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膜蛋白質提取方法 蛋白質沉澱法

2020-12-06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1.熱變性及酸鹼變性沉澱法 用於選擇性的除去某些不耐熱及在一定PH值下易變性的雜蛋白。  2.有機溶劑沉澱法 多用於生物小分子、多糖及核酸產品的分離純化,有時也用於蛋白質沉澱。

  3.等電點沉澱法 用於胺基酸、蛋白質及其它兩性物質的沉澱。但此法單獨應用較少,多與其它方法結合使用。

  4.非離子多聚體沉澱法 用於分離生物大分子。

  5.生成鹽複合物沉澱 用於多種化合物,特別是小分子物質的沉澱。

  6.鹽析法 多用於各種蛋白質和酶的分離純化。

  第一節 鹽析法

  一般來說,所有固體溶質都可以在溶液中加入中性鹽而沉澱析出,這一過程叫鹽析。在生化製備中,許多物質都可以用鹽析法進行沉澱分離,如蛋白質、多肽、多糖、核酸等,其中以蛋白質沉澱最為常見,特別是在粗提階段。

  鹽析法分為兩類,第一類叫Ks分段鹽析法,在一定PH和溫度下通過改變離子強度實現,用於早期的粗提液;第二種叫b分段鹽析法,在一定離子強度下通過改變PH和溫度來實現,用於後期進一步分離純化和結晶。

  一.影響鹽析的若干因素

  1.蛋白質濃度

  高濃度蛋白溶液可以節約鹽的用量,但許多蛋白質的b 和Ks常數十分接近,若蛋白濃度過高,會發生嚴重的共沉澱作用;在低濃度蛋白質溶液中鹽析,所用的鹽量較多,而共沉澱作用比較少,因此需要在兩者之間進行適當選擇。用於分步分離提純時,寧可選擇稀一些的蛋白質溶液,多加一點中性鹽,使共沉澱作用減至最低限度。一般認為2.5%-3.0%的蛋白質濃度比較適中。

  2.離子強度和類型

  一般說來,離子強度越大,蛋白質的溶解度越低。在進行分離的時候,一般從低離子強度到高離子強度順次進行。每一組分被鹽析出來後,經過過濾或冷凍離心收集,再在溶液中逐漸提高中性鹽的飽和度,使另一種蛋白質組分鹽析出來。

  離子種類對蛋白質溶解度也有一定影響,離子半徑小而很高電荷的離子在鹽析方面影響較強,離子半徑大而低電荷的離子的影響較弱,下面為幾種鹽的鹽析能力的排列次序:磷酸鉀>硫酸鈉>磷酸銨>檸檬酸鈉>硫酸鎂。

  3.PH值

  一般來說,蛋白質所帶淨電荷越多溶解度越大,淨電荷越少溶解度越小,在等電點時蛋白質溶解度最小。為提高鹽析效率,多將溶液PH值調到目的蛋白的等電點處。 但必須注意在水中或稀鹽液中的蛋白質等電點與高鹽濃度下所測的結果是不同的,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溶液PH值,以達到最好的鹽析效果。

  4.溫度

  在低離子強度或純水中,蛋白質溶解度在一定範圍內隨溫度增加而增加。但在高濃度下,蛋白質、酶和多肽類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上升而下降。在一般情況下,蛋白質對鹽析溫度無特殊要求,可在室溫下進行,只有某些對溫度比較敏感的酶要求在0-4℃進行。

  二.硫酸銨的使用

  硫酸銨中常含有少量的重金屬離子,對蛋白質巰基有敏感作用,使用前必須用H2S處理:將硫酸銨配成濃溶液,通入H2S飽和,放置過夜,用濾紙除去重金屬離子,濃縮結晶,100℃烘乾後使用。另外,高濃度的硫酸銨溶液一般呈酸性(PH=5.0左右),使用前也需要用氨水或硫酸調節至所需PH。

  硫酸銨的加入有以下幾種方法:1)加入固體鹽法 用於要求飽和度較高而不增大溶液體積的情況;2)加入飽和溶液法用於要求飽和度不高而原來溶液體積不大的情況;3)透析平衡法先將鹽析的樣品裝於透析袋中,然後浸入飽和硫酸銨中進行透析,透析袋內硫酸銨飽和度逐漸提高,達到設定濃度後,目的蛋白析出,停止透析。該法優點在於硫酸銨濃度變化有連續性,鹽析效果好,但手續煩瑣,需不斷測量飽和度,故多用於結晶,其它情況少見。

  使用固體硫酸銨時:1)必須注意飽和度表中規定的溫度,一般有0℃或室溫兩種,加入固體鹽後體積的變化已考慮在表中;2)分段鹽析中,應考慮每次分段後蛋白質濃度的變化。一種蛋白質如經二次透析,一般來說,第一次鹽析分離範圍(飽和度範圍)比較寬,第二次分離範圍較窄。3)鹽析後一般放置半小時至一小時,待沉澱完全後才過濾或離心。過濾多用於高濃度硫酸銨溶液,因為此種情況下,硫酸銨密度較大,若用離心法需要較高離心速度和長時間的離心操作,耗時耗能。離心多用於低濃度硫酸銨溶液。

  第二節 有機溶劑沉澱法

  有機溶劑的沉澱機理是降低水的介電常數,導致具有表面水層的生物大分子脫水,相互聚集,最後析出。該法優點在於:1)分辨能力比鹽析法高,即蛋白質或其它溶劑只在一個比較窄的有機溶劑濃度下沉澱;2)沉澱不用脫鹽,過濾較為容易;3)在生化製備中應用比鹽析法廣泛。其缺點是對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容易引起變性失活,操作要求在低溫下進行。總體來說,蛋白質和酶的有機溶劑沉澱法不如鹽析法普遍。

  有機溶劑的選擇首先是能和水混溶,使用較多的有機溶劑是乙醇、甲醇、丙酮,還有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碸、乙腈和2-甲基-2,4戊二醇等。

  有多種因素影響有機溶劑的沉澱效果:1)溫度 低溫可保持生物大分子活性,同時降低其溶解度,提高提取效率;2)樣品濃度和PH 與鹽析法中的作用基本相同;3)金屬離子一些多價陽離子如Zn2+和Ca2+在一定PH下能與呈陰離子狀態的蛋白質形成複合物,這種複合物在水中或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都大大下降,而且不影響蛋白質的生物活性。4)離子強度 鹽濃度太大或太低都對分離有不利影響,對蛋白質和多糖而言鹽濃度不超過5%比較合適,使用的乙醇量不超過二倍體積為宜。

  第三節 其他沉澱法

  一.等電點沉澱法

  兩性電解質分子上的淨電荷為零時溶解度最低,不同的兩性電解質具有不同的等電點,以此為基礎可進行分離。如工業上生產胰島素時,在粗提液中先調PH8.0去除鹼性蛋白質,再調PH3.0去除酸性蛋白質。

  利用等電點除雜蛋白時必須了解製備物對酸鹼的穩定性,不然盲目使用十分危險。 不少蛋白質與金屬離子結合後,等電點會發生偏移,故溶液中含有金屬離子時,必須注意調整PH值。 等電點法常與鹽析法、有機溶劑沉澱法或其他沉澱方法聯合使用,以提高其沉澱能力。

  二.生成鹽複合物沉澱法

  1.金屬複合鹽法

  許多有機物質包括蛋白在內,在鹼性溶液中帶負電荷,能與金屬離子形成沉澱。根據有機物與它們之間的作用機制,可分為羧酸、胺及雜環等含氮化合物類,如銅鋅鎘;親羧酸疏含氮化合物類,如概鎂鉛;親硫氫基化合物類,如汞銀鉛。蛋白質-金屬離子複合物的重要性質是它們的溶解度對溶液的介電常數非常敏感,調整水溶液的介電常數(如加入有機溶劑),即可沉澱多種蛋白。

  2. 有機鹽法

  含氮有機酸如苦味酸、苦酮酸、鞣酸等能與有機分子的鹼性功能團形成複合物而沉澱析出。但此法常發生不可逆的沉澱反應,故用於製備蛋白質時,需採用較溫和的條件,有時還需加入一定的穩定劑。

  3.無機複合鹽法

  如磷鎢酸鹽、磷鉬酸鹽等。

  以上鹽類複合物都具有很低的溶解度,極易沉澱析出。若沉澱為金屬複合鹽,可通以H2S使金屬變成硫化物而除去,若為有機酸鹽或磷鎢酸鹽,則加入無機酸並用乙醚萃取,把有機酸和磷鎢酸等移入乙醚中除去,或用離子交換法除去。值得注意的是此類方法常使蛋白質發生不可逆沉澱,應用時必須謹慎。

  三. 選擇性變性沉澱

  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質、酶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對某些物理或化學因素敏感性不同,有選擇地使之變性沉澱,以達到分離提純的目的。

  此方法可分為:1)利用表面活性劑(三氯乙酸)或有機溶劑引起變性;2)利用對熱的不穩定性,加熱破壞某些組分,而保存另一些組分;3)酸鹼變性。

  四.非離子多聚物沉澱法

  非離子多聚物是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類重要沉澱劑,最早用於提純免疫球蛋白、沉澱一些細菌和病毒,近年來逐漸廣泛應用於核酸和酶的分離提純。這類非離子多聚物包括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NPEO、葡聚糖、右旋糖酐硫酸鈉等,其中應用最多的是聚乙二醇。

  用非離子多聚物沉澱生物大分子和微粒,一般有兩種方法:1)選用兩種水溶性非離子多聚物組成液液兩相體系,不等量分配,而造成分離。此方法基於不同生物分子表面結構不同,有不同分配係數。並外加離子強度、PH值和溫度等影響,從而擴大分離效果。2)選用一種水溶性非離子多聚物,使生物大分子在同一液相中,由於被排斥相互凝聚而沉澱析出。該方法操作時先離心除去大懸浮顆粒,調整溶液PH值和溫度至適度,然後加入中性鹽和多聚物至一定濃度,冷貯一段時間,即形成沉澱。

相關焦點

  • 細胞膜蛋白質提取方法
    細胞膜蛋白質提取方法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1-22 21:27 NRC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 城市汙泥中蛋白質資源化的研究方向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資源化是城市汙泥處理處置的必然趨勢,回收利用汙泥中豐富的蛋白質用作動物飼料添加劑、發泡劑原料和肥料等是一個新的研究方向。蛋白質資源化包括汙泥水解提取蛋白質、蛋白質的純化分離和汙泥蛋白質的開發應用3個步驟。其中,提取蛋白質的方法中熱-鹼法、熱-酸法、超聲-鹼法和超聲-酶法的蛋白質提取率在65%以上。
  • 各種蛋白質純化方法,快速掌握!
    可依據蛋白質不同性質與之相對應的方法將蛋白質混合物分離。不同種類的蛋白質在分子大小方面有一定的差別,可用一些簡便的方法,使蛋白質混合物得到分離。速率區帶法,如離心時間太長所有的物質都會沉澱下來,故需選擇最佳分離時間,可得到相當純的亞細胞成分用於進一步純化,避免了差速離心中大小組分一起沉澱的問題,但容量較小,只能用於少量製備。等密度梯度離心常用的介質有蔗糖、聚蔗糖、氯化銫、溴化鉀、碘化鈉等。
  • 蛋白質的分離純化(二)
    從原料中抽提得到的蛋白質溶液一般蛋白質含量較低,並含有多種雜質。對抽提液進行初步提取,也稱粗提或粗分級,主要目的是除去糖、脂類、核酸及大部分雜蛋白,並將蛋白濃縮。這一步的操作一般應該儘量簡單快速,並且適於處理大量樣品,所以以沉澱法為主,包括簡單沉澱、分級沉澱等。
  • 蛋白質間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免疫共沉澱
    蛋白質間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免疫共沉澱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3-15 20:43 蛋白質間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免疫共沉澱
  • 蛋白質提取的好辦法
    蛋白質提取的好辦法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7-16 20:58 你試一試這兩種方法
  • 蛋白質如何嵌入細胞膜中
    生物中幾乎三分之一的蛋白質牢牢地嵌入生物膜中 - 無論是在細胞的外膜還是在細胞內部區域的邊界。在那裡,這些膜蛋白質執行重要任務,例如,用作通過膜運輸代謝物和營養物的分子通道或用作感測細胞環境的傳感器蛋白質。
  • 體外診斷中的核酸提取純化的方法及原理介紹
    (四)常見核酸提取純化方法1、苯酚氯仿抽提法苯酚氯仿提取DNA是利用酚是蛋白質的變性劑,反覆抽提,使蛋白質變性,SDS(十二烷基磺酸鈉)將細胞膜裂解,在蛋白酶K、EDTA的存在下消化蛋白質或多肽或小肽分子
  • 有機相中DNA和蛋白質的分離,通過按順序用乙醇、異丙醇進行沉澱
    不要使DNA沉澱完全乾燥,否則DNA極難溶解。本方案(Chomczynski 1993)可以從部分組織或細胞中同時提取的RNA、DNA和蛋白質。像它的前身(Chomczynski and Sacchi 1987) -樣,此方法涉及用異硫氰酸胍和苯酚的單相溶液裂解細胞。加入氯仿產生第二(有機)相,從而DNA和蛋白質被抽提,而RNA留在水相上清中。有機相中DNA和蛋白質的分離,通過按順序用乙醇、異丙醇進行沉澱。
  • 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3.蛋白質的膠體性質要形成穩定的膠體分散系統,需要保證三個條件:A分散相質點大小介於 1~100nmB分散相質點帶有同種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使得質點不易沉澱下來;C溶劑在分散相質 點表面形成溶劑化層,使分散質點間不易靠攏聚集成較大的顆粒而沉澱。
  • 蛋白質的變性與沉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其實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變性的蛋白質並不一定發生沉澱,發生了沉澱的蛋白也未必一定是變性蛋白。從生化的概念上來說,天然蛋白因受物理或化學因素影響,高級結構遭到破壞,致使其理化性質和生物功能發生改變,但並不導致一級結構的改變,這種現象稱為變性。也就是說,變性是以蛋白質的構象來定義的。
  • 與DNA提取有關的那些事
    DNA提取原則1、保證DNA分子的完整性2、排除有機溶劑與金屬離子的幹擾3、排除蛋白質、多糖、多酚、脂類的汙染4、獲得高純度的核酸5、方法操作簡便,穩定性強二. DNA有哪些染色體DNA、線粒體DNA、葉綠體DNA、質粒DNA、病毒/噬菌體DNA等。三.
  • 蛋白質與DNA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染色質免疫沉澱技術(ChIP)
    在這個方向上,染色質免疫沉澱技術ChIP則取得了突破。染色質免疫沉澱技術(ChIP)通過與染色質片段共沉澱和PCR技術,在體內檢測與特異蛋白質結合的DNA片段。ChIP技術最大的優點就是在活體細胞狀態下研究了蛋白質和目的基因結合狀況,減少了體外實驗的誤差。
  • 細菌DNA提取方法的優化
    實驗首先研究超聲時間對大腸桿菌dna提取效果的影響,其次在傳統法、水煮法、es法(傳統法+溶菌酶)、esu法(傳統法+超聲+溶菌酶)之間進行比較,分析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兩種菌株dna的濃度及純度,找出了一種準確、高效的dna提取方法,為今後生物檢測鑑定工作提供了保障。
  • 思維導圖:DNA和蛋白質技術(含練習)
    這使得血紅蛋白的分離過程非常直觀,簡化了操作,C正確;D項考查凝膠色譜法分離蛋白質的原理,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蛋白質行程較短,通過凝膠色譜柱的速度越快,D錯誤。2.下列關於DNA和蛋白質提取與分離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有(  )A.提取細胞中的DNA和蛋白質都需用蒸餾水脹破細胞B.用不同濃度NaCl溶液反覆溶解與析出DNA可去除蛋白質C.蛋白質提取和分離過程中進行透析可去除溶液中的DNAD.蛋白質和DNA都可以用電泳的方法進行分離純化【解析】A
  • 【臨床執業】考點解讀:蛋白質的等電點、沉澱和變性
    在酸性溶液中,蛋白質解離成陽離子;在鹼性溶液中,蛋白質解離成陰離子。當蛋白質溶液處於某一pH時,蛋白質解離成正、負離子的趨勢相等,
  • 蛋白系列課程 | 蛋白質定量:Lowry法
    上次和大家分享了蛋白的提取的實驗方法,那麼拿到蛋白樣品後,如何對其中的蛋白質進行定量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蛋白質定量的方法。    目前使用的蛋白質定量的方法主要有:Lowry法、考馬斯亮藍法(Bradford法)、BCA法、磺基水楊酸沉澱法等。今天先給大家介紹一下Lowry法。
  • 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一點總結
    蛋白質研究中常用到的幾種技術:X射線衍射技術 —— 原子水平  解析蛋白質三維結構 要求製備蛋白晶體
  • 一套足以解決99%常規實驗問題的蛋白質檢測生物實驗技術指南
    凝膠遷移實驗(EMSA)染色質免疫共沉澱(ChIP)實驗質粒DNA的提取重組質粒的連接、轉化及篩選蛋白質膠的製備等電聚焦電泳法測定蛋白質的等電點免疫共沉澱Co-IP實驗操作步驟免疫組化實驗雙向電泳操作步驟及相關試劑配製
  • 從零開始了解蛋白質的分離純化
    只有了解蛋白質的分子量、溶解性、等電點等基本性質,才能達到有效分離。本文主要闡述蛋白質分離純化的各種方法及其原理,以及每種方法的適用範圍,有助大家更全面、更徹底的了解蛋白純化技術的發展。蛋白質的分離純化方法(1)鹽析沉澱法這是根據不同蛋白質在一定濃度的鹽溶液中溶解度降低程度不同,而達到彼此分離的方法,是蛋白質和酶提純工藝中最早採用,且至今仍廣泛應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