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晝流星》邏輯硬傷,《奪冠》最佳,冬冬是《慶餘年》的小笵閒

2020-11-29 書影念痕

半個月前,預售一開就買了票,三部齊刷刷地排好場次,包括午餐休息時間無縫對接,我的觀影順序是《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

看完《攀登者》接著就是《我和我的祖國》的《前夜》單元,對比非常明顯。《攀登者》從頭燃到尾,但卻覺得不夠味兒,《前夜》也是又快又燃,你卻能在這樣快節奏的敘事中有條不紊地接收到信息,區別就在於細節。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開國大典前夜,即使是幾個人在小胡同裡的對談,背景聲畫的氛圍烘託也十分到位,讓你感覺到所有人都在期盼新中國到來的緊張與激動。

黃渤飾演的旗杆設計安裝者林志遠,從繪圖、計算、反覆試驗,到旗杆重要裝置的鑄造,再到焊接的「高危場面」,高度還原,步步推進。

從籌備開國大典的千萬名工作者中擇其一,用一個看似平凡的工作崗位卻決定國家那一刻尊嚴的重大使命承載者的角度,來展現一個國家繁榮發展背後所有平凡者的努力與艱辛,讓人感同身受,為之動容。

整部《我和我的祖國》延續著平凡人的角度講述國家的成長的敘事方式,用非常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寫字」作為每一單元的開場方式,總導演陳凱歌在故事銜接和總體把控上體現了其文化情懷和執導能力。

可是就像《無極》那樣,《白晝流星》過於追求奇幻色彩,把電影最基礎的敘事沒有講好,或許是想借用「扶貧」來講「夢想」,卻在明顯的邏輯漏洞頻出的情節中讓人看得雲裡霧裡,有些可惜了田壯壯和江珊這兩位好演員。

說一處細節,江珊老師的演技沒得說,但她的戲份有處邏輯漏洞。

李嬸原本不太待見這倆流浪小孩,知道錢被他們偷走後就炸了,可是這個情緒的爆發點的時間不太對,應該是在警察把孩子們帶到她眼前的那一刻爆發才對,因為她還不確定「錢還在不在」,這個救命錢是她最關心的。

可是片中將這場戲放在孩子們被綁在椅子上並且錢已經找回來之後,情緒上不太符合邏輯。

官方劇情介紹是:

該故事從「天·地·人」三個維度展開故事鋪陳。「天」是神舟十一號飛船,「地」是飛船著陸的祖國邊陲貧困地區,「人」是老李和這對兄弟,也是無數扶貧幹部和貧困少年的縮影,少年們被改變的不只有生存狀態,還有精神狀態。

這樣的故事梗概已經令人頗為擔憂,天地人都要講,那最重要的是用什麼串起這個故事,導演選擇的是一對流浪兄弟的成長為線索,所以這對兄弟就是整個故事的基礎。

但恰恰是由於他們的表演太「乾淨」太「靈動」,反而缺少了流浪少年身上本該具有的野蠻生長的氣質,以至於整個故事的敘述缺乏「根基」,讓人看到的只是《九州縹緲錄》和《將夜1》兩大男主的合體。

雖然如此,因為其它五個故事的優秀,足以讓我承認《我和我的祖國》值得八分之作。

除了《白晝流星》之外,稍顯弱勢的還有《相遇》。

這本是我極看好的一個故事,因為任素汐和張譯。

雖然有些失望,但是張譯的表演又讓我不忍心吐槽這個作品。

張譯真的是太「炸」了!

從《攀登者》中曲松林特爺們的偏執,到《相遇》單元高遠用眼神撐起一個故事的表演,「炸」了我一整天,回家路上還意猶未盡。

《相遇》這個單元不夠完美的原因可能還是在任素汐飾演的方敏這個角色上,她似乎不太適合走「純愛」路線。

任素汐演技自然不用質疑,我覺得原因在導演張一白,他沒用好演員,就像周冬雨飾演的小護士,她的戲份應該是被簡化了,變成了純粹功能性角色,沒有亮點。

把任素汐在公交車上的臺詞戲份縮減,在小護士的戲份上深挖一點,或許這個故事會更好看。

《回歸》篇「對時間」的細節點有些讓人跟不上情節,杜江儼然已經開闢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的認真和專心總是能透出屏幕感染到你,紅姐和華哥這對夫妻平淡卻不平凡的日常讓人為之動容,華哥在陽臺上那雙眼含淚的遙望讓人淚目。

還沒聊到的單元有《奪冠》《北京,你好》《護航》,這三篇的共同點就是精巧,有趣。

2008年沒有人能忘記那一次體育盛會,也沒有人能忘記那一場舉國哀痛的地震。《北京,你好》單元將這兩件事情串在了一起。

葛大爺與川娃子的互動有趣又有愛,葛大爺追著他滿胡同跑,那會我還特擔心讓咱葛大爺這麼跑累不累。

不過你大爺還是你大爺,片中該抖的包袱一個也沒落下,還抖得巨響。

川娃子也已經不再是那個山裡出來的無知少年了。

這小演員選得太好了,野性十足,一點也不露怯。

《護航》中宋佳飾演女飛行隊隊長,這仿佛是為她量身訂造的角色,雖然飾演過很多非常「女性」的角色,但是她本人有種與生俱來的爺們氣,豪爽乾脆,「6不行」那就「給我整個8」,和佟麗婭是滿滿CP感。

連以「狠辣毒絕」聞名的張小敬在她面前都被整得,稀碎。

雷佳音,繼鹿兆鵬、陳俊生、裴綸、張小敬之後,又有一個被狠狠記住的角色,影片裡叫啥來著,不管了,就是那個被宋佳潑一臉水的「小白臉」(彼時,他的粉底讓我目不轉睛,也太白啦)。

說《奪冠》是六個單元中最好看的一篇應該沒什麼疑義吧。

徐崢,還是你牛啊!

無論從劇情的完整度、巧思,還是情懷,甚至演員選擇來看,《奪冠》單元都是高分之作。

當小男孩在家裡拿出磁帶和女同學的畫像時,我右邊傳來一陣來自男孩子的「起鬨聲」,就像我們看到別人相親會露出「姨母笑」一樣。

從小孩的角度來反映社會大背景並不稀奇,奇的是,導演呈現了一個小孩的真實世界,這是很多兒童視角的電影難以做到的。

《圓桌派》有一期嘉賓提到一個現象,小孩子與大人觀察世界的尺度是不一樣的,大人以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就是小孩的整個世界。

《奪冠》單元的故事正是在這個「承認小孩的世界」的基礎上來構建。

自己暗戀的女同學馬上要離開了,冬冬要送她一個禮物,當時這對他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可是呢,這邊祖國人民又特別需要他,兩難抉擇。

第一次他選擇放棄街坊鄰居,甩開天線杆,跑向女孩,可是跑下樓看到鄰居們那種對女排比賽的熱情,他又不忍心了。第二次他選擇為鄰居們堅守,女孩反而出現了,可是卻隔著一扇門,禮物還是沒送出去。

最後用自己的行動和鄰居們一起見證了女排的精彩瞬間和祖國的榮耀時刻,所有的大愛小愛就化作對父親的那一聲自豪又幸福的委屈當中:

「我們家的電視機信號太差了!」

全場觀眾再次露出了「姨母笑」。

冬冬這位演員選得太好了,他的扮演者名叫韓昊霖,小小年紀已經出演多部影視作品,有《蜀山戰紀》、《重耳傳》、《大唐榮耀》、《倚天屠龍記》等。

尤其在未播先火的IP大劇《慶餘年》中飾演「小範閒」,笵閒的童年戲特別讓人期待,一個有著成人思維的小孩,與格拉斯的小說《鐵皮鼓》中的男孩有些相似,這樣的角色古靈精怪,用成人的思維小孩的身體在成人世界裡穿梭,很有戲劇性。

以韓昊霖在《奪冠》中的表現來看,這個「小範閒」的角色應該是穩了。

作為演員的徐崢是七個導演中唯一出鏡的導演,最後吳京和馬伊琍的重逢又再次見證了女排奪冠的光榮時刻,這個極具時空感的鏡頭串起了兩個時間點,讓人不得不再次對徐導讚嘆一句:太牛了!

郎平教練是整個故事當中最大的彩蛋。徐崢說,郎平教練的出現使兩個歷史瞬間得到了重合。

故事一開場,小朋友們在桌球館打球,在鏡頭深處有一位穿著紅色運動服的高大身影收了一個桌球拍走過,最近連續追《女排世界盃》,對郎指導的身影比較熟悉,所以看那背影就認出來了。

當時還特感嘆徐崢導演這個設計太妙了,安排了這樣一個合理而又不經意的瞬間,與整個故事的設定形成巧妙的呼應。

無疑,國慶電影市場三巨頭中,《我和我的祖國》儼然已是口碑最佳之作,首映票房第一,上座率第一,評分第一,眾多明星參演,大導掌鏡奉獻了這樣一部「以小人物見證大歷史」的不一樣的主旋律。

寫完感想,走到陽臺,晴空萬裡,我又不由自主地哼起《我和我的祖國》,真是宛如魔音般的存在啊。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白晝流星》硬傷太多,《霸王別姬》之後,陳凱歌再無佳作
    據悉,最受歡迎的是徐崢執導的《奪冠》和寧浩執導的《北京你好》。而差評最多的則是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陳凱歌是7個導演中的總導演,也是德高望重的前輩,但是卻拍出了這麼一個莫名其妙各種硬傷的作品,令人失望和遺憾。
  • 《奪冠》《你好北京》最佳,《白晝流星》也沒那麼爛——點評《我和...
    看的時候其實也隱隱感覺出了一些劇情上的硬傷,但整體感覺很緊張也很爽,並不會在當下太深究這些bug,這作為商業片就足夠了。 《相遇》50分 我覺得是最差的一部分,原因如下:故事太過俗套,女演員演技一般,沒有什麼高潮。公交車上那一段對手戲真的很尷尬,導演想用臺詞就撐起一段故事,但真的做的還不夠。
  • 《白晝流星》是經典還是敗筆?這三處情節,令人無可辯駁!
    白晝流星》這部短片洗白。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 但是他們偏偏就繞開了最為重要的問題:《白晝流星》裡那些不可忽視的硬傷 《白晝流星》田壯壯 首先是這部作品的前半階段,在邏輯上講不通。
  • 《白晝流星》:一個爭議最多,也最耐人尋味的故事
    第二、還有網友認為片中有邏輯硬傷:一是故事發生地四子王旗根本不像片中描繪的那樣貧窮。一是兩個不明身份的人闖入飛船返回艙降落地並且幫抬太空人是不可能的。所謂的邏輯硬傷,也要看現實的情況。其實《白晝流星》這個故事,就其表達的內容而言,是可以拉長成一小時以上的電影長片的。可是它卻要用20幾分鐘的時長來表達出來,就缺乏必要的交代了,這是其一。上陳凱歌的電影風格是一種寫意式的,喜歡追求象徵與隱喻,對細節的交代往往容易忽略。——如果非要形成一個完整的邏輯鏈條的話,悅華認為其實片中是有交代的。
  •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為什麼又是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冬冬哭戲刷屏,徐崢自曝《奪冠》彩蛋,葛優完美詮釋你大爺還是你大爺,管虎拍的《前夜》是無人認領的單元……輪番形成熱議的話題,基本反映了哪些故事抓牢了觀眾。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陳凱歌、田壯壯這一王炸組合打出的《白晝流星》,在劉昊然和陳飛宇兩枚「清新鮮肉」的加持下,口碑竟然遭遇大規模雪崩。
  • 《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我最喜歡「白晝流星」?
    作者:王小東乘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的東風,《我和我的祖國》火遍了大江南北,電影中的七個故事各有千秋,每個人心中都有評判,對我來說,《白晝流星》則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很多人會說《白晝流星》在故事的銜接上有硬傷,看不懂它,因此對它的評價很低。
  • 陳凱歌《白晝流星》堪稱最佳,劉昊然陳飛宇演技巔峰,語意豐富
    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在影迷的排名當中,有「兩極分化」的意思。喜歡的,認為這部作品當屬第一。不喜歡的,則把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放在第七位置。個人而言,我更願意將《白晝流星》這個作品放在七個作品當中的第一位置。其它幾個作品在「語意豐富」這個層面上,與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還是略有差距的。其它六個作品,通過一個巧妙的角度,想要表達的主題也非常明確。
  • 陳凱歌的白晝與流星,第五代導演的高光與錯位
    有意思的是,在剛剛過去甚至餘溫未退的國慶檔,因擔任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總導演並親自操刀了其中一部短片《白晝流星》,陳凱歌被推上風口浪尖:喜歡的人稱《白晝流星》為當代電影的一首抒情詩,不喜歡的人卻直呼它邏輯上失控、脫離現實。
  • 為何故事《白晝流星》口碑...
    但美中不足的是,《白晝流星》這支片子,卻被網友們大肆嘲諷。 按理說,這支片子既集結了劉昊然和陳飛宇這兩大流量,又有陳凱歌導演親自指導,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它獲得了如此這般的口碑? 《奪冠》講述了修電工兒子東東為了能夠讓鄰居看完女排奪冠比賽的現場直播,而錯失了與喜歡的女孩子道別機會的故事
  • 《白晝流星》: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喜歡徐崢導演充滿童真童趣、明快且鮮活的《奪冠》,小男孩冬冬身披床單高舉電視天線,在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的喝彩歡呼中成為了街坊鄰居的小英雄,可是一想到還沒有來得及跟小美好好告別,眼淚一下子就撲簌簌掉下來,小小男子漢的心裡藏不住粉紅色的暗戀情緒,也盛不下這麼多的委屈呀。
  • 《白晝流星》我們真的誤會陳凱歌了
    而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裡的小章節《白晝流星》,被大多數人認為是陳凱歌有史以來最差的一部,一舉有趕超《無極》的態勢!《我和我的祖國》裡面章節很多,在我看來故事最出彩的當屬《前夜》那一段;真實事件改編,以開國大典上升國旗著眼,描寫幕後人員的默默奉獻,說實話這段歷史對於九零猴來講,特別新奇。
  • 陳凱歌《白晝流星》:深情款款,氣勢磅礴
    在這次不一樣的主旋律創作中,每位導演都在故事中或多或少地展露出了個人特色或極具辨識度的特點,除《前夜》、《奪冠》、《北京你好》外,由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也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本片無論是影像質感,場面調度,還是對主題的巧妙契合,在全片中都是拔尖的,在文本性層面甚至是最深邃、最豐富的一部。
  • 《白晝流星》的藝術價值有多高,你真的了解嗎?
    在《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的七個獨立單元中,純粹從作品藝術性角度考慮,那麼冠亞軍分別是陳凱歌的《白晝流星》與徐崢的《奪冠》。《奪冠》在視角表現方面的別出心裁和情節編輯的天馬行空讓觀眾在欣賞時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而《白晝流星》以大氣磅礴鏡頭語言和深刻的劇情寓意,震撼著我們的眼睛與內心。兩部作品綜合比較的話,個人覺得,後者更勝一籌。
  • 陳凱歌《白晝流星》想要表達的,都體現在英文名裡
    正因為單日票冠已經被《中國機長》連續多天保持,兩部電影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同時隨著更多新片的上映,《中國機長》累計票房想要超過《我的祖國》也不現實,因為越往後大盤票房是會增加,但傾斜到這兩部電影的就很少了,能否拿到20%以上的排片都成問題。
  • 談談陳凱歌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
    這部影片是是由七個小故事組成的,包括講述新中國成立第一次升旗的《前夜》、第一顆原子彈引爆成功的《相遇》、女排第一次奪冠的《奪冠》、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回歸》、第一次舉辦奧運會的《北京你好》、神舟十一號返回艙著陸的《白晝流星》,以及15年空軍閱兵的《護航》,這幾個單元的導演、管虎、張一白、徐崢、薛曉路、寧浩、陳凱歌、文牧野,哪一個都有響噹噹的名號,而總導演陳凱歌作為其中的元老級人物,作品更是受人期待,
  • 流水的喜歡,鐵打的《白晝流星》,陳凱歌導演總是被低估!
    原創|流水的喜歡,鐵打的《白晝流星》,陳凱歌導演總是被低估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國慶七天假已經結束了,大家也都回到了公司或者學校,那麼同學同事們湊在一起一定會討論這幾天的愜意時光,而在討論話題中
  • 《我和我的祖國》7個小片段排名出爐!「白晝流星」很多人沒看懂
    《我和我的祖國》7個小片段排名出爐!「白晝流星」很多人沒看懂兩個多小時的電影,7個大導演參與拍攝。單單這陣容,就足夠強大了。7個小片段,每個時長約15~16分鐘。因為故事短,所以考驗的就是導演講故事的能力了。因為有7個片段,所以也就有了哪個最好看,哪個最不好看這種榜單。
  • 為什麼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口碑這麼差?到底差在了哪裡?
    前幾天網友票選出了七個短片中最受觀眾喜愛的短片,徐崢執導的《奪冠》,管虎執導的《前夜》,和寧浩執導的《北京你好》分列前三位。雖然沒有觀眾最不喜歡的單元投票,但就目前的口碑來看,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當選最差絕對當仁不讓。
  • 《白晝流星》拍的這麼假,是獻禮還是抹黑?
    比如《北京你好》中寧浩拍的北京,《奪冠》中徐崢拍的老上海等等,都收到了一片好評。7部短片,要說評出個最佳,估計意見很難統一,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喜好,幾部短片也的確各有千秋,不分伯仲。但是如果說評選最差短片,《白晝流星》絕對會以壓倒性優勢取勝。
  • 「影評」《白晝流星》何以在祖國中墊底?說說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
    我想大多數人都沒有料到國慶檔最大的贏家會是主旋律味道最重的拼盤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吧,而一樣沒有料到的則是這7個短片中口碑最差的卻是年紀最大名聲也最大的總導演陳凱歌拍的《白晝流星》。所以本文將只聚焦於這部短片,集中說說為什麼大家普遍給《白晝流星》差評,而我為什麼說這是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截止到10月7日,《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已輕鬆突破22億人民幣,豆瓣評分也高達8.0分,但是其實如果去看一下具體的短評,會發現很多人都認為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拍得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