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耳目一新的明成化瓷器

2021-01-09 意環璧璋

在跨過了三十年的黑暗期,成化瓷器以其突變形態迎來了明朝瓷器的第二個春天。

明成化 都彩雞缸杯

明成化 鬥彩海馬紋天字罐

成化皇帝算是個無為而治的典範,十八歲即位,正處風華正茂時期,在位二十三年,不算長也不算短。他所執政時期,小患雖有,大體上國事平安,這就使成化皇帝有機會沉溺於妃嬪之中,消磨時光於各路方士身上。成化帝幼時經歷了土木堡、奪門兩次事變,深受不該承受的打擊,自幼膽小謹慎,凡事多依賴宦官以及妃嬪,以至於成化時期朝中大臣佞多忠少。宦官亂政自古是朝廷的致命毒,明太祖朱元璋為避後患曾鑄鐵牌立於宮門,告誡自己的子孫:「內臣不得幹預政事,犯者斬。」為此他曾規定內臣不許識字,以避免可能發生的禍亂。可惜成祖朱棣執政後並未執行祖訓,致使明朝祖訓形同虛設。至成化,皇帝的性格懦弱導致宦官攬權,皇帝自己深宮索居,一切旨令假於宦官。

明成化 釉裡紅三裡碗

明成化 鬥彩雞缸(對)

這種皇家態勢不可避免地傳達至瓷器之上,成化瓷器由此風貌大變,明前期濃豔至此停步,清雅變成主流審美。動物紋雖沿襲舊路,卻都做了生態上的改變,讓人耳目一新。宣德朝的海獸面目猙獰,散發著不馴氣息,而成化朝的海獸已變成收拾整齊、訓練有素的馬戲團演員,中規中矩地完成自己的任務。臺北故宮藏成化青花海獸紋碗,故宮博物藏成化青花海獸紋盤,海水不再洶湧,海獸漂浮之上,不見搏鬥之意;鬥彩作品亦同樣表達,故宮博物院及臺北故宮都藏有成化鬥彩海獸紋天字罐,無論紅獸還是黃獸,與溫和的海水關係已不大,似是而非地站在海浪之上,做出表演姿態且嫻熟之極,全然沒有了風險意識。

明成化 青花梵文花鳥杯

明成化 青花海獸紋碗

與海獸並行的是天馬紋,成化鬥彩天馬紋天字罐故宮博物院與臺北故宮都有收藏,天馬與海獸不同,天馬行空,海獸入水;此天馬身披火焰,與帝王儀仗中玉馬旗相似,紋樣可能源於此。天馬四蹄騰空,下有海水翻卷,上有雲彩飄逸,可惜的是天馬行空似無力之行,擺個姿勢造型而已。

本文摘選自《紫禁城》2012年8月刊,馬末都《馬未都談瓷之紋雉飛鹿過芳草遠— 動物紋》

相關焦點

  • 中國曆朝歷代值得稱道的地釉明代成化青花瓷器
    明代成化一朝短短二十三年,但是無論是在個人生活上,還是瓷器燒造上都被後人所津津樂道,樣子收藏網就不說人人皆知的成化鬥彩了,今天就介紹一下成化青花瓷器特點。成化青花料青花料用平等青料,發色藍色泛青灰,呈色穩定,成化青花多淡描青花,所以更給人以成化青花發色淡雅的印象。
  • 瓷器上的重大紋樣之一「菊花紋」!
    菊花作為瓷器重大紋樣之一,植物紋飾鋪天蓋地,其中的菊花紋花團錦簇,成為一景。歷代也留下了以菊花裝飾瓷器的名品佳作。 宋代:紋樣秀麗 宋瓷的裝飾題材,喜用花卉紋飾,紋樣秀麗,線條流暢,體現了清新、典雅的藝術特色。
  • 聯合共鑑:中國瓷器傳統圖案紋樣賞析
    明初瓷器紋飾尚有元風,多作龍鳳,其後漸多人物、花卉、山水。宣德以人物為上;成化盛行「雞缸」,畫鬥雞之狀,生動有致,人物、花卉也頗精雅,嘉靖後喜作「錦地花」,開清代華麗繪瓷先聲;萬曆瓷繪,花內多回族文字和西藏喇嘛文字,用於廟宇供器,俗稱「真言字」。 清瓷。景德鎮仍是清代瓷業重點產區,主要是官窯。釉上彩瓷不斷創新,創燒成釉上藍彩、墨彩、金彩、粉彩、琺瑯彩和釉下五彩。
  • 元明清瓷器鑑定之造型和紋飾特徵
    至成化時期在瓷質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纖巧,而且也無大器。弘治傳世瓷器雖不多,但以黃釉雙耳罐、碗著稱於世。正德時期最突出的造型有筆架、插屏、墩式碗、磨盤式香盒、七孔出戟圓腹高足瓶等。嘉、萬以後造型漸趨複雜,在器形上有很多創新之作,文獻上有所謂「製作益考,無物不有」的記載。只以文具一項來說,就有筆架、筆盒、筆洗、水丞、硯臺、顏色碟、顏色倉(俗稱溫盂)、印盒等多種多樣。
  • 成化鬥彩三絕,價值過億的理由!
    鬥彩始於明宣德,盛於成化時期,明清文獻中也稱之為"成窯五彩"或 "青花間裝五色"。歷代模仿雖極盡奇巧,卻終難抵「成化」之境。2014年春拍更是拍出2.8億港幣的價錢,為什麼會這麼貴?
  • 成熟瓷器與原始瓷器的劃分
    原始瓷器施釉工藝不完整,瓷化溫度較低,胎骨瓷化程度的物理表現為氣孔較多和有吸水性。而成熟瓷器的燒成溫度高於原始瓷器,其燒成溫度在1300℃左右;成熟瓷器的器物整體施釉並且釉層厚度明顯高於原始瓷器;成熟瓷器的胎骨基本上沒有氣孔,成熟瓷器沒有吸水性。成熟瓷器區別於原始瓷器,不在時間的先後,而是生產工藝。
  • 明、清官窯仿哥釉器賞析
    明仿哥釉葫蘆瓶宋代哥窯胎質堅細,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邊稍下處形成略微凸出之環形帶,因口沿處胎骨略黯而被稱之為 「 紫口 」 ,此為宋哥窯瓷之一絕,儘管元明清仿製者頗多,且各有風格,被稱為仿哥窯或哥釉
  • 故宮博物院彩虹色瓷器,一次讓你看個夠!
    作工精細,胎薄體輕,底心微下塌,釉質細潤,紅色鮮豔,是罕見的明正德瓷器中的精品。【郎窯紅釉觀音尊】外施紅釉,裡口和底部施蘋果綠釉。此器風格樸實,造型端莊規整,釉色紅豔光亮,是康熙時郎窯紅釉瓷器的典型作品。【像生瓷海螺】這是一件模仿天然海螺的像生瓷,內壁光滑,外壁粉彩裝飾,達到了形肖逼真的程度。
  • 古玩知識:你知道瓷器各部位的名稱是以人的身體名稱命名的嗎?
    瓷器的器形大多是根據人類生活的需要,模仿自然界和其他工藝產品所製作。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還出現了一些樣式講究,只為觀賞的器物。針對形態各異的瓷器造型,古人借用人體的口、頸、耳、肩、腹、脛、足等部位名稱,形象生動地來描述瓷器部位。此外瓷器還有流、系、把等部位。
  • 瓷器知識匯總,最全的分類都在這裡了,歡迎收藏分享
    瓷器總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單色釉瓷,還有一類是彩繪瓷。清代康熙狼紅梅花瓶黃瓷又稱為宮廷瓷,有著濃重的皇家寓意,神秘又彰顯華貴,那純淨的明黃色藍色是智慧和安靜的,所以一般有這種特點的人都會喜歡藍瓷。孔雀藍是瓷器釉色之一,「孔雀藍釉」又稱「法藍」,由瓷器釉色得名,孔雀藍瓷器是以銅元素為著色劑,燒制後呈現亮藍色調的低溫彩釉。
  • 什麼是「空白期」瓷器?上博新展為你揭開蒙塵百年的歷史真相
    今天,「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大展」在上海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幕,此次展覽揭開了長期籠罩在「空白期」瓷器上的神秘面紗。圖說:「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大展」在上博開幕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什麼是空白期?
  • 【精品推薦】成化鬥彩天球瓶賞析
    鬥彩創燒於成化後期,所謂鬥彩是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爭奇鬥豔的藝術效果。鬥彩以成化朝最為著名,此時的瓷器造型珍瓏奇秀,胎質細潤晶瑩,色調柔和寧靜,繪畫談雅幽婉。以其輕盈秀雅的風格獨步一時,沒有永樂宣德瓷器的大氣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賞心悅目,特別講究線條美,使後人對成化鬥彩有極高的評價。
  • 世界各博物館藏龍泉窯瓷器薈萃
    1991年,遂寧市金魚村發現一處大型宋瓷窖藏,經清理髮掘,出土瓷器985件,其中有一批極為珍貴的南宋龍泉窯瓷器,堪稱國寶。 明龍泉窯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故宮博物院
  • 紅綠彩瓷器鑑藏知識
    紅綠彩瓷器開創了我國陶瓷裝飾藝術的新風尚,也為後世的瓷器發展鋪平了五彩斑斕的道路。紅綠彩瓷器的裝飾風格和皇家貴族所一直崇尚的審美觀念比較相悖,紅綠彩瓷器,大紅大綠,喜氣洋洋,這種樸實無華的風格更加傾向於民俗風格,所以更容易被當時的民間老百姓所接受和喜愛,具有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
  • 中國瓷器史上曇花一現的「寶石紅」
    明宣德 紅釉敞口盤稍後的宣德紅釉瓷,在胎體上比永樂器厚,釉面也就無晶瑩感,但勻稱更似桔皮紋。因色調厚重,呈色較永樂紅釉暗些,但多了莊嚴肅穆。明宣德 礬紅釉描金孔雀花石紋執壺清乾隆唐衡銓《唐氏肆考》記載:「宣(德)窯造祭紅紅魚靶杯,以西紅寶石為末入釉,魚形自骨內燒出,凸起寶光,汁水瑩厚。……幾與官汝窯敵。」
  • 古代瓷器作偽技術也非常高超,了解瓷器作偽形式對鑑別瓷器很重要
    正是由於其高昂的欣賞價值,促使一些人對高價值的瓷器進行作偽,作偽有兩方面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恢復藝術品原有的藝術品,讓後人能夠欣賞到古人的技藝,另一方面則是不良經商為了獲取自身利益,去作偽。那麼作偽的形式有哪些呢?
  • 鑑別:古瓷器火石紅現象的真假
    其在燒制生產出來的瓷器產品就不會留有火石紅現象。,這種現象主要出現在元、明、清時期燒制的瓷器, 因此為收藏者鑑定元明清瓷器提供了非常重要依據。 他們堅持認為其認為火石紅是由於含鐵胎料在特定溫度下直接化學反應出氧化鐵而成。 認為火石紅是長出來的則提供了看似更可靠的理論依據。
  • 千年瓷都的輕風丨在他們手裡,瓷器成潮品
    一提到瓷器,很多人想到的是盆碟碗盞或者是瓶罐杯盤。但在千年瓷都景德鎮,青年創客們用最平常的泥與火,打造出一件件新潮的飾品。
  • 如何鑑別:瓷器上火石紅的真假(僅供參考)
    如果瓷器的胎質淘洗的乾淨,胎坯和釉面晾曬的乾燥,其在燒制生產出來的瓷器產品就不會留有火石紅現象.或者很淡。不會留有火石紅現象當胎質淘洗不盡,含有殘存的鐵元素分子時,在燒制中,反應在瓷器露胎部位上的是積聚的黑褐色的芝麻黑點狀現象.
  • 20餘國家地區客商昆明「曬寶」 緬甸產樹化玉叫價10億元
    原標題:20餘國家地區客商昆明「曬寶」 緬甸產樹化玉叫價10億元  中新社昆明7月10日電 (王豔龍 周麗)2017中國昆明國際石博覽會10日開展,來自阿富汗、緬甸、埃及、德國、巴西、波蘭、香港等23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赴會「曬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