a COR和NDI-Δ之間的面對面堆積。b兩個相鄰的NDI-Δ分子通過[C–H···O]氫鍵連接。c由內NDI-Δ納米管和外COR分子組成的1D柱狀結構。d沿c軸逐層堆積的CNC-T固態超結構。

相比之下,CNC-Q的供體-受體化學計量比為1:1,在三斜P1空間群中結晶。隨著供體-受體比率的變化,相比於CNC-T,CNC-Q中NDI-Δ分子被多一個COR分子包圍。通過比較這兩種共晶體,可以得出如下結論:(i)即使在不同的溶劑中,NDI-Δ和COR更傾向於採用電荷轉移相互作用驅動的面對面堆積,(ii)NDI-Δ易於組裝成由多個[C−H···O]氫鍵支撐的一維超分子陣列,以及(iii)供體-受體化學計量的改變導致了固態超結構和形態的巨大差異。

圖3:CNC-Q的固態超結構。a NDI-Δ和COR分子採用面對面堆積。b [C–H···O]氫鍵涉及兩個相鄰的NDI-Δ分子。c由內NDI-Δ納米管和外COR分子組成的1D柱狀結構。d沿c軸逐層堆積的CNC-Q固態超結構。

2.共晶的光物理性質

CNC-T的吸收範圍從240到596 nm,與單個NDI-Δ和COR晶體相比,由於共晶體中的分子間電荷轉移相互作用,CNC-T具有明顯的紅移。相比之下,CNC-Q的吸收帶延伸到617nm,與CNC-T相比紅移了21 nm,這可能是由於CNC-Q的固態超結構中比CNC-T更有效的供體-受體[π···π]重疊。

圖4:固態光譜表徵。NDI-Δ、CNC-Q、CNC-T和COR的a UV-Vis吸收光譜和b螢光光譜。

與單個分子晶體相比,兩個共晶體顯示出紅移發射。CNC-T顯示深紅色螢光,峰值在638 nm,而CNC-Q顯示深紅色和近紅外螢光,最大發射波長為668 nm,與COR晶體相比,紅移162 nm。CNC-T和CNC-Q的固態發光量子產率(PLQY)分別為0.9%和2.2%,與單個組分晶體的相當。

雙光子吸收(TPA)是一種三階非線性光學過程,它發生在高強度雷射照射下。在700至1000 nm的雷射照射下,CNC-T和CNC-Q的上轉換發射在紅色探測通道(探測區域:550–650 nm)中收集,它們的螢光強度與雷射功率的平方成線性關係。

圖5:上轉換螢光強度與激發功率的關係。a在740 nm激發的NDI-Δ,b740 nm激發的COR,c 1000 nm激發的CNC-T和d 1000 nm激發的CNC-Q,上轉換螢光強度與激發雷射功率的平方成線性關係。

雙光子激發光譜表明,NDI-Δ和COR晶體在700 nm處顯示出最強的上轉換螢光。但是CNC-T和CNC-Q的雙光子激發光譜形狀相似,峰值集中在980nm。這表明,與單個分子晶體相比,共結晶導致了TPA光譜的紅移。

圖6:上轉換螢光強度的激發波長依賴關係。a NDI-Δ、b COR、c CNC-T和d CNC-Q的雙光子激發光譜。

亮點小結

作者應用超分子方法設計了基於NDI-Δ和COR共結晶的雙光子激發深紅色和近紅外發射材料,通過控制溶劑性質和供體-受體化學計量,得到了CNC-T和CNC-Q兩種電荷轉移共晶體。CNC-Q分子間電荷轉移相互作用增強,能帶寬度變窄,因此CNC-Q呈現深紅色,近紅外發射集中在668nm,而CNC-T則發射深紅色螢光,峰值在638nm。由於分子間的電荷轉移相互作用,共晶體的TPA性能比單個分子晶體的TPA性能有所提高。CNC-T和CNC-Q共晶體不僅在NIR-II區出現紅移TPA光譜,而且具有較大的TPA截面。共結晶策略具有非共價合成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它為具有多光子吸收和可調發射特性的先進智能材料提供了一種簡便的模塊化方法。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431-7

作者:Yet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周涵、範同祥《PNAS》:薄膜一貼,從此降溫不用電!

系統報導:加拿大最年輕的兩院院士陳忠偉團隊能源領域成果集錦

相關焦點

  • 雙光子顯微鏡30年:當螢光分子遇見飛秒雷射
    但是,共聚焦一般使用單模光纖耦合雷射器,通過單光子激發螢光,而雙光子使用飛秒雷射器,通過幾乎同時吸收兩個長波光子激發螢光。下面是兩種技術的對比圖。雙光子激發螢光的主要優勢:雙光子比共聚焦使用的更長的波長,所以對組織的損傷更小且穿透更深。共聚焦的成像深度一般為100微米,雙光子則能達到250到500微米,甚至超過1毫米。
  • 北航張俊英教授:基於雙光子激發的近紅外光響應型核殼結構WO3/CdS的太陽光光催化性能
    目前,得到近紅外吸收的手段主要包括開發窄帶隙半導體,在寬帶隙半導體引入缺陷或者摻雜元素產生中間能級[1],利用一些金屬和個別半導體材料的等離子體共振效應[2],以及與光敏劑複合。但是,如何在得到近紅外光響應的前提下,同時保證高的催化效率,還需要更加系統的研究。納米結構的氧化鎢(WOx≤3)作為一種功能半導體材料在物理化學等各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 「自適應雙光子激發光聲顯微成像設備」順利通過現場技術測試
    什麼是雙光子激發是使量子點連續吸收兩個光子的能量達到激發態,這樣可以使用波長較長的近紅外或紅外光來激發,減少散射光導致的能量損失。在波長為900nm的激發光激發下,透過表皮可以清晰地觀察到量子點標記的毛細血管,而利用螢光素標記的對比圖像清晰度則差很多。
  • :專為ONOO-體內成像而定製的可激活雙光子近紅外螢光探針
    為此,湖北大學毛志強等人精心設計了一種可激活的雙光子近紅外螢光探針DHQ-RD-PN,用於腫瘤中過氧亞硝酸根的活體成像。 本文要點:1)此探針在體外對過氧亞硝酸根的響應增加了近紅外發射,從而確保該探針在細胞內和體內都能檢測到ONOO-。
  • 雙鈣鈦礦近紅外發射材料
    導讀:本文製備了Bi3+-Ln3+共摻的Cs2AgInCl6雙鈣鈦礦近紅外發射材料。通過設計共摻系統實現了修改基質的吸收光譜和發射光譜的意圖。這種策略可能會引領未來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在光纖通信、近紅外LED和近紅外傳感器等領域的應用。
  • 雙光子顯微鏡知多少
    雙光子顯微鏡的基本原理是:在高光子密度的情況下,螢光分子可以同時吸收 2 個長波長的光子,在經過一個很短的所謂激發態壽命的時間後,發射出一個波長較短的光子;其效果和使用一個波長為長波長一半的光子去激發螢光分子是相同的。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諾貝爾官網資料中舉的一個例子是,某位消費者發現她想買的手錶在另一家商店便宜100瑞士克朗。如果這隻手錶售價1000克朗,她會選擇去價錢便宜的商店購買;如果手錶售價10000克朗則不會,即使同樣能省下100克朗。行為經濟學對此給出的解釋是,消費者更關注省下的錢在總花銷中的佔比,而非實際省下的錢。【生平】●1945年,塞勒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
  • 發光學報 | 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
    在眾多的近紅外二區螢光納米材料中,稀土發光納米材料因具有化學穩定性和光穩定性好、發射帶窄、發光顏色和壽命可調等優點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張洪傑院士和王櫻蕙副研究員團隊在《發光學報》上發表了題為「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的綜述文章。
  • Energy;諾獎得主Stoddart再出新作丨頂刊日報20200916
    3) 與天然水響應材料相比,這些簡約的肽晶體在組成上要簡單得多,這裡提供的見解可以更普遍地應用於高能分子致動器的設計Nature Commun.: 1+1>2,共晶化製備雙光子激發的近紅外螢光材料與其它光學材料相比,雙光子激發的近紅外螢光材料由於具有優異的光學穿透力、較高的空間解析度和較低的光散射等優點而備受關注,被廣泛應用於生物成像、光熱療法和藥物釋放等領域。
  • 諾獎雙料得主當選中科院院士:曾讓青蛙在半空中飛行
    這2為諾獎得主分別是安德烈·蓋姆和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  作為石墨烯的發現人之一,值得注意的事,安德烈·海姆諾貝爾獎與搞笑諾貝爾獎雙料得主,他也是至今所有的諾獎得主中,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同時獲得過搞笑諾獎和真正諾獎的獲獎者。
  • 新科女諾獎得主駕到,關於黑洞你們有什麼想問的
    新科女諾獎得主駕到,關於黑洞你們有什麼想問的 2020-10-15 2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5℃室溫超導問世,10位諾獎得主的夢更近了
    對於絕緣體材料而言,電阻隨溫度下降而上升,對於導體而言,電阻隨溫度下降而下降科學家總是天馬行空,他們想,如果把材料的溫度降低到接近絕對零度(-273.15 ℃),電阻會發生什麼變化呢?10位諾獎得主逐夢超導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3000份表格用於書寫諾獎的提名。
  • 新科女諾獎得主來了!關於黑洞,你們有什麼想問的?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婭·蓋茲(Andrea Ghez)確認,她將參加定於本月底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介紹她獲得諾獎的黑洞研究。目前,蓋茲正在準備她的報告材料,如果有關於黑洞的問題,請砸向小編,也許被新科諾獎得主cue到的就是你!
  • 峰一國際CEO姜敖:邀請諾獎得主來渝,更要讓他們的項目落地
    姜敖表示,作為重慶引才的「媒人」,她不但會邀請諾獎得主來渝獻計獻策,更會積極促進他們到重慶落地項目。連續兩年邀請諾獎得主來渝獻策據介紹,姜敖所在的峰一國際集團有七大板塊業務,包括科技、金融、教育、引才、諮詢、醫療、文化時尚傳媒。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那些聲名狼藉的諾獎得主,最後都去了哪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了威廉·凱林(William G.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對話諾獎得主:科學領域國際合作不能停止
    諾貝爾獎帶來了哪些啟示,諾貝爾獎獲得者又有哪些最新認識,這幾乎是每年十月諾獎揭曉時,人們都會關注的一個問題。10月5日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當下科學領域的國際合作更加需要,更不能夠停止。」謝爾登·格拉肖說。這位諾獎得主表示,即便在冷戰時期,美國的科學家還是會去拜訪蘇聯的科學家,蘇聯也會派遣科學家去參與很多國際會議,雙方配合開展科研的項目。比如,美蘇之間的空間科學合作計劃,該計劃曾於1987年4月5日籤訂協定,之後,又於1988年、1991年7月美蘇首腦級會談時一致同意擴大合作範圍。
  • 近紅外有機發光材料研究進展
    論文評閱人認為這項工作為將來設計近紅外有機電致發光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對有機光電子學和光通訊應用的研究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近年來,隨著近紅外領域研究的深入和其應用範圍的擴大,特別是光通訊,公共安全和生物醫療等行業的發展和需求,迫切需要一種具有良好發光性能的近紅外材料。有機材料由於成本低、工藝簡單和結構易調控等優點而備受關注。
  • 這所大學一個論壇,2位諾獎得主出席,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
    咋一聽不過是一個論壇,沒有什麼稀奇的,但這個論壇卻與別的論壇有所不同,來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1位美國院士、1位荷蘭院士和6位國內院士共同出席,堪稱國際頂級科學論壇。名家薈萃,專家鹹集,所為何事?原來是交流和探討分子科學與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成果。你看一看,前沿研究和成果。這個前沿絕對是世界級的。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獎!上任諾獎得主竟然這樣說……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彭羅斯的獲獎說明諾獎對理論性強的工作態度更友好了。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羅傑·彭羅斯是科學界的一個名人,也是奇人。他同時是娛樂數學家與具爭議性的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