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發現260光年外行星大氣水汽分布—新聞—科學網

2020-11-24 科學網

 

 

美國宇航局繪製的WASP-43b系外行星不同季節的水汽分布,這顆行星軌道周期僅為19個小時

 

騰訊科學訊

國外媒體報導

,美國宇航局動用哈勃空間望遠鏡對WASP-43b系外行星進行了觀測,這是一個擁有極端表面環境的系外行星,溫度可達到3000華氏度,酷熱的世界足以融化一些鋼鐵,而背對恆星的一側又是一個相對寒冷的世界,溫度可低於1000華氏度,相當於537攝氏度。WASP-43b系外行星位於260光年之外,發現於2011年。科學家發現其經常沐浴在恆星的光芒之中,凌日現象使得這顆系外行星被我們所發現。現在,我們獲得了WASP-43b系外行星的大氣數據,在不同高度上跟蹤水汽的分布。

 

來自芝加哥大學的小組負責人Jacob Bean認為這些觀測打開了用新的方法來探測不同類型系外行星的性質,WASP-43b系外行星是個典型的地獄世界,一面是非常炙熱的環境,另一面的溫差極大,這樣的系外行星有著極為嚴峻的大氣環流,因此我們如果繪製出該行星的動力學模型,對系外行星的研究是非常有幫助的。WASP-43b系外行星的體積上與太陽系中的木星相當,但是密度卻達到木星的兩倍左右,該系統中還有一顆橙矮星,WASP-43b系外行星的軌道半徑非常接近這顆主星。

 

值得注意的是,WASP-43b的軌道周期僅為19個小時,這顆行星被潮汐鎖定,因此有一個半球是永遠朝向恆星,這就產生了一面是酷熱的地獄,另一面是相對低溫的世界,這就像我們的月球有一面永遠朝向地球一樣。通過本次觀測,天文學家第一次觀察到系外行星的詳細的大氣分層情況,科學家也使用前所未有的技術來研究WASP-43b行星的大氣,光譜分析能夠將系外行星的反照光轉換成我們所了解的譜線,從而確定這顆行星上水分的含量和大氣溫度。

 

同時,科學家還能通過研究行星的自轉精確地測量水汽在這顆系外行星不同經度上的分布情況。WASP-43b系外行星是一種熱木星,軌道半徑非常小,太陽系內不存在這樣的行星,有趣的是這類行星在太陽系之外卻非常普遍,芝加哥大學的團隊成員蘿拉認為WASP-43b的溫度極高,所有的水分都在大氣中蒸發了,而不是凝結成冰冷的雲,但是有些熱木星上的高層大氣能夠將冰水物質鎖定,其主要來源於早期彗星的撞擊。(羅輯/編譯)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利用射電觀測發現褐矮星—新聞—科學網
    這個結果不僅為未來發現褐矮星鋪平了道路,而且邁出了將射電天文學應用到系外行星領域的重要一步。 天文學家第一次利用這些望遠鏡的觀測結果,發現並描述了一顆冷褐矮星的特徵。這顆被命名為BDR J1750+3809的星體,是第一個通過無線電觀測發現的亞恆星——迄今為止,褐矮星已經在大規模的紅外和光學探測中被發現。
  • 系外類地行星大氣中首次發現水汽 距離地球大約110光年
    研究人員首次在一顆太陽系外類地行星大氣中發現水汽,且這顆星球的溫度可能符合生命存在所需條件。英國期刊《自然·天文學》11日登載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個研究小組的報告,揭示這一「激動人心」的發現。這顆行星代號K2-18b,屬於獅子座,距離地球大約110光年。它圍繞一顆紅矮星運轉,表面由巖石構成,體積和質量分別是地球的2倍和8倍。這類質量超過地球的類地行星獲稱「超級地球」。研究小組分析「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所獲光譜數據,發現它的大氣中有水汽,含量可能在0.1%至50%之間。
  • 美國航天局NASA首次用X射線觀測到系外行星掩星
    前天,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導,人類首次通過X射線觀測到太陽系外的「日食」現象。這被稱為「掩星」,是發現系外行星的重要手段之一,意味著人類今後可能用X射線的強度變化尋找系外行星。發現系外行星是尋找地外生命的前提。美國航天局(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和歐洲宇航局XMM牛頓望遠鏡,對距地球63光年的恆星HD189733進行觀測。
  • 在620光年外,天文學家首次直接證明:系外行星大氣中存在鐵
    由阿姆斯特丹大學天文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首次直接證明了系外行星大氣中鐵的存在。研究人員在系外行星KELT-9b光譜中發現了未帶電的鐵原子發射線。觀測是複雜的,因為這顆系外行星在其明亮的主星面前黯然失色。系外行星KELT-9b圍繞其恆星KELT-9公轉周期是36小時,這顆恆星和行星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大約620光年。
  • 在620光年外,天文學家首次直接證明:系外行星大氣中存在鐵!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由阿姆斯特丹大學天文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首次直接證明了系外行星大氣中鐵的存在。研究人員在系外行星KELT-9b光譜中發現了未帶電的鐵原子發射線。觀測是複雜的,因為這顆系外行星在其明亮的主星面前黯然失色。
  • 2018年人類將首次觀測到類地行星的大氣成分
    在凌星法沒有實現人類以為像地球這麼小的行星是不存在,因為人類觀測到地外行星最小的也跟木星差不多大,而木星是地球大小的將近一千倍左右。克卜勒發現了大量小質量行星,發現的地球大小的行星數量增長了五倍,這直接證明了地球其實是一顆普通的行星,在宇宙間,起碼在對於行星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大小跟體積。
  • 科學家首次測定170光年外行星的自轉速率
    2M1207b所在的系統是一顆褐矮星,軌道半徑為50億英裡,褐矮星被命名為2M1207,該系統距離地球大約170光年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對太陽系之外的超級木星進行了觀測,這是利用系外行星直接成像技術對大質量系外行星自轉速度的一次測量。
  • 人類首次在系外行星大氣中發現氦,科學家:它的意義非凡
    太陽系內的行星由於距離地球近,觀測相對容易些,甚至一些行星可以派探測器去近距離觀測。但是對於太陽系外的行星,由於距離遠,探測器去實地探測不現實,只能通過天文望遠鏡遠距離模糊觀察。天文望遠鏡裡最有名氣的要屬哈勃太空望遠鏡,它對於人類探索外太空可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科學家觀測發現褐矮星的大氣較像木星
    褐矮星是質量介於最小恆星與最大行星之間的天體,由於這一原因褐矮星非常黯淡,要發現它們十分複雜,因此要確定它們的大小就更加複雜。  褐矮星不是恆星也不算是行星,它們大小與木星差不多,但質量通常要大上幾十倍。儘管如此,它們質量卻比最小的恆星還小,因此核心沒有足夠的壓力與溫度,可以如恆星那樣產生核融合。
  • 美媒:人類或發現系外行星射電信號
    賈亞瓦達納說:「如果通過後續觀測得到證實,那麼這項射電發現將打開研究系外行星的新窗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途徑來審視數十光年以外的外星世界。」特納和他的同事們利用荷蘭的低頻陣列射電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恆星系統的射電爆發。
  • 美媒:人類或發現系外行星射電信號
    美國《科學日報》網站12月16日發表了題為《天文學家探測到可能來自系外行星的射電輻射》的報導稱,通過使用一個射電望遠鏡陣列觀測宇宙,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爆發。這可能是第一次採集到來自太陽系以外行星的射電輻射。
  • 距地球150光年系外行星發現被摧毀殘留物(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可適合生命居住的系外行星,尤其是在距離地球較近的恆星團中,比如距離地球150光年的畢宿星團就是一個潛在的系外行星研究區域。來自加州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本·朱克曼認為現在這個謎團或許可以揭開了,他的研究小組發現在畢宿星團的白矮星集群中探測到大量巖質材料的信號,其被認為是來自周圍被「粉碎」小行星,這些巖質天體在過去某個時期曾環繞著垂死恆星運行。
  • 研究揭示化石燃燒源水汽對關中地區冬季霧霾貢獻—新聞—科學網
    ; (d) 化石燃燒源水汽對於關中盆地PM2.5濃度貢獻比例的空間分布 水汽作為顆粒物溼增長的重要媒介,其含量的升高會加速NOx、SO2等一次汙染物的液相氧化反應,促進新粒子的生成,導致霧霾事件進一步惡化。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新聞—科學網
    TESS在尋找「宜居帶」內的系外行星。
  • 哈勃望遠鏡觀測到的外行星大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
    WASP-39b的大氣成分表明,系外行星的形成過程可能與我們自己的太陽系巨行星的形成過程非常不同。研究外行星的大氣層可以為行星在恆星周圍的形成和位置提供新的視角。自美國的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首席研究員漢娜·韋克福德解釋說:需要向外看以幫助我們了解我們自己的太陽系。
  • 木衛二上再次發現水汽噴流
    Sparks (STScI) / USGS Astrogeology Science Center美國宇航局今天凌晨發布消息說,一個由美國空間望遠鏡科學研究所William Sparks領導的科研團隊,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再次在木衛二上觀測到了水汽噴流存在的跡象。這些科學家的初衷是想尋找木衛二是否存在稀薄的大氣。他們所用的方法和探測系外行星大氣的方法相似。
  • 系外行星的發現
    1,據外國媒體報導,系外行星碰撞:科學家在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行星系統BD + 20 307年,發現在許多溫暖的塵雲,他們開始感到興奮,因為最近的塵雲可能更多證據行星碰撞,這種觀察是首次提出在10年前,2019年4月再次確認。對科學家來說,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更深入地分析碰撞過程是如何影響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的。行星系統與地球非常相似,因為人們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在一次巨大的撞擊後形成的。
  • 20年已發現數千系外行星?|外行星|天文地理|飛馬座51|克卜勒
    天文學家是這個世界最厲害的行星獵人,他們發現系外行星需要不間斷觀測,尋找可疑之處。比如1995年發現飛馬座51 b時,科學家異常興奮,因為那時我們還不了解地球之外是否存在大量的行星世界。保羅-巴特勒和他的小組為了發現這顆行星,花了四個夜晚才確認了這顆巨型氣態行星的存在,永遠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看法。
  • 重大發現!120光年外兩顆新系外行星 超級地球繞紅矮星19天
    120光年外兩顆新系外行星 超級地球繞紅矮星19天伯爾尼大學的天文學家利用位於墨西哥的SAINT-EX天文臺公開數據分析,發現了另外兩個行星繞著紅矮星TOI-1266旋轉,並且其中一顆是距離地球120光年外的超級地球,另外一個是次海王星。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北京時間3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1、系外行星發生碰撞:科學家在距離地球大約300光年的行星系統BD +20 307中發現許多溫暖的灰塵團,他們開始興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