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粘合劑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工業材料,聚合物結構對粘合行為至關重要。低分子量單體的超分子粘合劑鮮有報導。與聚合物粘合劑材料相比,超分子粘合劑材料在溼潤的表面甚至在水下都難以實現粘合。目前,大多數水下粘合劑都基於二茶酚結構。近期,湖南大學的董盛誼教授在上發表了一種由低分子量單體組裝、不含二茶酚的新型超分子粘合劑。在各種表面上(從親水性玻璃、鐵到高疏水性的聚四氟乙烯(PTF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均實現了長期有效的粘合性能,最大粘合強度為4.174 MPa。這種超分子粘合劑在高溼度和水中(包括海水)中都表現出堅韌而穩定的粘合性能。該低分子量粘合劑可潛在應用於海洋粘合劑。
1、製備新型超分子粘合劑
將不含粘性的基塊dibenzo-24-crown-8(DB24C8)摻入季戊四醇中(圖1),通過酯化反應製備粘合劑P1-P4。與DB24C8或季戊四醇相比,超分子粘合劑P1的熔點較低(52 C),且有粘合性能,這使P1成為熱熔膠的理想選擇。
圖1,粘合劑P1-P4的製備。
2、表徵及機械性能
P1熔點低(52°C),稍加加熱即變為高粘度液體(圖2a),而P3和P4在室溫下為油性液體。冷卻後,P1轉變為非晶膠。從P1中拉出長而光滑的纖維,可進一步加工成彈簧(圖2b)。從P2僅獲得短而剛性的纖維,並可形成膜。相反,相同處理下P3或P4無法製造纖維或膜。P1可粘附在玻璃表面,噴水10分鐘後P1不從表面脫離(圖1c)。
圖2,P1的宏觀圖:a)加熱後從玻璃狀固體變為液態體,冷卻後為凝膠狀膠水; b)由P1製成的彈性彈簧; c)P1的噴水測試。
3、粘合性能
P1在各種表面上(玻璃,木材,鋼,PTFE和PMMA)均表現出色的粘合效果。首先將P1沉積在基板表面上,然後通過緩慢加熱再加壓,將P1輕鬆塗覆並粘附到表面上(圖4c)。與許多市售膠水相比,P1固化過程簡單。兩片鋼一旦通過P1粘合在一起,就很難用外力將它們分開。在其中一個鋼片上掛上24 kg的物件(粘合面積為15 cm2,圖3a),兩片剛在24個月內(0-35°C,40-80 RH%)沒有發生分離或錯位。這證實了P1的穩定、長期的粘附作用。P1還可長期粘合PTFE或PMMA並承載8-12 kg物件(24個月,粘合面積為9-18 cm2,圖3a)。P3-P4未發現粘合特性表明粘合行為與超分子粘合劑的化學結構相關。接著作者定量評估P1,P2,P3和P4在不同表面上的粘合強度(圖3b)。在25°C和50 RH%下,P1在木材,玻璃和鋼表面上的平均粘附強度分別為1.698、2.017和4.174 MPa。這表明P1在親水表面上具有很強的粘附性能,並且在鋼表面上有最佳的粘附效果。P2在這些表面上的粘合效果較弱,P2@鋼(0.348 MPa)和P2@玻璃(0.725 MPa)的粘合強度僅為P1@鋼(4.174 MPa)和P1 @玻璃(2.017)的1/12和1/3 MPa)(圖3b)。與親水性表面相比,P1在疏水性表面上的附著力較弱。當P1粘附在PMMA表面上的粘附強度為0.790MPa,在 PTFE的粘附強度為0.277 MPa。經過多次循環測試後(10次循環,圖4d),P1在五個表面上的粘附作用沒有減少。而P3和P4幾乎沒有粘附性。通過比較四種單體的化學結構,可以發現P2是剛性的,沒有冠醚單元,這使得P2在緻密模式下易於聚集,不利於有效粘合。此外,P2不含乙二醇鏈,導致P2與表面之間的相互作用減弱。P3和P4是油性物質,在粘附過程中不能固化,兩者都無粘附力。相比之下,P1在加熱過程中為粘性液體,冷卻後迅速變為固相,這種相變說明P1是一種良好的熱熔膠。同時,P1的閉環型冠醚結構導致分子呈幾何形狀擴展。這種擴展的結構使得通過超分子相互作用(氫鍵,範德華相互作用,π-π堆積,疏水相互作用,金屬絡合),P1易於與表面相互作用。
圖3,a)在不同材料上的P1粘合劑的測試及 b)粘合強度。測試在25°C和50 RH%的條件下進行。
4、靜電紡絲
在表面上均勻地塗覆粘合劑是實現高效粘合的關鍵步驟。一般方法是將粘合劑材料手動覆塗在在材料表面上,這會導致粘合層不均勻且浪費粘合劑材料。靜電紡絲被認為是製備均勻聚合物纖維低成本但高效的技術。但靜電紡絲很少用於製造超分子粘附塗層。作者通過電紡成功將P1塗覆到玻璃表面上(圖4a)。如圖4b所示,與手動覆塗方法(2.017 MPa,11.6 mg/cm2)相比,極少量的P1(1.935 MPa,1.25 mg/cm2)可以產生很強的附著力。當P1的量進一步降低至0.67mg/cm2時,仍達到中等粘合強度(1.163MPa)。靜電紡絲粘合劑塗覆工藝可省時間,一分鐘足以通過靜電紡絲將P1均勻塗層。超分子組裝通常對溫度敏感,溫度會影響超分子粘合劑的粘附行為。如圖4e所示,當所有測試表面的溫度達到70°C時,均未觀察到粘附,低溫會降低粘合強度。當溫度在-18°C時,P1@木頭的粘合強度約為25°C的一半。P1@鋼對高溫最不敏感,當溫度從25°C升至50°C時,P1@鋼保持94%的粘合強度。通過比較P1在25°C和50°C下在不同表面上的附著強度,P1@玻璃,P1@木材,P1@PMMA和P1@鋼,僅保留了30.3%,47.5%,16.7%和8.2%粘附強度。因此,25°C是P1粘合效果的最佳溫度。
圖4,a)靜電紡絲製備P1粘合劑塗層示意圖; b)通過靜電紡絲或熱熔法在玻璃上旋塗P1的粘合強度; c)熱熔法粘合過程示意圖; d)在不同基板上進行P1的循環測試; e)P1在不同表面上的溫度與粘合強度的相關性。
5、防水和水下粘合性能
如圖5a所示,當RH從5%增加到95%時,P1在不同表面上的附著強度僅輕微降低(0.3-8.4%)。兩個玻璃板通過P1粘附,置於高溼後在95%RH的環境中24個月,未發現粘附力減弱或粘附強度降低。相反,當用P2代替P1時,粘合強度降低。由於P1在高溼環境中的粘附行為的積極結果,作者隨後探索了P1在不同表面上的防水性和水下粘附性。將樣品在測試前置於水中24小時,與無水樣品相比,粘合強度損失不到10%(圖5a)。例如,P1@玻璃和P1@鋼(25°C,50 RH%)的粘合強度為2.017和4.174 MPa,而P1@玻璃和P1@鋼(放置在水中24小時)的粘合強度為分別為1.902和3.820 MPa。即使在用水處理12個月的樣品,P1仍具有出色的耐水附著力效果,且將2公斤重物掛起12個月內未發生移位或分離(圖5b)。在海水中(含有3.5 wt%的NaCl)也實現了這種耐水粘附行為,這擴大了P1作為海洋粘合劑的應用範圍(圖5c)。
圖5,a)在不同的溼度或水中,P1在不同基材上的附著強度; b)P1在不同表面上的防水粘附力; c)歷時12個月的海水中P1粘附過程的示意圖及實驗結果。所有測試均在25°C下進行。
接下來,作者用P1成功地修復破裂的燒瓶。在水中使用修復的燒瓶12個月(25°C),P1貼片仍牢固地粘附在燒瓶的洩漏處(圖6a)。P1同樣能修復破損的離心管(圖6b)。水管的洩漏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P1可以輕鬆且即時地修復帶有噴水的破損管道(圖6c)。
圖6,P1的應用:a)由P1修復的圓底燒瓶;b)由P1修復的離心管;c)由P1修理過的水管。
7、結論
總之,文章報導了一種基於LMWM的新型超分子粘合劑材料。P1在不同表面上具有附著性和防水粘合性。在海水中的長期粘合效果擴展了P1作為海洋粘合劑的潛在應用。電紡絲代表了一種製備超分子粘合劑塗層簡便且經濟的方法。由LMWM組成的超分子粘合劑材料在可生物降解粘合劑,組織修復和表面粘合的研究領域中具有巨大的潛力。
參考 doi.org/10.1021/jacs.0c00520
版權聲明:「Macromolecule」「高分子材料科學」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號,旨在分享學習膠體高分子科學的研究進展及科研信息。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改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