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指南詳解】市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之五「新能源」重大科技專項

2020-11-24 大洋網



本專項實施周期3年,支持強度均為1000萬元/項(項目另有說明的除外)。


每個項目原則上僅支持1項(項目另有說明的除外),技術路線明顯不同而又在評審中排前兩位時,經專家論證可都納入並行支持。


評審專家經評議認為項目申報質量都未達指南研發內容和指標要求時,可都不給予支持


項目申報須涵蓋該任務下所列的全部研究內容和考核指標


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總自籌配套資金不低於所獲得的市財政補助資金。 






項目1:可燃冰開採氣體的高效儲運及檢測關鍵技術研究 


要求:以企業為牽頭單位申報。 

項目支持強度:1500萬元。


▲研究內容

(1)針對可燃冰開採後氣體安全高效儲運重大技術需求,研究可燃冰分解的天然氣液化與壓縮、再固化等原理及方法,形成相關儲運技術方案;研究海上天然氣收集預處理、儲運以及岸基接收、存儲和再氣化輸配技術體系及試驗應用;編制可燃冰儲運技術標準。

(2)針對可燃冰產業化對檢測關鍵技術以及檢測標準規範的需求,研發可燃冰樣品檢測前處理裝置,研究可燃冰檢測新技術;開展可燃冰檢測技術標準體系研究,編制可燃冰檢測標準。 


▲考核指標:

(1)研究可燃冰開採產出天然氣的液化、壓縮及固化等原理及技術工藝,形成一套安全、經濟的儲運工程方案。

(2)研製海上天然氣收集預處理—高效存儲—外輸裝卸裝置、海上天然氣儲運裝置、岸基天然氣接收存儲及再氣化輸配裝置各1套,天然氣預處理、儲運、接收能力不低於10萬m3/天。

(3)編制可燃冰開採氣預處理、儲運、岸基接收等相關技術標準。

(4)研發可燃冰分解甲烷氣體的提純裝置、可燃冰保溫處理設備各1套。

(5)建立壓縮天然氣組成檢測方法、液化/固化(吸附)產品檢測方法、可燃冰含氣量定量檢測方法,編制2項以上的可燃冰檢測標準(行業)。 

▲研究內容:針對南海可燃冰勘探開發環境監測和儲層評價重大技術需求開展以下研究。

(1)研發適用可燃冰開採的深水海底長期持續、實時、動態監測技術,研製穩定可靠的貫入海底地層一定深度的監測裝置,形成對海底沉積物土力學、滑移傾斜、溫度等參數的有效檢測能力。

(2)研發可燃冰開發過程井筒流體運移動態監測系統,通過研究試採過程中儲層產出氣、水運移過程中的聲振動特徵,建立開發過程儲層/井筒流體運移的特徵頻譜高精度成像處理方法,監測儲層和井筒內流體運移情況。

 

考核指標:

(1)研製一套海底原位長期監測系統及配套貫入和回收裝置,適用於海水深度不小於2000m、監測深度不小於10m、監測時間不小於2個月,具備對海底沉積物土力學、滑移傾斜、電阻率、溫度等參數的測試能力。

(2)研製一套可燃冰開採儲層流體動態監測軟體系統,具備識別井筒內沿氣體、液體和固體管柱傳播的聲波並測量其速度的功能,實現實時頻譜分析、流體運移圖形顯示和數據回放。 



▲研究內容針對實用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催化劑對活性、耐久性和一致性的要求,研究開發具備實際工況耐受能力、兼具高性能/抗中毒性能的低鉑催化劑材料及其公斤級批量製備技術。具體包括:載體穩定化功能化技術,陰極氧還原活性提高技術、貴金屬用量降低技術;高電位循環耐受及催化劑耐久性提升技術;催化劑抗氫氣雜質(CO、含硫化合物)汙染提升技術;新技術催化劑高一致性、公斤級批量化製備相關工藝和技術。 


考核指標:

(1)活性:催化劑初始氧還原質量比活性≥0.35A/mg Pt@0.9 V IR-free,催化劑電化學活性面積≥60m2/g。

(2)耐久性:① 0.6V-0.95V循環次數大於3萬次質量活性衰減率≤40%、電化學活性面積衰減率≤30%,② 1.0V-1.5V循環次數大於5000次質量活性衰減率≤40%、電化學活性面積衰減率≤40%。

(3)氫氣雜質耐受性:① CO導致的催化劑質量活性衰減≤30%(0.1M HClO4 1000 ppmCO/H2),並且催化劑在膜電極中性能衰減≤10mV(在1A/cm2,1ppm CO/H2,24h);② 硫化物導致的催化劑活性面積衰減≤30%(0.36 ppm H2S,24h),在膜電極中性能衰減≤30mV(在1A/cm2,0.004 ppm H2S,24h)。

(4)產能:≥1kg/批次,粒徑及性能偏差≤±8%,Cl-含量小於50 ppm wt,Fe含量小於50 ppm。 

要求:以企業為牽頭單位申報。 




項目4:基於質子交換膜膜電極及金屬雙極板的燃料電池電堆技術  

▲研究內容

(1)研究開發高強度超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膜電極製備技術,包括:新型催化劑漿料配方及塗敷技術、新型擴散層製備技術、膜電極封裝(封邊)技術、催化劑及膜電極耐久性增強技術;

(2)研發基於不鏽鋼或者鈦板的高性能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雙極板,具體包括:極板材質對極板性能影響的研究、極板材質的優選研究、高精度極板成型技術開發、極板耐腐蝕塗層技術開發、極板檢測技術開發;

(3)基於新一代金屬雙極板的高性能電堆技術,包括雙極板的模擬、計算及設計研究、電堆設計研究、電堆輔助件及密封技術研究、電堆水熱管理研究、電堆冷熱適應性研究、電堆耐久性研究等。 

 

考核指標:

(1)標準單電池測試條件下,膜電極的功率密度>1W/cm2@0.7V,鉑使用量<0.3mg Pt/cm2,0.8V時電流密度>300mA/cm2;標準膜電極加速老化試驗條件下,循環30000圈,0.8A/cm2的電壓降低<40mV。

(2)極板厚度≤1mm,抗彎強度≥25MPa(基材),彎曲強度≥40MPa(極板);初始接觸電阻≤3mΩ.cm2@1.4MPa(氣體擴散層)、腐蝕電流≤3.00×10-7A/cm2@80℃(0.5M硫酸+5ppm F-溶液);溼熱循環測試後,無腐蝕、無變形、無焊縫開裂、無塗層脫落。

(3)開發出金屬極板電堆1-3臺(100kW級或以上),電堆功率密度>3.5kW/L,環境適應溫度為-30oC~60oC,電堆運行時堆內溫度分布均勻,水管理性能良好,空氣過量比為2.0(氫氣過量30%)的條件下連續恆流運行10小時,電堆運行穩定,電壓降低≤5%;電堆(可採用本項目開發膜電極)實際臺架運行1000小時,衰減<2%。


要求:以企業為牽頭單位申報。 




項目5:高電壓鋰離子電池用電解液及新型鋰鹽產業化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

(1)高電壓電解液用新型鋰鹽電解質及鋰鹽添加劑的研究。設計開發出高電壓電解液用新型鋰鹽電解質雙氟磺醯亞胺鋰(LiFSI)、二氟磷酸鋰(LiPO2F2)、二氟草酸硼酸鋰(LiODFB)和雙草酸二氟磷酸鋰(LiODFP)等。

(2)高電壓電解液的研究。設計和篩選新型溶劑分子及配比,研究高電壓電解液新型溶劑和添加劑相互作用機理。

(3)電解液在高電壓高比能量電池體系中應用的技術研究。研究高電壓充放電過程中正極材料結構的演變規律、負極表面SEI膜的變化過程及容量衰減機制,探索電極材料結構和性能的調控方法。

(4)高電壓電解液產業化技術研究,解決電解液規模化安全生產的技術和裝備問題。 

 

考核指標:

(1)開發高電壓電解液新型鋰鹽電解質和鋰鹽添加劑LiFSI、LiPO2F2、LiODFB和LiODFP,純度≥99.95%,各金屬離子≤5ppm;

(2)開發高電壓電解液1種以上,氧化電位≥5.5V,電導率≥10mS·cm-1;

(3)建設年產1萬噸新型高電壓電解液生產示範線1條,新增銷售收入2億元以上。

(4)申請專利10件以上。


要求:以企業為牽頭單位申報。






來源:廣州市科技局

製作:市科技局新媒體團隊





我們的微信調查問卷工作已經開始了哦!

還沒填寫的小夥伴快來填吧~~





相關焦點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啟動納米科技等9個重點專項—新聞—科學網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針對事關國計民生需要長期演進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學問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重大國際科技合作,按照重點專項的方式組織實施,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研發布局和協同創新,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提供持續性的支撐和引領。
  • 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14年度重點課題申報指南
    根據轉基因重大專項總體實施方案和「十二五」實施計劃,為更廣泛地凝聚和整合國內優勢力量,進一步推進各項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現安排一批重點課題,採取自由申請、專家評審、擇優支持的方式遴選承擔單位
  • 2018年度重大新藥創製專項課題開始申報
    按照專項2017年度工作計劃,牽頭組織部門在廣泛徵集相關部門、地方和各領域專家意見基礎上編制完成專項2018年度課題申報指南,並經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審定,現組織開展專項2018年度課題申報工作。  現將2018年度課題申報指南印發給你們,請各單位按照要求認真做好課題的組織和申報工作。
  • 68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匯總
    2020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指南已陸續公布。據動源君初步統計,截至6月2日,已發布指南(徵求意見)的專項(含定向)43個,其中6月1日新徵求意見的「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 為2020年新增專項,至此,2015年啟動專項試點以來的重點專項數達到68個。
  • 科技日報:管理科學又透明——解讀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過渡期管理規定
    科技部日前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重點專項指南,標誌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正式啟動實施,公眾熟知的973計劃、863計劃等也被整合納入其中。這些重點專項的組織實施和經費都要按照2015年科技部、財政部頒布的《關於改革過渡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和《關於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過渡期資金管理的有關問題》來進行管理。    那麼,與以往計劃管理不一樣,按照改革過渡期項目和經費管理辦法來實施的重點專項,會有哪些新特點?新的專項生成機制到底怎樣?
  • 中國啟動國家重點研發專項 「納米科技」等9個重點率先啟動
    中國科學技術部16日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重點研發專項指南。在59個重點專項中,「納米科技」等9個重點專項率先啟動。 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從2014年底全面啟動,旨在解決制約中國科技計劃引領帶動創新發展的深層次重大問題。
  • 「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2020年度申報指南徵求意見(附全文)
    ,經國家科技計劃戰略諮詢與綜合評審特邀委員會、國家科技計劃管理部際聯席會審議,「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已於2016 年度啟動。根據本重點專項實施方案的部署,現發布2020 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1. 高端通用儀器工程化及應用開發  共性考核指標:目標產品應通過可靠性測試和第三方異地測試,技術就緒度不低於8 級;至少應用於2 個領域或行業;明確發明專利、標準和軟體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數量;形成批量生產能力,明確項目驗收時銷售數量和銷售額。
  • 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專項資金重大科研平臺自主攻關領域扶持...
    2月28日,偉中書記主持召開市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聽取了《關於光明科學城謀劃布局綜合粒子設施及其研究院有關考慮的報告》,明確要求「在市發展改革委專項資金中新增扶持領域,用於開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預研工作,請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財政局儘快形成相關政策文件,儘快按程序報批」。
  • 深圳市氣象局首次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港澳臺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港澳臺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立項結果,深圳市氣象局陳訓來博士牽頭申報的「人工智慧技術在粵港澳大灣區強降水臨近預報中的應用研究」獲得立項支持。該項目是深圳市氣象局首次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港澳臺科技創新合作」中獲得突破。
  •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田鎘砷汙染防治領域資助情況概述
    「十三五」期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農田綜合防治與修復技術研發」重點專項中設置了14個農田鎘、砷汙染防治領域項目,對農田鎘、砷汙染防治的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和集成示範應用予以資助。文章梳理了相關項目的立項背景和研究內容,介紹了項目立項和組織實施的最新進展,並對預期研發成效進行展望。
  • 衛生部發布重大新藥創製專項第二批課題申報指南
    「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十一五」計劃第二批課題申報指南    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部署,國務院決定組織實施「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專項)。
  • 又新增一專項 | 「綠色生物製造」重點專項2020年項目申報指南徵求...
    2020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指南已陸續公布。據動源君初步統計,截至6月6日,已發布指南(徵求意見)的專項(含定向)43個,其中6月1日新徵求意見的「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為2020年新增專項,6月5日,科技部發布另一新增專項「綠色生物製造」重點專項申報指南徵求意見。
  • 「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2018年度申報指南發布(附全文)
    科技部關於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國科發資〔2018〕4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司局,各有關單位: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
  • 「納米科技」重點專項指南解讀
    納米科技匯聚了現代多學科領域在納米尺度的焦點科學問題,促進了多學科交叉融合,引領新的技術變革,是全球範圍內最大和最有競爭力的研究領域之一。  「納米科技」重點專項指南編寫組成員、北京大學教授朱星認為,我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起就重視納米科技研究。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通過國家各部門的支持和廣大科研人員的努力,中國的納米科技研究水平已經進入國際研發的第一梯隊,擁有一批國際水平的研究基地和研究人員,與國際納米技術同步發展,具備國際競爭的話語權,研究領域不斷拓展-從基礎研究拓展到與能源、環境、健康、標準等重大應用領域相結合。
  • 2020年安徽省重點研發計劃申報工作啟動 看看哪些項目是重點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省科技廳官網消息,近日,省科技廳啟動2020年安徽省重點研發計劃申報工作。計劃圍繞實施省「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建設創新型省份和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聚焦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重點支持產業技術攻關、應用基礎研究和先進技術成果推廣應用示範。
  • 重點研發計劃三個重點專項視頻答辯評審專家名單—新聞—科學網
    日前,科技部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和「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等三個重點專項2018年度申請項目視頻答辯評審專家名單
  • 「生物醫用材料研發與組織器官修復替代」重點專項2016年度申報指南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演進的新形勢下,加快研發生物醫用材料和組織工程技術及產品,對於培育我國戰略新興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技惠及民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為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相關任務,按照國務院《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和《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的總體要求,經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戰略諮詢與綜合評審特邀委員會、部際聯席會議審議,"生物醫用材料研發與組織器官修復替代"重點專項列為2016年優先啟動的重點專項之一,並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 科技部重大公示!這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成功立項,涉及醫療、養老!
    近日,國家科技部網站公示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2020年擬立項項目安排公示的通知》,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參與承擔的2020年度"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面向臨床和養老需求的智能多功能護理床研製及應用示範"成功立項。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20年度申報項目「通用儀器」評審組答辯評審專家名單
    根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20年度申報項目評審工作安排,茲定於2020年8月19日召開「通用儀器」評審組的項目答辯評審會
  • 滁州4個高新項目列入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
    據滁州網報導  近日,安徽省科技廳網站公示了安徽省2016年度省科技重大專項擬立項項目,我市共有4個高新項目獲得立項,分別是安徽中家智銳科技有限公司「基於大數據技術的智能家電公共雲服務平臺研發及應用」、安徽天安新材料有限公司「高阻燃型環保熱塑性彈性體汽車內飾表皮材料的開發與產業化」、安徽省康利亞股份有限公司「軌道交通車輛用特種電纜高分子聚合物護套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