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擴張說:很快得到了絕大多數科學家的承認

2020-12-05 百家號

20世紀50年代,由於古地磁學的發展,沉寂了20多年的大陸漂移學說又復活了。

許多巖石都具有相當穩定的磁性,它是在巖石形成的地磁場作用下取得的,它的磁化方向與巖石形成時的磁場方向一致,這就是所謂化石磁性。對化石磁性的研究表明,從古到今緯度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地球磁極也在不斷遷移。人們又進一步發現,北美與歐洲的磁極遷移曲線在形狀上相同,但前者位於後者的西面。為什麼會有兩條磁極遷移曲線?難道地球有兩個旋轉極?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北美與歐洲兩塊大陸移動靠攏,這兩條曲線就合而為一,而大西洋卻不存在了。這就有力地說明歐美兩塊大陸過去的確是相連的。這些現象只有用大陸漂移說才能作出圓滿的解釋。所以英國的布萊克特在1954年宣布,英國在兩億年以來向北移動了很大的距離。1962年英國的朗科恩編輯出版了《大陸漂移》論文集。大陸漂移又重新成為人們談論的題目。

魏格納曾認為大陸是在海底上漂移的,假設了海底的平坦性與可塑性,可是海底的實際情況究竟如何,當時人們並不很清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國紛紛派船對海洋進行考察和調查。例如1925-1927年德國派遣「流星」號考察船赴大西洋海域考察;1946年美國派出8艘考察船赴太平洋海域進行考察。他們從所獲資料分析,總結出三大發現:其一,發現全球裂谷系。原來海底並不是人們過去所想像的那樣平坦,而是高山逶迤,低谷連綿。例如大西洋底就有高達3000米,長達數百公裡的大山脈,並與印度洋、太平洋底的山脈相連,全長65000公裡,而且,這些山脈中又有許多裂谷其二,海洋底部熱流異常,測到的海底熱流量要比預料的大得多,例如大西洋裂谷所測得的熱流量,相當於300米厚的煤層燒了幾百萬年所放出的熱量。

發現海底磁條帶。在海洋底部探測的古地磁,發現地磁曾有過幾次反向,即南北磁極曾多次調換方向。此外還發現海洋沉積層的厚度很薄。根據固定論,海底同大陸一樣古老,都有30億年的歷史,若每年沉積1毫米,沉積物也應有30公裡厚,可是實測結果平均只有0.5公裡厚。從海底取出的最古老的巖石樣品距今只有1.3億年,可是海洋動物早在5億年以前就已經存在了。

海底居然比海水年輕,這是同固定論格格不入的。這說明了海底始終處於不斷的更新之中面對海底這些重大的新發現,60年代初,美國地質學家赫斯和迪茨不約而同地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海底擴張說。這一假說認為,大洋中脊和裂谷體系是地幔物質上升的湧出口,熾熱的地幔物質不斷從這裡湧出,並冷凝成為新的海底。由於這一過程不斷進行,後來新生的洋底就推開原來的洋底向兩側移動擴張。與此同時,「凍結」在鄰近洋底上的大陸,也隨著不斷擴張的洋底向兩側移動。這樣,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多年不能解決的難題—大陸漂移的機制,卻被海底擴張說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海底擴張學說很快得到了絕大多數科學家的承認,一時間,有關海底擴張的文章紛至沓來,成為地學界最熱鬧的話題。這樣,大陸固定論很快壽終正寢。1967年被認為是從固定論佔優勢轉為活動論佔優勢的一年。

相關焦點

  • 「海底擴張學說」或是錯誤的?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海洋地質學家赫斯和迪茨認為大陸漂移是海底擴張的結果,並提出了海底擴張學說。海底擴張學說認為:大洋中脊(又叫海嶺)是新的大洋地殼誕生處。離大洋中脊愈近,巖石年齡愈輕;離大洋中脊愈遠,巖石年齡愈老,而且在大洋中脊兩側呈對稱分布。
  • 「海底擴張學說」 或是錯誤的?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海洋地質學家赫斯和迪茨認為大陸漂移是海底擴張的結果,並提出了海底擴張學說。海底擴張學說認為:大洋中脊(又叫海嶺)是新的大洋地殼誕生處。離大洋中脊愈近,巖石年齡愈輕;離大洋中脊愈遠,巖石年齡愈老,而且在大洋中脊兩側呈對稱分布。
  • 互相矛盾的海底擴張和地幔柱,該信誰?
    但這個重大發現卻出現了邏輯問題,因它與海底擴張存在極大矛盾。 圖1是得到普遍引用的關於地幔柱的權威解釋。其解釋是:以地幔熱活動中心的熱點夏威夷為參照系,保持不動。由於海底擴張的傳送帶模式,使得太平洋板塊發生北西方向運動,從而產生這些火山島。
  • 海底發現金字塔,存在生存痕跡!科學家:真的存在「海底人」
    儘管這種傳說並沒有得到外界的肯定,但卻從正面打開了科學家的研究思路。因為這種傳說像極了亞特蘭提斯中消失的「王國」。眾所周知,地球上絕大部分的面積都被海水覆蓋,海水中富含各種鹽分,因此無法直接飲用。然而,在深不見底的海水下方,到底隱藏多少未知的秘密,目前並沒有人能說清楚。在人類的認知中,生存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就是氧氣,因此想要在海底生存,幾乎是不可能的。
  • 海底微生物重新定義了生命的能量極限,打破了科學家對生命的認知
    這些生物不僅挑戰了科學家們對生命能量需求的認識,而且還為定義生命以及我們可能在哪裡找到生命提供了新的方法。在8月的《科學進展》雜誌上,研究人員展示了海底下神秘的生物圈迄今為止最完整的畫面。海洋鑽探探險隊已經多次探測到那些沒有光線的深處,發現了幾乎處於假死狀態的細胞,它們消耗的能量比海面上的細胞要少幾個數量級。
  • 二、地球運行的方式-2(海底擴張)
    2.海底擴張的發現從1930年Wegener去世一直到年20世紀60年代,研究人員開發了探索地球系統的新工具,地質學進入了一個發現的時代。2.1海底水深特徵20世紀之前,對海底深度變化的研究是極其乏味的,測量深度的唯一方法是將一個系在纜索上的重物下放到海底進行探測,一次測量可能需要數小時。聲納的發明大大加快了深度測量的過程。
  • 科學家在海底看見「塑膠袋」,一查原來是罕見水母和它的寄生蟲
    最近它的出現再次困擾了一群深海科學家,水下探測機器人在太平洋海底750米拍攝到的畫面中,出現了一個飄蕩的白色物體,沒有肢體、緩慢前行,就像是海底幽靈一般。說它是水母,它卻沒有水母身上常見的觸手,要說它不是水母,它卻像所有水母一樣擴張身體有律動的移動,同時吞噬身旁的生物。有科學家認為,這次拍攝到的深宿水母身上的紅色斑點,其實是一種與深宿水母共生的海底甲殼類動物。因為在深宿水母擴張身體時,這些紅色的斑點會極其明顯。
  • 海底漏水了這麼辦?科學家發現大量海水湧入地球內部
    來源丨科學解碼(ID:kexuejiema)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前,美國華盛頓大學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伴隨著海底地殼運動科學家通過布置在馬裡亞納海溝的海底地震儀發現,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間俯衝帶被灌入的海水量是預計的3倍。據《生活科學》雜誌報導,最新測算顯示,每100萬年就會有30億Tg海水灌入地殼,單單1Tg就相當於10億千克。
  • 臺灣海底發現「金字塔」,有生物生存痕跡,「海底人」要現身了?
    自古以來關於地心文明傳聞從來沒有停止過,尤其是斯諾登公布了秘密文件後,似乎更能夠證明,在地球內部還存在一個巨型空間,地心人在地心內部建立起屬於自己文明,甚至比人類科技還要強大,前段時間,我國臺灣海底意外發現金字塔,在金字塔的內部還發現了「人類」生存的痕跡,此次新發現或能揭開地心文明之謎。「海底人」現身了?
  • 沿海城市擴張加劇海洋光汙染!高達75%的海底受影響 對沿海物種構成...
    沿海城市擴張加劇海洋光汙染!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沿海城市在全球範圍內的「領地擴張
  • 為何世界上絕大多數科學家沒有宗教信仰?
    :「偶爾,不是經常,我和我的物理學同事談起宗教問題,我發現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對宗教毫無興趣。可以肯定地說:研究自然科學與宗教信仰無關。事實上,自然科學家一般是成為宗教信徒在先,研究自然科學在後;一位宗教信徒是否能成為自然科學家與其宗教信仰無關,不是只有極少數宗教信徒能成為自然科學家,而絕大多數宗教信徒並未成為自然科學家嗎?!實際上,自然科學家信仰宗教是一回事,而他們取得的成就則是另一回事,兩者之間是風馬牛不相干的。
  • 科學家們復活了在海底沉睡1億年的微生物,或揭示生命沒有限制
    根據cbsnews新聞網7月30日報導,科學家們將海底深處1億年前沉積物中發現的微生物復活。這項實驗為地球上哪裡可以發現生命以及生命的復原能力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消失的大陸:科學家發現世界第八大洲,其幾乎全沉在海底!
    自我們學習地理以來,「七大洲、四大洋」的地表結構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中,不過這個地理知識點可能很快就要更新了。發表於《生命科學》(livescience)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澳洲東南方、以紐西蘭為中心的海域,存在一塊未知的新大陸,地球上神秘的第八大洲——「西蘭洲」(Zealandia)。
  • 消失的大陸:科學家發現世界第八大洲,其幾乎全沉在海底
    自我們學習地理以來,「七大洲、四大洋」的地表結構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中,不過這個地理知識點可能很快就要更新了。但由於缺乏數據,很多科學家未能研究了解該大洲的面貌。目前來自紐西蘭政府地質災害研究和諮詢組織地質與核科學(GNS Science)機構聯合「2030海床項目」(Sea bed2030)已對整個海底進行測繪,現進度為20%,計劃在2030年前完成測繪工作。據悉,西蘭洲面積約492萬平方公裡,面積約為澳洲大陸的54%,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陸。
  • 《人類簡史》之科學革命,其實是人類承認自己無知的革命
    以前有人說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就直接把他燒死了,現在人們變得謙虛了,覺得所有結論也都不是那麼確定,也都不是定論,都是有時效性的。而我們離徹底理解這個世界還有非常遠的距離。生物學家承認他們還無法解釋大腦為什麼能產生意識,物理學家承認他們還不知道宇宙大爆炸的原因。因為承認自己無知,所以要繼續探索、觀察、假設、實驗、發現、創造。
  • 西南印度洋海底尋寶記
    1979年,美國科學家利用「Alvin」深潛器再次回到東太平洋海隆拉帕格斯擴張中心,觀測到正在噴溢黑色熱液的煙囪狀黑色「巖石」,熱液測溫高達350℃至400℃,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黑煙囪」。  「黑煙囪」是如何形成的,又有什麼價值?大洋34航次地質組長、多次參與我國大洋調查工作的中國地質大學教授蘇新介紹,海底熱液循環模式是比較公認的「黑煙囪」形成模式。
  • 科學家預言:2.5億年後地球或形成終極盤古大陸
    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的陸地一直在不斷地位移,根據其反反覆覆的運動規律,科學家們可以了解其歷史形態,也可以預測其未來命運。大陸漂移說認為,地球上曾經存在的盤古超大陸後來逐漸解體形成如今的各個大洲。現在,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科學家研究認為,如今的大陸又在逐漸靠攏,並可能將於2.5億年後形成一個類似於盤古大陸的超大陸--「終極盤古大陸」。
  • 我國南海海底首次發現古熱液區
    此航次首席科學家、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周懷陽說。  南海下潛最大深度3850米  「我們首次在南海海底發現了古熱液區,並採集到古熱液煙囪樣品。這是一項具有重要價值的科學發現。」周懷陽介紹,由於海底古熱液區分布有限、標誌不明顯,古熱液區的尋找和發現十分困難,至今在深海發現的古熱液區數量十分有限。
  • 「大陸漂移說」的啟示
    在科學史上,由阿爾佛雷德・羅塔爾・魏格納所創立的「大陸漂移說」可算是歷盡磨難,為人們提供了諸多的思考。魏格納是德國氣象學家和探險家。1912年,他提出了地殼變遷的大膽假說,即「大陸漂移說」。這一理論認為,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塊被無邊無際的泛海洋所包圍的原始泛大陸。
  • 美澳科學家繪製最詳盡海底地圖 2萬座深海山峰曝光
    據港媒近日報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利用歐美民用衛星數據,製作出歷來最詳盡的海底地圖,令2萬座位處深海的神秘山峰曝光,一些深海海溝面貌也可呈現人前。專家指出,新海圖有助於軍事、能源開發及地質考古等方面的應用,甚至有望協助搜索失蹤的馬航客機MH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