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懷孕有助降低女性患子宮內膜癌風險

2020-11-19 新華社客戶端

2016年2月3日,在波多黎各的聖胡安,一名懷孕女子等待檢查。(新華社/路透)

新華社雪梨11月19日電(記者陳宇)澳大利亞科研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懷孕有助於降低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懷孕次數越多,患這種癌的風險越小,即使是中途流產,同樣有一定的保護效果。

澳大利亞伯格霍弗醫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新一期《國際癌症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分析了全球30項相關研究獲得的懷孕數據,分析對象包括近1.7萬名患有子宮內膜癌的女性和近4萬名從未患過該病的女性。

主導這項研究的佩妮洛普·韋布教授說,統計數據顯示,在一定的懷孕次數內,每增加一次足月懷孕,就能使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降低約15%;如果單次懷孕以流產告終,也能使女性患這種癌的風險降低7%左右;誕下雙胞胎或多胞胎並不能額外降低患該癌的風險。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研究意味著懷孕後期較高的孕酮水平,以及未足月懷孕女性在懷孕初期的某些生理變化,可能有助降低她們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韋布表示,有必要對這項研究反映出的保護效應做進一步探究,從中甄別出降低子宮內膜癌風險的關鍵因素,助力攻克這一癌症。

相關焦點

  • 常喝咖啡和飲茶降低患子宮內膜癌風險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女性常喝咖啡和飲茶能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美國羅斯韋爾·帕克癌症研究所科學家在4月刊的美國《國際癌症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對近1100名婦女進行跟蹤調查後發現,常喝咖啡和飲茶的人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要比未飲用者低,而且喝咖啡和飲茶的次數越多,患這種癌症的風險就越小。
  • 維生素D或可降低子宮內膜癌風險
    美國喬治敦大學研究人員9月21日報告說,他們進行的動物實驗顯示,補充維生素D可以降低肥胖實驗鼠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 研究證實肥胖與子宮內膜癌有關
    《國際癌症期刊》(Int J Cancer)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進一步證實了體重與子宮內膜癌的重要關聯。
  • Nat Genet:GWAS分析發現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的新變異
    2016年5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國際合作發現了可能增加女性患子宮內膜癌風險的五個新基因區域,子宮內膜癌是影響女性的一種常見癌症類型,該研究將與該疾病有關的已知基因區域增加到九個。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在子宮壁的癌症,在英國每年有大約9000人新診斷為該疾病。
  • ACOG 意見:他莫昔芬是否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
    臨床醫師常常將其用於乳腺癌患者的治療和乳腺癌高風險女性的癌症預防。標準劑量的他莫昔芬可能與子宮內膜增殖、增生、息肉形成、浸潤性癌和子宮肉瘤有關。為此,ACOG委員會建議對服用他莫昔芬的女性適當隨訪,評估風險,並進行子宮癌症的預防和檢查。多數研究發現,服用他莫昔芬的女性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是相同年齡段人群的2至3倍。
  • 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 預防子宮內膜癌方法
    現在的很多女性朋友會有子宮內膜癌的病症,那么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有哪些呢?子宮內膜癌是怎麼引起的?是什麼原因導致,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症狀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子宮內膜癌有著很多的出血症狀。
  • 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的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20-12-02 15:45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那麼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癌的方法有哪些,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癌有哪些可靠的方法?讓我們一起看看。
  • 關於「子宮內膜癌」,你需要知道這些!
    由於無周期性排卵,子宮內膜缺乏孕激素拮抗,長期的單一雌激素作用致使子宮內膜發生增生,甚至癌變。2. 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又稱為子宮內膜癌三聯徵有研究表明體重指數(BMI)每增加1個單位(kg/m2),子宮內膜癌的相對危險增加9%。
  • 全球醫權威報導:美國子宮內膜癌治療研究最新報告!
    據全球醫官網權威報導: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召開的子宮內膜癌臨床試驗計劃會議。血管生成,DNA修復和AKT絲氨酸/蘇氨酸激酶1是研究人員優先研究的幾個方向!抗血管生成療法抗血管生成劑在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中一直具有一定活性。在接受1-2次子宮內膜癌先前細胞毒性治療的女性中,貝伐單抗的緩解率為14%,6個月的PFS率為40%,與其他任何二線治療方案相比,均具有優勢。
  • 放開三胎生育的好處,不僅能增加勞動力,多生孩子對女性健康還有8大...
    就是從健康的角度來說,生育三胎這樣的多次生育,對於女性的身體健康來說也是有好處的。可以有助於減少女性罹患乳腺癌、卵巢癌以及卵巢早衰等的風險。眾多臨床資料表明,哺乳可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而未生育是乳腺癌發生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
  • 子宮內膜癌的靶向治療
    兩種類型子宮內膜癌均有PI3K途徑改變。癌症和腫瘤基因圖譜(the cancergenome atlas,TCGA)在很大程度上也加速了我們對子宮內膜癌分子基礎及其靶向治療的理解,它集中分析了子宮內膜樣腺癌和漿乳癌,進一步確定了子宮內膜癌亞型的特徵,識別出4種不同分子類型的子宮內膜癌:POLE強突變、微衛星不穩定高突變、低拷貝數和高拷貝數。
  • AJOG:手術有風險,時間需謹慎---過早手術或增加子宮內膜癌患者死亡...
    》上的最新研究表明手術太早也可能對病人有害,增加死亡風險。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與確診後3-4周進行手術的病人相比,確診後兩周內進行手術(通常是切除子宮)的病人五年內死亡率顯著增加。研究人員分析了超過200000例病例,其中2/3的病例為低風險病人,這些病人中,確診後兩周內進行手術(通常是切除子宮)的病人五年內死亡率比確診後3-4周進行手術的病人增加14%。在高風險的病人中這一比例增加到了20%。
  • 全球醫權威報導:美國最新子宮內膜癌治療新技術!
    據全球醫官網權威報導:子宮內膜癌是美國最常見的婦科癌症,它通常可以被治癒,因為這種癌症通常是早期發現的,所以大多數副作用都來自於它的四種主要治療方法。儘管治療方法有所改善,但大多數仍然會引起不良的副作用。
  • 基於預後和分子分型的子宮內膜癌分期修訂建議:國際聲音與中國現狀
    自1988年修訂分期以來,子宮內膜癌分期系統歷經多次修改,最新一次修訂是在2009年,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對子宮內膜癌分期採用手術病理分期,既彰顯了手術在治療中的重要性,也顯示了與臨床分期相比,病理分期的準確性。但目前僅基於腫瘤解剖範圍的分期,並未考慮其他與預後相關的重要因素。
  • 懷孕的十大好處,孕媽們知道嗎?看完你會特別感謝胎寶寶
    2、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 這個病是一種極為古怪的病,但是如果患上這種病的女性每月周期性排卵中止的話,這種疾病的」進展」也會被強有力地遏制。所以,懷孕以及生育是治療這種疾病極為有效的方法,同時也是副作用最少的一個方法。
  • 會引起子宮內膜癌嗎?
    他莫昔芬,又稱三苯氧胺,自上世紀70年代應用於臨床使許多乳腺癌病人受益,數據顯示他莫昔芬使乳腺癌復發減少50%左右,死亡率降低1/3,而且他莫昔芬比較便宜,每天費用不到一塊錢。他莫昔芬主要用於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的輔助治療,絕經後乳腺癌主要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劑,絕經前後不一樣。
  • ...子宮內膜癌|腫瘤標誌物|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卵巢癌|讀懂|基因|...
    如在盆腔炎症、月經期、懷孕時檢查,CA125有可能升高,這些因素去除後CA125有可能恢復正常;另外,輸卵管腺癌、子宮內膜癌、宮頸癌、胰腺癌、腸癌、乳腺癌和肺癌患者CA125的水平也會升高。2.CA199:在卵巢粘液性腺癌和子宮內膜癌中可以升高,也是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標誌物。
  • 楊興升教授:子宮內膜癌分型
    II型子宮內膜癌主要是漿液性和透明細胞癌,約佔15%,平均發病年齡比I型子宮內膜癌推後十年左右,不伴肥胖和代謝症候群,組織類型為高級別,疾病進展迅速,染色體為多倍體,預後差。這種分類模式基本上能反映子宮內膜癌的預後,但是也不完全一致。如同樣是I型子宮內膜癌,同樣是高分化的腺癌,但預後差別很大。
  • 中美最頂尖醫院子宮內膜癌診療方式對比,研究進程已保持全球同步
    根據國內2019CSCO 數據統計,我國今年子宮內膜癌發病人數為6.9/10萬人,在女性所患癌症中排名第八位。而美國最新數據統計顯示,子宮內膜癌新發病人數為27.5/10萬人,是美國女性癌症第六大致死病種。
  • 子宮內膜癌特徵的揭示
    子宮內膜癌特徵的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7 10:43:42 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Tao Liu、Kari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