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研究的Ago家族蛋白又出新功能?發現參與DNA複製過程

2020-09-05 愛科學愛自然

在許多真核生物中,由短RNA序列引導的Argonaute蛋白可以防禦轉座子和病毒的作用。在真細菌嗜熱棲熱菌(Thermus thermophilus)中,DNA引導的Argonaute TtAgo可以防禦DNA質粒的轉化過程。

2020年8月25日,麻省大學醫學院Phillip D. Zamore團隊在Cell 在線發表題為「Thermus thermophilus Argonaute Functions in the Completion of DNA Replica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報導TtAgo參與DNA複製

在體內,TtAgo結合15至18 nt的DNA嚮導,該嚮導來自染色體區域,在該區域複製終止並與已知在DNA複製中起作用的蛋白質結合。當唯一的II型嗜熱菌拓撲異構酶-解旋酶被抑制時,TtAgo可使細菌完成其環狀基因組的複製。解旋酶和TtAgo活性的喪失抑制了生長並產生了無法分離成單個細菌的長絲。最後,該研究發現在非選擇性條件下,TtAgo賦予嗜熱鏈球菌增長優勢。總而言之,該研究表明TtAgo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嗜熱鏈球菌解開由DNA複製產生的鏈狀環狀染色體。

另外,2020年7月30日,俄羅斯科學院分子遺傳研究所Anton Kuzmenko等人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DNA targeting and interference by a bacterial Argonaute nucleas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探討了來自丁酸梭菌(CbAgo)的細菌Argonaute核酸酶的體內活性。該研究證明CbAgo靶向多拷貝遺傳元件,並抑制質粒的傳播和噬菌體的感染。CbAgo誘導同源序列之間的DNA幹擾,並在目標DNA的雙鏈斷裂處觸發DNA降解。用特定於位點的小DNA嚮導加載CbAgo取決於其固有的內切核酸酶活性和細胞雙鏈斷裂修復機制。據報導在CRISPR適應過程中獲得新的間隔子存在類似的相互作用,並且在CRISPR-Cas系統中豐富了編碼pAgo核酸酶的原核基因組。這些結果確定了產生DNA幹擾指南的分子機制,並提出了原核防禦系統識別外來核酸的通用原理(點擊閱讀)。



在所有的生命王國領域中,短核酸直接引導的Argonaute(AGO)蛋白在防禦轉座子,病毒和質粒起重要作用。真核AGO蛋白使用RNA介導的靶向途徑,但是在生物體和小RNA途徑之間,序列特異性RNA結合的後果有所不同。一些AGO蛋白充當可編程核酸內切酶,例如,在動物RNA幹擾途徑中,小的幹擾RNA指導AGO2結合併切割廣泛互補的靶RNA。與AGO1結合的植物microRNA(miRNA)也可直接切割其靶標。


相比之下,大多數動物miRNA結合僅與它們的序列部分互補的靶位點,然後組裝一個多蛋白複合物,其中包括降解整個RNA的腺苷酸酶,脫帽酶和核酸外切酶。迄今為止,尚未鑑定出在體內使用DNA指導或直接結合或切割DNA的真核AGO。


相反,真細菌AGO蛋白可以使用RNA或DNA嚮導來結合或切割DNA。真細菌和古細菌的AGO長期以來一直是了解真核AGO功能的結構和生化模型。與原核AGO(pAGO)蛋白如何發現,結合和切割其RNA和DNA靶標的詳細生物物理理解相反,對pAGOs的生物學功能了解甚少。在體內,缺乏內切核酸酶活性的球形紅球菌Ago使用RNA嚮導並結合DNA靶標。MjAgo和CbAgo還顯示出不依賴序列的核酸酶活性,可裂解雙鏈DNA(dsDNA)。



儘管約17%的測序的真細菌基因組編碼AGO蛋白,但在實驗室中幾乎不容易獲得表達pAGO的細菌。因此,已經研究了幾種pAGO(RsAgo,NgAgo,CbAgo和TtAgo)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這是一種嗜溫菌,其基因組不編碼AGO蛋白。


在體內,TtAgo降低了嗜熱鏈球菌對DNA質粒轉化的敏感性,當在大腸桿菌中產生時,TtAgo從質粒和大腸桿菌基因組中隨機獲取指導DNA。嗜熱鏈球菌在一個大的圓形染色體(〜1.9 Mb)和一個(HB27菌株)或兩個(HB8菌株)高達0.27 Mb的大質粒上編碼其基因。每個細胞包含4-7個染色體和大質粒的拷貝,並且兩者在子細胞之間隨機分離。


在這裡,該研究發現在體內TtAgo也參與DNA複製。TtAgo結合了來自染色體區域的小型DNA,在該區域複製終止並與已知在DNA複製中起作用的蛋白質結合。嗜熱鏈球菌部署單一的II型拓撲異構酶,即解旋酶。當解旋酶被抑制時,嗜熱鏈球菌依靠TtAgo完成其環狀基因組的複製。解旋酶和TtAgo活性的喪失抑制了生長並產生了無法分離成單個細菌的長絲。最後,該研究發現在非選擇性條件下,TtAgo賦予嗜熱鏈球菌增長優勢。總而言之,該研究表明TtAgo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嗜熱鏈球菌解開由DNA複製產生的鏈狀環狀染色體。


參考消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7.036

相關焦點

  • Cell:韓春雨研究的Ago家族蛋白又出新功能?首次發現可參與DNA複製過程
    Zamore團隊在Cell 在線發表題為「Thermus thermophilus Argonaute Functions in the Completion of DNA Replica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報導TtAgo參與
  • Cell:韓春雨研究的Ago家族蛋白又出新功能?首次發現可參與DNA複製...
    Zamore團隊在Cell 在線發表題為「Thermus thermophilus Argonaute Functions in the Completion of DNA Replica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報導TtAgo參與DNA複製。
  • Cell | 細菌中AGO蛋白可參與DNA複製
    (Thermus thermophilus)的AGO(TtAgo)蛋白結合來自DNA複製終點的15-18nt的DNA片段,並與DNA複製相關蛋白互作,參與DNA複製的完成。研究者發現,當使用gyrase抑制劑ciprofloxacin處理細菌時,TtAgo可幫助完成DNA複製。而當抑制gyrase並突變TtAgo,複製後的DNA無法被解開,形成絲狀連接(下圖)。
  • Science:泛素化過程參與DNA損傷與修復
    來自耶魯大學醫學院治療性放射線學系,密西根大學醫學院內醫系的研究人員發現受體相關蛋白80(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80,RAP80)參與了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DNA損傷應答中的作用,而RAP80具有一泛素作用結構域,從而研究人員認為
  • 韓春雨的「基因剪刀」又復活了?
    這一背景下,名為Argonaute(簡稱Ago)的蛋白家族開始相繼登場。與CRISPR/Cas9相似,Ago蛋白同樣是生物體的防禦系統。最初,人們發現,真核生物體內的Ago蛋白能降解外來的RNA,進而又發現,來源於原核生物的Ago蛋白可以消滅入侵的DNA。
  • PNAS |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曉雪團隊發現質粒編碼的毒素/抗毒素系統的新功能---直接調控質粒複製
    ,系統闡述了質粒編碼的毒素/抗毒素系統調控質粒複製功能的發現和作用機制。TA系統在1983年發現存在於接合型質粒上,在功能上被認為通過「分離後致死效應「(Post-segregationalkilling, PSK)來維持質粒的穩定性。在PSK理論中,當質粒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由於複製或分離錯誤發生丟失時,在不含質粒的子代細胞中,相對穩定的毒素蛋白會由於失去抗毒素的中和作用發揮出毒性抑制細胞的分裂或直接殺死細胞,從而達到在群體中維持質粒穩定存在的目的。
  • 破解DNA複製之謎!鑑定出蛋白GapR識別過度扭曲的DNA結構
    相反,它必須整齊地加以組裝,這樣參與關鍵過程的蛋白就能夠訪問DNA中的鹼基包含的信息。可以將雙螺旋DNA想像成一對纏繞在一起的鞋帶,一次又一次自我纏繞著,從而讓它變得更加緊湊。然而,當涉及細胞分裂時,這種超螺旋性質使得參與DNA複製的蛋白難以接近兩條DNA鏈,將它們分開並複製它們,這樣就可將一個DNA分子變成兩個DNA分子。
  • Ago蛋白,基因編輯的新工具?|專訪王皓毅
    通過酶學實驗,研究人員發現這兩種 Ago 蛋白的確具有在 DNA 引導下進行 DNA 切割的能力。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兩種 Ago 有一定的序列和結構偏好性,例如富集 AT 的 DNA 鏈相比富集 GC 的 DNA 鏈更容易被它們切割,具有超螺旋結構的 DNA 能夠被切割,而線性化的 DNA 雙鏈片段則不行 (圖1) 。
  • 科學網博主解讀韓春雨的研究發現
    【1】N. gregoryi來源的Ago蛋白能夠在DNA的指導下斷裂DNA 【2】NgAgo可結合單鏈嚮導DNA,並使雙鏈目標DNA斷裂 【3】NgAgo作用的目標範圍廣泛而錯配耐受性低 【4】NgAgo可以指導DNA片段精確地插入基因組中 【全文】
  • 【重大發現】表觀遺傳修飾家族又添新成員 & 組蛋白丁醯化新功能詮釋
    其中第一項研究首次發現了一種跟酮體代謝密切相關的表觀遺傳新修飾——組蛋白三羥基丁醯化[1];第二項研究深入揭示了該課題組先前發現的組蛋白丁醯化在表觀遺傳調控中的新功能[2];第三項研究與清華大學合作,首次發現了YEATS domain為識別新型賴氨酸巴豆醯化修飾的「閱讀器」。本文對前兩篇研究進行詳細報導[3]。組蛋白密碼蘊含了基因序列和生物個體性狀間的關鍵調控信息。
  • Nature:揭示DNA依賴性蛋白激酶在rRNA加工和造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DNA-PK與參與核糖體組裝的RNA結合的機制。作為細胞的蛋白合成裝置,核糖體可確保幹細胞產生足夠的紅細胞。這些研究人員發現DNA-PK突變會阻止核糖體的正確構建,從而阻止血細胞發揮作用並導致血液疾病。
  • 生物物理所等發現SALL4A蛋白調節增強子上的DNA去甲基化
    ,SALL4A蛋白與TET家族雙加氧酶共同調節增強子上5-甲基胞嘧啶(5mC)的氧化過程。  哺乳動物DNA的胞嘧啶甲基化修飾被認為是最穩定的表觀遺傳修飾,在維持性DNA甲基轉移酶的作用下,親代細胞基因組的DNA甲基化信息經過有絲分裂以半保留複製的方式傳遞給子代細胞。近年來的研究發現,TET家族蛋白能夠將5mC逐步氧化成5-羥甲基胞嘧啶(5hmC)、5-醛基胞嘧啶(5fC)和5-羧基胞嘧啶(5caC),並走向最終的去甲基化。
  • 科研進展|步志高團隊發現重要宿主蛋白促進狂犬病病毒脫衣殼
    RABV基質蛋白參與病毒轉錄、複製和出芽等過程,但其在病毒複製早期的功能並不清楚。本研究利用Pull-down技術及質譜測序方法,篩選並鑑定出與RABV的M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V-型ATP酶(V-type proton ATPase;V-ATPase)是一種ATP驅動泵,其催化亞基之一是ATP6V1A。
  • 研究發現蛋白聚集效應或可改善腸道功能
    作為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除了參與催化各類生物化學反應,還在生物體的身體結構、信息傳遞、免疫防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常,細胞內外各類生理生化過程不僅需要特定的功能蛋白質,還需要這些蛋白分子形成相應的高級結構和形狀。因此,蛋白的狀態直接影響機體各類生理生化反應的進行。  以往大量研究表明,蛋白的異常聚集會給細胞和生物體帶來負面影響。
  • 韓春雨撤稿,凸顯科學的社會生命力
    因此,我們決定給這些原始論文作者和新的研究小組更多時間來收集更多的能支持其論點的實驗證據。現在,距原論文發表已過去了一年多,我們了解到當初曾報告說初步成功重複出實驗結果的獨立研究小組,無法強化初始數據,使其達到可發表的水平。類似的,在徵求專家評審人的反饋意見後,我們判定韓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數據不足以反駁大量與其初始發現相悖的證據。
  • 「一鳴驚人」:韓春雨-新聞專題-科學網
    相比Cas蛋白而言,阿哥這完全是一副準備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模樣啊。出於專業興趣,作者檢索了韓春雨的專利,發現了一些問題,在此提出來供研究人員參考。 韓春雨和John van der Oost都在nature發表了論文 韓春雨和John van der Oost都申請了專利 同樣是在基因編輯領域的研究,同樣成果都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但是,對技術成果的保護卻讓人感覺意外。
  • Cell:從拓撲學角度揭示DNA複製之謎
    但是,DNA雙螺旋中那兩條熟悉的鏈是如何在沒有纏繞的情況下成功複製的,這就很難解釋了。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拓撲學角度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研究了這種雙螺旋形狀對DNA複製的影響。通過使用真核生物作為模型系統,他們發現染色質(由DNA、組蛋白和非組蛋白等成分組成)的內在機械性能決定著染色質纖維如何纏繞。
  • 韓春雨 很多人看鳥飛,他在尋找蝴蝶|特寫
    他找過CRISPR所需的Cas家族,但那些嘗試都沒成功,「因為那個系統過於複雜了。」然後,他談到了這次新發現的功臣——那個名叫Agonaute的蛋白,他親切地簡稱那些蛋白為Ago(阿勾)。「我們注意到了阿勾家族,這個家族非常有意思,它能進行基因剪切,人們最為熟知的阿勾是一種跟人類有關的AGO2,它們在RNA沉默複合體中負責剪切。」
  • 我科研人員發現環形RNA及其生成調控過程參與抗病毒免疫反應
    人民網上海6月17日電 (記者姜泓冰)人類基因暗物質「環形RNA」又被「發掘」一項新功能。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與中科院-馬普計算生物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合作研究發現環形RNA及其生成調控過程參與抗病毒免疫反應,為環形RNA的功能和抗病毒免疫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 Nature: 數名研究者證實可重複性 韓春雨已提交詳細protocol
    受此啟發,韓春雨開始尋找其他可引導的蛋白 「剪刀」,並發現蛋白質家族Argonaute (或Ago) 符合要求。先前已有人指出這些蛋白質具有潛在的基因編輯功能。  在原論文中,韓春雨團隊報告使用了多種基因序列引導NgAgo蛋白,對人體細胞中8個不同基因進行編輯,並在染色體上一些特定位置插入基因。(F. Gao et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