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磅:浙江萬裡學院揭示溫度對於物種性別的控制機制

2020-11-30 中國生物技術網

在許多爬行動物中,包括紅耳龜(T. scripta),性別取決於胚胎發生過程中的環境溫度。先前研究顯示,表觀遺傳調節因子Kdm6b在雄性產生溫度下升高,並且對於激活雄性途徑至關重要。

2020年4月17日,浙江萬裡學院葛楚天,錢國英及杜克大學Blanche Capel等人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 is mediated by pSTAT3 repression of Kdm6b」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建立了溫度與Kdm6b轉錄調控之間的因果關係。該研究顯示,信號轉導和轉錄激活因子3(STAT3)在溫暖的雌性產生溫度下被磷酸化,與Kdm6b基因座結合,並抑制Kdm6b轉錄,從而阻斷了雄性途徑。Ca2 +的流入(STAT3磷酸化的介體)在雌性溫度下升高,並充當STAT3激活的溫度敏感調節劑。

溫度依賴型性別決定(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TSD),是一種奇特的表型可塑性現象,其特徵是動物缺乏性染色體,性別完全取決於胚胎發育的環境溫度,常見於爬行動物(如龜)。自1966年Charnier發現TSD現象以來,其分子機理一直是未解之謎。TSD機制的解析主要在於解答兩個科學問題:(i)哪個(些)基因啟動未分化性腺向睪丸或卵巢分化?(ii)溫度如何調控這些基因的表達?Charnier團隊前期通過新建立的基因功能研究方法,鑑定了一個啟動中華鱉和紅耳龜雄性性腺分化的關鍵基因Dmrt1。因此,破譯TSD分子機制的關鍵在於解析溫度通過何種機制激活或抑制性腺分化啟動基因的表達?

STAT3磷酸化是溫度依賴性的,具有性二態性(圖源自Science

許多爬行動物的性別取決於卵在巢中發育的溫度。例如,在紅耳龜(T. scripta)中,胚胎雙能性腺在31°C [產雌溫度(FPT)]時分化成卵巢,而在26°C [產雄溫度(MPT)]時分化成睪丸。然而,這種依賴溫度的發育轉換的分子機制仍然難以捉摸。先前的研究表明,表觀遺傳調節劑KDM6B(JMJD3,組蛋白去甲基酶)是在26°C下表達保守的雄性別決定基因Dmrt1所必需的。在沒有KDM6B的情況下,雄性基因不會被激活,而雌性途徑會被啟動,從而導致卵巢的形成。KDM6B本身並非固有地對溫度響應,這表明上遊的熱敏調節劑必須提供溫度與性別特異性基因表達之間的缺失聯繫。

pSTAT3在31°C結合Kdm6b並抑制轉錄(圖源自Science

STAT3是控制Kdm6b表達的轉錄因子,它是這種調節劑的一個候選對象。STAT3的二聚化和轉運到細胞核取決於磷酸化,磷酸化可以通過響應環境或生理刺激的多種信號傳導途徑發生。該研究的分析表明,在紅耳龜胚胎中,在整個溫度感應窗口(第14到20階段)中,STAT3的轉錄本和蛋白質水平在26°和31°C時都相似。用磷特異性抗體進行的免疫螢光顯示,在第15和第17階段的整個胚胎生殖腺中,在31°C時,磷酸化的STAT3(pSTAT3)的水平升高,到20階段時大部分局限於皮質。根據這些結果,研究人員假設pSTAT3在31°C結合Kdm6b基因座,並作為Kdm6b轉錄的抑制劑。

通過抑制Kdmb6可以逆轉pSTAT3抑制誘導的從卵巢到睪丸途徑的轉換(圖源自Science

為了測試pSTAT3是否結合Kdm6b基因座,研究人員在第16階段收集了紅耳龜性腺,並對pSTAT3進行了染色質免疫沉澱(ChIP),然後使用引物對Kdm6b基因座5'端的兩個保守pSTAT3結合位點進行了定量聚合酶鏈反應(qPCR)。 pSTAT3在31°C時在Kdm6b基因座富集,其結合被HO-3867阻斷,HO-3867是STAT3磷酸化和DNA結合的抑制劑。

細胞內[Ca2 +]在31°C時升高與STAT3的溫度依賴性磷酸化有關(圖源自Science

為了確定pSTAT3是否可作為Kdm6b的阻遏物,研究人員將14階段全性腺-中甲複合物(GMCs)移植到31°C或26°C的器官培養物中。GMC暴露於兩種具有不同作用機理的pSTAT3抑制劑之一HO-3867或NSC 74859(S31-201,STAT3磷酸化和二聚化抑制劑),並在24小時後收集進行分析。根據免疫螢光和蛋白質印跡分析,兩種抑制劑處理後pSTAT3的水平均下降。逆轉錄後接qPCR(RT-qPCR)顯示,在暴露於任何一種STAT3磷酸化抑制劑後,Kdm6b及其下遊靶標Dmrt1的表達均在31°C上調。在26°C下,任一pSTAT3抑制劑均未顯著影響Kdm6b的表達。這支持了一個模型,其中pSTAT3抑制FPT處的Kdm6b轉錄。

為了確定pSTAT3抑制在體內是否具有相似的作用,研究人員在第14階段向卵中注射了遞增劑量的HO-3867(25、50和100μM),並在第16和21階段收集了性腺。與器官培養結果一致,pSTAT3抑制導致在31°C孵育的卵中Kdm6b和Dmrt1的上調。因此,經第21階段性腺中SOX9蛋白的異位表達確定,經HO-3867處理的23枚卵中有16枚(69.6%)表現出卵巢向睪丸的轉換。但是,在31°C抑制pSTAT3後,Dmrt1的上調可以通過用Kdm6b–RNAi(RNA幹擾)敲低Kdm6b的表達來防止,從而使卵巢發育恢復了92.9%(14中的13)。這些數據進一步支持了pSTAT3結合Kdm6b基因座以在31°C抑制雄性途徑激活的模型。

STAT3的磷酸化可以通過鈣信號通路來調節,該信號通路可以響應包括溫度在內的環境信號。為了研究溫度驅動的鈣信號傳導與性別決定之間的可能關係,研究人員從第15階段的紅耳龜性腺獲得了原代細胞。將單波長鈣指示劑Cal-520乙醯氧基甲酯(Cal-520 AM)引入培養的這些細胞中,以測量26°C或31°C時的相對鈣水平。總的來說,這些結果表明在31°C較高的鈣水平促進STAT3磷酸化。

綜上所述,該研究支持一種新的紅耳龜性別決定模型。根據該模型,在較高溫度(31°C)下,卵巢的發育是由鈣大量流入性腺細胞引起的。這促進了STAT3的磷酸化和Kdm6b的抑制,Kdm6b是睪丸決定通路的必需激活劑。

參考文獻: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88/303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在Science期刊上發文,揭示孵育溫度決定爬行動物性別的...
    對於那些想要影響寶寶性別的人來說,迷信和民間智慧提供大量建議---從吃什麼到何時進行愛愛,不過這些建議的有效性即便在最好的情況下是值得懷疑的。但是有科學證據證實一些動物能夠具有這種技能:在海龜和其他的爬行動物中,它們的卵經孵化後產生雄性後代還是雌性後代取決於它所在的巢穴溫度。
  • 浙江萬裡學院成立動物性別與發育研究所 系我省首家
    4月24日,浙江省首家動物性別與發育重點研究所在浙江萬裡學院成立。據了解,成立動物性別與發育重點研究所是浙江萬裡學院基於學科建設和科研創新豐碩成果上的一個重大舉措,主要目的是為了整合研究資源,形成智慧合力,為高水平人才和團隊提供更高更好的平臺。
  • 環境溫度決定寶寶性別?科學家已發現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4月17日在《科學》上線的一項研究,揭示了紅耳龜「溫度依賴型性別決定」(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TSD)的上遊調控通路,提出「pSTAT3-Kdm6b保守盒」的調控假說,為其他環境依賴型性別決定機制研究提供了借鑑。這項研究由浙江萬裡學院教授葛楚天和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教授Blanche Capel等團隊合作完成。
  • 烏龜性別竟由溫度決定? - 現代金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 李臻 通訊員 向嫻華)如果天氣像娃娃的臉一樣變來變去,那卵裡龜的性別也跟著一直變嗎?在孵化期的前1/3時間裡,確實如此,但是過了這個時間,它的性別就會確定下來。受央視節目組邀請,浙江萬裡學院動物性別與發育研究團隊選派生物工程專業研究生惠航博參與央視節目《科學動物園》的錄製,4月11日晚20:10在CCTV-10科教頻道播出。
  • ...壟斷,寧波這所高校的論文竟然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上!
    近日,浙江萬裡學院錢國英、葛楚天教授團隊與美國杜克大學Blanche Capel教授團隊合作,在龜鱉動物性別決定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浙江萬裡學院的葛楚天教授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杭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的葉鍵高級工程師為並列第一作者,浙江萬裡學院的錢國英教授和杜克大學的Blanche Capel
  • 【科學普及】溫度如何決定巴西紅耳龜的性別?
    雌雄性別的分化是動物界較為普遍且引人注目的現象。不同動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也不盡相同。主要的性別決定方式包括:染色體數目決定型,性染色體決定型,年齡決定型和環境決定型。染色體數目決定型,是指動物的性別是由細胞中的染色體倍數決定的。如蜜蜂,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發育而成,為單倍體。雌蜂由受精卵發育而來,是二倍體。營養差異決定了雌蜂是發育成可育的蜂王還是不育的工蜂。
  • 這個問題有時是由溫度決定的
    那麼,是什麼因素決定了萬千眾生的性別呢?在許多物種中,性別決定由遺傳因素(基因)或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的影響共同產生。在基因型性別決定中,也稱為遺傳或染色體性別決定,雄性和雌性通過一些基因來指定它們的性形態。不過,有些情況下,生物體的性別由環境因素(如溫度)決定。
  • 4月內地高校新增11篇Nature & Science論文,你的母校上榜了嗎?
    這11篇論文來自10所高校,分別是清華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海軍軍醫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浙江萬裡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青島大學。其中清華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均發文2篇,其他高校的發文數均為1篇。此外,海軍軍醫大學、廈門大學、浙江萬裡學院、青島大學4所高校均為今年首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文。
  • Science揭示生物鐘的性別差異
    除了調節睡眠和清醒的晝夜節律外,人類還有控制呼吸、皮膚和心率的節律等。晝夜節律是最為人所熟知的,因為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顯著影響。它控制著我們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醒來;而且,它還參與新陳代謝。在某些時候,我們會比別人感到更疲憊。因此,無論我們在做什麼,都會受到影響。
  • Science:揭示蛋白酶體控制古生菌細胞分裂機制
    正因為如此,一些控制真核細胞分裂周期中關鍵事件的蛋白都起源於古生菌。這其中包括ESCRT-III蛋白,它在許多真核生物中催化細胞分裂的最後一步,在古生菌嗜酸熱硫化葉菌(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中也是如此。
  • 柳屬植物性別決定機制獲揭示
    三蕊柳 南林大供圖性別分化是驅動物種多樣性的重要動力近日,《園藝學研究》在線刊發了南京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與品種改良重點實驗室教授尹佟明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三蕊柳屬於ZW性別決定系統,並對其性別決定位點進行精細定位和候選功能基因注釋,有助於後續對性別決定基因的克隆和解析。論文通訊作者尹佟明介紹,楊柳科植物起源於共同的祖先,該科植物既有XY性別決定系統,也有ZW性別決定系統。
  • 神奇的動物性別決定機制,不僅僅是「X」、「Y」
    每日生物評論資訊/技術/知識/智慧www.bio-review.com對於人類來說,兩性,永遠是個熱門話題。而動物世界的性別決定充滿了別樣的神奇。性別靠發育的早期階段的某一時期的溫度、光照或營養狀況等環境條件來決定的情形稱為環境條件決定性別,許多寄生的甲殼類以幼蟲到達寄主的先後順序來決定性別。先到達寄主的個體長的較大,發育為雌體,後到達寄主的個體長得較小,發育為雄性。
  • 研究揭示榕樹氣生根發育、性別決定和榕-蜂協同多樣化的分子機制
    10月8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陳進課題組與福建農林大學明瑞光課題組等國內外研究團隊合作,發布了榕樹和榕小蜂精細基因組圖譜,並首次在分子機制上揭示了榕樹氣生根發育、性別決定和榕樹-榕小蜂協同多樣化等多項未解之謎,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該項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幾項重要發現:一是揭示絞殺榕氣生根形成的分子機制。
  • 研究研究揭示榕樹氣生根發育、性別決定和榕-蜂協同多樣化的分子機制
    10月8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陳進課題組與福建農林大學明瑞光課題組等國內外研究團隊合作,發布了榕樹和榕小蜂精細基因組圖譜,並首次在分子機制上揭示了榕樹氣生根發育、性別決定和榕樹-榕小蜂協同多樣化等多項未解之謎,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該項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幾項重要發現:一是揭示絞殺榕氣生根形成的分子機制。
  • 西湖學者萬蕊雪和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等Science發文,報導剪接體...
    如何闡述剪接體重塑蛋白控制剪接體狀態轉變的分子機理,一直是領域內的核心難題之一。Spp2對於Prp2激活剪接體、催化剪接體結構重塑的重要作用也被基於結構設計的大量生化實驗驗證。本文另一亮點是通過分析Prp2結合前體信使RNA的相互作用界面,並結合體外剪接反應等生化實驗、以及所解析的3個不同狀態的Prp2電鏡結構,第一次揭示了Prp2作為ATPase/helicase在單鏈RNA上單向移動的分子機理。
  • 2019年10月25日Science期刊精華,浙江大學同時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
    無菌小鼠中不存在MAIT細胞,而微生物群控制MAIT細胞發育的機制尚不清楚。Legoux等人發現在小鼠中,胸腺中MAIT細胞的發育受細菌產物5-(2-氧代丙基亞氨基氨基)-6-D-核糖基氨基尿嘧啶的支配,該細菌產物快速地從黏膜運輸到胸腺中,在那裡它被MR1捕獲和並被呈遞給發育中的MAIT細胞。
  • Science:重磅!揭示T細胞命運決定機制
    對一種稱為濾泡輔助性T細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Tfh)的免疫細胞而言,了解這種效應細胞分化機制可能是產生更好疫苗、幫助臨床醫生抵抗難以消滅的病毒、細菌或多細胞病原體和理解如何抑制自身免疫疾病的關鍵。
  • 饒子和團隊Science解析「藥靶-藥物」三維結構,揭示一線抗結核藥物...
    2020年1月15日,與戈寶學教授團隊在Nature發表文章首次發現結核分枝桿菌的重要毒力因子Rv0222分泌蛋白只有在被宿主泛素連結酶ANAPC2催化發生K-11泛素化修飾後,才能招募抑炎蛋白分子,從而阻斷宿主抗結核免疫通路,以此揭示了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治病的新機制(詳見BioArt報導:Nature丨戈寶學/饒子和合作團隊揭示結核菌逃逸抗結核免疫新機制)。
  • Science生長素渠化過程中生長素細胞間定向運輸的調控機制
    不同植物物種中均發現表達PIN蛋白的生長素通道出現在維管形成之前,連接新形成的器官或側枝,或者發生在葉脈形成、胚胎發生、創傷後維管再生過程。這些結果說明生長素是維管形成的必要信號。但是,生長素信號和PIN蛋白介導的運輸之間的反饋調節機制仍然未知。
  • 浙江萬裡學院「四朵金花」考博記
    考博用書堆滿了寫字檯  浙江萬裡學院的4名女生因共同的理想——考博,組成了一個學習小組  付佳佳在學校圖書館翻閱雜誌  付佳佳:趕上考博「末班車」憑的是實力  採訪時,付佳佳已在浙江理工大學讀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