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聽課筆記。本來不想做筆記的,後來發現東西太容易忘記,因此還是靜下心來認真做筆記,希望可以幫到困惑的你,有問題可以留言。
第一篇:SPSS單因素分析:
《連續變量》
一、
①性別等轉化成數字,利於統計。連續變量=標度;有序變量=有序;分類變量=名義。【注意看一下SPSS自動判斷變量名稱是否正確,進行適當修改】;【例如,想對性別進行線性回歸,需將名義變量改成標度。】
連續變量→服從正態分布(用均值±SD);不服從正態(中位數描述)。SPSS可檢驗正態性。
②分析→描述統計→探索→因變量列表選入要分析的連續變量→【統計→勾選百分位數;圖→勾選含檢驗的正態圖(O)】
· 看結果【正態性檢驗結果】:
·左邊《柯爾莫戈洛夫-斯米諾夫》適合大樣本分析,右邊《皮洛-威爾克》適合小樣本。【區分大小樣本界值(200或2000)】。
<0.05表示不符合正態分布【VIP、重點】。
正態【P>0.05】→均值描述。非正態→分位數。【VIP、重點】
③可看到百分位數結果:P25,P50,P75等。【圖太大,僅供展示】
二、A,B兩組分別分析
①一中②的基礎上,在因子列表(F)選入分組,確定即可。
一和二即可完成描述統計中的均值和標準差的分析。
三:比較獨立樣本(求P值)
1.符合正態分布,兩組之間為獨立的。
①選擇分析→比較平均值(M)→獨立樣本T檢驗。將符合正態分布的變量選入檢驗變裡,分組選入分組變量。定義組,組1,組2,分別填入A,B。運行。
②看結果::萊文方差等同性檢驗,F,顯著性>0.05:認為具有方差齊性,P值看這一行。若方差不齊,看下一行。
2.不符合正態分布,兩組之間為獨立的。
①選擇分析→非參數檢驗(N)→獨立樣本I.。欄位中, 將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變量選入檢驗欄位,分組選入分組變。運行。
②看結果::這裡顯著性即為P值。
《分類變量》
一、①分析→描述統計→交叉表。統計的變量放入行,分組放入列。【統計→勾選卡方】。運行。
兩個獨立樣本比較可以分以下3種情況:
1.所有的理論數T≥5並且總樣本量n≥40,用Pearson卡方進行檢驗.
2.如果理論數T<5但T≥1,並且n≥40,用連續性校正的卡方進行檢驗.
3.如果有理論數T<1或n<40,則用Fisher’s檢驗.
樣本總頻數:分析→描述統計→頻率。事件發生和沒發生的頻數。
大概就是這樣的。
小結:
這樣可以實現的操作目的包括:
①連續變量的正態性檢驗;
②可綜合及分組求均數,標準差,四分位數等;
③求正態分布及非正態分布的連續變量的P值;
④求分類變量的P值以及檢驗方差齊性。
原視頻連結:單因素分析表錄播1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