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根理工大學研發水下智能粘合劑 施加電流7秒就可消除粘性

2020-12-08 騰訊網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密西根理工大學(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的生物醫學工程師們只需輕輕一擊電流,就能在七秒鐘內將水下智能膠水原型機從粘性狀態變成不具粘性。

讓膠水變得智能的方法是能夠自如啟用和消除粘性,在露天環境下能夠順利做到,但是在水下做到卻是另一回事。受自然啟發,密西根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兒茶酚是一種合成複合物,模仿了貽貝分泌的雖然溼潤但具粘性的蛋白質,為研發在水下工作的智能粘合劑提供了基礎。該技術有助於用於製造水下膠水、傷口敷料、假肢附件、甚至汽車零部件以及用於其他製造業。

密西根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副教授Bruce Lee是海軍研究辦公室(ONR)青年研究員項目(YIP)的一員,他展示了如何使用pH值來製作智能水下粘合劑。與博士研究員Saleh Akram Bhuiyan合作,Lee研發了一種新方法,使用電流來啟用和消除含有兒茶酚的物質的粘性。

該研究小組創建了一種可重複的接觸力學測試,可以測量施加電流前後,粘合劑的粘性程度。

Lee表示:「很多人都在使用兒茶酚模仿貽貝及貽貝的粘性蛋白質,但是採用電來消除其粘性是一種新方法。此種方法比我們之前採用的pH值方法更方便,而且應該更容易與電子設備集成,意味著也可以自動將其與電子設備分離,就像按下按鈕一樣簡單。」

未來,兒茶酚粘合劑可能有助於將設備粘附到潛艇的外殼上,但是無法在水下呼吸器中測試原型。相反,Lee和Bhuiyan需要在實驗室中控制一組變量,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是讓電流通過一種材料,並檢查其粘性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

Bhuiyan研發了一種裝置,採用了一個鈦球和一個鉑絲電極,對粘合劑實施電流刺激,該粘合劑在鹽水中與該鈦球接觸。此種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控制電線、膠水和鈦球的電壓,以及控制鹽水的鹽度。電流運行的時間長度也很重要,隨著時間、電壓和鹽度的增加,兒茶酚粘合劑的氧化程度也會增加,粘性也會變得更弱。如果電壓足夠強,膠水在7秒鐘之內就會脫落。

Bhuiyan表示:「此種方法的新奇之處在於電流的使用以及很短時間就可讓膠水脫落。我發現這個實驗最不尋常的地方是顏色的變化,一開始是白色,當通電後,材料的粘性就會消失,被氧化成紅色。」

研究的下一步是將紅色變回白色,智能膠水的特點不僅是使粘合劑失去粘性,還需要讓其重新具備粘性。Lee與博士研究生Ameya Narkar通過利用pH值實現了這一點。

從無痛繃帶到水下膠水,從汽車齒輪到假肢,含兒茶酚的粘合劑都是一種多功能且具有前景的材料。(文中圖片均來自密西根理工大學)

相關焦點

  • 水下粘合!低分子量超分子粘合劑
    背景功能性粘合劑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工業材料,聚合物結構對粘合行為至關重要。低分子量單體的超分子粘合劑鮮有報導。與聚合物粘合劑材料相比,超分子粘合劑材料在溼潤的表面甚至在水下都難以實現粘合。目前,大多數水下粘合劑都基於二茶酚結構。
  • 科學家研發廉價/可重複使用的粘合劑結構:靈感來自於蒼蠅爪墊
    據外媒報導,自然界是科學家們研究先進粘合劑的巨大靈感來源,從壁虎皮到蜜蜂唾液,都為下一代具有超強粘性的材料提供了藍圖。日本的科學家們最近研發出一種廉價的、可重複使用的粘合劑結構,靈感來自於蒼蠅腳的粘性爪墊。
  • 浙大學者研製出500毫秒超快「開關」智能粘合劑
    彈性儲能技術實現了章魚啟發的磁驅動智能粘合劑。粘度變化快,是因為磁性顆粒對施加的磁場反應快,所以能很快粘附到異物表面。類似地,分離過程非常快,因此具有快速切換粘合效果。智能型粘合劑的耐久性與彈性模塑膜的疲勞壽命一致,具有重複性好、耐久性好等特點。
  • 南大研發出可加速傷口癒合的醫療專用粘合劑~
    就在近期,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研發出一款適用於人體內的生物粘合劑,除了能幫助病人更好的癒合傷口,也能將手術時間縮短25%,這無疑是一項醫學方面的巨大進步。以往,醫院用到的粘合劑只適用於皮膚表層,但這款粘合劑卻可以用在人體內,能幫助病人粘合肌肉組織和血管,並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
  • 哈佛大學研發新一代蟑螂機器人HAMR 既可陸地行走也能水下漫步
    哈佛大學研發新一代蟑螂機器人HAMR 既可陸地行走也能水下漫步  Emma Chou • 2018-07-05 14:06
  • 低分子量超分子粘合劑!
    功能性粘合劑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工業材料,聚合物結構對粘合行為至關重要。低分子量單體的超分子粘合劑鮮有報導。與聚合物粘合劑材料相比,超分子粘合劑材料在溼潤的表面甚至在水下都難以實現粘合。目前,大多數水下粘合劑都基於二茶酚結構。近期,湖南大學的董盛誼教授在上發表了一種由低分子量單體組裝、不含二茶酚的新型超分子粘合劑。
  • 龔建萍《AFM》藤壺蛋白啟發,牢固持久、可循環水下凝膠黏附劑
    背景水中可重複使用的膠粘劑有許多重要的應用,如水下修復、可植入設備、傷口敷料和水中能量設備等。最近,水下膠粘劑(膠粘劑和帶狀膠粘劑)的設計和製造取得了重大進展。膠粘劑為液體溶液,需要固化過程才能在水中實現界面鍵合。帶狀膠粘劑是固體材料可以直接粘附在水下的基材上。
  • 美國研發活性聚合物電解質粘合劑,使鋰矽電池電容量翻番
    據外媒報導,美國能源部旗下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簡稱伯克利國家實驗室,USDepartmentofEnergy’sLawrenceBerkeleyNationalLaboratory)設計了一款活性聚合物電解質粘合劑(polyelectrolytebinder,PEB),可調節鋰矽電池內的關鍵離子傳輸過程(keyiontransportprocesses
  • 電力電纜故障測量中接地電流消除方法的研究
    而消除接地電流是倒置電橋法實現的前提,在倒置電橋法的基礎上,本文詳細分析了消除接地電流原理,並通過模擬試驗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2 電橋法  電橋法的理論基礎是電橋平衡原理,即在電橋平衡時,利用故障電纜接線端和故障點之間的電阻與無故障電纜電阻之比對應於故障距離與總長度之比,確定故障點。
  • 「創新化學-美好生活@智能粘合劑」阿科瑪集團波士膠常熟工廠開放...
    「創新化學-美好生活@智能粘合劑」阿科瑪集團波士膠常熟工廠開放日活動    慧聰化工網訊:(2015年6月1日,中國常熟)2015年5月29日,全球領先的特種化學品與高性能材料生產商阿科瑪於其位於江蘇省的波士膠常熟工廠舉辦開放日活動
  • 受章魚啟發的吸盤可轉移薄而細膩的組織移植物和生物電子晶片材料
    受章魚啟發的吸盤可轉移薄而細膩的組織移植物和生物電子晶片材料【導讀】 "活"細胞片或生物電子晶片具有巨大的潛力,可提高診斷和治療的質量。然而,處理這些薄而脆弱的材料仍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因為施加於抓握和釋放的外力很容易使材料變形或損壞。
  • 水下發現:來自水下被找到的7個略顯可怕的發現
    每個人都有自己恐懼的事物,有許多令人心生恐懼的事物往往與年代久遠不無關係,特別是當它們已經逐漸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禮,並在水下世界待了許久的情況下,更是顯得令人生畏。從陰森恐怖的人物角色到奇怪的海洋生物,今天小編要為你介紹,來自水下被找到的7個略顯可怕的發現。
  • HAMR微型機器人現在可以在水上或水下行走
    現在哈佛大學的HAMR微型機器人已經可以穿越水面,自行下沉,並根據指令在水下行走。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於2013年首次宣布了繫繩驅動/控制的HAMR(哈佛動態微型機器人)機器人,其原始版本長度僅為4.4釐米,並且可以以高達每秒8.4倍自己身體長度的的最大速度沿著地面移動。它的結構靈感來自立體書,並將23個微觀材料層夾在一起,然後將它們雷射切割成所需的圖案。
  • Interfaces | 用於傷口癒合的可注射、可自愈醫用粘合劑
    相較之下,可注射的粘合劑就展現出了巨大的優勢,使用時可以通過醫用注射器輕鬆、定量地擠出,在進行微創手術時也能更好地幫助癒合深層狹窄的傷口。然而,可注射的粘合劑往往很難滿足在粘合力度、自愈性等方面的要求,因此,設計一種能快速自愈的可注射生物粘合劑仍是一項重大的挑戰。在本文中,作者利用聚乙二醇(PEG)與單寧酸(TA)的物理締合,開發了一種用於傷口密封的多功能組織粘合劑。
  • 新加坡研發「魔鬼魚」機器人 可在水下快速遊動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4日報導,近日,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了一款水下機器人,因其形態仿真故命名為「魔鬼魚」(Manta Ray)。該機器人身長35釐米,通體黑色,由一整片PVC材料製作而成,在水下能像魔鬼魚一樣暢遊無阻10小時,運動速度可達每秒0.7米。
  • 香港理工大學研發RFID智能醫療系統 提高醫院效率
    前線醫護人員工作繁忙且壓力大,香港理工大學就研發了兩套新的智能醫療系統,希望透過新科技,舒緩醫護界的人手不足及工作壓力問題。  有關系統由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專任導師何道森及其團隊研發,務求將藥物和病人資料等程序系統化,兩套系統均採用了RFID、近場通信(NFC)和無線網絡等科技,一般醫療機構的現有設備亦足以應付系統需求。
  • 凱特溫斯萊特水下憋氣打破阿湯哥記錄:達7分14秒
    凱特·溫斯萊特近日被採訪時稱在拍攝《阿凡達》續集時有不少水下戲份,為此她接受了4個星期的水下訓練,並且打破了拍電影的水下憋氣紀錄,達到了7分鐘14秒。此紀錄的前保持者為「阿湯哥」湯姆·克魯斯,在拍電影《碟中諜5》時憋了6分30秒。
  • 都是粘性惹的禍
    它們不成功的理由,有的是粘性不夠,有的卻恰恰相反——粘得太牢固。怎麼都是粘性惹的禍呢?  當時,庫弗博士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發明了有史以來粘性最強的萬能粘合劑  弗雷很煩惱,他需要一種有粘性,但不會永久粘住的東西。如果用普通的膠水把書籤粘在書上,揭下來時不是揭不掉,就是會扯壞頁面。這時,他想起斯班瑟博士那次不成功的發明,靈機一動便把這種膠水塗在書籤上。於是一個「聽話」的書籤誕生了。  弗雷發現在這種有粘性的書籤上記錄一些東西非常方便,可隨手將其貼在各個地方,不需要時就把它揭下來,也不會有任何損壞。
  • 密西根大學開發快速驅動微型摺紙機器人實現複雜功能
    將古老的摺紙工藝整合到微型機器人加工方法中,可以彌補這一缺點,產生具有複雜幾何形狀和可編程機械性能的3D系統。常見的微型摺紙系統通常摺疊速度較慢,提供的活動自由度很小。密西根大學最近開發了一種設計,製造和啟動微型機器人的新方法,使摺紙結構能夠實現快速和多自由度的運動,從而實現複雜的功能。
  • 「蒼蠅腿毛」啟發的粘合劑:低成本,可重複使用
    研究發現,昆蟲腳墊分泌物中含有非揮發性脂類物質,其末梢與基質之間的連接處充滿了可分泌的液體,從而產生了毛細作用力,使昆蟲能夠附著在基質上。儘管當前的研究對昆蟲腳墊的形態和功能了解得較多,但對於昆蟲的腳墊是如何形成的這一問題至今仍難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