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董盛誼《JACS》長期有效!防水堅韌!低分子量超分子粘合劑!

2020-11-24 騰訊網

功能性粘合劑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工業材料,聚合物結構對粘合行為至關重要。低分子量單體的超分子粘合劑鮮有報導。與聚合物粘合劑材料相比,超分子粘合劑材料在溼潤的表面甚至在水下都難以實現粘合。目前,大多數水下粘合劑都基於二茶酚結構。近期,湖南大學的董盛誼教授在上發表了一種由低分子量單體組裝、不含二茶酚的新型超分子粘合劑。在各種表面上(從親水性玻璃、鐵到高疏水性的聚四氟乙烯(PTF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均實現了長期有效的粘合性能,最大粘合強度為4.174 MPa。這種超分子粘合劑在高溼度和水中(包括海水)中都表現出堅韌而穩定的粘合性能。該低分子量粘合劑可潛在應用於海洋粘合劑。

1、製備新型超分子粘合劑

將不含粘性的基塊dibenzo-24-crown-8(DB24C8)摻入季戊四醇中(圖1),通過酯化反應製備粘合劑P1-P4。與DB24C8或季戊四醇相比,超分子粘合劑P1的熔點較低(52 C),且有粘合性能,這使P1成為熱熔膠的理想選擇。

圖1,粘合劑P1-P4的製備。

2、表徵及機械性能

P1熔點低(52°C),稍加加熱即變為高粘度液體(圖2a),而P3和P4在室溫下為油性液體。冷卻後,P1轉變為非晶膠。從P1中拉出長而光滑的纖維,可進一步加工成彈簧(圖2b)。從P2僅獲得短而剛性的纖維,並可形成膜。相反,相同處理下P3或P4無法製造纖維或膜。P1可粘附在玻璃表面,噴水10分鐘後P1不從表面脫離(圖1c)。

圖2,P1的宏觀圖:a)加熱後從玻璃狀固體變為液態體,冷卻後為凝膠狀膠水; b)由P1製成的彈性彈簧; c)P1的噴水測試。

3、粘合性能

P1在各種表面上(玻璃,木材,鋼,PTFE和PMMA)均表現出色的粘合效果。首先將P1沉積在基板表面上,然後通過緩慢加熱再加壓,將P1輕鬆塗覆並粘附到表面上(圖4c)。與許多市售膠水相比,P1固化過程簡單。兩片鋼一旦通過P1粘合在一起,就很難用外力將它們分開。在其中一個鋼片上掛上24 kg的物件(粘合面積為15 cm2,圖3a),兩片剛在24個月內(0-35°C,40-80 RH%)沒有發生分離或錯位。這證實了P1的穩定、長期的粘附作用。P1還可長期粘合PTFE或PMMA並承載8-12 kg物件(24個月,粘合面積為9-18 cm2,圖3a)。P3-P4未發現粘合特性表明粘合行為與超分子粘合劑的化學結構相關。接著作者定量評估P1,P2,P3和P4在不同表面上的粘合強度(圖3b)。在25°C和50 RH%下,P1在木材,玻璃和鋼表面上的平均粘附強度分別為1.698、2.017和4.174 MPa。這表明P1在親水表面上具有很強的粘附性能,並且在鋼表面上有最佳的粘附效果。P2在這些表面上的粘合效果較弱,P2@鋼(0.348 MPa)和P2@玻璃(0.725 MPa)的粘合強度僅為P1@鋼(4.174 MPa)和P1 @玻璃(2.017)的1/12和1/3 MPa)(圖3b)。與親水性表面相比,P1在疏水性表面上的附著力較弱。當P1粘附在PMMA表面上的粘附強度為0.790MPa,在 PTFE的粘附強度為0.277 MPa。經過多次循環測試後(10次循環,圖4d),P1在五個表面上的粘附作用沒有減少。而P3和P4幾乎沒有粘附性。通過比較四種單體的化學結構,可以發現P2是剛性的,沒有冠醚單元,這使得P2在緻密模式下易於聚集,不利於有效粘合。此外,P2不含乙二醇鏈,導致P2與表面之間的相互作用減弱。P3和P4是油性物質,在粘附過程中不能固化,兩者都無粘附力。相比之下,P1在加熱過程中為粘性液體,冷卻後迅速變為固相,這種相變說明P1是一種良好的熱熔膠。同時,P1的閉環型冠醚結構導致分子呈幾何形狀擴展。這種擴展的結構使得通過超分子相互作用(氫鍵,範德華相互作用,π-π堆積,疏水相互作用,金屬絡合),P1易於與表面相互作用。

圖3,a)在不同材料上的P1粘合劑的測試及 b)粘合強度。測試在25°C和50 RH%的條件下進行。

4、靜電紡絲

在表面上均勻地塗覆粘合劑是實現高效粘合的關鍵步驟。一般方法是將粘合劑材料手動覆塗在在材料表面上,這會導致粘合層不均勻且浪費粘合劑材料。靜電紡絲被認為是製備均勻聚合物纖維低成本但高效的技術。但靜電紡絲很少用於製造超分子粘附塗層。作者通過電紡成功將P1塗覆到玻璃表面上(圖4a)。如圖4b所示,與手動覆塗方法(2.017 MPa,11.6 mg/cm2)相比,極少量的P1(1.935 MPa,1.25 mg/cm2)可以產生很強的附著力。當P1的量進一步降低至0.67mg/cm2時,仍達到中等粘合強度(1.163MPa)。靜電紡絲粘合劑塗覆工藝可省時間,一分鐘足以通過靜電紡絲將P1均勻塗層。超分子組裝通常對溫度敏感,溫度會影響超分子粘合劑的粘附行為。如圖4e所示,當所有測試表面的溫度達到70°C時,均未觀察到粘附,低溫會降低粘合強度。當溫度在-18°C時,P1@木頭的粘合強度約為25°C的一半。P1@鋼對高溫最不敏感,當溫度從25°C升至50°C時,P1@鋼保持94%的粘合強度。通過比較P1在25°C和50°C下在不同表面上的附著強度,P1@玻璃,P1@木材,P1@PMMA和P1@鋼,僅保留了30.3%,47.5%,16.7%和8.2%粘附強度。因此,25°C是P1粘合效果的最佳溫度。

圖4,a)靜電紡絲製備P1粘合劑塗層示意圖; b)通過靜電紡絲或熱熔法在玻璃上旋塗P1的粘合強度; c)熱熔法粘合過程示意圖; d)在不同基板上進行P1的循環測試; e)P1在不同表面上的溫度與粘合強度的相關性。

5、防水和水下粘合性能

如圖5a所示,當RH從5%增加到95%時,P1在不同表面上的附著強度僅輕微降低(0.3-8.4%)。兩個玻璃板通過P1粘附,置於高溼後在95%RH的環境中24個月,未發現粘附力減弱或粘附強度降低。相反,當用P2代替P1時,粘合強度降低。由於P1在高溼環境中的粘附行為的積極結果,作者隨後探索了P1在不同表面上的防水性和水下粘附性。將樣品在測試前置於水中24小時,與無水樣品相比,粘合強度損失不到10%(圖5a)。例如,P1@玻璃和P1@鋼(25°C,50 RH%)的粘合強度為2.017和4.174 MPa,而P1@玻璃和P1@鋼(放置在水中24小時)的粘合強度為分別為1.902和3.820 MPa。即使在用水處理12個月的樣品,P1仍具有出色的耐水附著力效果,且將2公斤重物掛起12個月內未發生移位或分離(圖5b)。在海水中(含有3.5 wt%的NaCl)也實現了這種耐水粘附行為,這擴大了P1作為海洋粘合劑的應用範圍(圖5c)。

圖5,a)在不同的溼度或水中,P1在不同基材上的附著強度; b)P1在不同表面上的防水粘附力; c)歷時12個月的海水中P1粘附過程的示意圖及實驗結果。所有測試均在25°C下進行。

接下來,作者用P1成功地修復破裂的燒瓶。在水中使用修復的燒瓶12個月(25°C),P1貼片仍牢固地粘附在燒瓶的洩漏處(圖6a)。P1同樣能修復破損的離心管(圖6b)。水管的洩漏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P1可以輕鬆且即時地修復帶有噴水的破損管道(圖6c)。

圖6,P1的應用:a)由P1修復的圓底燒瓶;b)由P1修復的離心管;c)由P1修理過的水管。

7、結論

總之,文章報導了一種基於LMWM的新型超分子粘合劑材料。P1在不同表面上具有附著性和防水粘合性。在海水中的長期粘合效果擴展了P1作為海洋粘合劑的潛在應用。電紡絲代表了一種製備超分子粘合劑塗層簡便且經濟的方法。由LMWM組成的超分子粘合劑材料在可生物降解粘合劑,組織修復和表面粘合的研究領域中具有巨大的潛力。

參考 doi.org/10.1021/jacs.0c00520

版權聲明:「Macromolecule」「高分子材料科學」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號,旨在分享學習膠體高分子科學的研究進展及科研信息。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改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JACS:堅韌!長期有效!水下粘合!低分子量超分子粘合劑
    背景功能性粘合劑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工業材料,聚合物結構對粘合行為至關重要。低分子量單體的超分子粘合劑鮮有報導。與聚合物粘合劑材料相比,超分子粘合劑材料在溼潤的表面甚至在水下都難以實現粘合。目前,大多數水下粘合劑都基於二茶酚結構。
  • 【超分子】中南大學團隊JACS封面:「卯榫節點」自組裝巨型美學中空納米超分子
    ‍以超分子化學作為研究基礎的很多領域發展迅速,配位驅動已經發展為現代構築超分子結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杭州師範大學JACS具有可調發光性能的自愈超分子聚合物
    ;且通過改變金屬大環中吡啶配體的官能團,可實現對超分子聚合物發光性能的調控。超分子聚合物是以非共價鍵力作為連接橋梁,將超分子的動態可逆性能引入到聚合物體系當中,賦予了聚合物材料優異的環境刺激響應性,構建了功能繁多的新型智能材料。
  • 【超分子】巨型「雪花」狀超分子的分步法自組裝及動態交換
    為了有效地避免配體的自分列,作者巧妙地利用二價釕離子將「V」、「Y」連接起來,得到新型的配體(L5和L6)。除了使用常規的一維、二維核磁共振表徵,該文章還採用多級質譜,包括電噴霧電離質譜(ESI-MS)、離子淌度質譜(IM-MS)以及梯度串聯質譜(gMS2)表徵「雪花」狀超分子的結構。兩種超分子「雪花」的ESI-MS譜圖均為一系列具有連續電荷數的離子峰,計算出的平均分子量與理論模擬相符(~20 K•Da)。
  • 【醫藥知識】依諾肝素與低分子量肝素的區別
    目前,我國存在「低分子量肝素鈉」、「低分子量肝素鈣」 這兩種特殊的通用名藥,在全世界,也只有我們中國有。這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隨著我國藥企依諾肝素、達肝素、那屈肝素等正宗的低分子量肝素的上市,這些特殊產物將完成它的歷史使命。低分子量肝素,之所以稱之為:低分子量,相對於肝素而言的。
  • 【超分子】協同的共價-超分子聚合物
    在自然界,除了單一的共價或超分子聚合物,還存在兩者共同作用的協同的共價-超分子聚合物 (Synergistic Covalent-and-Supramolecular Polymers, CSPs),來實現生命體複雜的生命活動。典型的例子是,在肌肉基本單元肌原纖維中,肌球蛋白 (一類共價聚合物體系CP) 和肌動蛋白絲 (一類超分子聚合物體系SP) 通過協同作用來進行肌肉的收縮活動 (圖1)。
  • 【超分子】金屬-超分子聚合物中的「束縛」效應
    與其他種類的超分子聚合物相比,金屬-超分子聚合物具有以下優點:(1)將金屬引入聚合物中,在擁有聚合物性能的同時又獲得金屬離子特有的光、電、磁等性能;(2)配體和金屬的種類多種多樣,所以能方便地調節配位相互作用的形式和強弱。目前報導的大部分金屬-超分子聚合物為線性結構,其性能與金屬離子及配體形成的絡合物類似,因此限制了其應用。
  • CCS Chemistry | 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齊上陣,烯烴聚合調控策略取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昶樂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調控烯烴聚合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超分子策略構建多核烯烴聚合催化劑,將脲和偶氮苯基團引入到α-二亞胺鈀催化劑中,以實現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對烯烴聚合的調控,最終成功得到了具有雙峰GPC分布的聚合物。
  • 華東師大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一方面,受傳統實驗技術精度的限制,理論計算模擬可以考察許多當前實驗無法研究的問題,能在電子、原子、分子層面上對實驗現象進行微觀深入解釋;另一方面,可以高效地對物質的結構、性質進行準確預測,從而有效地指導後續的實驗和生產。可以說理論計算模擬是傳統實驗研究的重要補充和拓展,在實際科研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新月形超分子四肽納米結構
    新月形超分子四肽納米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8 13:03:57 John B. Matson研究團隊對新月牙形超分子四肽納米結構進行了研究。
  • 【超分子】上海交通大學張紹東課題組JACS:互鎖籠的可控多級自組裝
    CSC-1包含的兩個單籠的臂旋轉方向不協同,四個剛性亞胺鍵連接的苯環面平行排列形成分子內π-π堆積作用;CDC-1包含的兩個單籠的臂旋轉方向同樣不協同,並且兩端外側的苯環面由於失去了剛性的亞胺鍵而顯著扭曲,分子內π-π堆積作用大幅減弱;CDC-5包含的兩個單籠則均具有典型的C3對稱性,四個苯環面間形成了有效的分子內
  • PE分子量分布形狀對加工性能的影響,發了篇《JACS》!
    Mn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分子量分布(MWD)可以提高HDPE在低剪切速率下的粘度,並改善在高剪切速率下的剪切變稀行為。複數粘度隨分子量分布指數的變化,測試條件:160℃,0.1 rad/s。研究者發現在低剪切頻率下,As> 1的聚合物粘度更高,隨著分子量分布指數的增加,不同形狀加寬之間的η*差值急劇增加到2倍,這是由於當高分子量聚合物質量分數大時,會導致大量聚合物纏結,因此在低剪切速率下η*更高。
  • 任詠華院士團隊《JACS》:首個二維超分子智能聚合物
    二維(2 D)超分子聚合物(SP)是由平面內非共價鍵周期性組織的分子組裝形成的片狀聚集體,為構建具有明確納米結構的2 D軟材料提供了新的機遇。此類非共價相互作用包括氫鍵、客體-客體絡合、陽離子-π相互作用、偶極-偶極相互作用、金屬配體配位和範德華力。2 D SPs具有一些特有的特性,比如形成可彎曲的單層膜,可以在不損失結構完整性的情況下大規模製造薄膜。
  • 基於四重氫鍵的仿生抗衝擊超分子聚合物材料
    基於四重氫鍵的仿生抗衝擊超分子聚合物材料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47:09 上海交通大學的顏徐州、俞煒和谷國迎課題組合作,近日開發了一種基於基於四重氫鍵的仿生抗衝擊超分子聚合物材料。
  • 叫板芯絲翠,華必美超分子乳酸用效果證明底氣
    答案當然是有——華必美超分子乳酸!歷經3000多次的實驗以及超過1000例臨床觀察,終於突破性的研發出國內果酸醫學護膚界具有裡程碑式的產品——華必美超分子乳酸,並以其為基礎,打造了一系列的皮膚護理產品。
  • 鮑哲南院士《JACS》:基於新型多位點柔性高分子自...
    與之相對的,目前常用的人工合成的超分子自組裝單元通常具有低分子量和組裝位點少的特性,因而在對高分子自組裝機理的研究中我們常常忽視了分子量對自組裝過程及材料性能的影響。超分子單元的合成與自組裝  圖 1 超分子單元結構  超分子組裝單元由聚二甲基矽氧烷軟段(PDMS)和自組裝位點硬段構成,兩者通過脲鍵相連。PDMS軟段的分子量和自組裝位點的種類均可調整,以製備出具有不同分子量和鏈結構的超分子組裝單元。合成後的單元溶解在三氯甲烷中,通過滴塗法塗布在矽片上乾燥成膜。
  • 通過碘捕獲實現多組分膠囊湧現自組裝——超分子自組裝的榫卯結構
    該類工藝不使用釘子和粘合劑,僅僅通過不同構件的按序組合,即可獲得豐富多彩、巧奪天工的木製用品。1875年,喬治·亨利·劉易斯 (George Henry Lewes) 首次用哲學術語闡述了湧現的概念,基本上定義了這種貫穿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系統特性,即整體性質不能還原為各組成部分結構和功能的簡單累加,具有非還原性和非加和性。湧現性所表現出來的特徵是各種組成部分之間複雜的、協同的相互作用結果。
  • 鮑哲南院士《JACS》:基於新型多位點柔性高分子自組裝單元的納米纖維
    與之相對的,目前常用的人工合成的超分子自組裝單元通常具有低分子量和組裝位點少的特性,因而在對高分子自組裝機理的研究中我們常常忽視了分子量對自組裝過程及材料性能的影響。超分子單元的合成與自組裝圖 1 超分子單元結構超分子組裝單元由聚二甲基矽氧烷軟段(PDMS)和自組裝位點硬段構成,兩者通過脲鍵相連。PDMS軟段的分子量和自組裝位點的種類均可調整,以製備出具有不同分子量和鏈結構的超分子組裝單元。
  • 精選JACS/Angew 12篇:樹枝狀大分子的最新成果大盤點
    DOI: 10.1021/jacs.9b06739.2.由冠狀的樹枝狀分子進行短螺旋堆疊而成的超分子球體可以產生Pm3n立方相(FrankKasper A15),其在宏觀尺度上表現出手性。然而,由圓錐形樹突產生經典的各向同性超分子膠束球體的手性是未知的。賓夕法尼亞大學Virgil Percec等報導了一系列頂點含手性基團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雙苯丙基樹突,能夠自組裝成單手性超分子球體。
  • 【JACS】華東理工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分子機器研究獲新進展
    (DOI: 10.1021/jacs.0c11752)。 然而,如何實現採用不具生物損傷性的可見光碟機動分子馬達,並通過簡便方法有效放大其分子尺度的機械運動以開發宏觀材料的動態功能,仍是極具挑戰的關鍵性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