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告別2017年?75億地球人,就有75000000000種告別法……
作為星空派的我來說,仰望一塊天區——一個特殊的星團,凝思神往,人生足矣。
這就是七姊妹星團。
另一個更有名的名字:昴星團(Pleiades star cluster)。
看起來就像一組萌版的北鬥七星。其實,仔細數數,它有9顆星。我們用肉眼就可以輕易看得到的星團。
所以呢,人類祖先很早很早就發現、記錄並且給它編故事了。
人類最早的星圖,是在法國拉斯科洞窟,1.6萬年前的史前壁畫裡,就有昴星團的位置圖。
中國古代二十八星宿裡的昴宿,位於西方七宿的第四宿。早在《尚書·堯典》中就有「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意思是說日落後就可以看到昴宿出現在南天正中,就該到了冬至時節。
後來,民間開始流行「董永與七仙女」傳說的時候,順嘴就把昴宿七星扯到七仙女的身上——附會得還振振有辭:七仙女中的小七下凡跟董永好上了,所以人們就只能看到6顆星星了。這也難怪,在一個沒有望遠鏡的古代,一般人也只能肉眼凡胎地看到6顆星星。
就好像是對稱摺疊的一樣,在希臘神話中,昴宿七星也被描繪成了七姐妹——普勒阿得斯七姐妹,都有共同的神爹神媽:神爹——擎天神阿特拉斯,神媽——大洋神女普勒俄涅。
在印度神話裡,昴宿七星又變成了六個——戰神室建陀的六個麻麻。
直到天文望遠鏡觀測時代的到來,昴宿七星的神話才逐漸被終結。
在著名的梅西爾星表裡編號為M45,被列為彗星天體之類,儘管也不準確。
一直到如今,現代觀測天文學才告訴我們,昴星團是一個距離我們410光年外的疏散星團,大約擁有200多顆恆星組成,其中有九顆亮星,屬於一個很年輕的星團(最近一億年形成的),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星雲之一。
▲昴宿星團和星圖標註。
▲來自NASA/ESA/AURA斯隆數字巡天合成的昴星團。
▲採用X射線波段望遠鏡拍攝的昴宿星團,綠色的方框標示出光學上最明亮的七顆恆星。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採用紅外線波段拍攝的昴宿星團,顯示出周圍密布的星際塵埃。
根據天文學家天體模型測算,再過2.5億年,朦朧曼妙的昴星團,就會被我們龐大的銀河系撕扯,扯碎,最終彌散在鄰近的星空中……
看不見的引力場,最終決定了看得見的星團的命運。
說了這麼多,回到正題:星空派拿什麼告別2017?
這就是我的回答,拿昴星團當作反思這一年。
2017,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用生命見證、親歷的365天,所見所聞所感所悟,都是各不相同——如同人們看到的昴星團,七星,六星,九星?還是200顆星星……
其實都是按照自己的認知能力來數數的,依照自己的坐標系來定義一切的。誰更接近真相?誰更能摸到規律?誰更有說服力?
2017,我們所看到的,往往正是我們受困的。因為我們只看到我們想看到的,但恰恰是看不到的,才決定了我們——如同昴星團,聚合彌散的命運,並不是由我們親眼所見所決定的,而是由看不見的深層規律決定的。
2018≠2017+1
最好等於2017+315360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