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敵一個旅1500多人,卻挨了批評,打這一仗我軍輸多贏少

2020-12-05 漫步史書

1947年3月,西北野戰軍正式成立,是以原陝甘寧野戰集團軍為基礎組建起來的,成立之初西野下轄只有2個縱隊兩個旅總兵力2.6萬人,而當時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閃擊延安的兵力,就有15個旅14萬人,雙方的軍事實力根本就不成對比,為了充分調動國民黨軍,減緩延安的壓力,西野以一部兵力出擊隴東。

胡宗南為了調動我軍出擊隴東,特意以5個旅佯裝主力運動,實際上早已被我軍識破,早在戰役開始之前,我軍就已經決定不與敵人正面硬拼,而是放棄延安。這樣一來,西野就能夠放開手腳,充分調動主力,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而胡宗南此時卻還在沾沾自喜,在得知我軍出動以後,立刻將這5個旅劃入進攻延安的計劃中。

但殊不知,當時西野的目標就是打擊這一部敵人的兵力,需要明白的是,西北戰場不比中原以及華東戰場,該地區溝壑縱橫,事實上根本不適宜大兵團調動,胡宗南調動這5個旅去進攻延安,只是地圖上隨手一畫,但是實際情況卻被子午嶺所阻擋,還必須要繞路才可以。

3月初國民黨軍第48旅作為誘敵先頭部隊佔領合水,與此同時,旅長何奇接到胡宗南的命令,要求他火速撤回,並前往寧縣。本來按照戰前商量的計劃,撤回是必然,因此何奇也沒有太過驚訝,畢竟作為黃埔六期畢業生,後來還曾在陸軍大學進修過,因此何奇具有相當的軍事素質,在召集部下商量以後,何奇帶著這一個旅走西華池鎮退回寧縣能節省大量時間。

不過由於何奇所率領的這一路並非是整個戰略的核心位置,因此何奇整體都有些心不在焉,何奇斷定,我軍在得知延安可能被進攻以後,一定會撤離隴東回援延安,到時候他們這一路誘敵的軍隊也會處於絕對安全之下,而西華池鎮本身在西北算是一個富裕的小鎮,何奇一到這裡,就忘記了自己身處戰場環境,在當地肆意劫掠起來。

可事實上是當時我軍的偵查已經摸到了西華池鎮附近,並得知了守軍整體防禦處於鬆懈狀態,為了給撤離延安爭取時間,西野決心集中1個縱隊兩個旅的兵力,吃掉何奇的48旅,並伺機轉向關中,負責寶為你延安,可笑的是何奇居然還一無所知,針對自己可能的處境,並沒有做兵力上的布置,直至戰役打響以後,才慌忙布置。

何奇陣前觀察的時候,不慎被機槍打中聲望,副旅長全面接管了48旅指揮抵抗,並報告胡宗南。胡宗南立刻派出援軍馳援的同時,令48旅固守,為了擋住我軍進攻,國民黨軍竟然要火炮無差別攻擊城內,導致了民眾無辜被炸傷,民房部分被摧毀。

由於西野在攻入西華池鎮之前,也沒有做好布置,導致突入城中的部隊又被敵人趕了出來,而48旅本身有屬於國民黨軍的精銳,火力猛烈,我軍在吃了不少的虧以後,終因敵人援軍靠近而不得不撤離,雖然取得了殲敵1500多人的戰績,但自身同樣傷亡了1200多人,特別是城中的老百姓也大受其害,戰後我軍整體接受批評,並做出檢討。

相關焦點

  • 蔣介石4:1兵力圍攻我軍,粟裕卻6:1兵力反圍敵軍,一舉殲敵
    而這一地區位於整個中共解放區的東南前哨,與國民黨的政治、經濟中心南京、上海地區隔江對峙。所以抗日戰爭一結束,蔣介石就把奪取這一地區作為重要目標。 從1946年6月中旬到7月初,蔣介石先是通過馬歇爾,後來又親自出馬,要中共讓出蘇北和蘇中,作為恢復和平談判的先決條件。
  • 杜聿明用十萬蔣軍設下圈套,胡奇才用大數據思維三天殲敵八千破局
    在會上,多數人支持第一種方案,因為第一種方案是上級的意思,即使打輸了也不必承擔責任,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第一種方案也比較好實施,指揮難度也小,然而弊端也是明顯的,不斷的遲滯敵人,和敵人拼消耗,正是敵人所希望的,一旦被敵人纏住,就會落入杜聿明預設的圈套而第二種方案則過於冒險,一是因為違反上級作戰意圖,打贏了固然好說,但是打輸了,必須要承擔戰敗的責任。
  • 3萬打12萬,七戰七捷粟裕打得黃埔名將找不著北
    李天霞自作聰明地認為華野主力不可能先來打自己,向李默庵報告這只是小部隊的襲擾而已。李默庵據此判斷這是我軍的聲東擊西,假裝打83師,實際要打的還是最弱的49師。趕緊命令還在向北前進的49師趕緊後退用小股部隊麻痺敵人之後,粟裕快速壓上主力進攻。粟裕用第六師打泰興,第一師第一旅打宣家堡。優勢兵力之下,83師兩個團很快被殲滅,俘虜3200餘人,繳獲了大量美式裝備。
  • 解放戰爭中,這兩戰合計殲敵133萬!為何都不能列入三大戰役?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聞名遐邇,決定了整場戰爭的勝負:分別是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其中殲敵最多的淮海戰役超過55萬人,最少的遼瀋戰役也達到47萬人。然而1949年後長江以南地區其實還爆發了兩次大規模戰役,殲敵總數達到了驚人的133萬。這兩場戰役分別是49年4月的渡江戰役和49年末的西南戰役。
  • 我軍又一個裝備99A的合成旅曝光 陸軍合成化信息化加速推進
    注意這是一款新銳的,使用96A底盤的工程車嘉陵320摩託,賦予單兵在戰場上快速機動的能力。以前配屬於我軍偵察部隊120毫米多功能反坦克火箭,江湖人稱:「坦克殺手」。功臣號坦克,隸屬於該旅某營1連2車,是功勳坦克,此前為我軍99式主戰坦克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認為,該旅的車號證明該旅一個坦克連裝備了14輛坦克,為4車排,這意味著我軍重型合成旅又有了新編制,軍改後我軍合成旅有4個合成營,營內合成編組兩個坦克連兩個步兵連和一個炮兵連等5個作戰連,一個旅內按照編制應該有112輛坦克和步戰,比同級美軍單位多三分之一的坦克和步戰
  • 是毛澤東睡在鋪板上他打地鋪睡在旁邊!兒子中將軍銜!
    是毛澤東睡在鋪板上他打地鋪睡在旁邊!兒子中將軍銜!張宗遜(1908-1998),陝西省渭南縣人。7歲起讀私塾,12歲上小學。1926年,入黃埔軍校政治科,並轉入我國共產黨。9月9日至10月3日,張宗遜帶領一個排,專門背負毛澤東的貼身保鑣,護衛毛澤東上井岡山。張宗遜承當的主要使命是護衛毛澤東,保證毛澤東的安全。其時到處是反抗裝備和土匪,內部也時有不堅定分子和叛徒搗亂,隨時需設崗布哨,謹防意外。從三灣改編到進軍井岡山,張宗遜與毛澤東形影相隨,動則並肩行軍交兵,歇則同宿一個屋內,常常是毛澤東睡在鋪板上,張宗遜打地鋪睡在周圍,隨時看護。
  • 解放戰爭:1946-1949年,最令我軍感到「意外」的勝仗是哪3次?
    為了保全整體,我軍不得不忍痛拿出一支突擊隊(皮定均旅),向東引開敵人視線,以保障軍區主力脫險。即便如此,也很難講敵人會不會被順利吸引,而就算主力逃脫出去,皮旅也會被犧牲掉。最後的結局令人意外:不光4萬主力脫險,連吸引敵人視線的皮旅6000多官兵竟然也向東神奇突圍(猛衝快縮再猛衝)了!這樣的結果令我軍喜悅的同時,也可以看出國軍指揮多麼凌亂低效,簡直是無能。
  • 對越反擊戰之謎,越軍真實實力,究竟有多厲害?
    作為距離我們最近的戰爭,歷時十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是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的一段過往。但是不知道是受了當年對越南抗美救國戰爭大力宣傳的影響,還是因為對中越戰爭那段歷史的不熟悉,很多人都存在著一個錯誤的印象,認為越軍的戰鬥力很強,比解放軍還強。可歷史的事實絕非如此!
  • 志願軍這支部隊殲敵人數最多,軍長卻因美軍細菌武器而犧牲
    這其中湧現了許多英勇事跡,你知道,殺敵數量最多的軍隊是哪一隻嗎?小編整理了一下排名,需要強調的是這個排名之是關於志願軍殲敵數量的一個整理,因為作戰任務的不同,以及其他的客觀原因,殲敵數量並不代表戰鬥力或者其他的方面的意義,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和平,值得我們永遠尊敬。因為十六軍二十一軍三十六軍三十七軍這幾支隊伍沒有找到詳盡的歷史資料考證,所以不計入此排名。
  • 你們多算了一個團
    你們多算了一個團。」 瞧著張清化那懷疑的眼神,毛澤東認真地說:「十八軍的騎兵團就不在被殲之列嘛!」 雖然多算了一個團不影響大勝的結果,但張清化卻嘆服了:誰能想到,在軍事上、政治上、歷史上、文學上、經濟上都造詣極深的毛澤東,竟然會對簡單枯燥的數字也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
  • 韓戰:加拿大軍隊兵出得多仗打得少
    在出動了8輛坦克,並得到了美軍6架冒著惡劣天氣起飛的飛機的支援,加拿大人的第一次進攻仍被志願軍擊退,此戰加拿大第25旅名義上出動一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發動攻擊,但實際上只有第2步兵團一個步兵營的4個連投入戰鬥,而這4個連在進攻中又被同時投入到四個不同的方面,顯然是胃口太大,攤子鋪得過開。真正用於攻擊「種子山」主峰志願軍189師566團2營4連的兵力並不多。
  • 頂著狂轟濫炸,志願軍空軍一個月建五個師,卻有兩個師一仗沒打?
    從11月20日到12月20日,在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人民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將)有多支老部隊迎來自己的70歲生日。 即使到了1950年8月26日,周恩來副主席在軍委會議上關於東北邊防軍準備工作的報告中,仍然指出:「空軍今年不可能再增加,現上海兩個驅逐團(註:第4混成旅10、11團,當時戰鬥機稱驅逐機),南京一個轟炸團(註:第4混成旅12團),徐州一個衝擊團(註:第4混成旅13團,當時強擊機稱衝擊機),東北三個噴氣團(註:驅逐第3旅7、8、9團
  • 饒子健:開國中將,四枚一級勳章,西路軍遠徵一仗由營長升為師長
    從裁縫學徒到炊事兵饒子健1909年出生於湖南省瀏陽縣的一個小山村,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從記事起,全家就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父親靠下煤窯出苦力勉強維持一家人生計。14歲那年,父母送他去一家裁縫店當學徒。3年期間,師傅除了教一些裁縫手藝,一文工錢也沒給他,這在當時是不成文的規矩。
  • 蕭勁光申明我軍自衛原則,閻錫山想改動,毛澤東:一個字也不能改
    一年多後,自1939年3月起,由於蔣介石的策動,閻錫山部隊想出種種藉口,進攻共產黨領導的新軍第二、第三縱隊。新軍大批政工人員被逮捕,大批共產黨員和進步分子被殺害。1939年12月,閻錫山的獨八旅在晉東南胡作非為,摧毀抗日政權,襲擊進步報社,殺害共產黨員近600人,新軍第三縱隊4個團的政工人員全部被殺。這便是令人震驚的「十二月事變」。
  • 一個縱隊轄多少兵力?
    「縱隊」這個詞,喜歡歷史的朋友並不陌生,尤其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我軍部隊,在各次戰役的兵力部署及調動中,經常會出現縱隊一詞。那麼縱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戰術單位呢?是正規稱呼嗎?答案是肯定的。縱隊不光是我軍正規編制的一種,而且還具有較高的戰術地位,相當於軍一級部隊。
  • 蘇靜:只打過一次仗的開國中將,北平和談立下大功
    論戰功,蘇靜遠比不上那些著名的將領,他整個軍人生涯中只打過一次仗——那是在遼瀋戰役中,他指揮了一個獨立師和一個炮兵營,但和平解放北平的那次談判,卻成為了他能夠評上中將軍銜的重要參考。
  • 隨便一打就是幾十萬發炮彈!範弗裡特彈藥量消耗究竟有多大?
    1940年,當時的人民軍隊中火炮極缺,甚至打幾發迫擊炮彈都要經過團以上單位批准;那個時候,誰都不會想到,短短10年之後這支軍隊將會與世界上火力最強大的美國軍隊交戰。不,還不止是美軍,除美軍之外,還有韓軍、英軍、法軍等16個國家的軍隊。當然了,在某些人計算傷亡的時候,這些國家的軍隊往往不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