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觀察:我們可以從他國借鑑到什麼?

2020-12-05 人民網國際

腐敗號稱全球流行的「瘟疫」,幾乎所有國家都出現過腐敗問題,嚴重者不僅影響了政府的執政基礎,也對社會的穩定造成了影響。有人認為,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的腐敗要少。事實是否如此,經濟發展水平是否真的決定國家的清廉程度?輿論監督對反腐起到怎樣的作用?全球視野下,如何正確看待我國現階段的腐敗現象和反腐敗工作?針對這些問題,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接受了人民網記者的專訪。

監督機制讓發達國家養成「政治潔癖」

案例一:在1995年10月,時任瑞典副首相薩林用公務信用卡購買了幾盒巧克力,就被一個瑞典記者一直追查到銀行,並調出薩林的全部刷卡消費記錄,有根有據地指責薩林「挪用公款」,迫使這位前程看好的年輕副首相引咎辭職。2006年,瑞典首相新提名的幾位大臣,因被鄰居、家電銷售商、記者等舉報有偷漏僱主稅、不繳納電視費等行為,而先後遞交辭呈。

案例二:2010年3月,時任法國外交部負責合作與法語國家事務的國務秘書阿蘭?茹瓦揚代花費11.65萬歐元(折合98.91萬元人民幣)租用一架私人飛機,前往法屬馬提尼克島參加一場關於向海地震後重建提供援助的國際會議。這一事件被媒體曝光之後,他被迫向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遞交辭呈並被批准。

人民網:發達國家被披露的腐敗案似乎都並非大案,實際情況是怎樣的?

竹立家:在發達國家,制度對公共權力的約束至少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目前來看,制約的效果比較好。經過100多年的民主化及權力監督的制度化建設,公共權力的行使越來越乾淨。

歐洲發達國家對公共權力的監督制度十分嚴格,一點「小錯」就會讓老百姓失去信心。因此,政治家必須潔身自好,有任何一點瑕疵被發現,可能就要下臺,嚴重一點的話,整個內閣都要倒臺。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發達國家政客中已經形成這種「政治潔癖」,所以我們很少聽到發達國家政客揮霍浪費、強佔挪用公共資源的事情。

清廉程度與發達程度成正比,而非經濟水平

人民網:如果說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的腐敗要少得多,那麼清廉程度是不是與經濟發達程度成正比?

竹立家:清廉程度的確和國家的發達程度密切相關,但發達程度不僅是看經濟發展,還包括治理體系現代化,以及精神、法制、社會民主化層面的提升。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如果處理不好經濟與社會公平的關係,那麼發展就要受到制約,比如拉美現象、印度現象、東南亞現象等。剛一開始,它們的經濟發展也很快,但政治、法律的制度建設沒有跟上去,最後就都陷入泥潭了,反過來也影響了經濟發展。

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的時候是一個重要的門檻,如果制度建設沒有跟上,就容易發生社會兩極分化、權力腐敗等現象,造成老百姓對國家喪失信心,社會一片混亂。需要看到的是,經濟發展並不必然會帶來社會進步,必須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五位一體」改革,不然繼續發展就有很大難度。

各國情況不同,我國必須不惜成本嚴懲腐敗

人民網:發達國家在廉政建設過程中也在考慮治理成本的問題,這一點對我國有何借鑑意義?

竹立家:任何國家的公共行為的運行都需要成本。維持一個國家正常運轉的成本有大有小,基本的成本需要有,但改革的目標就是降低政府運行的成本。發達國家有制度成本過高的問題,比如制度過細、效用過低。而我們國家面臨的是制度建設滯後的問題,在公共權力的運行和監督的制度建設方面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可以說,發達國家和我們面臨的問題大相逕庭。

由於各個國家的歷史、現狀不一樣,制度建設的程度和水平也不一樣,各國還是要根據本國情況有的放矢。在反腐問題上,即便成本很高,我們也必須進行。否則,在公共權力運行的過程中,權利浪費、奢侈、貪腐造成的成本損失將更大。

在中國,我們需要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發展。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內涵就是進行制度治理。現代國家的治理不是道德治理,而是規則治理,通過制度來約束監督公共權力的運行。

公開透明,讓公共權力曝光在公眾眼皮之下

人民網:在發達國家,公眾和媒體監督對反腐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竹立家:在發達國家,公共領域比較健全,公眾和媒體的監督空間非常大,對公共權利起到了決定性的制約作用。正是因為公眾的眼睛在公共場所無處不在,政治家才必須如此謹小慎微,這很大程度上杜絕了權力傲慢、張揚和貪腐。在發達國家,只要不是涉密的,基本上公共權力的行使、公共政策的制定、公職人員的選人用人都是公開透明的,沒有什麼暗箱操作的事情。把一切都曝光在公眾的眼皮底下,讓腐敗無所遁形。

這些年來,中國在這方面進步也很大,但還有進步空間。

權力腐敗向社會腐敗轉化,需引起高度警惕

人民網:請再談談國外發展中國家的情況。普京上臺之後,將反腐上升到俄羅斯國家戰略,對能源等行業的腐敗重拳出擊。這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竹立家:這與俄羅斯的歷史有關。在前蘇聯分解之後,俄羅斯進行了新自由主義改革,實施了大規模的私有化,大量的公共資源變成私人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大批的俄羅斯官員搶佔、剝奪、霸佔、非法佔有大量公共資源,造成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以及一個新階層的誕生。這個階層的主要特點就是官商勾結、官黑勾結,用非法手段讓國有資源流進個人腰包。

俄羅斯面臨的不僅是官場腐敗,還有比較嚴重的社會腐敗,社會的公信力、凝聚力也都在大幅下降。因此,普京對官界、國有企業和私有企業的整頓齊頭並進,說明他瞄準了俄羅斯多年來形成的腐敗源。這是出於對本國的透徹了解,他的方向也是對的。

中國對貪官懲處力度大,與我國國情相適應

人民網:我們與發達國家在對腐敗的懲處力度上有何不同?有外媒批評我們量刑過重,您怎麼看?

竹立家:國外和國內面對的社會經濟環境不一樣。國外發達國家的公共權力腐敗化程度非常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我們國家現在的腐敗情況比較嚴重,涉腐數額也比較巨大。

我們國家在嚴懲貪官方面的力度比較高,這與我們的國情和發展階段相適應。隨著腐敗現象、涉腐數額的減少,再加上對腐敗懲處的法制化、規範化,我們對腐敗的治理就不會像發達國家所講的這麼嚴厲。

但在現階段,嚴厲是對的,一定要對腐敗窮追猛打。

專題:各國反腐觀察

相關焦點

  • 正風反腐產生的多元效應:寫在五次全會召開之際
    但我們認準了黨的宗旨使命,認準了人民的期待。」在新華社日前播發的一篇述評中,記載了習近平總書記談及反腐時所說的這樣一句話。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對於擁有8600多萬黨員的我們黨而言,黨員隊伍只有不斷淨化才能更加富有活力。我們黨成立90多年來的歷史也一再證明,黨的純潔性對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有著根本性影響。
  • 房偉:我們向網絡小說「借鑑」什麼?
    我們希望這個專題儘量開放、包容,既可以看到對新世紀20年文學的宏觀掃描、理論剖析,也可以看到以「關鍵詞」方式呈現的現象或事件梳理;既有對文學現場的整體描述,也深入具體研究領域;既可以一窺20年來文學作品內部質素的生成、更迭與確立,也可辨析文化思潮、市場媒介等外部因素與文學的交互共生;既自我梳理,也觀照他者,從中國當代文學延展至海外華文文學和世界文學,呈現全球化加速的時代
  • 中共反腐傳播展現耳目一新形象
    【時時有「存在感」】 從《永遠在路上》到《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兩部成功引發公眾熱議的話題性紀錄片有個共同點:把貪腐官員落馬後的形象曝光於電視觀眾面前,讓他們現身說法,親口講出懺悔錄。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客戶端上的舉報直通車,巡視組每到一處公布的舉報電話,都表明紀委主導、群眾參與的反腐新模式出現了,紀委不再「單打獨鬥」了。
  • 外報從魚翅禁令看反腐:中共反腐之拳將緊握不放
    ,文章指,中國國內外珍貴食材價格跳水,生物得到喘息的機會,這是中共厲行反腐的結果,各界不必為中共高層反腐決心感到意外,因為反腐是本屆領導人必走的道路。此前中國的影響力更多是展示在政治、軍事和文化領域,如今世界經濟、澳洲的房地產、歐洲的奢侈品,甚至是海洋生物鏈都受中國經濟與中國消費者的習慣左右,甚至中國政治風氣的一個變化——倡儉治奢都足以影響生態平衡,還有什麼更能說明中國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在離中國不近不遠的新加坡,本地人也感覺到中國倡儉治奢的力量。
  • 任性反腐才能震懾任性的「蠅虎」
    新聞發言人呂新華在回答鳳凰衛視記者「關於大老虎」問題時表示,黨和政府以及人民群眾在反腐問題上的態度是一致的,用網絡熱詞,大家都很任性,在這點上大家沒有分歧。過去一年,黨中央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嚴肅查處腐敗分子,著力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成效明顯。在反腐鬥爭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絕不封頂設限,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
  • 加快生物炭行業發展:我們可以從顆粒行業借鑑什麼?
    生物炭可以在應對這些全球性挑戰上產生積極的影響。生物炭是環保模範,它甚至被吹捧為「地球工程」解決方案。 在這樣正面的背景下,生物炭的生產量、銷售量和使用量為什麼仍這麼少?這關乎行業的未來,必須要細細斟酌。借鑑20世紀80年代美國發展木屑顆粒行業的歷史背景,筆者將嘗試提供一些見解。
  • 大數據在反腐上的數據應用
    1、趨勢分析和反覆規律  通過對數據的不斷積累,從腐敗案例和數據中就能發現「腐敗的重災區」,反腐工作要治標更要治本,利用大數據分析找到腐敗規律,在流程上、制度上加以改進創新  2、弱相關分析與反腐輿情  利用大數據的手段分析網絡輿情逐漸成為反腐的重要方式。
  • 解讀網際網路反腐的「光靶效應」
    為全面認識網際網路反腐的傳播價值和意義,充分理解和積極應對公眾傳播權利的實踐創造,嚴肅認真對待網絡反腐的社會機制表達及其蘊含的改革訴求,提供了建設性策略和參考意見。 【關鍵詞】網際網路反腐;光靶效應;網絡傳播權利;社會階層 引言 技術的不斷變革使得媒體傳播發生深刻的革命,微博等新興社交媒體實現了傳播方式到內容的雙重變化,新媒體的媒介化社會形態產生了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對於民眾生活、社會結構乃至社會發展趨勢都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反腐法治理論的核心要義和時代意義
    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新的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戰略的高度,圍繞反腐法治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深入推進反腐法治建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一步升華了我們黨對反腐敗鬥爭規律和法治建設規律的認識,對於我們充分認識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和複雜性
  • 新華社:「反腐七月季」將在歷史的時間軸上定格
    昨天,新華社發文稱,在剛剛過去的7月,中國反腐力度與眼下的天氣一樣持續「高溫」,至少6名省部級及以上領導幹部落馬被調查,其中周永康被立案調查的消息更是目前為止反腐的最高「爆點」,也註定了「反腐七月季」將在歷史的時間軸上以極其顯著的方式定格。
  • 貪汙金額超兩千萬,始終認為國家反腐是走過場
    按理來說這些高管人員應該為我們人民服務,而不是私相授受從中暗箱操作,可是他們這些人卻知法犯法,與各個職位的人之間都有著不正常的關係。是因為他在職期間真的是太狂妄了,在國家打擊反腐行動的時候陳秋華竟然表示國家反腐都是在走過場,沒有必要在意,這樣狂野的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了廳長的位置上的呢?據了解就是這個狂野的人在反腐行動中落馬的時候,被查出貪汙金額高達2200萬,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然而剛開始的時候陳秋華並沒有在意這件事情,因為他覺得反腐行動真的也不會打擊的到自己的身上。
  • 輿情解讀:「打虎棒」「蒼蠅拍」雙管齊下 安徽反腐呈現新思維
    與此同時,安徽省也正在颳起反腐風暴,一波蓋過一波。 透視反腐風潮,不難發現安徽省紀檢部門正按照中紀委要求,在紀檢體制改革方面發出強烈反腐信號的同時,正在探究治本之策。 反腐衝擊波震撼安徽官場 進入盛暑7月,安徽省紀委反腐的熱度也一浪高過一浪,保持每周至少一次衝擊波。 本周是7月的第四周。
  • 看《人民的名義》學英語:這些反腐話題用英文怎麼說?
    最近,反腐劇《人民的名義》正一躍成為當下的螢屏爆款,該劇匯集了40多位老戲骨同臺演出,互飆演技展現官場百態,播出後受到觀眾廣泛好評和追捧。在同學們追劇的同時,小編特意整理了一些反腐話題的相關英文表達,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有必要建立錐體四度反腐措施_檢察日報社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反腐工作要做到治本,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在思考反腐方向選擇問題時,有一個參考樣本——我國政治體制內擁有充分民主自治權力的特殊組織——農村基層民主自治組織。這個組織的廉潔狀況、自治狀況如何,對我國選擇反腐治本思路提供了有說服力和現實參考價值的實踐樣本。為此,我們對農村基層自治組織廉潔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
  • 【海運倉內參】反腐「你懂的」,」神秘信使「呂新華的仕途歲月
  • 我們應該選擇鉛酸電池還是電動車的鋰電池:這五個區別可以借鑑
    我們應該選擇鉛酸電池還是電動車的鋰電池?專家:這五個區別可以借鑑!從電動汽車到另一種交通工具是方便和快捷的,在國家要求對電動車進行嚴格檢查後,不少電動車車主乘坐上路比以前多了很多,逆行、闖紅燈現象也明顯減少,電動汽車新國標出臺後,不少車主考慮購買符合新國標的汽車,那麼鉛酸電動車還是鋰電動汽車呢?對此,專家表示,有5點可以借鑑,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第一質量體積。
  • 國漫又出抄襲事件,借鑑著借鑑著就一模一樣了
    #天官賜福抄襲#愛動漫,聊動漫,歡迎大家觀看SJ依塵說動漫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會看到某某作品涉嫌抄襲,某某作品情節出現雷同橋段的新聞,抄襲作為一種惡劣事件,卻總是屢禁不止,就在幾天前又一部國漫因抄襲登上了熱搜,他就是《天官賜福》。
  • 2014年「法」字當選年度漢字 「反腐」為年度國內詞
    12月19日,2014年度漢字出爐,「法」字在7000多條網友推薦詞中脫穎而出,榮膺中國年度漢字,「反腐」為年度國內詞,「失」和「馬航」為國際字和國際詞。 此外,「依法治國」也成為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榜首詞。
  • 反腐劍指退休官員調查 5個 月至少14名副廳級以上被查
    早報見習記者 陳竹沁「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以往受官場「潛規則」的影響,不少官員在即將退休或退休後都要抓緊時間「最後撈一把」,並且認為可以「一退了之」不會出事。
  • 回眸2020正風反腐 你想為哪個市州打call?
    回眸2020正風反腐,全省9個市(州)紀委監委突出問題導向,圍繞工作重點難點,推進一系列創新舉措,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工作提升。哪個市州的亮點工作最值得你點讚?1月1日至15日,貴州省紀委監委將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多彩貴州網微信公眾號和眾望新聞APP開展2020年全省正風反腐亮點工作評比,展現全省各地正風反腐工作成效。各位小夥伴,還在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