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屏下前置電容式指紋識別已死 TDDI觸控顯示晶片意外獲救

2020-11-27 電子產品世界

  近日晶片代工巨頭臺積電證實,旗下8吋晶圓代工生產線產能鬆動。臺積電雖然未說明相關產能鬆動的原因,但法人推測應與智慧型手機銷售疲弱、消費性電子產品進入淡季,加上高解析電視熱潮轉弱等市場行情有關,其中智慧型手機的指紋辨識、面板驅動IC和部分電腦管理晶片訂單開始下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10/393343.htm

  不過隨即臺積電就對外澄清,表示臺積電及其旗下的世界先進8吋晶圓代工生產線產能雖然未滿載,但也不錯。業界認為,臺積電的說法,意思是其實目前8寸晶圓代工產能鬆動的部分,以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為主,而非臺積電與世界先進等臺系廠。

  實際上,上季度就有不少外資相繼出具報告指出,繼12吋矽晶圓需求鬆動後,原本缺貨的8吋矽晶圓也因重複下單後而造成產能出現鬆動。而近日臺積電證實,該公司8吋晶圓代工生產線近期已不再滿載,意謂原本排隊搶產能的熱潮消退。

  8吋晶圓廠產能吃緊已經延續了四年,據李星從業界了解到的信息,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智慧型手機廠商從四年前開始推廣電容式指紋識別功能,並在手機攝像頭上啟動了多鏡頭升級,增加雙攝加強功能,導致行業在8吋矽晶圓廠與8吋晶片代工廠的產能擴產有限的情況下,需求增長幅度超過了行業產能擴產速度。

  8吋矽晶圓主要用於電源管理晶片、面板驅動晶片、微控制器、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指紋辨識晶片等產品,應用範圍廣泛。同時在一些新設計的晶片定型之前,一般也會選擇成本較低的8吋晶片代工廠來流片;別外,一些訂單量達不到經濟規模的垂直行業晶片,或特種晶片,由於訂單規模不大,也會選擇成本更低,製程更有保障的8吋晶片代工廠來生產。

  由於8吋晶圓的產能緊張延續了四年,期間為了爭奪排單產能,有些訂單在各個晶圓廠重複下單的情況也時時出現,導致行業需求很難得到準確的預計。因此上半年從矽晶圓廠和晶園代工廠都還在表示,8吋晶圓產品的訂單排單已經排到了二年之後,行業景氣將繼續延續二到四年。

  實際上,受8吋晶圓廠產能緊缺的影響,多年來競爭激烈、單價低廉的顯示驅動晶片、觸控驅動晶片從去年開始受到晶圓廠的排單抵制相對嚴重,僅管業界為了爭取更多的產能,極力推出觸控顯示集成一體的TDDI的新品IC來去掉部分產能,TDDI觸控顯示晶片的供給仍然相對緊張,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直到今年9月份才得以緩解。

  而前期造成這種8吋晶圓緊缺的最大原因,就是智慧型手機推動電容式指紋識別普及,為了能夠讓指紋識別的速度更快,準確度更高,晶片的面積就不能太小,所以指紋識別晶片十分吃產能。另外,當時電容式指紋識別面對的是億為單位的巨量市場出現,也讓行業一下子沒能在產能上跟進上來。

  當緊缺的行情往下遊傳導的時候,不但會讓採購方出現重複下單搶產能的現象,也會讓通路商和客戶更有意願增加庫存囤貨,這樣層層的庫存累計下來,也很容易掩蝕掉真正的產能需求。

  實際上上一輪半導體產業景氣周期出現過熱的跡象,不僅僅出現在8吋晶圓上面,由於智慧型手機在內存、電容式指紋識別、攝像頭COMS晶片的需求急劇增長,除了8吋產能緊缺擠壓原來的12吋晶圓產能外,12吋晶圓自身的產能也在前幾年出現了相對緊缺現象。

  不過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增速放緩,首先是內存的需求增長快速停止,讓12吋的晶圓產能從今年初開始鬆動,產能開始富餘。而電容式指紋識別功能從去年蘋果推出iPhoneX後,受3D人臉識別取代指紋識別,以及全面屏推動下電容式指紋識別被屏下光學指紋所取代等影響,前置電容式指紋識別市場迅速萎縮,目前有幾乎會完全消失的跡象。

  事實上,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電容式指紋晶片的訂單減少就很明顯了,但受到屏下光學指紋晶片的訂單補充,因此8吋晶圓的產能鬆動沒有正式的體現出來而已。

  而隨著今年蘋果新的iPhone機型全系放棄前置電容式指紋識別功能,以FACE ID 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替代;另外安卓陣營也在全面屏顯示技術的推動下,新機型也幾乎完全放棄了前置電容式指紋識功能,要麼回歸成本更低的後置指紋識別,要麼以類似蘋果FACE ID人臉識別技術替代,要麼採用屏下光學指紋識別技術;或者除了前置電容式指紋識別外,三者都用上,以表示自己的技術全面(技術不成熟)。

  也就是說,智慧型手機行業差不多已經給前置電容式指紋識別技術判了死刑。這從上市公司的動作也能看出一些苗頭來。主要給安卓陣營加工前置電容式指紋識別模組,並建了全球最大產能的歐菲光,前段時間就把前置電容式指紋識別生產線給拆解賣掉了。

  有人會說不是晶圓廠不是還有屏下光學指紋識別晶片訂單嗎?也對,不過李星從行業中了解的信息顯示,屏下光學指紋識別晶片由於可以採用鏡頭聚光,晶片的面積可以做得比電容式指紋識別晶片更小,同樣的晶圓面積裡,所產出的屏下光學指紋晶片數量遠比電容式指紋識別晶片多。

  不管怎麼樣,8吋晶圓廠在失去了前置電容式指紋識別晶片訂單後,加上其它生物識別技術對電容式指紋識別技術的替代效應,8吋晶圓廠的產能富餘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也正如此,今年上半年還十分緊缺的TDDI觸控顯示晶片,到了第三季度供應緊張的局面就開始有所緩解,而從十月份開始,各大有TDDI觸控顯示晶片的廠商都開始快速出貨,並保證從十一月份起,就敞開供應市場,這說明從第三季度以來,8吋晶圓廠已經把爭取TDDI晶片作為下半年的主要任務來抓。

  前兩年行業一直在等待TDDI觸控顯示晶片爆發,但是由於行業產能受限,成本也一直居不下,一直拖到現在才有轉機。不過隨著顯示屏的解析度往2K\4K上發展,TDDI觸控顯示晶片又開始在性能上受限於時間佔空比滿足不了,只能應用在1080P以下的產品上,未來的前景看起來也不是太妙。


相關焦點

  • 詳解電容觸控晶片與指紋晶片的研發與生產流程
    三種與電容檢測有關的晶片電容屏觸控晶片 電容屏觸控晶片對互電容式傳感器起檢測和控制作用
  • 2017年中國電容屏觸控晶片產業發展現狀及行業細分領域需求規模測算
    賽迪顧問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 年全球電 容屏觸控晶片市場銷量達 177,588 萬顆,同比增長 13.20%,預計 2017 年的銷售量將達 到 226,801 萬顆。2008-2017年中國電容屏觸控晶片市場規模及增長
  • 屏下指紋是什麼意思 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有哪些
    屏下指紋識別對於全面屏的發展起助力作用,第一款真正量產的屏下指紋手機是來自vivo,到現在為止,各大廠商都推出了自家的屏下指紋手機,那麼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有哪些?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吧! 以蘋果為代表的部分廠商選擇了3D識別技術,通過結構光構建人臉模型進行識別。但此類技術不可避免涉及到劉海屏問題。
  • 兩種主流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對比
    從上一輪電容式指紋識別滲透的過程來看,當前時點的 FOD 指紋技術發展與電容式指紋識別在 2014 年的加速滲透非常相似。屏下指紋技術成熟度在 2018 年取得巨大進步,為 2019 年滲透率的高速提升奠定了基礎。Guaednc屏下指紋識別與面部識別均是全面屏浪潮下的創新線索。 特別是指紋識別轉入屏下後,對屏佔比的提升不再有任何影響。正如電容式指紋識別未能替代密碼解鎖一樣, 人臉識別的出現也不意味著指紋識別時代的落幕 。
  • 深度分析電容觸控晶片與壓力感測技術於智能型手機發展
    在觸控和顯示技術的整合趨勢下,智能型手機的主流電容觸控晶片廠商相繼與顯示面板晶片結盟,像是Synaptics收購Renesas顯示驅動晶片事業體、晶門科技與譜瑞科技分別收購Atmel部分maXTouch產品線和Cypress部分TrueTouch產品線,臺灣電容觸控晶片廠商敦泰和晨星,也各自併購顯示驅動晶片廠商旭曜和奕力
  • 指紋晶片的下半場:份額鞏固和業務延伸
    匯頂科技是國內屈指可數軟硬一體化研發的生物識別晶片企業,2002年成立,由固定電話晶片轉向電容觸控按鍵晶片(2008),2017年大基金一期入股,當前專注於屏下光學指紋晶片的同時進軍NB-IoT領域,包括汽車電子、移動終端、可穿戴產品等
  • 深度探究壓力感測技術以及電容觸控晶片於對智慧型手機發展作用
    顯示觸控整合晶片現況  電容觸控技術雖早已成為智能型手機的標準配備,但隨著Apple導入In-Cell(觸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觸控技術,原本外掛式觸控技術的廠商受到不小衝擊,尤其對電容觸控晶片廠商影響甚巨。
  • 全球首款LCD屏內多點指紋識別有什麼不同
    各家手機廠商開發布會時,總會宣傳自家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各家的叫法不盡相同,相信很多朋友都感到困惑?但實際上屏下指紋實現的原理一般都離不開——光學屏幕指紋識別和超聲波指紋識別這兩項方案。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和傳統的電容式指紋識別有什麼不同?最近,天馬微電子官宣的全球首款「LCD屏內多點指紋」解決方案又有怎樣的特點?
  • 乾貨|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分類、封裝及工藝流程匯總
    而生物識別公司FPC 也在瑞典發布了屏內指紋識別方案,該技術可以在智慧型手機顯示面板的任意位臵補貨與識別應用者的指紋。這種屏內指紋識別技術基於超聲波傳感器技術,可以穿透2cm 厚度的玻璃獲取指紋信息,支持OLED 和LCD 顯示屏。 什麼是指紋識別呢?
  • 光學和超聲兩種屏下指紋方案以及結構光和TOF兩種3D識別方案介紹
    光學和超聲兩種屏下指紋方案以及結構光和TOF兩種3D識別方案介紹 胡薇 發表於 2018-06-12 16:08:23 「全面屏」時代的到來使得傳統的「Home鍵+電容式」指紋的生物識別方式無法滿足屏佔比不斷擴張的需要
  • 電容式指紋引領生物識別技術升級
    光學指紋技術是出現最早的指紋識別技術,這種技術一般在公司門禁、打卡系統中使用,這種機器一般可以在採集區域的底部看到紅色或者綠色的光源。電容式指紋識別與第一代光學指紋識別模塊相比,具有體積小、適用性廣等優點,如今越來越多的設備開始採用電容式指紋識別。
  • 一文看懂三大指紋識別原理 光學屏幕指紋強在哪?
    之所以說屏幕指紋識別技術重要,是因為它不僅帶來了全新的解鎖交互方式,而且還影響著全面屏手機的形態變化。你或許會說蘋果的Face ID人臉識別方案不也同樣方便麼,但此類技術不可避免涉及到「劉海」,在向更高屏佔比延伸上會遭遇瓶頸。以vivo為代表的其他安卓手機廠商則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屏下指紋識別技術。
  • 淺析電容觸控晶片與壓力感測技術
    打開APP 淺析電容觸控晶片與壓力感測技術 和訊網 發表於 2019-09-24 17:01:00 (文章來源:和訊網) 電容觸控技術雖早已成為智能型手機的標準配備,但隨著Apple導入In-Cell(觸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觸控技術,原本外掛式觸控技術的廠商受到不小衝擊,尤其對電容觸控晶片廠商影響甚巨。
  • 調研機構:2020年有望成為LCD屏幕屏下指紋識別手機量產上市的元年
    指紋識別解鎖已經成為當下絕大部分智慧型手機的默認方案,然而傳統指紋解鎖所需要的指紋採集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手機的屏佔比。隨著全面屏智慧型手機漸成主流,更加「隱形」的屏下指紋識別湧入了市場。
  • 手機指紋識別種類有哪些 指紋識別哪種好【詳情】
    現在的手機基本上都配備有指紋識別功能,那麼 手機指紋識別種類有哪些?指紋識別哪種好? 這裡給大家介紹下。手機指紋識別種類有哪些?  電容式指紋   在現階段,從指紋識別類型上,絕大部分智慧型手機大多都在使用電容式指紋識別。一般來說,指紋模組(以iPhone為例)是由觸控IC、電容傳感器、金屬檢測環、保護蓋板組成,而現在技術的發展,則已經可以去掉金屬探測環,使得承載指紋模組的Home鍵更顯得一體化。
  • 手機屏觸控,為啥戴手套不行?沾水不靈?看完恍然大悟,漲知識!
    其實倒退幾年,智慧型手機都帶一根觸屏筆,那這種屏幕就是「電阻屏」。電阻屏的原理是:感知壓力。它就像一個漢堡包,兩個導電層,中間是些透明的隔離點分開。當觸控筆、指甲接觸屏幕時,兩層導電層就有了連接,控制器就能算出觸控的位置。
  • 三星首款「彈出式」全面屏手機曝光,放棄水滴和挖孔?
    A 系列的中端手機,如果消息屬實,那麼這將是三星公司推出的首款採用彈出式攝像頭的全面屏手機!據了解,這款新機邊框和下巴佔用了不少空間,因為該機型並不是採用目前流行的屏下指紋識別,而是通過後置指紋模塊來進行交互解鎖,屏幕方面採用的是平面屏,後蓋採用弧形彎曲設計!
  • 全面屏手機的救星!國產「窄下巴」高靈敏指紋來了
    由此可見,到今年下半年,全名屏手機將成為行業主流。全面屏的設計為手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觀感,但同時也帶來了麻煩:由於屏佔比最大化,原本正面指紋Home鍵已經沒有空間放置。業內分析師孫昌旭日前在微博上透露,國產思立微電子推出了專門針對全面屏的指紋識別晶片(GSL625x高靈敏度sensor
  • 電容式觸控筆原理,電容筆分類,電容筆優缺點對比
    電容式觸控筆原理,電容筆分類,電容筆優缺點對比 作者: 51Touch     時間:2012-12-10     源於:中國觸控螢幕網    總點擊:
  • 聯想ZUK Edge:蘋果7的尺寸裝下7P的大屏
    」手機Z2和Z2 Pro,而此次推出的Edge是其「小屏超旗艦」產品策略的一個延續,通過堆疊藝術、定製模組、改進技術等方式,在提供前置指紋的情況下,讓Edge實現了高達86.4%的屏佔比。,方正的造型正面連指紋識別按鍵都「隱藏」在一款完整的屏幕下面,沒有通過打孔破壞其完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