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電池工業

2021-01-08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各有關單位:

為落實環境保護法的有關要求,進一步規範排汙單位自行監測工作,我部決定製定《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有色金屬工業-再生金屬》《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電池工業》和《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橡膠和塑料製品》三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目前,標準編制單位已編制完成標準徵求意見稿。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工作管理規定,現徵求你單位意見,請於2020年5月20日前通過信函或電子郵件的方式將意見反饋我部,逾期未反饋意見的將按照無意見處理。標準徵求意見稿及其編制說明可登錄我部網站(http://www.mee.gov.cn/)「意見徵集」欄目檢索查閱。

聯繫人:生態環境部秦波

電話:(010)66556810

聯繫人: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楊偉偉、秦承華、夏青

電話:(010)84943214

傳真:(010)84943136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外大羊坊8號(乙)

郵政編碼:100012

郵箱:wry@cnemc.cn

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電池工業

1適用範圍

本標準提出了電池工業排汙單位自行監測的一般要求、監測方案制定、信息記錄和報告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本標準適用於電池工業排汙單位在生產運行階段對其排放的水、氣汙染物,噪聲以及對周邊環境質量影響開展自行監測。

自備火力發電機組(廠)、配套動力鍋爐的自行監測要求按照《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火力發電及鍋爐》(HJ 820)執行。

2規範性引用文件

本標準內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條款。凡是不註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GB 12348 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

GB 30484 電池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

HJ 2.2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

HJ 2.3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表水環境

HJ 194 環境空氣品質手工監測技術規範

HJ 442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規範

HJ 610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

HJ 664 環境空氣品質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規範(試行)

HJ 819 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總則

HJ 820 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火力發電及鍋爐

HJ 964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土壤環境(試行)

HJ/T 91 地表水和汙水監測技術規範

HJ/T 164 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HJ/T 166 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環境保護部令 第39號)

3術語和定義

GB30484、HJ 819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3.1

電池工業排汙單位 battery industry pollutant emission unit

指以正極活性材料、負極活性材料、隔膜、電解質和電池外殼組成的,具有一定公稱電壓和額定容量的化學電源排汙單位,利用太陽輻射能直接轉化成電能的太陽電池排汙單位,以及利用燃料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燃料電池排汙單位。包括生產鉛蓄電池(即鉛酸蓄電池)、鎘鎳電池、氫鎳電池、鐵鎳電池、鋅錳電池、鋅銀電池、鋅空氣電池、鋰電池(即鋰原電池,包括鋰錳電池、鋰亞硫醯氯電池等)、鋰離子電池、太陽電池(即太陽能電池,包括晶矽太陽電池、薄膜太陽電池等)、燃料電池的排汙單位。

3.2

雨水排放口 rainwater outlet

指直接或通過溝、渠或者管道等設施向廠界外專門排放天然降水的排放口。

4自行監測的一般要求

排汙單位應查清本單位的汙染源、汙染物指標及潛在的環境影響,制定監測方案,設置和維護監測設施,按照監測方案開展自行監測,做好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記錄和保存監測數據,依法向社會公開監測結果。

5監測方案制定

5.1 廢水排放監測

5.1.1 監測點位

5.1.1.1 所有電池工業排汙單位均須在廢水總排放口、雨水排放口設置監測點位,生活汙水單獨排入環境或公共汙水處理系統的須在生活汙水排放口設置監測點位。

5.1.1.2 排放總汞、總銀、總鉛、總鎘、總鎳、總鈷、總砷的電池工業排汙單位,須在相應車間或車間處理設施排放口設置監測點位。

5.1.2 監測指標及監測頻次

鉛蓄電池排汙單位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1執行。

表1 鉛蓄電池排汙單位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

鋅錳/鋅銀/鋅空氣電池排汙單位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2執行。

表2 鋅錳/鋅銀/鋅空氣電池排汙單位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

鎘鎳/氫鎳/鐵鎳電池排汙單位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3執行。

表3鎘鎳/氫鎳/鐵鎳電池排汙單位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

鋰錳/鋰亞硫醯氯/鋰離子電池排汙單位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4執行。

表4鋰錳/鋰亞硫醯氯/鋰離子電池排汙單位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

晶矽太陽電池排汙單位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5執行。

表5晶矽太陽電池排汙單位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

薄膜太陽電池排汙單位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6執行。

表6薄膜太陽電池排汙單位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

燃料電池排汙單位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7執行。

表7燃料電池排汙單位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

5.2 廢氣排放監測

5.2.1 有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與監測頻次

5.2.1.1對於多個汙染源或生產設備共用一個排氣筒的,監測點位可布設在共用排氣筒上,當執行不同排放控制要求的廢氣合併排氣筒排放時,應在廢氣混合前開展監測;若監測點位只能布設在混合後的排氣筒上,監測指標應涵蓋所對應的汙染源或生產設備監測指標,最低監測頻次按照嚴格的執行。

鉛蓄電池排汙單位有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8執行。

表8鉛蓄電池排汙單位有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

鋅錳/鋅銀/鋅空氣電池排汙單位有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9執行。

表9鋅錳/鋅銀/鋅空氣電池排汙單位有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

鎘鎳/氫鎳/鐵鎳電池排汙單位有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10執行。

表10鎘鎳/氫鎳/鐵鎳電池排汙單位有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

鋰錳/鋰亞硫醯氯/鋰離子電池排汙單位有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11執行。

表11鋰錳/鋰亞硫醯氯/鋰離子電池排汙單位有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

5.2.1.2 若電池工業排汙單位有其他有組織廢氣排放源,應根據汙染物排放狀況,參照HJ 819確定監測指標和監測頻次等內容。

5.2.2 無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與監測頻次

電池工業排汙單位無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15執行。

表15電池工業排汙單位無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

5.3 廠界環境噪聲監測

廠界環境噪聲監測點位設置應遵循GB 12348、HJ 819中的原則,主要考慮噪聲源在廠區內的分布情況和周邊環境敏感點的位置。廠界環境噪聲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晝夜監測,監測指標為等效A聲級。周邊有敏感點的,應提高監測頻次。

5.4 周邊環境質量影響監測

5.4.1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其批覆(僅限2015年1月1日(含)後取得的環境影響評價批覆)、相關環境管理政策有明確要求的,按要求執行。

5.4.2 無明確要求的,若排汙單位認為有必要的,可對周邊環境空氣、地表水、海水、地下水和土壤開展監測。對於廢水直接排入地表水、海水的排汙單位,可按照HJ 2.3、HJ/T 91、HJ 442及受納水體環境管理要求設置監測斷面和監測點位。開展周邊環境空氣、地下水和土壤監測的排汙單位,可按照HJ 2.2、HJ 194、HJ 664、HJ 610、HJ/T 164、HJ 964、HJ/T 166及環境空氣、地下水、土壤環境管理要求設置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16執行。

表16 周邊環境質量影響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

5.5 其他要求

5.5.1 除表1~表15中的汙染物指標外,5.5.1.1和5.5.1.2中的汙染物指標也應納入監測指標範圍,並參照表1~表15和HJ 819確定監測頻次。

5.5.1.1 排汙許可證、所執行的汙染物排放(控制)標準、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其批覆(僅限2015年1月1日(含)後取得的環境影響評價批覆)、相關環境管理規定明確要求監測的汙染物指標;

5.5.1.2 根據生產過程的原輔用料、生產工藝、中間及最終產品類型、監測結果確定實際排放的,在有毒有害或優先控制汙染物相關名錄中的汙染物指標,或其他有毒汙染物指標。

5.5.2 各指標的監測頻次在滿足本標準的基礎上,可根據HJ 819中監測頻次的確定原則提高監測頻次。

5.5.3 採樣方法、監測分析方法、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等按照HJ819執行。

5.5.4 監測方案的描述、變更按照HJ 819執行。

1信息記錄和報告

6.1 信息記錄

6.1.1 監測信息記錄

手工監測記錄和自動監測運維記錄按照HJ 819執行。

6.1.2 生產和汙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信息記錄

詳細記錄生產及汙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日常生產中應參照以下內容記錄相關信息,並整理成臺帳保存備查。

6.1.2.1 生產運行狀況記錄

按日記錄各生產單元主要生產設施的累計生產時間、生產負荷;新鮮水取水量;主要原輔料使用量;能源消耗(煤、電、天然氣等);產品產量等。

6.1.2.2 廢水處理設施運行狀況記錄

按日記錄廢水處理量、廢水排放量、廢水回用量及回用去向、汙泥產生量(記錄含水率)、廢水處理使用的藥劑名稱及用量、電耗等;記錄廢水處理設施運行、故障及維護情況等。

6.1.2.3 廢氣處理設施運行狀況記錄

按生產線每日記錄:廢氣處理設施開停機時間、廢氣排放時間及排放量;廢氣處理使用的藥劑等耗材名稱及用量;記錄廢氣處理設施運行參數、故障及維護情況等。

6.1.3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信息記錄

記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的產生量、綜合利用量、處置量、貯存量,危險廢物還應記錄其具體去向。原料或輔助工序中產生的其他危險廢物的情況也應記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產生情況見表17。

表17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來源

6.2 信息報告、應急報告和信息公開

按照HJ 819執行。

7其他

排汙單位應如實記錄手工監測期間的工況(包括生產負荷、汙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等),確保監測數據具有代表性。

本標準規定的內容外,按HJ 819執行。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無機化學工業》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規範排汙單位自行監測工作,現批准《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無機化學工業》《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 生態環境部就《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電鍍工業》等五項標準有...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負責人就《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電鍍工業》等五項標準有關問題答記者問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電鍍工業》《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農副食品加工業》《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平板玻璃工業》《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農藥製造工業》
  • 生態環境部: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橡膠和塑料製品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各有關單位:為落實環境保護法的有關要求,進一步規範排汙單位自行監測工作,我部決定製定《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有色金屬工業-再生金屬》《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電池工業》和《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橡膠和塑料製品》三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 全文|國家環保標準《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有色金屬工業》
    全文|國家環保標準《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有色金屬工業》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國家環保標準《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有色金屬工業》,2019年3月1日起實施。本標準提出了有色金屬工業排汙單位自行監測的一般要求、監測方案制定、信息記錄及報告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本標準為首次發布。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提出並組織制訂。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江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本標準生態環境部 2018 年 12 月 4 日批准。
  • 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人造板工業(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人造板工業》(徵求意見稿)。全文如下: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人造板工業1 適用範圍本標準提出了人造板工業排汙單位自行監測的一般要求、監測方案制定、信息記錄和報告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 《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再生有色金屬工業》(徵求意見稿)
    2017年,原環境保護部環境標準制修訂計劃明確將「有色金屬工業排汙許可相關技術規範(37)」列入標準制修訂計劃,其中再生有色金屬工業作為排汙重點單位,同時作為《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中規定的重點行業,應在2018年完成排汙許可證的審核和發放工作。近日,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了《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再生有色金屬工業》(徵求意見稿),現開始面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生態環境部印發《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再生有色金屬工業...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再生有色金屬工業(徵求意見稿)》,旨在加快建立和完善覆蓋所有固定汙染源的企事業單位控制汙染物排放許可制。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工作管理規定,生態環境部現就該標準徵求意見,如有意見可於2018年5月2日前通過信函或電子郵件的方式將書面意見反饋至生態環境部。
  • 生態環境部環評司負責人就《汙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紡織印染工業...
    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了紡織印染工業、鍋爐、製藥工業、農藥製造工業、化肥工業、製革工業、農副食品加工工業-製糖工業、農副食品加工工業-澱粉工業汙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等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為深入了解指南的編制背景、主要內容和特點、實施重點和意義,記者採訪了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對指南進行了詳細解讀。問:源強核算技術指南出臺有何意義?當前汙染源源強管理的總體工作進展如何?答:源強核算技術指南是服務全面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技術支撐。
  • 《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食品製造工業—調味品、發酵製品...
    近日,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了《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食品製造工業——調味品、發酵製品製造工業(徵求意見稿)》,現開始面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歡迎各單位和個人研究並提出書面意見,並請於2018年10月 10 日前通過信函或電子郵件的方式將意見反饋我部,逾期未反饋的按無意見處理。
  • 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製藥工業-化學藥品製劑製造(徵求...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製藥工業-化學藥品製劑製造(徵求意見稿)》。本標準規定了製藥工業—化學藥品製劑製造排汙單位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的基本情況填報要求、許可排放限值確定、實際排放量核算和合規判定的方法,以及自行監測、環境管理臺帳與排汙許可證執行報告等環境管理要求,提出了製藥工業—化學藥品製劑製造汙染防治可行技術要求。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C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時代周報:2018年生態環境部開展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將用三年時間對排汙單位、監測機構、運維機構的監測數據質量進行檢查。請問,目前這項工作進展如何?發現了哪些問題?如何杜絕監測數據造假?「十四五」監測進展如何,監測的發展目標和思路是怎樣的?謝謝。  柏仇勇:謝謝記者提問。
  • 2018年環境環保政策、法律、技術導則等匯總文件
    《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製革及毛皮加工工業》(HJ 946-2018);《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石油化學工業》(HJ 947-2018);《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化肥工業-氮肥》(HJ 948.1-2018)17.
  • 《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鐵合金、電解錳工業》發布
    ,生態環境部批准《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鐵合金、電解錳工業》(HJ1117-2020)標準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並予發布。本標準規定了鐵合金、電解錳排汙單位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的基本情況填報要求、許可排放限值確定、實際排放量核算、合規判定的方法以及自行監測、環境管理臺帳與排汙許可證執行報告等環境管理要求,提出了汙染防治可行技術參考要求。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F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法規與標準司組織制訂。
  • 關於發布《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水處理(試行)》國家環境...
    本標準規定了水處理排汙單位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的基本情況填報要求、許可排放限值確定、實際排放量核算、合規判定方法以及自行監測、環境管理臺帳與排汙許可證執行報告等環境管理要求,提出了汙染防治可行技術要求。   本標準附錄 A~附錄 C 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為發布。
  • 天津生態環境局:致已申領排汙許可證排汙單位的一封信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今日,天津市生態環境局發布《致已申領排汙許可證排汙單位的一封信》,內容如下:各相關排汙單位:大家好!當您申領排汙許可證後,請不要忘記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控制汙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81號)、《排汙許可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有關規定,嚴格落實企事業環保主體責任,持證排汙、按證排汙,自證守法。
  • 生態環境部發布煤炭加工—合成氣和液體燃料生產等10項排汙許可...
    為加速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汙染源的排汙許可證核發工作,健全技術規範體系,指導各行業排汙許可證的申請與核發,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煤炭加工—合成氣和液體燃料生產》(HJ1101-2020)、《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化學纖維製造業》(HJ 1102-2020)
  • 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指南
    《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試行)》第三條規定的企業範圍中,納入生態環境部重點排汙單位名錄管理系統的、上一年度省生態環境廳公布信用等級的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工作由省生態環境廳負責組織實施,其他企業的環境信用評價由各市生態環境局負責組織實施。支持和鼓勵未納入《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試行)》規定範圍內的企業,自願申請參加環境信用評價。
  • 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自行監測方案編制指南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土壤環境自行監測方案編制指南(供參考)一、監測範圍以企業邊界為限,監測其用地範圍內的土壤環境質量,必要時開展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汙染物排放影響到周邊土 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的,監測範圍擴展到企業周邊的疑似汙染區域及相關環評文件中涉及的環境敏感保護目標。
  • 生態環境部發布《錫、銻、汞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 30770-2014...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發布《錫、銻、汞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 30770-2014)修改單   12月21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錫、銻、汞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
  • 生態環境部就《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汙染隱患排查指南(試行)》答問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汙染隱患排查指南(試行)》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汙染隱患排查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指南》的背景、意義、主要內容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指南》出臺有哪些背景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