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韓春雨研究的Ago家族蛋白又出新功能?首次發現可參與DNA複製...

2020-12-03 中國生物技術網

在許多真核生物中,由短RNA序列引導的Argonaute蛋白可以防禦轉座子和病毒的作用。在真細菌嗜熱棲熱菌(Thermus thermophilus)中,DNA引導的Argonaute TtAgo可以防禦DNA質粒的轉化過程。

2020年8月25日,麻省大學醫學院Phillip D. Zamore團隊在Cell 在線發表題為「Thermus thermophilus Argonaute Functions in the Completion of DNA Replica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報導TtAgo參與DNA複製。

在體內,TtAgo結合15至18 nt的DNA嚮導,該嚮導來自染色體區域,在該區域複製終止並與已知在DNA複製中起作用的蛋白質結合。當唯一的II型嗜熱菌拓撲異構酶-解旋酶被抑制時,TtAgo可使細菌完成其環狀基因組的複製。解旋酶和TtAgo活性的喪失抑制了生長並產生了無法分離成單個細菌的長絲。最後,該研究發現在非選擇性條件下,TtAgo賦予嗜熱鏈球菌增長優勢。總而言之,該研究表明TtAgo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嗜熱鏈球菌解開由DNA複製產生的鏈狀環狀染色體。

在所有的生命王國領域中,短核酸直接引導的Argonaute(AGO)蛋白在防禦轉座子,病毒和質粒起重要作用。真核AGO蛋白使用RNA介導的靶向途徑,但是在生物體和小RNA途徑之間,序列特異性RNA結合的後果有所不同。一些AGO蛋白充當可編程核酸內切酶,例如,在動物RNA幹擾途徑中,小的幹擾RNA指導AGO2結合併切割廣泛互補的靶RNA。與AGO1結合的植物microRNA(miRNA)也可直接切割其靶標。

相比之下,大多數動物miRNA結合僅與它們的序列部分互補的靶位點,然後組裝一個多蛋白複合物,其中包括降解整個RNA的腺苷酸酶,脫帽酶和核酸外切酶。迄今為止,尚未鑑定出在體內使用DNA指導或直接結合或切割DNA的真核AGO。

相反,真細菌AGO蛋白可以使用RNA或DNA嚮導來結合或切割DNA。真細菌和古細菌的AGO長期以來一直是了解真核AGO功能的結構和生化模型。與原核AGO(pAGO)蛋白如何發現,結合和切割其RNA和DNA靶標的詳細生物物理理解相反,對pAGOs的生物學功能了解甚少。在體內,缺乏內切核酸酶活性的球形紅球菌Ago使用RNA嚮導並結合DNA靶標。MjAgo和CbAgo還顯示出不依賴序列的核酸酶活性,可裂解雙鏈DNA(dsDNA)。

文章模式圖(圖源自Cell)

儘管約17%的測序的真細菌基因組編碼AGO蛋白,但在實驗室中幾乎不容易獲得表達pAGO的細菌。因此,已經研究了幾種pAGO(RsAgo,NgAgo,CbAgo和TtAgo)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這是一種嗜溫菌,其基因組不編碼AGO蛋白。

在體內,TtAgo降低了嗜熱鏈球菌對DNA質粒轉化的敏感性,當在大腸桿菌中產生時,TtAgo從質粒和大腸桿菌基因組中隨機獲取指導DNA。嗜熱鏈球菌在一個大的圓形染色體(1.9 Mb)和一個(HB27菌株)或兩個(HB8菌株)高達0.27 Mb的大質粒上編碼其基因。每個細胞包含4-7個染色體和大質粒的拷貝,並且兩者在子細胞之間隨機分離。

在這裡,該研究發現在體內TtAgo也參與DNA複製。TtAgo結合了來自染色體區域的小型DNA,在該區域複製終止並與已知在DNA複製中起作用的蛋白質結合。嗜熱鏈球菌部署單一的II型拓撲異構酶,即解旋酶。當解旋酶被抑制時,嗜熱鏈球菌依靠TtAgo完成其環狀基因組的複製。解旋酶和TtAgo活性的喪失抑制了生長並產生了無法分離成單個細菌的長絲。最後,該研究發現在非選擇性條件下,TtAgo賦予嗜熱鏈球菌增長優勢。總而言之,該研究表明TtAgo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嗜熱鏈球菌解開由DNA複製產生的鏈狀環狀染色體。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7.036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相關焦點

  • Cell:韓春雨研究的Ago家族蛋白又出新功能?首次發現可參與DNA複製過程
    Zamore團隊在Cell 在線發表題為「Thermus thermophilus Argonaute Functions in the Completion of DNA Replica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報導TtAgo參與
  • 韓春雨研究的Ago家族蛋白又出新功能?發現參與DNA複製過程
    Zamore團隊在Cell 在線發表題為「Thermus thermophilus Argonaute Functions in the Completion of DNA Replica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報導TtAgo參與
  • Cell | 細菌中AGO蛋白可參與DNA複製
    Zamore教授在Cell發表研究「Thermus thermophilus Argonaute Functions in the Completion of DNA Replication」,該研究首次發現嗜熱棲熱菌
  • 中國新聞周刊:韓春雨的「基因剪刀」又復活了?
    說NgAgo繞不開韓春雨2016年5月2日,《自然》雜誌子刊《自然·生物技術》刊登了一篇名為《DNA引導的NgAgo蛋白可用作基因編輯工具》的文章,作者為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團隊,這是NgAgo首次被提出。文章稱,NgAgo能在嚮導DNA的指引下,對目標基因有效切割,可用於對人類細胞的基因編輯。
  • Cell:重磅!破解DNA複製之謎!鑑定出蛋白GapR識別過度扭曲的DNA結構
    相反,它必須整齊地加以組裝,這樣參與關鍵過程的蛋白就能夠訪問DNA中的鹼基包含的信息。可以將雙螺旋DNA想像成一對纏繞在一起的鞋帶,一次又一次自我纏繞著,從而讓它變得更加緊湊。然而,當涉及細胞分裂時,這種超螺旋性質使得參與DNA複製的蛋白難以接近兩條DNA鏈,將它們分開並複製它們,這樣就可將一個DNA分子變成兩個DNA分子。
  • 韓春雨論文的可重複性問題,要怎麼「科學解決」?
    這一切,都源自韓春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的關於「新一代基因編輯系統」NgAgo的研究結果[1]。論文中那引起眾多同行、媒體乃至公眾關注的成果,被多國研究者反映「無法重複」。針對此事,果殼網科學人聯繫到了分享重複失敗數據的遺傳學家蓋坦·布爾焦(Gaetan Burgio)和呼籲韓春雨公開原始實驗數據的路易斯·蒙託柳(Lluís Montoliu)。
  • Cell:從拓撲學角度揭示DNA複製之謎
    但是,DNA雙螺旋中那兩條熟悉的鏈是如何在沒有纏繞的情況下成功複製的,這就很難解釋了。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拓撲學角度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研究了這種雙螺旋形狀對DNA複製的影響。通過使用真核生物作為模型系統,他們發現染色質(由DNA、組蛋白和非組蛋白等成分組成)的內在機械性能決定著染色質纖維如何纏繞。
  • 【重大發現】表觀遺傳修飾家族又添新成員 & 組蛋白丁醯化新功能詮釋
    其中第一項研究首次發現了一種跟酮體代謝密切相關的表觀遺傳新修飾——組蛋白三羥基丁醯化[1];第二項研究深入揭示了該課題組先前發現的組蛋白丁醯化在表觀遺傳調控中的新功能[2];第三項研究與清華大學合作,首次發現了YEATS domain為識別新型賴氨酸巴豆醯化修飾的「閱讀器」。本文對前兩篇研究進行詳細報導[3]。組蛋白密碼蘊含了基因序列和生物個體性狀間的關鍵調控信息。
  • Cell:DNA複製不出錯的機理
    在2010年5月的Cell雜誌上,刊登了一篇重要論文,這項研究成果是中法兩國科研工作者結出的友誼之花。來自上海瑞金醫院急診科的青年醫生葉靜和她的法國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證明了TRF2(端粒相關蛋白2,又被稱為端粒蓋帽保護蛋白)和Apollo(一種活性酶)參與端粒(染色體末端)複製,即保證DNA在複製中不出錯的機理。
  • 韓春雨論文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科研風波再起:方舟子公開叫板韓春雨】 劉方舟:方舟子在6月30日發表文章,聲稱韓春雨的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 【全文】   【韓春雨老師的研究有沒有問題?
  • Ago蛋白,基因編輯的新工具?|專訪王皓毅
    這與曾經備受關注的韓春雨聲稱的NgAgo可做基因編輯工作有什麼聯繫?人類腸道菌群的Ago蛋白可切割DNAAgo 蛋白是真核生物一類 RNA 介導的 RNA 內切酶。之前曾有研究表明,一些原核嗜熱菌的同源 Ago 蛋白能夠在 DNA 鏈引導的條件下切割 DNA [2,3,4] ,可能有發展為基因編輯工具的潛力。
  • Cell:在細胞分裂時,組蛋白化學修飾也可遺傳,並在維持後代細胞身份...
    2019年11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不僅DNA的遺傳,而且包裝DNA的蛋白發生的變化的遺傳在細胞增殖時維持它們的身份。這項研究揭示了在發育期間,每個細胞進行增殖而產生兩個子細胞時,它們將它們的身份傳遞給下一代細胞。
  • Cell:孔道春等DNA複製叉相關研究獲進展
    在DNA複製過程中,如果DNA複製叉出問題,將會導致基因組穩定性的極度改變。先前的研究表明S期細胞周期檢驗點(the intra-S phase checkpoint)是維持DNA複製叉穩定的必需調控通路。 但是其具體作用機理一直不清楚。孔道春課題組利用生物化學等方法篩選得到了一批S期細胞周期檢驗點的靶蛋白。進一步研究發現其中一個靶蛋白Dna2在維持DNA複製叉穩定中起重要作用。
  • Science:泛素化過程參與DNA損傷與修復
    來自耶魯大學醫學院治療性放射線學系,密西根大學醫學院內醫系的研究人員發現受體相關蛋白80(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80,RAP80)參與了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DNA損傷應答中的作用,而RAP80具有一泛素作用結構域,從而研究人員認為
  • 媒體:韓春雨事件,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
    對韓春雨研究成果的質疑一波接一波,利益相關者和機構也逐漸浮出水面原標題:韓春雨事件,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實驗可控性非常高韓春雨真得準備一個能被科學界認可的說法,因為《自然·生物技術》針對此事的調查將於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一旦該期刊決定撤銷論文,那時,對期盼韓春雨研究站得住腳的中國生物學界將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也許會促使國內學術界呼籲加劇對韓的懲罰。支持者轉而質疑驗證一項科學研究成果,可複製是硬條件。
  • J Cell Sci:中心體複製調控新機制
    此外, 中心體還參與紡錘體組裝、有絲分裂和纖毛髮生等一系列重要的細胞生物過程。中心體數目或結構異常是導致有絲分裂出錯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中心體異常與多種惡性腫瘤和纖毛病等疾病的發生有著密切的聯繫。中心體在每個細胞周期中會複製,成熟,並隨細胞分裂被平均分配到子代細胞中。雖然中心體周期的過程在多年前就已被描述, 但對其分子水平上的調控過程仍然知之甚少。
  • 我國科學家發現「百年老藥」阿司匹林的新功能
    2019年2月21日,張學敏/李濤團隊在Cell雜誌發表題為「Acetylation Blocks cGAS Activity and Inhibits Self-DNA-Induced Autoimmunity」的研究論文
  • 媒體:韓春雨事件 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
    韓春雨真得準備一個能被科學界認可的說法,因為《自然·生物技術》針對此事的調查將於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一旦該期刊決定撤銷論文,那時,對期盼韓春雨研究站得住腳的中國生物學界將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也許會促使國內學術界呼籲加劇對韓的懲罰。 支持者轉而質疑 驗證一項科學研究成果,可複製是硬條件。
  • 研究揭示DNA修覆核酸酶MER11A新功能
    研究揭示DNA修覆核酸酶MER11A新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4 16:24:29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Cornelia M.
  • 河北科大承諾公布韓春雨實驗驗證時間已到(附韓春雨事件表)
    作者 林小鹿(歐洲某研究所生物學博士)  深陷實驗重複性爭議漩渦中的韓春雨事件已經過去兩個多月,河北科技大學承諾的一個月給出調查結論之期將近,公眾仍未看到水落石出的跡象。  據多家媒體報導,8月9日,河北省發改委批覆同意總投資2.24億元的「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工程項目」,資金由省財政性資金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