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前,預售一開就買了票,三部齊刷刷地排好場次,包括午餐休息時間無縫對接,我的觀影順序是《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
看完《攀登者》接著就是《我和我的祖國》的《前夜》單元,對比非常明顯。《攀登者》從頭燃到尾,但卻覺得不夠味兒,《前夜》也是又快又燃,你卻能在這樣快節奏的敘事中有條不紊地接收到信息,區別就在於細節。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開國大典前夜,即使是幾個人在小胡同裡的對談,背景聲畫的氛圍烘託也十分到位,讓你感覺到所有人都在期盼新中國到來的緊張與激動。
黃渤飾演的旗杆設計安裝者林志遠,從繪圖、計算、反覆試驗,到旗杆重要裝置的鑄造,再到焊接的「高危場面」,高度還原,步步推進。
從籌備開國大典的千萬名工作者中擇其一,用一個看似平凡的工作崗位卻決定國家那一刻尊嚴的重大使命承載者的角度,來展現一個國家繁榮發展背後所有平凡者的努力與艱辛,讓人感同身受,為之動容。
整部《我和我的祖國》延續著平凡人的角度講述國家的成長的敘事方式,用非常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寫字」作為每一單元的開場方式,總導演陳凱歌在故事銜接和總體把控上體現了其文化情懷和執導能力。
可是就像《無極》那樣,《白晝流星》過於追求奇幻色彩,把電影最基礎的敘事沒有講好,或許是想借用「扶貧」來講「夢想」,卻在明顯的邏輯漏洞頻出的情節中讓人看得雲裡霧裡,有些可惜了田壯壯和江珊這兩位好演員。
說一處細節,江珊老師的演技沒得說,但她的戲份有處邏輯漏洞。
李嬸原本不太待見這倆流浪小孩,知道錢被他們偷走後就炸了,可是這個情緒的爆發點的時間不太對,應該是在警察把孩子們帶到她眼前的那一刻爆發才對,因為她還不確定「錢還在不在」,這個救命錢是她最關心的。
可是片中將這場戲放在孩子們被綁在椅子上並且錢已經找回來之後,情緒上不太符合邏輯。
官方劇情介紹是:
該故事從「天·地·人」三個維度展開故事鋪陳。「天」是神舟十一號飛船,「地」是飛船著陸的祖國邊陲貧困地區,「人」是老李和這對兄弟,也是無數扶貧幹部和貧困少年的縮影,少年們被改變的不只有生存狀態,還有精神狀態。
這樣的故事梗概已經令人頗為擔憂,天地人都要講,那最重要的是用什麼串起這個故事,導演選擇的是一對流浪兄弟的成長為線索,所以這對兄弟就是整個故事的基礎。
但恰恰是由於他們的表演太「乾淨」太「靈動」,反而缺少了流浪少年身上本該具有的野蠻生長的氣質,以至於整個故事的敘述缺乏「根基」,讓人看到的只是《九州縹緲錄》和《將夜1》兩大男主的合體。
雖然如此,因為其它五個故事的優秀,足以讓我承認《我和我的祖國》值得八分之作。
除了《白晝流星》之外,稍顯弱勢的還有《相遇》。
這本是我極看好的一個故事,因為任素汐和張譯。
雖然有些失望,但是張譯的表演又讓我不忍心吐槽這個作品。
張譯真的是太「炸」了!
從《攀登者》中曲松林特爺們的偏執,到《相遇》單元高遠用眼神撐起一個故事的表演,「炸」了我一整天,回家路上還意猶未盡。
《相遇》這個單元不夠完美的原因可能還是在任素汐飾演的方敏這個角色上,她似乎不太適合走「純愛」路線。
任素汐演技自然不用質疑,我覺得原因在導演張一白,他沒用好演員,就像周冬雨飾演的小護士,她的戲份應該是被簡化了,變成了純粹功能性角色,沒有亮點。
把任素汐在公交車上的臺詞戲份縮減,在小護士的戲份上深挖一點,或許這個故事會更好看。
《回歸》篇「對時間」的細節點有些讓人跟不上情節,杜江儼然已經開闢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的認真和專心總是能透出屏幕感染到你,紅姐和華哥這對夫妻平淡卻不平凡的日常讓人為之動容,華哥在陽臺上那雙眼含淚的遙望讓人淚目。
還沒聊到的單元有《奪冠》《北京,你好》《護航》,這三篇的共同點就是精巧,有趣。
2008年沒有人能忘記那一次體育盛會,也沒有人能忘記那一場舉國哀痛的地震。《北京,你好》單元將這兩件事情串在了一起。
葛大爺與川娃子的互動有趣又有愛,葛大爺追著他滿胡同跑,那會我還特擔心讓咱葛大爺這麼跑累不累。
不過你大爺還是你大爺,片中該抖的包袱一個也沒落下,還抖得巨響。
川娃子也已經不再是那個山裡出來的無知少年了。
這小演員選得太好了,野性十足,一點也不露怯。
《護航》中宋佳飾演女飛行隊隊長,這仿佛是為她量身訂造的角色,雖然飾演過很多非常「女性」的角色,但是她本人有種與生俱來的爺們氣,豪爽乾脆,「6不行」那就「給我整個8」,和佟麗婭是滿滿CP感。
連以「狠辣毒絕」聞名的張小敬在她面前都被整得,稀碎。
雷佳音,繼鹿兆鵬、陳俊生、裴綸、張小敬之後,又有一個被狠狠記住的角色,影片裡叫啥來著,不管了,就是那個被宋佳潑一臉水的「小白臉」(彼時,他的粉底讓我目不轉睛,也太白啦)。
說《奪冠》是六個單元中最好看的一篇應該沒什麼疑義吧。
徐崢,還是你牛啊!
無論從劇情的完整度、巧思,還是情懷,甚至演員選擇來看,《奪冠》單元都是高分之作。
當小男孩在家裡拿出磁帶和女同學的畫像時,我右邊傳來一陣來自男孩子的「起鬨聲」,就像我們看到別人相親會露出「姨母笑」一樣。
從小孩的角度來反映社會大背景並不稀奇,奇的是,導演呈現了一個小孩的真實世界,這是很多兒童視角的電影難以做到的。
《圓桌派》有一期嘉賓提到一個現象,小孩子與大人觀察世界的尺度是不一樣的,大人以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就是小孩的整個世界。
《奪冠》單元的故事正是在這個「承認小孩的世界」的基礎上來構建。
自己暗戀的女同學馬上要離開了,冬冬要送她一個禮物,當時這對他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可是呢,這邊祖國人民又特別需要他,兩難抉擇。
第一次他選擇放棄街坊鄰居,甩開天線杆,跑向女孩,可是跑下樓看到鄰居們那種對女排比賽的熱情,他又不忍心了。第二次他選擇為鄰居們堅守,女孩反而出現了,可是卻隔著一扇門,禮物還是沒送出去。
最後用自己的行動和鄰居們一起見證了女排的精彩瞬間和祖國的榮耀時刻,所有的大愛小愛就化作對父親的那一聲自豪又幸福的委屈當中:
「我們家的電視機信號太差了!」
全場觀眾再次露出了「姨母笑」。
冬冬這位演員選得太好了,他的扮演者名叫韓昊霖,小小年紀已經出演多部影視作品,有《蜀山戰紀》、《重耳傳》、《大唐榮耀》、《倚天屠龍記》等。
尤其在未播先火的IP大劇《慶餘年》中飾演「小範閒」,笵閒的童年戲特別讓人期待,一個有著成人思維的小孩,與格拉斯的小說《鐵皮鼓》中的男孩有些相似,這樣的角色古靈精怪,用成人的思維小孩的身體在成人世界裡穿梭,很有戲劇性。
以韓昊霖在《奪冠》中的表現來看,這個「小範閒」的角色應該是穩了。
作為演員的徐崢是七個導演中唯一出鏡的導演,最後吳京和馬伊琍的重逢又再次見證了女排奪冠的光榮時刻,這個極具時空感的鏡頭串起了兩個時間點,讓人不得不再次對徐導讚嘆一句:太牛了!
郎平教練是整個故事當中最大的彩蛋。徐崢說,郎平教練的出現使兩個歷史瞬間得到了重合。
故事一開場,小朋友們在桌球館打球,在鏡頭深處有一位穿著紅色運動服的高大身影收了一個桌球拍走過,最近連續追《女排世界盃》,對郎指導的身影比較熟悉,所以看那背影就認出來了。
當時還特感嘆徐崢導演這個設計太妙了,安排了這樣一個合理而又不經意的瞬間,與整個故事的設定形成巧妙的呼應。
無疑,國慶電影市場三巨頭中,《我和我的祖國》儼然已是口碑最佳之作,首映票房第一,上座率第一,評分第一,眾多明星參演,大導掌鏡奉獻了這樣一部「以小人物見證大歷史」的不一樣的主旋律。
寫完感想,走到陽臺,晴空萬裡,我又不由自主地哼起《我和我的祖國》,真是宛如魔音般的存在啊。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