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氧 8 月發布的《2018年醫美行業白皮書》,今年預計有近2000萬中國人消費醫美,中國醫美市場規模或達2245億元,同比增速27.57%;未來5年,還將保持20%以上的年增速。
與新氧、更美這類專注於醫美領域的平臺型企業不同,36氪近期接觸的「影子智能」是一家醫美領域的技術提供商,為醫院以及整容機構提供一整套「3D人臉診斷與設計系統」。
整套系統由掃描端、諮詢端、醫生端、微信營銷端以及管理後臺組成,其核心亮點在於掃描端利用深度攝像頭對人臉做識別以及三維模型重建,重建完成的模型能最多顯示178個人臉特徵部位,配合這份模型,醫生能夠發現更多的整容線索,用戶也能通過系統以及醫生的建議提前預覽到整容後的效果圖。
創始人兼 CEO 張德峰告訴36氪,這套系統解決的核心痛點是醫美行業居高不下的拓客成本。他表示當下醫美機構的獲客成本在4000元人民幣左右,部分醫美機構的營銷成本甚至佔比其收入的50%~70%。
他介紹到,這套算法模型通過醫院與高校實驗室獲得大量用戶人臉數據做為學習樣本。而這些學習樣本大多是傳統掃描儀的白光與結構光數據,擁有更多的深度數據。與此同時,其算法本身加入了美學以及醫學的語料庫,因此算法輸出的模型結果比同類產品更適合醫美行業。
影子智能的產品於今年7月正式落地,其商業模式為售賣整套軟硬體以及相關數據增值業務。初期作為營銷工具在商場、醫院展會、美容院以及沙龍內試運營時,平均轉化率在20%左右。過去2個月,按照零售價5.8萬人民幣的打包價格,銷量分別為20臺與30臺,9月份上半月已經賣出20臺,預估月底銷量能達到40臺。通過後臺數據顯示,影子智能已服務超過2,000名客戶。
關於影子智能選擇切入B端,以「硬體+SaaS"的方式獲得營收的模式,36氪認為其收入天花板並不高,按照現在全國10000家左右擁有醫美業務的線下機構,每家採購5臺,整個市場的最大值不過5.8億元人民幣,如果要突破這個限制,除了提供數據增值服務外,或許成為醫美領域的紛享銷客會更有想像空間。
對於這一點,張德峰自己也表示,公司的願景就是成為醫美領域的Salesforce。
影子智能創始人團隊有4人,其中包括張德峰在內的3人曾為連續創業者,他們上一個創業項目為3D虛擬試衣。CEO 兼 CTO 張德峰碩士畢業於復旦大學,曾為迪卡儂與虹橋機場分別做過人體行為識別以及飛機跟蹤的識別算法。
影子智能於今年7月初完成了長嶺資本千萬級人民幣 Pre-A 輪融資。目前正尋求A輪融資,主要用於市場與品牌。