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大氣物理學家高登義帶你探秘水汽通道

2021-01-09 中國教育新聞網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對國家的創新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根據國務院批覆,每年5月的第三周為「科技活動周」。在2020年科技周到來之際,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人教·快樂讀書吧領讀課」科技周專欄,一起來聽聽專家為你講述有趣的科普知識。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跟著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高登義老師一起探秘水汽通道吧!

少年讀者朋友們:

你們好!

我叫高登義,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是《探秘水汽通道》這本書的作者。

這本書的主題是探秘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水汽通道。雅魯藏布大峽谷不僅是世界第一大峽谷,而且被中國科學家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首。她的美不僅在於她的風光,更在於她的科學美!在於她把印度洋的暖溼空氣年復一年地向青藏高原內地輸送,造就了有「西藏江南」美稱的藏東南。

少年讀者們,如此神奇美麗的地方,想必你們已經躍躍欲試地要去親近她、探索她了!

好吧,讓我們一起走進神奇美麗的雅魯藏布大峽谷。

我們走進她,不僅是好奇她的美麗與神奇,更重要的是學習科學家如何發現她奧秘的思想和方法。要知道,科學家論證她為世界第一,發現她的風光美與科學美,那是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奮鬥才取得的。

因此,閱讀這本書,要抓住三個重點問題。

第一個問題,科學家為什麼要在這裡進行水汽輸送觀測考察?這本書告訴讀者,之所以選擇雅魯藏布大峽谷作為觀測點,是科學家多次從衛星雲圖資料中發現了那條從印度洋到青藏高原的長長的雲帶,是科學家從亞洲植被分布圖中發現了沿著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河谷的特殊自然帶分布,他們懷疑,那裡可能是西南季風輸送水汽進入青藏高原的通道。在通過閱讀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讀者可以體會科學家提出科學問題的方法。

第二個問題,何時何地在大峽谷科學考察?科學家主要是根據研究題目的要求,選擇西南季風最強的夏季,在雅魯藏布江河谷中建站觀測。

第三個問題,在實踐中如何學習科學家認識世界的思想和方法?這本書的寫作角度,是科學家帶領學生去雅魯藏布大峽谷建站、觀測,青少年讀者將自己代入到書中學生的身份當中,邊讀邊思考,自然可以領會科學考察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少年讀者們,請調動起你們的好奇心,抓住這些重點問題閱讀這本書,相信一定會有較大的收穫。

《科學家帶我去探索叢書》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展現了我國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宏偉藍圖和堅強決心。綱要中指出,公民的基本科學素質包括:「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科學家帶我去探索叢書》涉及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三大科學領域的內容。在這套叢書中,每一冊書有一個具體的研究主題,敘述了一位或一組在某一科學研究領域內有成就的科學家圍繞研究任務展開的科學考察或科學研究活動,揭示了一個科學問題的真實探究過程。書中以時間發生的先後順序為線索,依次介紹科學考察或科學研究活動的科學設想、前期準備、考察或研究過程、分析方法、研究成果等,使讀者了解科學研究選題時如何提出的、科學家怎樣做準備、在考察或研究中如何做記錄、怎樣分析資料形成研究成果。

「科學家帶我去探索叢書」是一套純原創的、全部取材於中國現代科學家科學研究的、培養少年兒童科學素質的科普圖書。本叢書首次全部從中國現代科學家中取材,特別是選擇一批有成就的中青年科學家,使讀者能夠看到我們身邊的、活生生的科學家與科學團隊。本套叢書一方面使讀者能夠理解,在現代中國,科學研究是一個通過努力人人都可以從事的職業;同時,也向公眾展示了積極進取、勇於奉獻、以苦為樂的現代中國科學家形象。讀者從中認識到科學並不神秘,科學研究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從而使讀者理解科學的本質。

相關焦點

  • 著名大氣物理學家高登義帶你探秘水汽通道
    在2020年科技周到來之際,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人教·快樂讀書吧領讀課」科技周專欄,一起來聽聽專家為你講述有趣的科普知識。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跟著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高登義老師一起探秘水汽通道吧!我叫高登義,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是《探秘水汽通道》這本書的作者。這本書的主題是探秘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水汽通道。雅魯藏布大峽谷不僅是世界第一大峽谷,而且被中國科學家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首。她的美不僅在於她的風光,更在於她的科學美!在於她把印度洋的暖溼空氣年復一年地向青藏高原內地輸送,造就了有「西藏江南」美稱的藏東南。
  • 直播預告|中國完成地球三極探險第一人高登義帶你走近南北極和珠峰
    歡迎來這裡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你看過電影《攀登者》嗎?中國登山隊在極端嚴酷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登頂珠峰的故事,是否令你心潮澎湃?挑戰極限,探秘地球,現實中的故事比電影裡更精彩。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名譽主席、中國完成地球三極探險第一人高登義老師將為你講述親身經歷的地球三極探險!
  • 高登義給小學生講「南極北極的故事」—新聞—科學網
    9月20日上午,浙江省東陽市吳寧一校迎來了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登義,他正在向同學們介紹北極熊的生活習性,生動詼諧的語言,引來現場笑聲不斷。 高登義博士,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挪威卑爾根大學數學與自然科學榮譽博士,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席,是我國完成中國地球三級(南極、北極和青藏高原)科考第一人。
  • 地球大氣中的水汽會不會散失到宇宙中?水汽會不會越來越少?
    那麼大氣中的水汽會不會一直上升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而逃出地球呢?  大氣中的空氣分布是根據高度發生變化的,高度越高時空氣也就越稀薄,同樣水汽也是高度越高密度越低的。地球上的水汽分布在1500m~2000m的大氣中水汽的含量只有地表低空區域的50%。
  • 水汽!!!
    親愛的朋友,你可知道誰是空中舞臺的主角嗎?是水汽,是空氣中含量很少的水汽。  圍繞地球的大氣圈,是一個大家族,活躍著許多成員。其中有人們早已熟知的氧、氮、氬、氖、氙和臭氧及二氧化碳等等。除此還有從地球表面蒸發出來的水汽。在大氣家族中95%以上是氮和氧,而水汽所佔席位卻少得可憐。
  • 雅魯藏布江河谷: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道,也成就了「高原季風區」
    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顯然是無法進入青藏高原的,因為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的阻擋,使得水汽根本無法進入青藏高原,再說青藏高原距離東部的太平洋距離十分遙遠。進入青藏高原的夏季風很有可能是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但是西南季風想要進入青藏高原更為困難,因為擋在前面的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 系外類地行星大氣中首次發現水汽 距離地球大約110光年
    研究人員首次在一顆太陽系外類地行星大氣中發現水汽,且這顆星球的溫度可能符合生命存在所需條件。英國期刊《自然·天文學》11日登載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個研究小組的報告,揭示這一「激動人心」的發現。研究小組分析「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所獲光譜數據,發現它的大氣中有水汽,含量可能在0.1%至50%之間。這不僅是首次在「超級地球」大氣層中發現水汽,而且它與恆星的距離讓它處於「宜居帶」中。
  • 水汽 | 水汽的故事
    科學家們制定了一些參量來描述空氣中水汽的含量,稱為溼度參量,如:水汽壓,相對溼度,露點溫度,飽和差,比溼,混合比,絕對溼度。一團溼空氣由幹空氣和其中的水汽構成,如下圖:看起來非常像咱們初中化學課的鹽水,對不對?幹空氣就像那杯水,而水汽就像鹽,溶解於幹空氣中。鹽水的濃度怎麼算?鹽的濃度除以鹽水的質量,再乘以100%。
  • 三、大西北的氣候特徵與水汽環流
    水汽環流與大氣環流是緊密相聯的,大氣環流受熱力氣壓帶和動力氣壓帶的雙重影響。而熱力氣壓帶又受地球公轉、大陸與海洋熱力環流的雙重影響;動力氣壓帶又受地球自轉和動力環流的雙重影響。在這樣複雜的背景下,影響大西北大氣環流的主要因素有:副熱帶高壓的南北移動(地球公轉、太陽南北擺動所致);夏季的亞洲(蒙古、印度)低壓帶與太平洋、印度洋高壓帶產生的東南氣流和西南氣流相互作用,具體表現為我國的東部區域以東南氣流(季風)為主,西南區域以西南氣流(季風)為主,而西北地區一直處於中緯度的西風帶控制之下;冬季的亞洲(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帶與太平洋(阿留申)低壓帶產生的西北氣流,更是加強了西北地區西風帶的強度
  • 觀測發現260光年外行星大氣水汽分布—新聞—科學網
    美國宇航局繪製的WASP-43b系外行星不同季節的水汽分布,這顆行星軌道周期僅為19個小時
  • 中科院高登義教授為我校做科普講座
    3月23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高登義教授為我校高一學生做了題為「知天知己,笑迎科學人生」的科普講座,科學出版社科普分社周輝社長隨行
  •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我們帶你了解一個真實的霍金
    霍金想必大家都知道,特別是熱愛宇宙熱愛科學的理工科男生,霍金想必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但是大家也同樣知道,霍金的身體一直不好,患上了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今天網絡有消息稱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霍金其實已經死了?咋一聽這個消息非常的震撼,又少了一位優秀的科學家。據英媒報導,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逝世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追憶馮端】天堂多了一位會寫詩的物理學家記者從南京大學了解到,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8歲。天堂多了一位會寫詩的物理學家。
  • 風雲四號衛星如何獲取高光譜大氣探測數據
    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是國際上第一臺在靜止軌道上以紅外高光譜幹涉分光方式探測大氣垂直結構的精密遙感儀器。通過該探測儀,我們成功獲取了全球首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作為第一次露出真容的大氣高光譜圖,應該如何解讀圖像和展開數據應用呢?這非常值得探析。
  • 揭秘風雲四號衛星如何獲取高光譜大氣探測數據
    大氣輻射亮溫垂直分布動態圖。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是國際上第一臺在靜止軌道上以紅外高光譜幹涉分光方式探測大氣垂直結構的精密遙感儀器。通過該探測儀,我們成功獲取了全球首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
  • 著名的物理學家盤點,你了解其中哪一位?
    著名的物理學家盤點,你了解其中哪一位?極客盤點著名的物理學家有哪些,看看這些為人類發展做出極大的物理學家中,有哪一位是你所熟知的物理學家。1646年他為了檢驗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和託裡拆利的理論,製作了水銀氣壓計,在能俯視巴黎的克萊蒙費朗的山頂上反覆地進行了大氣壓的實驗,為流體動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研究鋪平了道路。實驗中他為了改進託裡拆利的氣壓計,他在帕斯卡定律的基礎上發明了注射器,並創造了水壓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