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篇:為什麼我們總是會高估自己的能力

2021-01-07 含貞私宇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每到期末考試的時候老爸都會問我這次可以考多少分?我會很自信地說:「100分」。可是,考試成績顯示只有80分。我感覺是老師把分數打錯了。其實當我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後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元認知在作怪。

元認知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它直接影響著每個人對自己和身邊事物的認識。曾經賈伯斯說過:「他喜歡和聰明人在一起工作,因為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當一個人的元認知足夠高的時候是不會為了自己的「面子」而爭辯的。

元認知不足最直觀的經驗就是每個人會過高的評價自己,而這樣不真實的評價往往會把你帶到萬劫不復的境地當中去。如果你現在正打算創業,絕大多數人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識體系。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你所做的決策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是錯的。很多人會反駁,我做的決策也被市場驗證過是行得通的啊。其實在你反駁的時候已經表明你的元認知不足了。各位關注含貞的小夥伴一定要記住,你一定要能夠允許同時有兩個及兩個以上的聲音同時出現。只有你聽到足夠多不一致的觀點的時候你的認知才會提升。

在行為心理學中把高估自己的行為更多地成為——認知偏差。就因為認知偏差很多人在生活中成為了別人的韭菜。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比所有人都聰明,比任何人懂的東西都多。但是你有想過古人為什麼說隔行如隔山嗎?同樣的商業模式放在不同的人身上它是有不同的結果的。有的人能成功,而有的人卻是失敗。很多小夥伴話數千元,甚至數萬元、數十萬元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看著別人這樣的商業模式去賺錢很爽,幻想著自己也能通過複製成功的商業模式去賺錢。殊不知,你和成功之間隔著不知道有多少個十萬八千裡。所以,不想當韭菜建議關注含貞的小夥伴看看下面的內容,提升下自己的元認知。

一、學會用事實來代替主觀思想

首先你要能分得清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比如說地球是圓的,這就是事實。為什麼是事實?因為它是經過很多科學家驗證得到的結果,是不具備爭議的,這就是事實。什麼是觀點?我認為明天可能會下雨,這是你通過自己的經驗得到的主觀判斷,這就是觀點。

從上面你就能感覺到自己的主觀思想很大程度上會出現錯誤。如果你能夠通過一系列的事實作為觀點的佐證,那很大程度上你的觀點就是具有說服力的。一定要培養自己拋棄主觀思想,學會依靠事實做決策的思考方式來做決策。特別是在你人生中稍有的重大決策之前停下來,找到所有的事實,在這些事實中找到最切合實際,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觀點去做決策。

這裡再說一個關於投資的故事。相信很多人身邊都有買股票的人,但是很多買股票的人決定買哪只股票的唯一理由就是哪支便宜買哪支,別人推薦哪支買哪支。這就是典型元認知不足的表現,因為分不清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所以盲目聽取別人的觀點。最終的結果不用含貞多說你們都知道是什麼。

二、學會接受和自己不一樣的觀點

古人說:「忠言逆耳」,對自己有幫助的話都是讓自己感覺不爽的話。就因為自己感覺不爽,所以選擇性失聰,只聽自己愛聽的話。這樣的結果就是很多人聽不到真正對自己有幫助的話,最終走向失敗。

上面含貞就和各位小夥伴說過,一定一定一定要能夠允許同時有兩個及兩個以上的聲音同時存在。但是這裡你要思考一個關鍵問題,這些人所提出的觀點基於什麼樣的事實得到的。

三、儘可能多的讀書

據統計目前我們國家讀書人數比例是總人口的5%,這樣一個統計數據很真實,也很殘酷。並且這5%的人當中至少有一半的人學的只是作者的知識,完全沒有理解作者的思維和思考的方式。建議各位含貞的小夥伴在讀書的時候一定要站在合作者同等的位置來理解作者。

通過這樣的鍛鍊你的元認知會慢慢的提升起來,當元認知起來了你就不會高估自己了。

相關焦點

  • 做人,永遠不要高估了自己
    你越是真心對待別人,有時候反而傷害自己更深。所以,我們不要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有時候好心只會被當作驢肝肺。還不如對自己好一點,不管其他人那麼多,自己生活得開心就可以了。02不要高估自己真正的實力做人做事,我們要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
  • 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用一篇文章顛覆你的認知
    我們高估了自身對於日常事物的運作原理的了解,忘記了事物本身的複雜性。這便是所謂知識「深度的假象」:我們對於自身理解外界事物的知識深度經常處於嚴重高估的錯覺。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討論:為什麼人類會演化出「思考」這個能力呢?要知道,思考本身是極為花費能量的,而人類為了思考這個能力,也需要犧牲了許多東西。所以思考必定有幫助人類獲得演化上優勢的地方。
  • 這世上,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不要高估了自己……
    作者:胡楊映月不論是誰,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種虛偽的感覺,往往都喜歡高估自己,總希望自己是無可代替的,不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裡,尤其是在愛情裡,希望自己是自己所愛的人唯一愛著的人。我們總是這樣希望自己是無可代替的,我們總是認為有些事情,有些工作除了自己別人都無法造成的。比如在工作上,在單位做領導的人,或許真的覺得自己的能力比別人高一等,見解比別人多一些,也好像真的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了許多,總是感覺自己是這個崗位上最適合的人選,好像有些事情真的就離開自己不行。
  • 如何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
    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是一個能力,都是在思考的能力。清楚這一點,我們就能很好的訓練我們的認知和思維能力了。思考的過程是什麼樣子的?思考其實是人的一個基本能力,但平常都喜歡不動腦的,喜歡傻傻的看著。什麼時候會動腦呢?
  • 為什麼你總是覺得自己壓力大?
    編者按: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會讓許多人都覺得壓力倍增。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會倍感壓力的困擾呢?為什麼許多試圖去「解壓」的人,反而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呢?除了能夠讓自己更加愉快、放鬆之外,你還會發現,自己也有更多的精力去有效應對和解決生活中的那些不可避免的壓力源了。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與大家分享總是感到壓力的3個隱藏原因,同時也會分享相應的解決方案。 1. 假裝自己很忙,試圖擺脫壓力 對不少人而言,他們都不敢或者不願意去面對導致其艱難困境和不幸福的真正原因。
  • 動機性推理:為什麼我們很難去改變自己的想法?
    編者按:人類之所以被視作高級動物,其原因之一,就在於人類的思維和認知能力。然而,面對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也必然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觀點。在遇到矛盾與分歧的時候,為什麼我們總是傾向於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別人就永遠是錯的呢?為什麼我們很難去改變自己固有的想法呢?
  • 寬大效應——高估了他人的能力
    希望得到同樣的回饋是一種智慧的交往策略自己不了解的就是美好的心理學原理—無論對方是不是熟悉的人,我們對他人的估計中肯定往往多於否定。這種效應的原因在於人們都期待著得到他人的承認、接受,所以設身處地地考慮他人意願,放寬了看待他人的尺度。東子解析——寬大效應的「寬大」就是寬容大量的意思。我們知道,在生活中,一個寬容大量的人往往更容易贏得他人。
  • 人工智慧:人類是高估了自己還是低估了機器的智能?
    馬雲看問題的角度,確實和常人不太一樣,但馬雲對人工智慧的看法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對於人工智慧,人類是高估了自己呢?還是低估了機器的智能?有的人為什麼反對AI的發展?是來源於內心的恐懼,害怕有朝一日智慧機器人會取代人類。《西部世界》正是反映了人類內心對AI的恐懼,機器人有了複雜思維後,反過來想取代人類,儘管是個虛構的故事,但多少能引發我們的反省:當智能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當我們的生活中,機器人無處不在時,人類該如何重塑社會秩序以保持人類對世界的主導地位?
  • 永遠不要高估你在別人心裡的位置,包括夫妻
    文:魚兒 我們很多人習慣性的,高估自己在他人心裡的位置。無論工作還是戀愛,還是結婚。總是會有人犯這樣一個錯誤,會認為自己是技術骨幹,而有所嬌縱。戀愛裡的兩個人也是如此,總會因為一方過度的遷就自己,而肆無忌憚。
  • 智慧100APP—培養元認知能力,改變大腦的頑固思維
    無論是在學習、生活場所還是其他領域也好,我們總是可以把孩子大致分為兩類:善於學習的孩子和不善於學習的孩子。 事實上,學習能力是以思維方式為基礎的,所以這兩種孩子的區別也可以理解為:在思維方式上存在差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元認知"能力。那麼什麼是"元認知"?如何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鍛鍊元認知的方法有哪些?讓我們往下看。
  • 必須規避的六個認知陷阱
    感知是將情境賦予意義的一個過程,也是人們對外部信息進行選擇、組織、解釋的過程,最終形成了個人對外界環境的認知。由於人們受到生物、生理、智商、情商、動機、價值、需求、情感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在對外部信息篩選解釋的過程中,我們會在感知過程中產生錯覺和幻覺。這種錯覺和幻覺直接影響到我們決策和判斷的準確性。
  • 我們高估了仙人掌
    大人們都要我們學習仙人掌堅強的精神。我也一直把它當英雄。還記得有次,我在一次作文中寫了《仙人掌贊》,還被老師當範文呢! 後來,我發現人們太高估仙人掌了!有一天,一陣大風讓它連同多年經風歷雨破損不堪的塑料盆墜落下來。盆碎了,它立在牆角的溼地上。奶奶對爺爺說,別管它,它到哪裡都能紮根的。爺爺表示贊同。於是,沒有人理會它。
  • 為什麼學習能力會隨年齡不斷減弱?科學家給出了這些解釋
    編者按: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學習變成了一件越來越困難的事。這是為什麼?我們的大腦隨著年齡的增長產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變化如何讓獲取信息的能力減弱?我們可以採取怎樣的措施讓大腦保持活躍?這篇科學短文將為你回答上述問題。本文來自Medium,作者Scott H. Young,原文標題「The Science Behind Aging and Learning Ability」.
  • 水瓶座的內心,他們總是扭曲自己的內心,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
    有些人喜歡直接清楚地表達自己,這樣其他人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想法和想法。他們不會拐彎抹角,也不會讓人們花更多的時間。簡單純粹。但是,也有喜歡繞道的人,也有喜歡用不協調直率的方法表達自己的人。說到用不協調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人。水瓶座應該是其中之一。他們總是嘴裡不舒服,總是和自己繞道。心裡很明顯是想法,但從嘴裡說出來是另一個想法。水瓶座到底是為什麼呢?水瓶座的性格。
  • 總是做夢?我們為什麼做夢
    多年之後, 我們從未停止過探索為什麼我們會做夢 。 我們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而做夢。 在19世紀早期, 西格蒙德·弗洛依德提出,雖然我們所有的夢,包括夢魘, 都來自日常有意識的生活畫面集合, 他們有一些抽象的意義, 和滿足我們潛意識中的願望有關。 弗洛依德提出,我們早上從夢中醒來所記得的所有事情都是我們無意識中最原始的想法,衝動,以及欲望的象徵。
  • 成功最難的是堅持:不要高估了自己的毅力,讓不自律毀掉了你
    成功最難的部分是堅持:不要高估你的意志力,讓自律的缺乏毀了你! 你是否經常發現自己不能完成計劃或任務?其實是因為你高估了自己的自控力或毅力! 我的同事想減肥,但她無法忍受健身房的大肆宣傳,所以她最終獲得了年度會員資格。
  • 你有必要知道的24種心理認知偏差!看完漲姿勢了!
    樂觀主義傾向高估自己做成某件事的可能性,同時低估自己遭遇某種不幸的可能性(僥倖心理)。自視過高傾向過分高估自己的能力、擁有物品的價值或其他與自身相關(熟悉)的事物。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人相信星座說,因為他們在生活中關注的東西驗證並強化了起初持有的觀點,卻沒有注意到那些反面證據。虛假同感偏差會高估別人跟自己的一致性(投射),將與自己不同的感受、觀點或行為等視為是錯誤的。
  • 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
    這個人對你會跟對別人不一樣,你對於他來說就是這個世界上的獨一無二。我們也會以為,只要付出真心,就能得到這樣的人,然而現實裡,我們卻被自己的自以為是狠狠打臉,原來,並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得到回應,那個你以為獨一無二的人,原也不過是你生命裡的路人。
  • 比認知改變更簡單的行為改變方法 李撒歡
    這也是為什麼在冥想中強調不要亂動很重要的原因。身體會不舒服,會給到意識讓去抓和撓的指示,但是訓練的是不動,然後身體的不舒服狀態就消退了,給你了信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訓練,一個人對於自我腦海中的信息判斷能力會出現巨大飛躍。了解什麼樣的信息其實是無意義的,什麼樣的信息是有價值的。外部體現出的就是超強的自控力。
  • 認知提升的八個原則(一):形成自己的系統化認知思維框架
    也就是說網際網路導致高質量信息價值被低估,低質量信息價值被放大、高估,而且所有的數據得以在伺服器存儲,極大地延長了數據和信息的壽命。這其實是一個無奈的結局,好在目前的技術還無法在信息之上建立體系化的認知體系,並將其升華為智慧。這一部分,短期內應該依然依靠人腦和人類的協作來實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